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乾卦第一爻運勢(乾卦六爻中的第一爻是)
2023-10-23 14:34:57 3
用(易經)乾卦解釋對趨勢的把握
易經六十四卦之第一卦
乾為天
剛健中正
上上卦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這個卦是同卦(下乾上乾)相疊。象徵天,喻龍(德才的君子),又象徵純粹的陽
和健,表明興盛強健。乾卦是根據萬物變通的道理,以「元、亨、利、貞」為卦辭,示吉祥如意,教導人遵守天道的德行
卦辭
乾·元亨利貞。
《子夏傳》說:元為原始之意;亨為開通之意;利為和諧之意;貞為貞固之意。
元,寓意事物的起始或基礎;亨,寓意事物的生長和壯大;利,寓意事物的創造與收穫;貞,寓意事物的趨正與靜止,發展「過程」的結束。
《彖》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流行。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鹹寧。
「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這是對「元」的解釋,意思是,蓬勃盛大的乾元之氣,是萬物所賴以創始化生的動力資源,這種剛健有力、生生不息的動力資源是統貫於天道運行的整個過程之中的。
「雲行雨施,品物流行。」這是對「亨」的解釋,意思是,由於乾元之氣的發動,得到陰氣的配合,雲化為雨潤降於下,萬物受其滋育,茁壯成長為各種品類,暢達亨通。
「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大明」指日,象徵天道的運行。「六位」指一卦六爻所表示的六個時位。乾卦六爻,初爻為始,上爻為終,六個時位就是六個特定的時空環境。全句是說,天道的運行適應六個不同的時空環境,遵循由始到終的發展程序,表現出不同的方式,初爻為潛,二爻為見,三爻為惕,四爻為躍,五爻為飛,上爻為亢,好比駕御著六條巨龍在浩瀚的天空自由翱翔。「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這是對「利貞」的解釋。「乾道」即天道,天道的變化使得萬物各得其性命之正。天所賦為命,物所受為性,萬物由此而具有各自的稟賦,成就各自的品性,呈現一幅儀態萬方、豐富多彩的世界圖景。這幅圖景並不是混亂無序、矛盾衝突的,而是通過萬物協調並濟的相互作用,形成了最高的和諧,稱之為「太和」。天道的變化長久保持「太和」狀態,而萬物各得其性命以自全,這就是「利貞」了。
「元亨利貞」為乾之四德,是天道的本質,核心就是一個生字。《繫辭》說:「天地之大德曰生。」生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可以區為分四個層次歷然的階段,元者,萬物之始;亨者,萬物之長;利者,萬物之遂;貞者,萬物之成。與四時相配,元為春生,亨為夏長,利為秋收,貞為冬藏。這個動態的過程發展到貞的階段並未終結,而是貞下起元,冬去春來,開始又一輪的循環,因而生生不息,變化日新,永葆蓬勃的生機。
「首出庶物,萬國鹹寧。」這兩句是指把天道運行的規律應用於人事所創造的業績。「首出庶物」是就物質生產的管理而言的,「萬國鹹寧」是就社會的管理而言的。《周易》認為,天地無心而成化,鼓萬物而不與聖人同憂,無思慮,無目的,儘管通過自然的運行「保合太和」,卻不會有什麼自覺的管理行為,管理行為是人類所特有的,必須設定一個價值取向和管理目標,自覺地經營謀劃,合理安排。天地無心,人類有心,天地無為,人類有為,這是宇宙的自然史與人類的文明史的根本區別所在。管理之所以必要,是因為天能生物而不能辨物,地能載人而不能治人,天與人各有不同的分職。管理之所以可以,是因為人類可以推天道以明人事,順應自然界的和諧規律來參贊天地之化育,促進事物的發展,在物資生產方面可以「首出庶物」,促進物產豐富,經濟繁榮,在社會方面可以「萬國鹹寧」,促進政通人和,天下太平。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象傳》是對卦象和爻象的解釋,解釋卦象的叫做《大象》,解釋六爻之象的叫做《小象》。乾卦的卦象為天,天道的運行剛健有力,作為參與管理的君子觀此卦象,推天道以明人事,接受自然法則的啟示,應該把天道的剛健有力轉化為自己的主體精神和內在品質,自強不息,奮發有為,積極進取,迎難而上,在管理行為中始終堅持,貫徹落實。
周易中,乾卦的各個卦爻的名稱、意義?
日常言論講究誠信,日常行為講究謹慎,防止邪惡的侵蝕,保持忠誠的秉性,引導世人向善而不誇耀,德行博大而能感化人民。《易經》上說:『龍出現在大地上,有利於會見貴族王公。』就是說民間出現了有才德的君子。」九三爻辭說:「君子始終是白天勤奮努力,夜晚戒懼反省,雖然處境艱難,終究沒有災難。」這是什麼意思?孔子說:「君子致力於培育品德,增進學業。以忠信來培養品德,以修飾言辭來建立誠信,這是操持自己事業的立足點。知道事業可以發展就發展它,從而努力去捕捉一瞬即逝的時機;知道事業應該終止就終止它,從而保持行為的道義。所以處於尊貴的地位而不驕傲,處於卑微的地位而不憂愁。所以君子勤奮努力,隨時提高警惕,雖然處境危險也沒有災害。」九四爻辭說:「也許跳進深潭,沒有災難。」這是什麼意思?孔子說:「有時處在上位,有時處在下位,本來就是變動無常的,不是什麼行為邪惡的緣故。有時奮進,有時退隱,本來就是應時變化的,不是什麼喜愛離群索居的緣故。君子致力於培養品德增進學業,隨時準備著抓住時機全力以赴,所以沒有災難。」九五爻辭說:「龍飛騰在天,有利於會見貴族王公。」這是什麼意思?孔子說:「聲息相同就互相應和,氣味相投就互相求助。水向低溼的地方流動,火向乾燥的地方漫延。雲縈繞著龍,風追隨著虎。聖人興起,萬物景仰。根基在天上的附麗於天空,根基在地上的依附著大地,萬物 都歸屬於各自的類別當中。」上九爻辭說:「升騰到極限的龍,將有災禍之困。」這是什麼意思?孔子說:「身份顯貴而沒有根基,地位崇高而沒有人民,有才德的壓抑在下層,不能獲得他們的輔助,因此有所行動必招禍殃。」 【注釋】 ①遯,本作遁,逃遁。悶,煩悶。遯世無悶,猶言甘心隱居,無所煩悶。②兩庸字,李鼎祚說:「庸,常也。」庸言、庸行,猶言日常的言行。③閒,《集解》引宋衷曰:「閒,防也.」④善世而不伐,善,這裡用如動詞。善世,獬青明導世人向善。伐,誇耀。不伐,猶言不自稱其能。⑤知至至之,前至字,名詞,發展。後至字用如動訶。⑥今本無「言」字。阮元曰:「古本足利本與下有言字。」《集解》本亦有言字。依文意有言字是。今據補。幾,《繫辭》下曰:「幾者,動之微,吉兇之先見者也。」即今所言事機、徵兆。⑦知終終之,前終字,名詞,結果。後終字,用如動詞。 【原文】 「潛龍勿用」,下也①。「見龍在田」,時舍也。「終日乾乾」,行事也。「或躍在淵」,自試也。「飛龍在天」,上治也。「亢龍有悔」,窮之災也②。 「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譯文】 「潛伏的龍,無法施展」,是說有才德的君子壓抑於底層。「龍出現在大地上」,是說君子暫時隱伏等待時機。「終日裡勤奮努力」,是講君子刻苦修身自強不息。「也許跳進深潭」,是講君子投身社會自我考驗。「龍騰飛在天」,是講君子獲得地位治國治民。「升騰到極限的龍將有災殃」,是講事業極盛必由盛轉衰。「天的美德」「純陽全盛」,是講天下安定。 【注釋】 ①沙少海先生說:「『下也』二字,意不完整;且與下文『時舍也』、『行事也』等句結構方式不同;『下』字上疑脫『處』,字。王弼註:『潛龍勿用何乎?必窮處於下也。』似王本原有『處』字。」②窮,極限,窮極。窮之災,猶盲事物發展到極限,必遭窮困之災。 【原文】 「潛龍勿用」,陽氣潛藏。「見龍在田」,天下文明①。「終日乾乾",與時偕行。「或躍在淵」,乾道乃革②。「飛龍在天」,乃位乎天德③。「亢龍有悔」,與時偕極④。「乾元」「用九」,乃見天則。 【譯文】 「潛伏的龍,無法施展」,初九陽爻居下位,象徵萬物蟄伏,陽氣潛藏。「龍出現在大地上」,陽爻上升一位,象徵萬物發生,大地錦繡,風光明媚。「終日裡勤奮努力」,陽爻再進一位,象徵萬物蓬勃,與時俱進。「也許跳進深潭」,陽爻又升上一位,象徵陽氣更盛,天道發生變化。「龍飛騰在天空」,陽爻上升到崇高的地位,象徵時值金秋,天的功德已圓滿完成。「升騰到極限的龍將有災殃」,陽爻上升到極限,象徵陽氣極盛,將由盛轉衰。「天的美德」「純陽全盛」,陽爻依位次而上升,陽氣依時節面旺盛,六爻全陽,將盡變為陰爻,從而體現了天道運行的原則。 【注釋】 ①文,紋章,此處講草木生發,大地錦織有文採。明,明媚。②革,變化。乾道,天道。③位乎天德,九五之爻,處於上卦中位,此位又稱天位。此爻是全卦之主爻,集中體現了天的品德屬性。④偕,《說文》:「偕,俱也。」與時偕極,猶言陽爻依次上升,陽氣依時旺盛,一同達到了極限。⑤天則,天的法則。 』 【原文】 乾元亨者①,始而亨者也,利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剛健中正,純粹精也。六爻發揮,旁通情也②。時乘六龍,以御天也。雲行雨施,天下平也。 【譯文】 《乾》卦的卦辭:元、亨,是講天具有生成之功,和諧之美。利、貞,是講天具有恩惠之情,永恆之性。乾為天,只有天才能把美滿的利益施予天下,而且從不提起它的恩德,偉大呀!偉大的上天!真正是剛強、勁健、適中、均衡,達到了純粹精妙的境地。六個陽爻發揮舒展,廣通天道、地道、人道。陽氣的結晶——太陽,駕駛著六條飛龍在空中飛行,分布著雲彩,降灑著雨露,普天之下同享和平。 【注釋】 ①王念孫說:「乾元下亦當有亨字。」此說是,今據補。②六爻發揮,旁通情也,猶言周流錯綜於六個爻位之問的陰陽之爻,發動舒展,溝通反映出天道、地道、人道的情狀。 【原文】 君子以德為行,日可見之行也。「潛」之為言也,隱而未見,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辯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也。九三,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①,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矣。九四,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②,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無咎」。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③;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亢」之為言也,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喪。其唯聖人乎!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聖人乎! 【譯文】 君子以養成自身的品德作為行為的目的,每天應該落實在行動上。「潛」的意義在於,隱伏而不顯露,當自身修養尚未達到成熟的程度,所以君子不能有所作為。君子通過學習來積累知識,通過詰疑來辨明是非,以遠大作為內心的目標,以仁義作為履行的責任。《易經》說:「飛龍出現在大地上,有利於會見貴族王公。」這就是說出現了有才德的君子。九三爻辭的含義是指,九三陽爻處在重疊的陽爻之上,沒有處在上、下卦的中位,既沒有佔據天位,也沒有佔據地位,還須勤奮努力,隨時提高警惕,不過處境雖然險惡,還沒有災難。九四陽爻處在重疊的陽爻之上,沒有處在上、下卦的中位,既沒有佔據天位,又沒有佔據地位,也沒有佔據人位,所以有「也許」的說法。「也許」這個詞就是表示遲疑。但沒有災難。九五爻辭所講的「大人」,他的德行與天地相配合,生成萬物,他的光明與日月相配合,普照一切;他的政令與四季相配合,井然有序;他的賞罰與鬼神相配合,吉兇一致。他的行動先天而發,但上天不會背棄他,他的行動後天而發,那是依奉天時行事。上天尚且不背棄他,更何況人呢?更何況鬼神呢?「亢奮」這個詞意思是,自以為自己的事業只會發展不會衰敗,只會存在不會消亡,只會勝利不會失敗。也許只有聖人才能了解進退存亡的相互聯繫,恰當地把握它們互相轉化的關係,做到這一點,恐怕只有聖人吧! 【注釋】 ①重剛而不中,九二陽爻為剛,九三陽爻為剛,所以說「重剛」。九三不在上下卦的中位,所以說「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上卦中位即第五爻為天位,下卦中位第二爻為地位,九三之爻即不處上卦中位,又不處下卦中位,所以說,「上不在天,下不在田」。田,即指地位。②中不在人位,下卦上位,即第三爻,為人位,九四之爻固不在人位。③合,配合,一致。 「潛龍勿用」,下也。「見龍在田」,時舍也。「終日乾乾」,行事也。「或躍在淵」,自試也。「飛龍在天」,上治也。「亢龍有悔」,窮之災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潛龍勿用」,陽氣潛藏。「見龍在田」,天下文明。「終日乾乾」,與時偕行。「或躍在淵」,乾道乃革。「飛龍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龍有悔」,與時偕極。「乾元用九」,乃見天則。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剛健中正,純粹精也。六爻發揮,旁通情也。時乘六龍,以御天也。雲行雨施,天下平也。君子以成德為行,日可見之行也。 「潛」之為言也,隱而未見,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辯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也。 九三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矣。 九四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無咎」。 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 「亢」之為言也,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喪。其唯聖人乎,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聖人乎! ---------------------------------------------------------------- 乾卦的總體精神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坤卦的總體精神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就宇宙自然的法則而言,天道之剛健有力與地道之柔順寬柔雙向互補,協調並濟,共同促成了萬物的化生,就人文的價值而言,自強不息與厚德載物也是兩種應當具備而不可或缺的品德,合之則兩美,離之則兩傷。因此,乾坤並建,作到剛而能柔,柔中有剛,把二者結合得恰到好處而形成一種中和之美,是管理藝術的最高境界,也是從事實際的運作所應當奉行的基本原則。但是,能有誰至陽又至陰?
乾卦解析人生六道坎兒
作者:乾泉 孔子在《論語》中道:「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結合今天,從《參考消息》北京版,看到《人生的6個坎兒》一文(黑色部分),覺得與《易經》的乾卦基本原理一致,故摘錄解析之以共勉。人從出生到成熟到衰老到死亡,就那麼幾十個春秋。也就是那麼幾個「坎」,眨眼的功夫就過去了。 A、20歲之前談夢(見下圖π/6 ) 人自母體分離出來,初諳世事至少要十四五年,而初諳世事並不意味著成熟,很多想法都很浪漫,有些近似童話。所以,這個季節經常做夢,夢見自己會飛,夢見自己會成為人們心目中的偶像。同學之間,朋友之間談論的話題也往往與現實離題萬裡。在這段花季年華裡,一切都是浮動的,一切都是彩色的。 《文言》:初九曰:「潛龍勿用。」何謂也?子曰:「龍德而隱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①世而無悶,不見是而無悶;樂則行之,憂則違之;確乎其不可拔,潛龍也。」 乾泉:青春花季,心中有夢,志當存高遠,潛心學習,潛龍勿用。 B、20歲以後談理想(見下圖π/3 ) 20歲是邁入大人行列的第一道門坎,以前的彩色夢幻漸漸淡化,在現實面前,開始走向成熟,也開始有了人生的目標。但20歲的抱負卻又氣吞山河,有些不切合實際。所以,我們說人到20歲已經長大了,但絕對不意味著已經成熟。總之,20歲時,已經有了向前跋涉的目標,少了很多夢幻色彩。 《文言》:九二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龍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謹,閑邪存其誠,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也。」 乾泉:立志成材,科學規劃事業目標、生活目標、職業生涯目標,乃「見龍」也。 C、上了30歲談責任(見下圖π/ 2) 三十而立於今人來說也許為時尚早,以現代人的平均壽命計,人生尚未過半,少年得志畢竟不是這個世界的多數。但30歲已是成熟的人了,至少已經確立了自己的人生坐標和基點。在這階段,很多的重擔會壓在你的肩頭,你無可逃遁也別無選擇地要背著這些重壓往前走。人生由此便多了一種沉甸甸的東西—責任,因之人生的內涵也豐富起來。結婚了需要有個愛巢棲息愛情,兒女出世了要拼力哺育,父母老了要盡贍養之責,還有,工作的擔子也加重了……這一切責任,都得30歲的你一個一個地去履行,沒人能夠替代你。這個時候,一切言談行為都變得那麼實在。 《文言》:九三曰:「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何謂也?子曰:「君子進德修業,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知至至之,可與幾也。知終終之,可與存義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而無咎矣。」 乾泉:人生充滿各種誘惑尤若暗礁,一定把握航標,乃責任爾。乾龍乃善於把握方向之龍也, D、40歲談事業(見下圖2π/3 ) 邁過30歲的溝坎,人已如日中天了,此刻有志者已經事業有成,即使是平凡之輩,積蓄也開始殷實。人的生理心理也已熟透,萬事都有主張,一切責任也因為時光流淌而減負了。也許父母已經過世,兒女也快自立。這個時候,人通常會像爬上一道高坡一樣,長長地舒口氣。然而當回頭看時,才發覺前些年為自己活得太少。於是,發展自己便成了這個階段的主旋律。 《文言》:九四:「或躍在淵,無咎。」何謂也?子曰:「上下無常,非為邪也。進退無恆,非離群也。君子進德修業,欲及時也,故無咎。」 乾泉:「上下無常,非為邪也」乃善於應變。「進退無恆,非離群也」知進知退、進退自如,「君子進德修業,欲及時也,故無咎」善於捕捉機會,大展鴻圖,正當其時。
E、50歲開始談經驗(見下圖5π/6 ) 古人道「五十而知天命」,此刻對於人來說應該是塵埃落定的時候了。優勝者已經勝出,淘汰者已經出局。那麼,優勝者便領受被尊敬的風光,淘汰者也只好獨嘗出局的悲哀。無論優或劣,都會明白成敗的原因。而大局已定已難更改,優勝與淘汰的總結成了寶貴的經驗,化作了後人的財富。 《文言》: 九五曰:「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溼,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則各從其類也。 乾泉:人生已有積累,發揮已有經驗和資源優勢,「雲從龍,風從虎」、「各從其類」,精誠團結,則定會「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F、60歲以後談往昔(見下圖π ) 衰老是人類不可抗拒的自然法則。人老了就力不從心了,即使想大展宏圖也難於展翅了。此刻的成功者可以享受他自己創造的成果,失敗者也只好獨飲他自釀的苦酒了。好漢不提當年勇也好,蹉跎一生不堪回首也罷,歲月刻在自己身上和心上的痕跡是無法抹殺的。夕陽苦短,來日無多,不再思想前景的輝煌,但回首昔日的風光或坎坷,多少能激活生命的潛力,保持旺盛的活力。 一輩子就這樣走過來了,不管輝煌還是平凡,都得一個一個坎地邁過,當然,怎樣邁,邁得成功與否,聽聽人們60歲以後的訴說就知分曉。 《文言》:上九曰:「亢龍有悔。」何謂也?子曰:「貴而無位,高而無民,賢人在下而無輔,是以動而有悔也。」 乾泉:夕陽無限好,黃昏更美麗。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老驥伏櫪,志在千裡也! 乾卦之炒股、炒解釋 潛龍勿用:趨勢不明朗時不要操作。 見龍在田,利見大人:趨勢剛出現時有利於做長線。 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趨勢確定後也不要放鬆,警覺才不會犯大的錯誤。 或躍在淵,無咎:有時會回調,不會影響大趨勢。 飛龍在天,利見大人:趨勢非常強勁時可以大膽操作。 亢龍有悔:趨勢到極限時,就會反轉。 見群龍無首,吉:當市場上沒有莊家時就好了。
原文
第一卦 乾 乾為天 乾下乾上 乾,元亨利貞 初九:潛龍勿用。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九四:或躍在淵,無咎。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上九:亢龍有悔。用九:見群龍無首,吉。 彖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流行。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鹹寧。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潛龍勿用,陽在下也。見龍在田,德施普也。終日乾乾,反覆道也。或躍在淵,進無咎也。飛龍在天,大人造也。亢龍有悔,盈不久也。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 文言曰:「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幹也。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幹事。君子行此四者,故曰:乾,元亨利貞。」 初九曰:「潛龍勿用。」何謂也? 子曰:「龍德而隱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無悶,不見是而無悶;樂則行之,憂則違之;確乎其不可拔,潛龍也。」 九二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何謂也? 子曰:「龍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謹,閑邪存其誠,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也。」 九三曰:「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何謂也? 子曰:「君子進德修業,忠信,所以進德乎。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知至至也,可與幾也。知終終也,可與存義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而無咎矣。」 九四曰:「或躍在淵,無咎。」何謂也? 子曰:「上下無常,非為邪也。進退無恆,非離群也。君子進德修業,欲及時也,故無咎。」 九五曰:「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何謂也? 子曰:「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溼,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本乎天者親上,本平地者親下,則各從其類也。」 上九曰:「亢龍有悔。」何謂也? 子曰:「貴而無位,高爾無民,賢人在下而無輔,是以動而有悔也。」 潛龍勿用,下也。見龍在田,時舍也。終日乾乾,行事也。或躍在淵,自試也。飛龍在天,上治也。亢龍有悔,窮之災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潛龍勿用,陽氣潛藏。見龍在田,天下文明。終日乾乾,與時偕行。或躍在淵,乾道乃革。飛龍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龍有悔,與時偕極,乾元用九,乃見天則。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剛健中正,純粹精也。六爻發揮,旁通情也。時乘六龍,以御天也。雲行雨施,天下平也。 君子以成德為行,日可見之行也。潛之為言也,隱而未見,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辯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也。 九三,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無咎。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起明,與四時合起序,與鬼神合其吉兇。先天下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 亢之為言也,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喪。其惟聖人乎?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為聖人乎?
《易經》第一卦 乾 乾為天 乾上乾下 乾:元,亨,利,貞。 初九:潛龍,勿用...
真正意義上的斷卦,不在用爻辭和卦辭了,只是作為一種像去表述的,比如水火既濟卦象就好等,但是這是用的很少的了,是最早的人用的方法,到了漢以後,六爻以及梅花易數等,很少用卦辭和爻辭的了。而是以五行的生克制化的關係來斷的。乾卦,第一卦,純陽卦,如果按以前的方法斷,那是很好的,但是是六衝卦,如果斷婚姻,絕對的是個失敗的婚姻,這和卦辭能聯繫起來嗎?既然你要求解釋一下,那我解釋一下,
初九:潛龍,勿用。說到家,乾卦說的都的一個積極向上的過程,是一個龍從底層到騰飛的過程,好比一個人初入社會到歷經磨難到騰飛的過程。你很優秀,你有比別人優秀很多的天賦和才能,你大學畢業了,你躊躇滿志的進入了社會,你的聰明才智都比別人強,能力強,你是條龍,結果你發現,太多的人嫉妒你,懷恨你,打擊你。結果你就是一條真龍也完蛋了,是因為你不知道收斂,所以潛龍勿用就是要告訴你,你是龍但是自己明白以為,還是把自己當成個蟲吧,張良就是你學習的列子。等你熬過了第一步,你就進入了見龍再田,利見大人的階段。也就是你可以現身一下你是龍的身份了,但是沒有伯樂你永遠什麼也不是。我只能講這麼多了,如果把乾卦的六爻的所有的層次東西講清楚,一是難,二是內容太多了。比如或躍在淵,無咎,該你表現的時候,該你顯示自己的時候,你還在那麼謙虛隱藏,那就違背了乾卦的道理了,用在個人是這樣,用在國家也是這個道理的。
易經佔卜事業佔到乾卦請高人指點?
乾卦,易經學說專用名詞,是易經六十四卦的第一卦,上上卦,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卦辭,元亨利貞。乾卦主顯,是「顯學」,坤卦主隱,是隱學。兩
卦不可分割,乃是一個整體,是萬物運動最本質的過程。乾卦講的是一個事物從發生到繁榮的過程,即春生--夏長,與坤卦相反,坤卦講秋收冬藏的過程
(轉自百科)
《周易》一書中 上九 初九 九二 九四 九三 九五 用九 是什麼意思?
九三,九五等,都是易經特有的「爻"的名,比如說乾卦,是從上到下依次排列的六道槓槓(即「六爻」),這六道槓槓每道槓槓從下到上分別對應 「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九表示陽爻,初、二表示位置。初九表示第一爻為陽爻,九二表示第二爻是陽爻。至於九為什麼為陽爻,對於使用而言,無需計較這麼多,我們知道九為陽爻,六為陰爻,初、二、三、四、五、上為爻的位置,這就不妨礙我們正確使用了。
易經 卦的問題 用九 用六 什麼道理?
首先,易經六十四卦,每卦六爻,乾卦多出一條爻辭曰「用九」,坤卦多出一條爻辭曰「用六」。
陽爻為什麼叫用九?陰爻為什麼叫用六?這是源於周易筮法,筮法經過分二、掛一、揲四等步驟,最後得出六、七、八、九四組數。六為老陰、七為少陽、八為少陰、九為老陽。老變少不變。卜筮佔變爻,不佔不變爻。九、六為變爻,故取九、六命名各爻做爻題。這是九、六的名稱起因。
簡單一點:
64卦中除乾坤二卦外都有6爻,順序 是從下往上數的 分別是 初,二,三,四,五,六。如果那一爻是陰就是六,陽就是九。比如說 比卦第三爻是陰,就是六三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