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十一忌諱什麼(正月十一宜晴不宜陰)
2023-10-16 00:46:31
今天是正月十一,民間認為這天是「子婿日」,也就是嶽父宴請女婿的一天。同時,民間認為這天也是「莊稼」的生日,過去人們會在這天舉行儀式,希望新的一年風調雨順、糧食豐收。
因此,這一天中午,不管家裡貧富,都會煮上米飯,盛上2碗,上下扣在一起,隨後將雞魚肉蛋放在米飯上,並插上5雙筷子,預示5穀神靈。緊接著家主率領一家人焚香祭拜,供奉五穀神靈。
也正是這天為「莊稼生日」,因而老祖宗會根據正月十一的天氣情況,以判斷新一年的年景如何。那麼,老農說「正月十一宜晴不宜陰,糧食吃不完!」,這是真的嗎?看看農諺咋說!
從字面即可看出,如果正月十一當天為「晴天」,那這一年將迎來好年景,農作物豐收,人們不必擔心沒糧食吃。
在古人看來,正月十一已臨近「七九」,此時氣溫已慢慢回升,天氣開始變暖,因而這天應該是晴天。但如果這一天碰上雨雪天氣,且天氣比較寒冷,那多半是碰上了「倒春寒」,冷空氣仍沒有離開。
立春節日已過去一半,萬物也開始慢慢復甦,野草也將冒出頭來,對促進作物發芽有很大作用。而如果這天為陰雨天,那接下來氣溫仍很難快速回升,可能到了3月份迎來「倒春寒」,到時候發芽的作物會被凍死凍傷,等待莊稼豐收後糧食可能會減產。
那麼,今天天氣如何呢?
從最新的氣象預報來看,從11日到13日又將迎來一輪大範圍雨雪天氣,其中東北、西北為主要降水區域,,而江南、華南、華北則是從12日開始降水。
具體來看,今天黑東南、藏東南等地有大雪,川西高原、陝西南、寧南、甘中東、青北、青東、藏東、新疆、東北北部、內蒙中東部迎來小到中雪,而臺灣島、華南大部、西南東部、江南、江漢東、江淮大部迎來小到中雨。
可見,多地今日並不是晴天,筆者的家鄉蘇北地區儘管沒下雨,可天也是陰蒙蒙的。
有人好奇,「三一」是什麼意思,其實它指的是農曆中帶有「一」的日子,也就是年初一、正月十一、正月二十一。而今天剛好是「正月十一」,正符合這一農諺。
如果在「三一」時晴天,那接下來的一年裡將風調雨順、糧食豐收,家裡的倉庫都堆滿了。民間也有「正月三一晴,六畜不吃糠」的說法,所謂的六畜就是雞狗豬羊牛馬,不吃「糠」也就說明糧食豐產,百姓吃不完,也可給家畜家禽餵上細糧。
所謂的「十一」,其實就是正月十一。通過上面我們知道,正月十一這天如果是晴天,那糧食將迎來豐收,百姓不愁吃穿。而「不怕十一晴」說的就是正月十一氣溫仍然偏低,還沒有回升,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很大,有一定機率出現「倒春寒」。
但這樣不是最嚴重的,最怕的就是「十一落」,「落」也就是下雨。意思是正月十一這天如果降雨,那比起「十一陰」還要可怕,整個春天可能陰雨不斷,作物生長緩慢,倒春寒概率加大,對農業來說是一大災難。
所謂的「十一」也正是正月十一,此時已是立春節氣,天氣逐步回暖,氣溫也迎來了升高,因而如果這天為晴天,那等到雨水節氣到來時,天氣會十分晴朗,氣溫也明顯升高,有利於莊稼的生長,小麥返青速度快,產量較高。
民間也有「正月十一晴,插秧工作清明」的說法,所謂的「插秧」也就是南方人種植水稻,過去插秧需要人工,並不是一件輕鬆的活。不過插秧要趁早,通常清明節氣時就可進行。
但水稻對氣溫要求偏高,是一種喜熱作物,如果碰上「倒春寒」,那清明時氣溫仍然偏低,此時插秧,秧苗可能會被凍死。不過如果正月十一是晴天的話,那就意味著後面氣溫回升快,作物生長旺。
驚蟄是24節氣的第3個節氣,每當驚蟄節氣來臨後,那就意味氣溫加快回升,萬物迎來了復甦,農民也開始準備春耕,農忙季節又將來臨。
不過,如果「正月十一」這天迎來降雪,那可能到了驚蟄時氣溫依舊不高,土地還沒解凍,原本應該耕地的老黃牛也只能閒在家裡。
可見,正月十一這天的氣候變化,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比較大。不過在機械化的農業時代,氣候變化對農業的影響已逐步減小,因而大家也不必有太多擔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