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放鞭炮的習俗簡介(放鞭炮是春節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
2023-10-17 22:38:26 4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具代表意義的傳統文化節日,而春節期間燃放爆竹、煙花則是春節年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放鞭炮才使得過年更有喜慶熱烈的氛圍,而現在很多城市實行禁燃禁放的政策,雖然這裡邊有消防、環保等諸多方面的考量,但由于禁放政策的推行,也使得很多城市過成了「啞巴」年,失去了過年的氛圍便讓人感到索然無味。
筆者理解並大力支持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實行禁燃禁放政策,但反對不區分實際情況的一禁了之,有幾點個人觀點,分享出來同大家商討。
在中國傳統文化裡,春節還有一個更具傳統意味的名稱,即過年。
據古老神話傳說,「年」本來是一個禍害百姓的怪獸,每到打春前後就會到當地村莊為害作亂,百姓深受其害,深惡痛絕。後來,人們發現這個年獸也有一個弱點,它竟然害怕竹子燃燒時發出的「噼噼啪啪」的響聲,於是人們就在打春前後在自家門前堆放點燃的鮮竹,稱為「爆竹」,後來逐漸演化成現在的鞭炮。而「過年」則成為中華民族重要的民俗,流傳數千年不衰。
從這個意義上講,過年燃放煙花爆竹是「正經事」,沒有了煙花爆竹的過年也就失去了傳統文化意義。
我寫下上邊的一段文字,絕對不是就特別支持春節必須燃放爆竹。相反,我是一個喜歡安靜的人,過去城市沒有禁放令,除夕晚上很多 人在小區裡燃放高強度的煙花的爆竹,巨響不斷,有時震得玻璃窗都跟著抖動,好好的春節聯歡晚會,一句也聽不進去。
毋庸置疑,在過去沒有禁放令的時候很多城市,春節期間燃放煙花爆竹已經成為一種新的城市病,有的甚至將這項傳統文化演變成惡俗,嚴重影響了城市管理秩序的人們的生活健康,不得不禁。
比如:燃放高空爆響的煙花彈,很容易傷到高樓層的居民,也是消防隱患之所在;燃放巨響的鞭炮,不亞於小型炸彈,在城市人口密集區,很容易傷人;無休止地燃放爆竹,尤其是半夜、凌晨期間突然燃放,嚴重影響老年人的睡眠,危及高血壓、以及病患者的身體健康。等等。這些現象都是不文明的,也是導致很多城市下決心禁放的主要原因。
過年放鞭炮不能簡單的一禁了之放鞭炮既然是中華傳統文化裡的重要節日元素,就應該合理規範、適度引導、有序燃放,確保既能保證節日氣氛,又能保障城市文明,過節與安全兩不誤。為此,我建議春節期間燃放煙花爆竹實行「分類別、設限制、人性化」的管理措施。
(一)分類別。現在我國境內好像沒有禁止農村春節期間燃放鞭炮的,這其實已經是分類施政的具體體現了。但是,我主要針對城市,也應該區別不同的類型來分別對待。不妨借鑑一些非官方組織對於城市類別的劃分,一類城市全域全時段禁止;二類城市主城區全域全時段禁止,郊區限時燃放;三類城市限時燃放。
(二)設限制。只要是城市,不管是幾類或幾線,都存在消防安全和環保整治的重要任務,無限度地大燃大放肯定不符合時代發展大勢,應該有條件、有限度地燃放煙花爆竹。
1、限制時段。現在在城市裡真正喜歡放鞭炮的,其實寥寥無幾,很多人只是喜歡過年的氛圍,聽聽動靜而已。所以,過年放鞭炮沒有必要時間很長。我的建議,小年、除夕、元宵節三個時間點可以燃放,而且在這三個時間也不必全天候開放,可以規定在晚上18點至22點這個時間段燃放即可。
2、限制地點。過年放鞭炮最大的危險其實在於消防安全,大城市的人口密集區應該禁止在小區燃放,可以在一些小公園空曠地帶這劃定區域燃放;人口不太密集的居民小區也不能在自家樓道門口燃放,應該在小區裡的空曠地劃定燃放區域,居民可以帶鞭炮到指定區域燃放。這種劃定地域的燃放點,都要有專業人員全程監控,比如提前調配消防車輛待命等等。
3、限制規格。在城市開放區燃放鞭炮必須限定規格,不能燃放那些巨響、巨爆的煙花爆竹,尤其要控制那些高空二次爆炸的煙花(這類煙花應該由有關部門統一燃放),以避免不必要的傷害和危害。
(三)人性化。對於那些確實不具備開放條件的大城市,也不 應該把過年弄成「啞巴年」,讓人一點也感覺不到節日的氣氛。建議有關部門在除夕、春節或者元宵這樣的代表性時間點上,統一組織大型煙花表演,不妨通過「州官放火」的方式,給城市居民製造一些節日的歡樂,城市居民可以通過「隔岸觀火」同樣領略和感受濃濃的春節文化氛圍。
過年,是中華民族傳承了數千年的民間節日,也是代表中華古老傳統文化的重要元素,讓老百姓過一個安全、祥和、文明的節日本身也是弘揚中華文化、增強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舉措。而過年期間,怎樣合理引導百姓燃放煙花爆竹,既是民生實事,又是文化大事,值得各級政府動動腦筋,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