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節氣由來(24節氣是怎麼來的)
2023-10-11 20:35:30
24節氣由來?二十四節氣,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蘊含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內涵和歷史積澱它最初是依據鬥轉星移制定,古人根據北鬥七星在夜空中的指向,指導農業生產不誤時節西漢武帝時期將「二十四節氣」納入《太初曆》作為指導農事的曆法補充,採用圭表測影法在黃河流域測定節氣現行的「二十四節氣」是來自三百多年前訂立的依據太陽黃陽度數劃分在歷史發展中「二十四節氣」被列入農曆,成為農曆的一個重要部分,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於24節氣由來?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24節氣由來
二十四節氣,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蘊含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內涵和歷史積澱。它最初是依據鬥轉星移制定,古人根據北鬥七星在夜空中的指向,指導農業生產不誤時節。西漢武帝時期將「二十四節氣」納入《太初曆》作為指導農事的曆法補充,採用圭表測影法在黃河流域測定節氣。現行的「二十四節氣」是來自三百多年前訂立的依據太陽黃陽度數劃分。在歷史發展中「二十四節氣」被列入農曆,成為農曆的一個重要部分。
據文獻記載,我國中原地區在商時已出現了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名稱,周時期出現了八個節氣名稱。中原地區在4000多年前的陶寺遺址時期,已使用土圭法(圭表)測影,在河南洛邑測得天下之中的位置,定此為土中。圭表測影確立的「冬至」是24節氣當中最早被周公測定出來的一個,把冬至作為二十四節氣之首。「土圭測影」方法的要義是「樹八尺之表,夏至日,景長尺有五寸(相當於北回歸線上立杆無影);冬至日,景長一丈三尺五寸」(即豎起高為8尺的標杆,在夏至日觀測,中午的日影是1.5尺,冬至日中午的日影是13.5尺),「測土深,正日影,求地中,驗四時」。春秋時期的著作《尚書》中就對節氣有所記述。在商朝時只有四個節氣,到了周朝時發展到了八個。二十四節氣名稱首見於西漢劉安的《淮南子·天文訓》,《史記·太史公自序》的「論六家要旨」中也有提到陰陽、四時、八位、十二度、二十四節氣等概念。 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曆》把二十四節氣定於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