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生物上冊一二章知識點(生物七年級上一)
2023-10-11 02:02:11
七年級上(一、二單元)
第一單元 第一章 第一節
1. 生物與非生物的根本區別:生物具有生命特徵。
2.生物的六大特徵:生物的生活_______________
生物能進行______________
生物能排出_______________
生物能對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能_________________
生物都具有_______________的特性
註:除_____________外,生物都是由______________構成的。
第一單元 第一章 第二節
1. 按照形態結構的特點,將生物歸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類;
按照生活環境,將生物劃分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按照用途,將生物分為作物、家禽、家畜、寵物等。
第一單元 第二章 第一節
1. 地球上所有的_____________與其___________的總和就叫____________________。
2. 生態因素:環境中影響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非生物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因素:影響某種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3.探究實驗的一般過程: ①提出問題 ②作出假設
③制定計劃 ④實施計劃
⑤得出結論 ⑥表達和交流
4.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1)捕食關係(2.)競爭關係(3)合作關係(4)寄生關係
(5)互利共生關係
第一單元 第二章 第二節
1. 生態系統:在_________________-內,________與__________所形成的的統一的整體。
2. 生態系統包括①生物部分:植物是________________
動物是__________________
真菌、細菌是_______________
②非生物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食物鏈:在生態系統中,不同生物之間由於______________的關係而形成的鏈狀結構。
食物鏈的起點是__________;終點是最高級的消費者;食物鏈中沒有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箭頭指向捕食者。
4.食物網:在一個生態系統中往往有很多調食物鏈它們彼此交錯連結,形成食物網。
5.生態系統中的_________和________是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
6.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是相對穩定的,說明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能力,但是這種調節能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單元 第二章 第三節
1. 如果以海平面來劃分,生物圈向上可達到約___________的高度,向下可深入____________左右的深度。
2.生物圈的範圍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3.有「綠色水庫」「地球之肺」之稱的是生態系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球之腎」之稱的是生態系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是一個統一的整體。
第二單元 第一章 第一節
1. 目鏡越長,放大倍數越________;物鏡越長,放大倍數越____________。
2.顯微鏡的使用方法:1.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
3.顯微鏡的光線路徑:反光鏡→遮光器→通光孔→物鏡→鏡筒→目鏡
4.顯微鏡下的視野內成的是____________像。(上下相反,左右相反)
5.顯微鏡的放大倍數
①放大倍數=____________的放大倍數×_____________的放大倍數。
②
比較 | 細胞數量 | 物鏡與標本距離 | 視野範圍 | 視野明暗 | 物鏡大小 |
低倍鏡 | 多 | 近 | 大 | 明 | 小 |
高倍鏡 | 少 | 遠 | 小 | 暗 | 大 |
5. 光線弱時,用反光鏡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光圈;光線強時,用反光鏡的__________和________的光圈。由低倍物鏡換成高倍物鏡時,視野會變___________。
6. 如果轉動目鏡,汙點的成像也動,說明汙點在目鏡上;如果不動,我們就移動玻片標本,如果此時汙點的成像也動,說明汙點在玻片標本上
;如果轉動目鏡和移動玻片標本時汙點的成像都不動,說明汙點在物鏡上。
7. 光學顯微鏡觀察的材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的。
8. 如果要把物像移到視野中央,物像在什麼方向就向什麼方向移動載玻片。
第二單元 第一章 第二節
1. 常用的玻片標本:切片--用從生物體材料上切取的薄片製成;
塗片--用液體的生物材料經過塗抹製成;
裝片--用撕下或挑取的少量生物材料製成。
2.製作洋蔥鱗片葉內表皮(植物細胞)臨時細胞的過程:擦-滴-撕-展-蓋-染-吸。
步驟 | 目的 |
擦 | 以免有灰塵等汙染物影響觀察 |
滴 | 保持材料新鮮,維持細胞正常形態 |
撕 | 薄有利於觀察,內表皮無顏色,有利於染色 |
展 | 防止細胞重疊,影響觀察 |
蓋 | 避免蓋玻片下出現氣泡 |
染 | 使細胞染色,便於觀察 |
吸 | 使碘液浸潤標本的全部 |
2. 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
1. 細胞壁:細胞最外面一層較薄的壁,對整個細胞起保護和支持作用。 2. 細胞膜:是一層非常薄的膜,在正常狀態下的植物細胞中,這層膜緊貼著細胞壁,因此在普通的光學顯微鏡下不易看清楚。細胞膜具有保護和控制物質進出的作用。 3. 細胞質:活細胞內的細胞質處於不斷流動的狀態,因為細胞質是無色透明的膠狀物質,所以細胞質的流動在顯微鏡下通常不易觀察到。細胞質的流動可以加速細胞和外界的物質交換。 4. 細胞核:細胞核內含有遺傳物質,其主要功能是控制細胞的生長、發育和遺傳。 5. 液泡:液泡內充滿了液體,稱為細胞液。細胞液內溶解著多種物質。 6. 線粒體:位於植物細胞的細胞質中,是進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場所,為細胞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7.葉綠體:一般只有植物體綠色部分的細胞內含有葉綠體。葉綠體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 |
第二單元 第一章 第三節
1.製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動物細胞)臨時裝片:擦-滴-漱-刮-塗-蓋-染-吸。
步驟 | 目的 |
擦 | 以免有灰塵等汙染物影響觀察 |
滴 | 維持細胞的正常形態 |
漱 | 清除口腔的食物殘渣,以免食物殘渣影響觀察效果 |
刮 | 獲取觀察材料 |
塗 | 防止細胞重疊,影響觀察 |
蓋 | 避免蓋玻片下出現氣泡 |
染 | 使細胞染色,便於觀察 |
吸 | 使碘液浸潤標本全部 |
2.在製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載玻片中央滴的是生理鹽水。(0.9%的氯化鈉溶液)
3. 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
1.細胞膜:一層極薄的膜,在細胞的最外面,可以控制物質的進出,同時具有保護功能。 2.細胞核:位於細胞中央近似球形的結構,包含遺傳物質,控制細胞的生長、發育和遺傳。 3.細胞質:存在於細胞膜以內、細胞核以外的液態物質,可以緩慢流動,加速物質的交換。(線粒體:細胞進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場所,位於細胞質中,可為細胞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
4.動植物細胞結構的異同;
比較項目 | 動物細胞 | 植物細胞 |
細胞壁 | 無 | 有 |
細胞膜 | 有 | 有 |
細胞核 | 有 | 有 |
細胞質 | 有 | 有 |
線粒體 | 有 | 有 |
液泡 | 無 | 有 |
葉綠體 | 無 | 綠色部分有 |
第二單元 第一章 第四節
1. 分子比較小,一般不含碳,不能燃燒,統稱為無機物,例如水、氧、無機鹽等。
分子比較大,一般含有碳,能燃燒,統稱為有機物,例如糖類、脂質、蛋白質和核酸等。
2. 細胞膜能控制物質的進出。
3. 葉綠體和線粒體都是細胞中的能量轉換器。(動物細胞中的能量轉換器只有:線粒體;植物細胞中能量轉換器有兩種:葉綠體和線粒體)
4. 細胞核控制著生物的發育和遺傳。
5. 脫氧核糖核酸(DNA)上有指導生物發育的全部信息。
6. 關係:基因→DNA→染色體→細胞核→細胞
第二單元 第二章 第一節
1. 生物體由小長大,是與細胞的生長、分裂和分化分不開。
2. 細胞生長:體積增大 細胞分裂:數目增多
3. 染色體是由DNA和蛋白質兩種物質組成。DNA是遺傳物質,因此可以說染色體就是遺傳物質的載體。
4. 在細胞分裂時,染色體會複製,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均分成完全相同的兩份,分別進入兩個新細胞中,也就是說,兩個新細胞的染色體形態和數目相同,新細胞與原細胞的染色體形態和數目也相同。
第二單元 第二章 第二節
1. 細胞分化:細胞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發生變化,形成不同的組織。
2. 人體四種基本組織:上皮組織、肌肉組織、結締組織、神經組織。
組織名稱 | 組成 | 分布 | 功能 |
上皮組織 | 上皮細胞 | 皮膚的表面、各種腔管內表面、腺體 | 保護、分泌 |
肌肉組織 | 肌細胞 | 骨骼肌、平滑肌、心肌等 | 收縮、舒張 |
結締組織 | 多種細胞 | 支持、連接、保護、營養 | 分布最廣泛,如骨組織,血液等 |
神經組織 | 神經細胞 | 產生和傳導興奮 | 神經系統中的腦、脊髓、神經 |
4.人體的八大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運動系統、循環系統、泌尿系統、神經系統、生殖系統、內分泌系統。
5.人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四種基本組織)→器官→系統(八大系統)→人體
第二單元 第二章 第三節
1. 綠色開花植物體通常都是由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大器官組成。
根、莖、葉為營養器官,花、果實、種子為生殖器官。
2. 植物的幾種主要組織:分生組織、保護組織、機械組織、輸導組織、營養組織。
3. 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
第二單元 第二章 第四節
1. 草履蟲的形態結構特徵及生活
(1)形態:單細胞,像一倒放的草鞋底
(2)結構:細胞膜(表膜)、細胞質、細胞核、纖毛、口溝、收集管和伸縮炮,食物泡等。
(3)營養方式:纖毛擺動→細菌和微小的浮遊植物由口溝進入體內→形成食物泡→隨細胞質流動→食物被消化→不能消化的殘渣由胞肛排除體外
(4)呼吸、排洩
呼吸:表膜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氧氣→將體內的有機物分解→釋放能量供生命活動利用
排洩:①體內產生的二氧化碳和一些含氮廢物通過表膜排除體外。
②體內多餘的水分和含的氮廢物通過收集管收集,再由收縮泡排出體外。
2. 單細胞與人列的關係
(1)有利:可為魚類提供餌料;可用來發酵;可淨化汙水。
(2)有害:①寄生在人或動物體內②形成赤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