以更有力的保障確保任務落地落實(更須精準保障到位)
2023-10-08 14:20:19 2
以更有力的保障確保任務落地落實?兵法云:「用兵制勝,以糧為先」「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一個「先」字,道出了後勤乃戰爭命脈之鐵律隨著戰爭形態的加速演進,後勤保障「先行」更須「精準」的理念,越來越得到戰場這個嚴酷「審計師」的認證認可,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於以更有力的保障確保任務落地落實?下面內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以更有力的保障確保任務落地落實
兵法云:「用兵制勝,以糧為先」「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一個「先」字,道出了後勤乃戰爭命脈之鐵律。隨著戰爭形態的加速演進,後勤保障「先行」更須「精準」的理念,越來越得到戰場這個嚴酷「審計師」的認證認可。
這次疫情防控鬥爭是一場大戰,也是一場大考,尤其對物資保障、患者救治是一次嚴峻考驗。九省通衢的武漢「封城」,車馬停歇、足不出戶,上千萬人的「吃喝拉撒睡」如何保障?病毒肆虐、疫情蔓延,全國8萬多人被確診感染,無數人被隔離觀察,醫療、生活物資如何及時供應,大量患者如何科學救治?短短10多天時間要建起可容納2600張床位的火神山、雷神山醫院,施工設備、建築材料、醫務人員如何快速調配到位?
答案有很多條,但「精準」二字貫穿抗疫保障始終。提出的疫情防控16字總要求中,「精準施策」是一個重要方法論。打贏疫情防控的後勤保障戰,重在精準、難在精準、勝在精準。黨中央、國務院緊急部署,軍地各部門密切協同,運用大數據、物聯網、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技術手段,實現了對物資需求的精準掌握、對生產能力的精細摸底、對重點物資的精確供應、對治療方案的精密設計,鑄牢了抗疫保障的強固鏈條。
「當師之未出也,必先計其食;及糧之已行也,又首嚴接應。」這次戰「疫」的物資保障實踐啟示我們,算得精、存得足、管得好、供得準,保障力方能充分釋放,戰鬥力方能有效提升。簡而言之,就是精準者勝,「精」是手段、措施,「準」是目的、程度。「兵不可一日無糧」,離開保障,人無食、車缺油、炮沒彈,就打不了仗,甚至難以生存。「射不能中,與亡矢同」,如果不能在準確的時間、正確的地點,提供適量、適用、適當的作戰物資保障,「前方急得跳,後方送不到」,就可能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戰爭方式決定保障方式。信息化時代,「挖野菜也當糧」「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的景象也許不會再出現,而精準保障則成為一道更為複雜的考題。未來戰場上,作戰力量多元一體,保障講究精準高效,時間上誤差1秒就可能出大事,位置上偏離1米就可能吃敗仗。現在,一些發達國家的軍事專業超過5000種,我國也有3000多種,後勤保障本身又涉及供、修、運、救、防、指等多個專業。這種毛細血管式的分工對後勤保障的精確化、精細化、標準化有著近乎苛刻的要求,如果沒有精準的思維、方法和手段,就難以做到急時拉得出、戰時保得住。
前不久,某部舉行首次「無人智能化保障體系建設」主題研討會,探索將無人智能化保障力量融入聯合作戰體系,實現一體編成、一體指揮、一體運用的方法路子。這是大膽嘗試,也是勢在必行。無論是美軍的「感知與反應後勤」「聯合後勤」,還是俄軍的「一體化集約化後勤」,都在試圖建立隨時響應、快速傳輸、精準高效的信息化智能化後勤保障體系。敘利亞戰場上,俄軍後勤保障突出精確籌劃、隱蔽預置、全維參與、快速投送,有力支撐了作戰行動。
電影《血戰鋼鋸嶺》中,那名醫護兵憑一己之力來回奔波救人,卻仍然力不從心、無力回天。這種場景或許會越來越罕見,取而代之的將是網絡信息體系支撐下的智慧醫療、精準救護。信息化戰場形勢瞬息萬變,多節約一分鐘時間,就能多挽救一條生命,多一分勝算。衛勤保障必須更加注重精確性、靈活性、應急性,通過建立網絡化數據體系,搭建綜合性保障平臺,把衛勤任務定位到具體人員、細化到具體部位、分解到具體行動,努力追求「精準度」,提升「效費比」,確保贏得戰場救治的「白金十分鐘」「黃金一小時」。
善馭大勢者謂之雄。未來戰爭「補給重於作戰」,「後勤反應時間」的長短決定戰場勝負。誰的精準保障優勢強、反應快,誰的戰場主動權就越大,勝戰的機率也就越高。唯有適應信息化戰爭高技術、一體化、多維度、快節奏的特點,著眼複雜的作戰模式、戰場環境、戰爭要素,探索適應陸、海、空、天、電等多種保障方式,做到保障需求精準、準備精細、力量精幹、實施精敏,方能從根本上破除「需求迷霧」和「資源迷霧」,實現「安全、高效、可持續」的戰場保障態勢。
(王根成 作者單位:河南省軍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