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五行是什麼時候發明的(五行屬水的字)

2023-10-09 00:45:01 5

五行學說從什麼時期出現的?

中國古代金丹家還早在漢代就將五行學說移植到金丹術的理論中。《周易參同契》說:「五行錯王,相據以生,火性銷金,金伐木榮」,「五行相剋,更為父母」,「推演五行數,較約而不煩。舉水以激火,奄然滅光榮。」這表明魏伯陽在其理論中已容納了五行學說。

五行之說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歷史淵源《尚書·洪範》記述的是周武王與箕子的對話,其中談到:「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潤下作鹹,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傳統認為《尚書·洪範》、《尚書·甘誓》是西周作品。疑古派因為戰國前著作中「五行」出現的很少,就認定戰國前出現「五行」的作品必是後人偽作。這種論證是不妥當的。聶文濤指出,《左傳》所說「五材」是五行思想的應用或延伸,而不是「五行」理論的發端。「材」在春秋時期沒有「行」的含義。《左傳》:「天生五材,民並用之,廢一不可」,表明「五行」理論已經具有很大影響。《左傳》同一時期的《孫子》中就提到了「五行」,疑古派要證明《孫子》是戰國後期的偽作是很困難的。疑古派曾推定《尚書》為漢代作品,但郭店楚墓竹簡證明《尚書》確非漢代人偽作的。
可以肯定,在戰國晚期提出了五行相勝(克)相生的思想,且已把勝(克)、生的次序固定下來,形成了事物之間矛盾、統一的模式,體現了事物內部的結構關係以及整體把握的思想。因為就在這個時期,《內經》把五行學說應用於醫學,這對研究和整理古代人民積累的大量臨床經驗,形成中醫特有的理論體系,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五帝》篇中記載:「……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分時化育,以成萬物。其神謂之五帝。」
那麼,什麼是五行,歷史上又是如何詮釋「五行」的呢?
「五行」一詞,最早出現在《尚書》的《甘誓》與《洪範》中,在《甘誓》中是指「有扈氏威侮五行,怠棄三正,天用剿絕其命」。《洪範》中則指出「鯀矱洪水,汩陳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範九疇……鯀則殛死,禹乃嗣興,天乃錫禹洪範九疇,彝倫攸敘……。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五行」在《洪範》中已被明確為水、火、木、金、土,而且被認為是首要之事。在周幽王時,已將「五行」認定為構成萬物的五種基質。在《左傳》中也存在著「五行」,在這裡,他是被認為是「地之五行」與「五材」、地之生殖密切相關的。
「五行」是關乎自然的呈現與持續運作。所謂「行」,鄭玄注曰:「行者,順天行氣也。」而《尚書》提到的「五行」則具有一定的象徵的意義——「行」。「行」所指稱的無非是一種自然的「運行」,是依循著本身之為呈現所固有的一種規則而持續地運動,是一種自然的作為。因此當鯀矱洪水時,帝要震怒,因為這是違反自然規律的作為,天命之降於禹,是因為禹因勢利導以治水,水性基本上就是流,阻流以治,自然破壞水性,壞了自然之性,定會引起天怒,因而也必導致人怨,是以夏啟伐有扈氏,認為所行之討伐是「惟恭行天之罰,左不攻於左,汝不恭命。右不攻於右,汝不恭命……」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清楚的瞭解,「五行」意味著物質運動;意味著萬物之宗。以上古人所云,實際在表達一種思想:不順「五行」而行,則將如有扈氏與鯀般,為天命所棄絕!雖有點唯心之嫌,但也並非不無道理。遇事依循自然,因事而治,一定會比盲目胡為要來的順暢。
五行可以由八卦推出來:
五行:金木水火土,一提五行,有人就不屑一顧的說是迷信,有人還穿鑿附會說是五種物質,對應大自然的金屬,樹木,流水,烈火,土壤,其實五行乃是五氣,比喻為五種物質,乃形象描述。當然化氣為物,說是五種物質也有道理,但不能偷梁換柱,五氣乃是根本。
萬物從一開始,一的內涵就夠我們研究的了,可能還好多人研究半天也不懂,外國人就更不懂了,一分為二,畫為「—」和「--」,即陰陽兩儀,陰陽又是根本,外國人,懂陰陽嗎,還是我們中國人說了,才懂,還一知半解,中國古人可陰陽研究透了的,還發展為陰陽學說,這不是中國人智慧的表現嗎?光是陰陽就足以解釋世界萬事萬物了,如陰陽對應季節就是夏、冬。陰陽兩儀分為四象,即太陽,少陽,太陰,少陰,對應1、3、2、4,陽為單,陰為雙,為什麼,不會看不懂吧。太陽,少陽對應1、3,太陰,少陰對應2、4。太陽為1,少陽為3,太陰為2,少陰為4,同時也是1234數的順序的由來,古人發明了1234四個數了。太陽對應太陽,太陰對應月亮。太陽為至陽純剛之氣,月亮為至陰純柔之氣。少陽為木,太陽為火,少陰為金,太陰為水,對應四季為木春,火夏,秋金,冬水。夏的陽氣至明,故太陽為夏火,木春為少陽。這裡應該看得懂,把事物分為陰陽四象,現在看來很簡單,但這是三千多年前的知識,把陰陽四象與數相聯繫,就更加不簡單了,就是今人也不一定做得到,難道古人的思維是跳躍式的。
陽極而陰,陰極而陽,這個也應該看得懂,現實中有很多例子證明。古人是如何得出來的呢?是觀察自然就得出這麼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高度概括的理則嗎?中國的古人很不簡單,因此在學習古代文化時要多有敬畏之心,不要罵古人,其實現在的很多問題,在古人那裡都能找到解決的辦法,只是我們無知淺薄醜陋而已。1為陽氣之始,2為陰氣之始才對,故剛才的太陽為1,太陰為2,是錯誤的要修正,故太陽轉為陰之始為2,相應的火也為2,太陰轉為陽之始為1,相應的水也為1,古人想到這裡太了不起了,故水1,火2,木3,金4。
順生逆克,這個定理不知是誰提出來的,但我們在現實生活中能找到很多例子證明,那麼推理是怎麼回事呢?古人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秘訣就是舉一反三,對人類與自然觀察仔細,現今有幾人瞭解自己,瞭解自然,生活在大都市裡,迷失在大都市裡,認為自己是城市的一部分,認為生來如此吧。在中醫裡,氣順則百病除,氣逆則百病生,當然順生逆克,其實犯了循環論證。春夏秋冬,自然之順序也,1234,數之順序也,順則符合自然規律,故順生,違反自然規律則亡,故逆克,說出來道理很簡單,故古人云:大道至簡。金木水火,春夏秋冬皆氣也,由春而夏,由夏而秋,氣之流動也,自然之規律也,不可違反也,違反則自取滅亡。這裡也應該看得懂。順生,由春而夏,故木生火,由秋而冬,故金生水,由夏而秋,是不是火生金?否也,由春而夏,陽氣漸旺上升,由秋而冬,陰氣漸旺下降。陽主升,陰主降,也應該看得懂,大自然也很多例子證明。升降是符合陰陽學說的,升為陽,降為陰,故陽上陰下,引申一點,男女交合,男上女下,自然之位,不要說連男陽女陰都不曉得,那麼是不是女上男下就不對,哎,又犯了形式主義了,陰陽是二氣,不是形式,氣之流動,變化莫測,唯有軌跡可尋,陰陽有這麼簡單就對了,男上女下,或女上男下,不過是陰陽二氣流動的兩種形式而已,形式多著呢,研究這方面學問的人就是陰陽家,古代的性保健專家,哎,一兩千年前就出現了性保健專家,而且知識那麼豐富,無所不包,中國人的性生活質量卻不是世界上最好的,究竟是古人拋棄了我們,還是我們拋棄了古人。
由夏而秋,因為有個陽極而陰,陰極而陽,陰陽轉換,故不可火生金,而有個中間轉換的樞紐,名之為土,土在中間,至此五行全,由此可見,陽極而陰,陰極而陽,也不是說變就變,而有個變化的過程,這個過程很好理解,因為火為太陽,變成的是陰之始,但接下來的金是少陰,不是陰之始,由陰之始到少陰,肯定有個過程,故先火生土,土再生金,而且是由陽變陰,陽主生,而陰主亡,陽主進,陰主退,順主陽,逆主陰,故由火到金才有火生土,土生金,而由水到木,只有水生木,無中間土的轉送。火變金,全賴土之功,陽變陰,本為逆,因為有了土,就火生土,土生金,順生了,陰變陽,本來就是順,故水生木。這就是五行相生的原理,五行相剋一樣的道理。你自己看看這些是不是騙人的,如果是騙人的,那麼千千萬萬的古人都是騙人的,他們都騙人幹什麼?而且在這些虛假的知識基礎上還建立起那麼高深的學問來,陰陽五行說,只是中國古老文化的地基,而在地基上面已經建立起摩天大樓了,難道這座摩天大樓是空中樓閣,古人真的就這麼無聊。一談到陰陽五行學說你就搖頭,那這座摩天大樓你是一點都不知道的。這些在中醫裡都是很基礎的部分,中醫辨五行,就是辯五氣,辯五氣,遠遠比這裡講的複雜高深,畢竟那是一門學問,這裡只是告訴你五行就是五氣,推理五行就是辨識五氣的流動軌跡。
再來與數相聯繫,土自然對應5,由此數發展為五個,12345。五行再分陰陽,注意陽中有陰,陰中有陽,陽可再分陰陽,陰也可再分陰陽,故陽木,陰木,陽火,陰火,陽金,陰金,陽水,陰水,陽土,陰土,共十個,用數表示是1234567890,這只是其順序數,即自然數,還沒有與氣相聯繫。這裡五行再分陰陽,是中國人特有的思維,外國人有嗎?學習中國古代文化只能用中國人的思維才能學會,是土生土長的中國人容易學會,還是缺乏中國土壤滋潤的外國人容易學會,用西方的話說就是中國注重形象思維、抽像思維和邏輯思維的結合,以形象思維為主,而西方是抽像思維與邏輯思維的結合,以抽像思維為主,你學了西方文化,再來學習中國文化,思維能力都有所提高。12345是有氣的內涵的,故為了區別,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來表示(陽木,陰木,陽火,陰火,陽金,陰金,陽水,陰水,陽土,陰土)十氣,故十幹就是十氣,中國用了那麼多年的幹支紀年,你不要說現在你才曉得十幹就是十氣,由此五氣發展為十氣,甲陽木,乙陰木,丙陽火,丁陰火,庚陽金,辛陰金,壬陽水,癸陰水,戊陽土,己陰土,為什麼戊陽土,己陰土?注意用中國人的思維,土在中間呀。12345為陽,67890為陰,12345為生數,67890為成數,有生數,才有成數,這句話應該看得懂吧,意思是說67890是由12345變來的。12345對應水火木金土,67890也對應水火木金土,12345為陽,67890為陰,故甲陽木3,乙陰木8,丙陽火2,丁陰火7,庚陽金4,辛陰金9,壬陽水1,癸陰水6,戊陽土5,己陰土0,現在應該清楚為什麼會有十個數了吧,十進位是如何來的吧,你每天都在用1234567890,卻不知道他是由陰陽五行變化來的,不是可笑嗎?為什麼1234567890是由陰陽五行變化來的,可以反證,中醫裡辨識十氣的流動,可以用1234567890加減得來,這不是證明1234567890,我們常用的十個數代表十氣嗎?氣數,氣數,氣化為外為數,數的加減就是氣的變化,萬物乃氣化凝成(這句話可能好多人看不懂,不是氣變魔術一樣化為萬物,而是說生存在這地球上的萬物都要受陰陽五行的影響),也就是說萬物都是可以計算的,中國人的口氣真大,但你信不信呢?如果告訴你計算的方法,你認為可不可以呢?
再舉例說明數可以計算,1+1=2,很好理解,一畫再加一畫,就是兩個一陽變為太陽,一陽為1,太陽為2,故1+1=2,同樣,1+2=3,2為太陽,陽極而陰,變為陰之始,變為動,動為陽,在上,故一陽加太陽,相當於一陽加太陰,剛好為震卦3。注意,學習中國的文化要用中國的思維。
十幹為十氣,剛好圍成一個圓圈,(春夏秋冬就是一個圓圈了,就是地球圍繞太陽運動產生的),但這裡的圓圈並不只是因為地球圍繞太陽轉時是個圓,而是認為氣之流動的形式就是平滑線,因為要周而復始,故為圓,因為氣產生於天體運行,沒有地球自轉和公轉,就沒有白天黑夜,沒有春夏秋冬,就沒有陰陽五行,故幹又稱為天幹。說了幹的來歷了,接下來說地支的由來。
地支由來相對簡單的多,因為陰陽產生了八卦四象,六十四卦,還可以接著往下推,2的n次方個卦,相當於用2進位來計算世間的萬事萬物,陰陽分為兩類,四象分為四類,八卦分為八類,64卦分為64類,以致劃分無窮。古人分到64卦,已足夠用矣,因為計算機的出現,朝64卦下面細分不是難事,但要有古人那樣的智慧。作為中國人應該清楚什麼是乾卦和坤卦吧,應該清楚先天八卦圖吧,乾在上代表天,坤在下代表地,乾到坤六種變化,坤到乾六種變化,即十二消息卦,這12種變化剛好為一周,即一日,或一年,故有天上一日,地上一年的說法,日為自轉,年為公轉。這12種變化古人用地支表示,即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這12種變化也是氣的12種變化,故12地支就是12氣。天幹十氣,也是在一天之中,或一年中變化,故只有年、日有幹支紀法,月時沒有,月時的幹支由年月幹支推出。年有12變化,故年有12月,日有12變化,日有12時,現在發展為24時。地支為12氣,天幹為10氣,天幹為主導,故12地支可轉換為10天幹,10天幹就是陰陽五行,故12地支也是陰陽五行,可以用數來計算。一年之中,月亮的圓缺可不是剛好12次,月亮的圓缺用初一、初二來記錄,那年12氣的變化用什麼來表記呢,就是24節氣,每一個節就是氣的轉換點,每過了一個節才是一個新月的開始,這裡的月不是月亮,而是12地支對應的12月。故計算地支氣的變化時,要用節來區別。12地支也可分陰陽,就變成24節氣,每一個節氣裡氣前為陽,氣後為陰。可以接著變化下去,24變36,變48,變60,變72,以至變化無窮。12地支氣和10天幹氣是不同的,10天幹氣是陰陽兩儀變化而來的,與地球的轉動沒有關係,符合萬事萬物,放之四海而皆準,古人的描述是充盈天地之間,無處不在。而12地支氣是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引起的,故稱為地支,和地球有關,和大地的位置有關,和大地的方位有關,12地支有方位,10天乾沒有方位,知道年有12變化,日有12變化,必然知道地球有自轉,但不知道公轉,認為太陽圍繞地球轉動,古人有太陽的視運動圖,但這是兩千多年前的知識,古人能有這樣的成就,不感到了不起嗎?多少人知道幹支紀年,又有幾人知道幹支代表氣,幹支可以計算,把握我們看不見,卻離不開的氣的運動。學氣功必然懂幹支,學中醫,必然懂幹支。而這是最起碼的,相當於小學只認識了1234567890。
渾沌初起之狀為一,為圓球狀,分為陰陽,故天幹之氣瀰漫天地,無處不在,到處都有陰陽,像個實心圓球,故天圓。12消息卦也可以圍成一個圓圈,但是有圓心,從圓心出發,畫出12線,圓均分為12份,12地支代表12方位,圓為大地的平面圖,故地方。結合起來,就是天圓地方,方是方位的意思,你還會不會譏笑古人認為地是方的。古人把由眾多星體組成的茫茫宇宙稱為「天」,把立足其間賴以生存的田土稱為「地」,由於日月等天體都是在周而復始、永無休止地運動,好似一個閉合的圓周無始無終;而大地卻靜悄悄地在那裡承載著我們,恰如一個方形的物體靜止穩定,於是「天圓地方」的概念便由此產生。這裡的方是平穩的意思。北京,民宅以四合院居多,這種民宅體現了「天圓地方」,這裡的方是四平八穩的意思。而四平八穩都是根據地支代表方位而來的。12地支代表12方位,支可以轉化為幹,故幹也有方位,木東,火南,金西,水北,幹和卦的關係很緊密,故八卦可以納幹支,熟悉易經的都知道八卦納上幹支,就可以演算了。八卦不知產生於多少年前,現在熟悉易經的不知有多少,用易經來偶爾玩下的又不知有多少,易經還被稱為群經之首,中華民族的文化之源。源畢竟是源,未免有點淺顯,就像小學的加減乘除的算術,哪能和大學的微積分相比較,易經是基礎部分,群經之首嘛,他制定一套規則,就是陰陽五行,天幹地支的演算,陰陽五行,天幹地支好比加減乘除的法則,八卦好比1234567890十個數。因此,依靠陰陽五行,天幹地支,八卦與八卦的重疊分組,變化無窮,實際上就是氣的流動,萬變不離其宗,靠陰陽五行,天幹地支理順氣的變化。
五行與太極
金為陰(陽、柔、剛),水、木為陽(陰、剛、柔),相生、相剋能相輔,剛柔結合能協和,剛柔結合,相控相補。
水為陰(陽、柔、剛),木、火為陽(陰、剛、柔),相生、相剋能相輔,剛柔結合能協和,剛柔結合,相控相補。
木為陰(陽、柔、剛),火、土為陽(陰、剛、柔),相生、相剋能相輔,剛柔結合能協和,剛柔結合,相控相補。
火為陰(陽、柔、剛),土、金為陽(陰、剛、柔),相生、相剋能相輔,剛柔結合能協和,剛柔結合,相控相補。
土為陰(陽、柔、剛),金、水為陽(陰、剛、柔),相生、相剋能相輔,剛柔結合能協和,剛柔結合,相控相補。 希望對你有幫助

五行八卦是誰發明的啊!

五行八卦是古代中國人民的智慧結晶,沒有切確說明是誰發明的。

五行按照順時針下來依次是:金行、木行、水行、火行、土行。

八卦按照順時針下來依次是:坤(代表地),震(代表雷),離(代表火),兌(代表沼澤),乾(代表天),巽(代表風),坎(代表水),艮(代表山)。

擴展資料:

五行八卦分為陰陽五行和八卦理論。是古代漢民族的基本哲學概念,是古代的陰陽學說。「五行」具體是指金行、木行、水行、火行、土行,一直是中國古代漢族先賢從事各種研究的工具與方法,無論道家、醫家、兵家、儒家、史家、雜家、歷算家都必須精通「五行」。

以五行理論命名始於秦漢時代。當時,主要是把商殷的幹支命名法與五行觀點配合而命名。在周秦時代,人們除了有「名」外,還要取「字」,因此主要是以天幹配五行,取出名和字來。如楚公子名壬夫,字子千辛,即以水配金,則水生於金,剛柔相濟。

八卦,是陰陽、五行的延續,也或將萬物分作為八卦。八卦是:乾、坎、艮、震、巽、離、坤和兌。八卦通常運用在方位、測卦、風水等學科上。而最能將八卦發揮得淋漓盡致是梅花易數這學科。

五行八卦的發展與道教的陰陽萬物、有無相生以及道教的道是相契合的,這種契合,就是五行八卦與道教之間的聯繫。

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以「道」為最高信仰。道教在中國古代鬼神崇拜觀念上,以黃、老道家思想為理論根據,承襲戰國以來的神仙方術衍化形成。

在哲學上,道教無中生有、道生萬物的宇宙本體論和陰陽轉化、規律運動的辯證思維法,在古代是被普遍接受的傳統世界觀和方法論。

而五行八卦簡單來說就是古人的世界觀。

古人認識世界,認為大道至簡,萬物都是由最基本的一些成分組成。這就出現了陰陽,三才,四象,五行,八卦等分類。

這些分類都是並列的,是從不同角度來分的。行字本意為道,為列。五行就是萬物發展的最基本的五條不同的道路。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五行八卦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道教

問一下誰發明的五行,是人們傳說中的鬼谷子嗎。

五行是戰國鄒衍提出

五行相生相剋是什麼時候提出的

五行的最初起源是在西周末年,那時被稱為五材,後直到《尚書·洪範》中正式提出了五行的說法,將五材重新命名為五行。至於五行的相生相剋的思想,是在戰國晚期才正式提出的。在這個時候,《內經》將五行應用於醫學。

五行是怎樣來的?

五行是怎樣來的一、近代學人顧頡剛先生說「五行是中國人的思想律,是中國人對於宇宙系統的信仰」,他為五行說的起源提出二個論點:「五行說起於戰國的初期」;「鄒衍是始創五行說的人」。(《古史辨》第五冊,P410)《史記·曆書》中有黃帝建立五行的記載,顧先生對此提出懷疑說:「假使五行說早從黃帝時傳下來,則到商周時已有久遠的歷史,早該起了巨大的影響,為什麼我們在商代的甲骨文字裡找不到它的痕跡呢?為什麼我們在東西周的文籍(《尚書》,《周易》,《詩經》等)裡,除了《甘誓》和《洪範》之外,也找不到它的痕跡呢?為什麼我們在諸子書(如《論語》,《孟子》,《老子》,《莊子》等)裡也找不到它的痕跡呢?」 又提出《呂氏春秋》中《蕩兵篇》、《應同篇》有關五行的記載「雖錄入《呂氏春秋》仍可信其為鄒衍的學說」。二、五行源自五種構成世界的基本物質。此論認為先民為了對宇宙萬物概括認識,歸納出木、火、土、金、水五種基本物質的運行(運動)和變化。它強調整體概念,描繪了事物的結構關係和運動形式。如果說陰陽是一種古代的對立統一學說,則五行可以說是一種原始的普通系統論。五行物質說的產生依據是《尚書·洪範》的相關記載「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潤下作鹹,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五行是自然界五種最基本的物質。另外漢代《尚書大傳》解釋說:「水火者,百姓之所飲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興作也;土者,萬物之所資生也。是為人用」。《左傳·襄公27年》載「天生五材,民並用之」,《左傳·昭公25年》載「生其六氣,用其五行」,《國語·魯語》載「地之五行,所以生殖。」均從五種實際物質來認識五行。而這五種物質之間又存在相生相剋的關係。如相生關係:木生火,這是盡人皆知的常識;火燃燒以後會留下灰燼,就是所謂的土;金屬礦藏大多埋在地下,所以說土生金;對於金生水,通常解釋為:金屬在高溫下可以融化為液體;而所有的植物生長時都需要水,所以說水生木。相剋關係:植物種子最初埋在地下,當它發芽生長時就會破土而出,或一般的農耕工具均為木質,可以鬆土,意味著木戰勝了土;用金屬可以製成鋒利的工具,用來砍伐樹木,是金克木;金屬礦石雖十分堅硬,可一旦在火上高溫加熱,便會熔為液態,這便是火克金;水能滅火,這是水克火;堆土可以擋住水流,就是土克水。五行物質說在歷史上一直佔據重要地位。在近代,由於西方文化的傳入,特別是唯物論的普及化,這種學說的影響愈加深入而廣泛。但這種觀點目前在學術界受到空前的質疑,以五種物質解釋五行之間的生克關係,存在一定的牽強之處。三、源自殷商時期的五方觀念。「行」在甲骨文中代表著方位,所以,有人認為,五行的原始涵義是指五方。時間和空間是人類認識萬物的基本形式。按東、南、西、北、中五方劃分空間和方位的觀念至少可以追溯到殷商。河南安陽挖掘的殷墟墓的平面圖及上古明堂宗廟平面多半呈字形,這種字形的構造,建造起來不僅費力,而且費時、費料。因此,有人認為取這一形狀構成某些建築,是有象徵意義的,這種意義,應是早期對方位空間的膜拜。最早,五方原本只是四方,即東、南、西、北,後來逐漸地四方變成五方,因為四方觀中已經蘊涵了五方觀,要確定四方,必須首先確定中央,《詩經·商頌·玄鳥》中就有「古帝武湯,正域彼四方」,即從中央看四方。因此,說四方,就已經意味著五方。與此相關的,五時最早也只有四時,即春、夏、秋、冬,只是為了與五方「門當戶對」,故在四時之外畫蛇添足地生造了一個「長夏」,用來和「中央」之位匹配。因此,有人認為五行的「五」起源於古代先民對五方的崇拜。四、源自手指的計數。郭沫若先生則認為,五行之「五」與人身的手足之數相同,因此,他提出五行源自古人對人體的觀察。在他的《甲骨文字研究釋五十》中指出:「數生於手,古文一二三四作,此手指之象形也。手指何以橫書?曰,請以手做數,於無心之間,必先出右掌,倒其拇指為一,次指為二,中指為三,無名指為四,一拳為五,六則伸其拇指,輪次至小指,即以一掌為十。」這個說法符合漢民族「近取諸身,遠取諸物」的「觀物取象」認知把握客觀世界的方法。五、源自五時氣候特點和物候特點的抽象。五行的產生源自古人對中原地帶五時氣候特點和物候特點的抽象。這一觀點目前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關注與認可。《素問·五運行大論》曰:「候之所始,道之所生」。即認為氣候的變動,伴隨著規律的發生。五行學說形成於春秋戰國時期的黃河中下遊流域,這一範圍內的氣候特點是四季分明而夏季尤長於其他三季。通過長期觀察,古人發現春季氣候溫暖,且萬物皆由春溫之時而生發;夏季氣候炎熱,且夏熱之時萬物長大繁茂;長夏氣候潮溼,且萬物多在雨溼之時變化結實;秋季氣候乾燥,萬物收斂凋零;冬季氣候寒冷,萬物閉藏。根據這一特點,古人便以木、火、土、金、水這五種概念來取象比類,以木的升發的特性來代言春天溫暖的氣候特點和萬物多於此時而生機勃發的物候特點;以火的炎熱向上的特性來代言夏季炎熱的氣候特點和萬物多於此時而長大茂盛的物候特點;以土的孕育變化萬物的特性來代言長夏之季溼的氣候特點和萬物多於此時由禾而變為秀實的物候特點;以金的沉降清肅的特性來代言秋氣涼燥的氣候特點和萬物多於此時而收斂凋零的物候特點;以水流於何處必然會滲藏於地下的特性來代言冬氣寒冷的氣候特點和萬物多於此時閉藏的物候特點。由此可見,這裡的木、火、土、金、水並不是什麼物質的名稱,而只是春、夏、長夏、秋、冬的氣候特點和生化特點的一個抽象用語。正如《尚書·洪範》所說。這一觀點是「五行物質說」的延伸。六、源自天之五星。在生活單純、對自然界缺乏足夠認識、靠天生存的人類早期,變幻而神秘的星空非常容易引發人們的關注,觀天認識氣候、季節、天地運行節度是人的必須。伴隨著星象的變化,大地出現的季節、氣候、農作物的生長,亦進而使人們對天象、星象產生膜拜心理,因此,「佔星術」一直佔據著古代先民生活的重要位置。「五行」一詞的最初含義是指五星的運行,是人們對天空中呈現的不斷變化的五大行星的描述。「五星」即九大行星中肉眼可觀測到的水、金、火、木、土星。由於五大行星在天體中是有規律運行的,所以古人又把五星稱作五行。當時的勞動人民根據天象來定季節、律歷,總結探討四季時令氣候變化的規律,為生活和生產實踐服務。而曆法、陰陽天幹地支就是觀日月星辰、察季節運行的結果。七、認為五行思想不是中國的本土文化,中國的本土思想是三才天地人以及陰陽辯證。五行學的原身有一定的外來成分,在古希臘,人們認為世界是由4種基本物質構成的,也就是:氣、水、火、土。後來人們稱這種學說為「元素說」。商朝的時候,中國的對外貿易十分的發達,主要貿易的對象就是與西域乃至中亞的國家。根據考古發現來看,銅器的使用最早在兩河流域,青銅器的使用,中亞地區也要比我們國家早幾百甚至上千年,青銅技術就是從西方沿著絲綢之路輸入的。看一個商代玉器的照片,明顯的西域風格,和埃及金字塔壁畫或者是漢謨拉比法典神柱上的圖案如出一轍,而和我們本土的風格卻相去甚遠。古希臘的「元素說」很可能就是在商朝傳到中國來的,並逐漸演變成五行學。商朝的科學家,將元素說中的氣,專門提取出來,形成了另外一個獨特的學科,在《古墓探寶》我們講過「望氣」,以後會具體談到「行氣」、「養氣」。剩下的三種元素,土、水、火,再加入金、木,就衍生出了五行。五行的相生相剋,其原理,它的原形就是金屬冶煉的整個過程。從這個金屬冶煉的過程我們就可以清晰地認識到,五行是怎麼來的,歷經商周兩代近1000年的發展演變,五行學到戰國定型。五行學說發源於天象日月五星運動及其規律,這一說法才是真的。陰陽太極、六十甲子、三元九運、八卦、易經(《周易》真正面目是一部曆法)、風水學、手相掌紋學等許許多多的古老學問莫不來自這一源頭。這些東西被後來人們稱為「玄秘」之學,完全是後來人們未能真實了解這些古老學問的原因導致的。出於農耕民族掌握四季變化與生存立身的需要,中國古人觀測天象是很勤奮的,殷商時代的甲骨文就有了某些星名和日食、月食的記載,《尚書》、《詩經》、《春秋》、《左傳》、《國語》、《爾雅》等書有許多關於星宿的敘述和豐富的天象記錄,史記有《天官書》,《漢書》有《天文志》。中國是世界上產生天文學最早的國家之一。這主要表現在中國上古時代的曆法上。遠在5000多年前,中國就有了《陰陽曆》,每年計366天。商代(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66年)時期,已有專門的官員負責天文曆法,當時採用的是《陰陽合曆》,將閏月放在歲末,稱為「十三月」。西周(公元前1066年~公元前771年)時期,天文學家用圭、表測量日影,確定冬至、夏至和一年的二十四個節氣,來指導農牧業生產。
古代是把天象的變化與人事、方位的吉兇聯繫到一起的。如日食是上帝對當政者的警告,彗星的出現象徵關兵災。歲星正常運行到某某星宿,則地上與之相配的人、地方、州國就會五穀豐登,而熒惑運行到某一星配,這個地區就會有災禍等。古人還認為,天象的變化是水旱、饑饉、疾疫、盜賊等自然、社會現象的預兆。

同类文章
房子是風水嗎?

房子是風水嗎?

房子的設計將永遠被派生,而許多年輕人在現在的社會上像許多奇怪的東西一樣,也想讓房子涉及一些非常奇怪的公寓,但從風水看起來,房子的房子必須是一個某些狀態
常春藤可以設定陽台嗎?這麼糟糕很糟糕。

常春藤可以設定陽台嗎?這麼糟糕很糟糕。

常春藤可以讓陽台改善財富從風水的角度來看,常春藤可以放大陽台。因為可以在財富中說,我有很少的改善。此時,每個人都會逐漸面對面
是陽台上的青銅蜻蜓養殖嗎?

是陽台上的青銅蜻蜓養殖嗎?

陽台的銅輥養殖是好的對於陽台的青銅鄉村繁殖的做法,它可以帶來所有的財富,以改善,減少妨礙賺錢的障礙。此時,每個人都非常堅定,每個人都會繼續提高非常良好的自信
什麼是最完美的風水套?

什麼是最完美的風水套?

風水還有許多元素,我們可以選擇最好的家庭,然後是廣場的廣場。方方正功的房子很好對於廣場的風水佈局,可以說家庭減少了漁民受阻的問題。減少減少後,很自然地走得順利
提高銅是好的嗎?

提高銅是好的嗎?

銅玫瑰花是銅粗糙,這些植物很常見。一般來說,人們也想在家裡培養銅線,主要是因為銅輥本身讓人感覺很像銅錢,讓人們喜歡這種生活在這方面

在你的臉上有一個人的生命是不好的嗎?臉的象徵是什麼?

生活中的一些人將不可避免地受到外部傷害的影響,四列財富,導致臉上留下疤痕,傷疤不僅影響人們的美麗,而且對人們的財富也會產生不利影響
當左眼跳躍時,它只是約束。

當左眼跳躍時,它只是約束。

對於一個人來說,很容易解釋自己或發生了什麼。這是可以理解的。風水的陳述更為專業,因為一切都暗示,眼瞼也不例外。這種情況很容易讓人們保持警惕,也為一個好人
你必須知道家庭發燒

你必須知道家庭發燒

這是很多人的夢想。這一天,也許伴隨著歡樂和令人不快的悲傷,也意味著等待你的未知財富。正如俗話說,“大老”,已經有一個溫暖的港口,你準備安排它
房子的高級高層高層較高或低水平的好楓水正在關注

房子的高級高層高層較高或低水平的好楓水正在關注

風水問題對我們來說更重要,風水在很多方面產生了影響,在選擇地板時非常重要,無論是地板的層,地板的位置,都是特別的,對我們來說都很特別風水的影響很大
為什麼山毛櫸說,說不溫和是很好的?

為什麼山毛櫸說,說不溫和是很好的?

山毛櫸是一個非常普遍的風水樹。這也很好在風水,因為在古代高度突出的考試中,所以桉樹也是同音的“中吉”,有很好的意義。為什麼山毛櫸說這是不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