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山的傳說
2023-10-08 08:05:24 1
在很久以前,佳木斯西郊臥龍河的上遊兩岸一帶經常著山火,俗稱火龍溝。河邊有一座大砬子山,東側的兩座百米高的石砬子像兩口大缸扣在山包兩側,其中北邊的一座石砬子有一洞穴穿通,西壁洞口大,東壁洞口小。洞裡住著兩條蛇精,公的是條白花蛇,母的是條青蛇。
有一天,兩條蛇精變化成一對夫妻,從圓頭山部落裡騙出來兩罈子好酒,在洞裡狂飲起來,直到喝得酩酊大醉後,便纏繞在一起睡著了。當夜幕降臨的時候,大砬子山起火了,火焰從巖石裂縫裡冒了出來。初春的山野,儘是乾草禿枝,遇火便很快地燃燒起來。山上山下,火光沖天濃煙滾滾,兩條蛇精倉皇逃出山洞,跳進了臥龍河……
山火過後,青蛇燒傷過重,已是奄奄一息,白花蛇也已遍體鱗傷。白花蛇眼看著青蛇在河邊的卵石灘上慢慢地死去了,這條歷經千年修煉的蛇精,此時悲痛萬分,再加上自身傷痛的折磨,已是身心疲憊,度日如年。就在這個時候,山神爺領著一位白髮郎中來到了白花蛇的身邊,老郎中將幾種草藥碾成粉沫,輕輕地塗在了它的身上……
清朝乾隆年間,從臥龍河到松花江沿岸的村落裡,經常出現一位姓白的花臉郎中,他為貧窮百姓看病從不收錢,他治好了許多病人,老百姓親切地稱他白花爺。不幸的是,在一年的早春季節,又一次山火過後,人們便再也沒有看到過那位白花爺。深秋,一位砍柴的老漢,在大砬子山的山洞裡發現了一條早已乾枯的白花蛇。百姓們認為這就是白花爺的真身,人們把這位蛇仙埋在了山坡上,還建了一座小廟,供奉蛇仙白花爺。
清朝末年,大砬子山附近中大村的一位姓宋的年輕人外出修行,幾年後便領來了河北的張道長和韓道長。三位道長在大砬子山建廟,修煉全真道法。後來宋家廟在文革中被毀。直到一九九三年佛安法師和建蓮法師在此建寺稱金剛寺,之後又由悲龍法師主持擴建了金剛寺。現在的大砬子山叫金剛山,西面洞口為金剛洞寺,東面洞口仍為蛇仙洞,蛇仙洞的洞口還是供奉著蛇仙白花爺的牌位,至今仍有很多病人及家屬到此祭拜,企盼病癒,以求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