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嘉慶看吃肉識人

2023-10-05 21:35:14

一識裴駿  1795年,乾隆皇帝龍體欠安,陰曆四月初一祭祖節的儀式就只能由顒琰代替他去了。顒琰是乾隆皇帝的第十五子,年齡三十有五,正是風華正茂的年紀。  祭祖的儀式在太廟中舉行,程序繁複,光是那祭祖的神器便有七十二件之多,而祭祖用的豬,就更講究了——必須用黑毛豬,宰殺時不許動刀子,而要用鋼釺插入豬氣嗓,把豬憋死。只有這樣的豬肉,才能為祭祖所用。  三口豬被殺後,再用大鐵鍋將豬肉煮熟,煮的時候不加任何調料,煮熟的白肉就被獻到了太廟的神案上。  太廟祭祖一共用了三個多時辰,顒琰年輕,還受得了折騰,可是一些年邁的老臣就不成了,一個個累得東倒西歪。直到午時,祭祖儀式才算完成。顒琰領著大臣們,來到了太廟的偏殿。偏殿中早就放好了兩列長桌子,文東武西,大臣們依次落座。在每位大臣的面前,都放著一個柞木盤子,盤子裡,一邊是鋒利的切肉小刀,另一邊是一雙樺木筷子。  太廟的十多個廚役抬著四個大號木桶走了進來,木桶中,盛著的就是祭祖用過的豬肉,這些豬肉從祭壇上撤下來,就不叫豬肉了,而叫晶肉。  廚役們用銅勺子將晶肉一塊塊地分到了柞木盤子裡,顒琰雖然滿面笑意,可是瞧著晶肉,他的心裡便暗暗發憷,像這樣的祭祖儀式他至少參加過十次,最叫他頭痛的便是中午吃晶肉的這個環節。  大清發跡於長白山,旗人的祖先皆是善於騎獵的遊牧民族,他們打中了獵物,必定生起一堆篝火,然後將獵物烤熟而食。文武大臣們在祭祖後吃晶肉,也是取其居安思危、戒奢從簡,不忘老祖宗的優良傳統之意。  顒琰拿起了割肉的小刀,割肉刀鋒利異常,一刀下去,一片小指頭厚的白肉便被割翻到了木盤子裡。顒琰面對文武百官道:「大家同殿為臣,不要拘束,一起吃肉吧!」  顒琰貴為皇子,素日裡錦衣玉食,像這種肥膩無味的晶肉如何咽得下去呢?可是文武百官好幾百雙眼睛都在盯著自己呢,顒琰只得把心一橫,用筷子把這塊肥肉片子硬塞到了口裡。又油又膩的肥肉片子在頤琰嘴裡打了一個卷,他也不敢細嚼,一伸脖子「咕嚕」一聲,硬是把晶肉吞到了喉嚨裡,噎得眼淚差點兒都淌了出來。一片晶肉入腹,他領食的任務就算完成了。顒琰一揮手對群臣道:「各位請慢用!」  群臣不敢怠慢,一個個硬著頭皮,切肉吃肉,一時間,蹙眉瞪眼,怪態百出。  祭祖之日,文武百官出京的時候都不許飲水吃東西,中午若不吃這晶肉,直到晚上回到京城才能吃上東西,挨餓的滋味不好受,可是晶肉也真難吃!大多數的臣子強行吃了幾片肉後,便摸著肚子,還裝模作樣地打了個飽嗝,看樣子是「吃飽」了。「吃飽」了的臣子紛紛退席。  顒琰目光掃過鴻臚寺少卿裴駿的時候,不由得愣住了。這個裴駿只是個從五品的小官,他吃晶肉的時候。臉上怡然自得,完全是一副享受的樣子。裴駿面前木盤子裡的晶肉已經吃了一大半,他的吃相也非常儒雅,每吃一片晶肉便用自己帶來的那塊食巾抹一下筷子和割肉刀。  顒琰對裴駿一招手道:「裴少卿,你移席過來,陪我一起吃肉吧!」  裴駿聽到顒琰的召喚,遲疑了一下,最後只得把食巾揣到了懷裡,然後端著木盤子,走了過去。  裴駿剛把木盤子放到了桌子上,顒琰提鼻子一嗅盤子裡的半塊晶肉,不由得「咦」了一聲:這晶肉上竟飄著一股淡淡的五香味!頤琰拿起裴駿的割肉刀,在他吃剩下的晶肉上割下了一片肉來,送到自己的嘴裡一嘗,不由得連連點頭道:「五味俱全,鹹淡適中,裴少卿的晶肉很好吃啊!」  裴駿大吃晶肉的秘密皆在他的食巾上,這塊食巾非同凡響,是他府上的廚子用三十多種名貴的調料加水熬製成濃湯,接著那濃湯又被濃縮在了食巾上,他在吃晶肉的時候,不斷用食巾擦抹割肉刀和筷子,那食巾上的味道,自然就通過刀和筷子跑到肉上去了!  裴駿一見自己吃晶肉的秘密暴露,嚇得臉色煞白,他正要跪地請罪,沒想到顒琰把眼睛一瞪,低聲說道:「今天晚上,你到我府上來!」  祭祖大典,極其重要,吃晶肉的意義,更是非同小可,裴駿暗中玩小伎倆,這不就是——提燈籠撿糞找屎(死)嗎?裴駿回府和家人一說,裴府上下立刻哭成了一團,裴駿長嘆一聲道:「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呀!」  裴駿交代完後事,懷裡就揣著一瓶鶴頂紅,連夜來到了顒琰府。顒琰坐在書房中一邊看書,一邊正等著他呢。裴駿走進書房,跪倒在地,一邊叩頭,一邊連叫饒命。  顒琰趕緊離座扶起了裴駿,道:「裴少卿,誰要殺你呀?」  裴駿看著一臉和善的顒琰,愣住了。頤琰表示不僅不會殺他,還想明日早朝向皇帝舉薦,對他委以重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還等著他走馬上任呢!  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可是從三品的朝廷大員呀!裴駿現在真有一步登天的感覺了。乾隆皇帝年老體衰,耳聾眼花,朝中有許多奸佞小人,背著朝廷,賣官鬻爵,貪汙腐化,現任左副都御史左大人是個心性耿直的好官,可是好官卻對付不了這些奸佞。  裴駿急忙跪地謝恩,頤琰點了點頭,道:「想要抓住惡狼,就一定要有豹子的勇猛;想要捕住豺狗,就一定要有狐狸的狡猾;如何對付那幫奸臣,就看你的手段了!」  第二天早朝,乾隆皇帝同意了顒琰的舉薦,裴駿正式成為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裴駿果然沒有辜負頤琰的期望,一年之中,竟查出了十多個佞臣。可是這些佞臣,最大的才是五品官,裴駿只會耍一些小手段,看來還不能勝任鏟鋤大奸大惡的任務。  二識敖坤  一轉眼,一年過去了。又到了四月初一祭祖日。這時乾隆已是太上皇,自己覺得身體不錯,祭祖日由他親自主持。朝廷有一些經常請病假的老臣,一聽乾隆親自到太廟祭祖,為表忠心,也紛紛坐車到太廟來了。中午的時候,祭祖儀式已畢,文武大臣又來到了偏殿,坐在桌子旁,開始大吃晶肉。  乾隆帶頭吃了一片薄薄的晶肉後,文武大臣們這才各操傢伙,開始進食。  這時的顒琰已登基為嘉慶帝,他對面坐的是吏部尚書敖坤,敖坤是正黃旗人,因為身體一直不大好,去年的祭祖大典他就沒有參加。嘉慶今年按照裴駿的方法,提前叫府中的廚子給自己做了一條五味食巾,他用食巾擦過餐具後,那一片片閃著油光,咬在口裡「吱吱」作響的晶肉就比較容易下咽了。 嘉慶吃了幾片晶肉後,得意地抬頭一看吏部尚書敖坤,不由得愣住了。敖坤張著大嘴巴,割肉刀和筷子飛舞,已經把他面前的那塊晶肉全都吃到了肚子裡。看著他意猶未盡的樣子,嘉慶把自己的木盤子往他面前一推,說道:「敖尚書,這半塊晶肉您幫我吃了吧!」  面對嘉慶的賞賜,敖坤連聲說謝,他恭恭敬敬地端過嘉慶面前的木盤,然後用割肉刀將盤中的晶肉割成了十幾片,那一片片油亮亮的晶肉就被敖坤面不改色地填到了口裡。不僅嘉慶看愣了,而且同桌的幾位大臣們也都看傻了。敖坤平常也不怎麼能吃肉,今天真叫人刮目相看呀!嘉慶也覺得敖坤今天不太正常,可是他卻沒發現敖坤吃肉的時候耍了什麼伎倆。嘉慶心中狐疑,他就以請教祭祖禮儀為由,跟在了敖坤的身旁。兩人說了一會兒話後,敖坤就說要去外面的奉茶處喝茶。  嘉慶自然不會輕易放過他,一直跟到了奉茶處。兩個人喝了兩壺餘山白眉茶後,敖坤的肚子脹得再也添不下任何東西了。  眼看著過了午時,乾隆領著眾位大臣回宮,嘉慶也不客氣,他抬腿就上了敖坤的馬車,敖坤坐車回京的路上一言不發。嘉慶似乎也累了,不大一會兒就睡著了。敖坤一見嘉慶夢會周公去了,急忙伸手從嘴裡「嗖」地拔下了一顆假牙!  敖坤打開車簾,還沒等他把假牙丟掉,嘉慶突地伸手抓住了他的手腕。敖坤嚇得驚呼一聲,手中的假牙「啪嗒」一聲,掉落到了車裡。  這是一顆製作精美的瓷牙。瓷牙可以從中間旋開,裡面裝有五味的調料,瓷牙的上面還有十幾個小孔,口水流進了小孔後,調料的滋味外溢,這顆牙就成了調味包。  敖坤今天中午吃晶肉之前,就偷偷地把那顆牙塞到了嘴裡……敖坤耍的花招被嘉慶抓了個正著,他也是嚇得臉色灰白,慌忙跪在馬車中,衝著嘉慶連連求饒。  嘉慶把敖坤的小辮子握在手裡,跟他說想請他擔任左都御史的事。敖坤苦著個臉,只得點頭答應。左都御史是正二品,和吏部尚書平級。可是左都御史肩負著督查百官的責任,是個得罪人的差事。敖坤被嘉慶逼到了絕路,不幹也得幹。  敖坤久居官場,老謀深算,確實比年輕的裴駿棋高一著。他幹了半年的左都御史,竟查出了三件大貪汙案。嘉慶也因為舉薦敖坤有力,更得乾隆的器重。  三識趙睿  一轉眼,秋盡冬來,天氣轉涼,乾隆因為受了風寒,引發了氣喘之症,最後服藥無效,於一個北風驟起的深夜駕崩了!  嘉慶開始親政。嘉慶辦完了乾隆的喪事,隨後一翻黃曆,又到了四月初一的祭祖日。  嘉慶領著群臣到太廟拜完了祖宗,走進偏殿,象徵性地吃了一片晶肉後,便一擺手,命群臣隨意。  忽然,嘉慶的目光正好掃到了新科榜眼趙睿身上。只見趙睿低著頭只顧專心吃肉,一手拿刀,一手用筷子,別人剛剛吃了一兩片晶肉,他已經吃了大半塊。嘉慶等趙睿吃完了晶肉,一招手,便把趙睿喚出了偏殿。  看著趙睿心神不安的樣子,嘉慶正色道:「趙睿,你把嘴巴張開,我要看看你的牙齒!」  雖然趙睿也不知道這剛親政的天子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可聖旨不可違,他趕緊張開了嘴巴。嘉慶往趙睿嘴裡一看,只見兩排雪白漂亮的牙齒,並沒有假瓷牙。  嘉慶眉頭一皺,說道:「趙睿,你說實話,你吃晶肉的時候可曾用過了什麼耍滑的伎倆?」  趙睿臉色一紅,說道:「微臣自小家貧,這麼好吃的晶肉難得吃到,我一個人就能吃三大塊,何需伎倆呀!」  嘉慶一聽,笑道:「那你不成酒囊飯袋了?」  趙睿急忙施禮道:「自古英雄,唯酒囊飯袋而已!武松打虎喝了十八碗酒,薛平貴頓吃鬥米才可以衝鋒陷陣,這些『酒囊飯袋』哪個不是英雄呀?」  嘉慶哼了一聲,道:「你是英雄?」  趙睿跪地叩頭道:「微臣不敢說自己是英雄!」  嘉慶聽了又大聲地問道:「那你當著大家的面告訴朕,誰是本朝的第一大奸臣?」  趙睿想都沒想,朗聲便答:「是和珅!」  每次太廟祭祖,和珅都會託病不來。嘉慶瞪視著趙睿,又問道:「如果朕命你查和珅,你敢嗎?」  趙睿初生牛犢不怕虎,欣然領命:「微臣有什麼不敢!」  經過一個月的仔細調查,大清第一大奸臣和珅的十大罪狀就被他羅列而出。和珅被下到了大獄,從他家搜查出的財物竟然等於大清三年的國庫收入。  嘉慶總想著以奸制邪,直到趙睿出現,他才真正明白了以正治邪的道理。其實剷除和珅,憑裴駿和敖坤的才幹就可以,可是他們為什麼做不成呢?就是因為他們瞻前顧後,獨缺趙睿為國除奸、不惜身家性命的勇氣。  然而,嘉慶只是一位勤政圖治的守成君主,他始終開不出一個狠治朝廷腐敗、官員怠惰的藥方,眼看著大清的國運一天天走下坡路,嘉慶最終也沒有想到「改制」這劑良方……他缺少的就是改制的勇氣呀!
同类文章

救賊

明洪武年間,天方縣新任縣令叫王存寶,30多歲,眼小面黃。他上任沒多久,就制服了賊夫妻劉勝、張菊香,還剿滅了為害多年的山匪。   說起劉勝、張菊香,可謂賊名響亮,近兩年,他倆明裡賣豆腐,順手摸金子,得手後兔子似的跑回家。那金子只要進了他家門,就是挖地三尺也找不出來了,就像化了一樣。   這天

七竅塞

  亂世藏金,盛世藏玉。時逢康乾盛世,「廣軒閣」少東家邵倉當然懂得這個老理兒。這天清晨,邵倉帶上家丁牛二,又到偏遠鄉村尋寶去了。   山路難走,日頭又毒,沒走上兩個時辰,主僕二人已累得滿身臭汗。就在嗓子眼兒噌噌躥火的當兒,牛二突然撒丫子開跑:「少東家,快看,村口有水井!」   抬眼望去,不

血色軍號聲

 我二爺華青施18歲時,是國民黨第9軍的司號兵,軍長是杜聿明中將。   當時,每個連都有一個號兵。軍號有「嗒當嘀利」四個音符,經過排列組合,編出不同號譜。平時,官兵聽號聲起床、出操、開飯、熄燈;打起仗來,集合、散開、衝鋒、撤退,號令如山,連戰馬聽見隱蔽號都應聲臥地。   那年,第9軍被編入

熊膽

 這天,迦路瓦山下的藏族村落裡來了一個漢人,他在村頭一株大樹上貼了一張告示,用藏語寫著:「誠徵勇士捕獵活熊,每頭1000元。」   告示迅速吸引了全村老少。雖然迦路瓦山上有大量黑熊,但它們性情暴戾,體形龐大,捕獵起來非常困難。現在這個漢人竟要求捕活熊,就更加危險了,這可不是一般人能幹的活。

倒錯的穿

劉凱買了一張由寧波去上海的船票,開船時間是晚上七點。劉凱沒排隊就提前上了船。呵呵,因為輪船碼頭的值班經理是他的老同學。   大約半小時後,其他乘客才陸續上了船。   劉凱住二等艙,房內有三張床鋪。他的兩位室友,一個是矮矮胖胖的上海老太,另一個是長相帥氣的山東小夥。   為了消磨時間,劉凱決

隔行隔山

 京城有個瓷器店,店老闆叫宋士河,憑著他獨特的經營之道把生意做得紅紅火火。   這一年,愛熱鬧的乾隆皇帝在皇宮裡開闢出商業一條街,這條街上酒肆茶樓應有盡有,和一般的商業街毫無二致,唯一不同的便是所有的店鋪經營者都是宮裡的太監宮女,顧客自然是乾隆和宮裡大小嬪妃與皇宮貴胄。   皇宮商業街經營

神秘的竊賊

 這天,綠蔭城公安局刑警大隊接到富豪馬練的報案,說他全家外出旅遊回來,發現家中被盜,凡是沒有放到保險柜裡的貴重物品都被偷走了。   刑警大隊長梁鴻帶領警察趕到現場察看,發現馬家的防盜門、防護欄、報警系統等絲毫無損,家中也沒有留下任何偷盜者的指紋。   馬練沮喪地說:「我放在抽屜裡的幾萬塊錢

清妃陵飄出古裝人

 沉睡地下200多年的逸妃陵在河北某地被發現,但挖掘的時候卻怪事連發。先是工棚裡半夜鬧鬼,後是挖掘的工人失蹤,最後又全部離奇死亡,致使挖掘工作無法進行,只能暫時停了下來。   省公安廳成立了「逸妃陵專案組」,刑偵處處長劉剛親自出馬,帶領周揚和郭力趕往案發現場。   在離妃子陵一公裡的地方,

燒包袱

 馬上就到鬼節了,按老北京民間的習俗,七月十五這天,家家戶戶都要燒包袱。其實就是把燒紙、銀錠什麼的裝進紙糊的包袱裡,上面寫上三代祖上的名字,然後由晚輩進行焚化。包袱年年燒,可今年燒包袱卻鬧出了大風波,因為天香閣的妓女英蓮也要燒包袱。   英蓮是天香閣的頭牌,不僅模樣可人,而且琴棋書畫樣樣精

惡匪剋星

 早年,癩頭山下有個田家村,村裡除了老李頭一家,其他都是田姓。   村外的大路邊有片瓜田,這天,老李頭起了個大早,扛著钁頭剛到瓜田,就見一胖一瘦兩個過路的漢子正在瓜田裡摘瓜。他們摘一個,用拳頭砸開,啃兩口就丟在一旁,半爿地都被糟蹋了。   老李頭不樂意了:「我說你們兩個後生,走路口渴了,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