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是楊的名人(盤點姓氏名人楊)
2023-10-14 02:38:05 1
楊姓,中華姓氏之一,據說最早源於春秋時期的楊國(今山西省洪洞縣),為隋朝、南吳的國姓,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數民族改姓等。楊伯僑為得姓始祖。
楊氏出現了許多的思想家,如先秦時期道家楊朱學派的創始人楊朱,漢代道家思想的繼承者和發揚者楊雄,關西孔子楊伯起等人,建立隋朝結束了幾百年的分裂。
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楊朱,字子居,魏國(一說秦國)人,中國戰國初期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楊朱主張「貴己」 、「重生」、 「人人不損一毫」的思想。是道家楊朱學派的創始人。
揚雄,字子云,蜀郡郫縣(今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區 )人。漢朝時期辭賦家、思想家;「漢賦四大家」之一。著有《法言》《太玄》等,將源於老子之道的「玄」作為最高範疇,在構築宇宙生成圖式、探索事物發展規律方面,是漢朝道家思想的繼承和發展者, 對後世意義可謂重大。
楊震,字伯起,弘農華陰(今陝西省華陰市)人。東漢時期名臣,他通曉經籍、博覽群書,有「關西孔子楊伯起」之稱;「天知地知我知子知」就是他說的。
楊修,字德祖,東漢文學家,司隸部弘農郡華陰縣(今陝西華陰)人。
楊時(1053—1135年),字中立,號龜山,學者稱龜山先生。祖籍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東),南劍西鏞州龍池團(今福建省三明市)人 。北宋哲學家、文學家、官吏;他將「二程」洛學傳播至東南等廣大地區,在「二程」和朱熹之間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為閩學及其思想體系的形成打下了堅實基礎。為理學南傳及中華文化的傳播做出了重要貢獻。
楊萬裡,字廷秀,號誠齋,自號誠齋野客 。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黃橋鎮湴塘村 )人;南宋文學家、官員,與陸遊、尤袤、範成大並稱為南宋「中興四大詩人」。
楊堅,弘農郡華陰(今陝西省華陰市)人;隋朝開國皇帝(隋文帝),開皇元年(581年)至仁壽四年(604年)在位。小字那羅延,鮮卑姓普六茹,楊堅掌權後恢復楊氏。他代周建隋滅陳,結束南北分裂局面,開皇之治,創三省六部制。
楊廣,本名楊英,小字阿(「」字讀作「摩」,寫作「上麻下女」) ,弘農華陰(今陝西省華陰市)人。隋朝第二位皇帝(604年~618年在位),他率兵滅陳、徵吐谷渾,開科取士、修建隋朝大運河等。
楊行密(852年~905年),原名行愍,字化源,廬州合肥(今安徽省長豐縣)人 。五代十國時期吳國政權奠基人,史稱南吳太祖。
名臣楊士奇,男,漢族,本名楊寓,字士奇,號東裡,吉安府泰和縣(今江西省泰和縣澄江鎮)人。明朝初年重臣、學者;與楊榮、楊溥等同心輔政,並稱「三楊」,時人稱之「西楊」。
楊榮,原名道應、子榮 ,字勉仁,福建建寧府建安(今福建建甌)人。明朝初年政治家、文學家,與楊士奇、楊溥並稱「三楊」,因居地所處,時人稱為「東楊」。
楊溥,字弘濟,號澹庵 。湖廣石首(今湖北石首 )人 。明朝初年政治家、詩人,內閣首輔,與楊士奇、楊榮並稱「三楊」,因居地所處,時人稱為「南楊」
名將楊素,字處道,弘農郡華陰縣(今陝西省華陰市)人;隋朝軍事家、權臣、詩人;隋朝開國功臣,曾隨同滅陳統一全國。
楊業,原名重貴,被北漢世祖劉崇賜名劉繼業 ,戲劇中常稱楊繼業,麟州新秦(今陝西省神木縣)人(一說并州太原人,一說保德火山人); 北宋名將,「楊家將」的創始人。
楊延昭,本名楊延朗,後改為楊延昭,亦稱楊六郎,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北宋名將。楊延昭是北宋抗遼名將楊業的長子(小說中為楊業六子),遼國人認為北鬥七星中的第六顆主鎮幽燕北方,是他們的剋星,遼國人就把他看做是天上的六郎星宿(將星)下凡,故稱為楊六郎。
起義軍首領楊安兒,金末「紅襖軍」起義首領,金朝山東東路益都府(今山東青州)人,原名安國,以賣鞍材為業,人呼「安兒」。
楊秀清,又名嗣龍,廣西桂平人,祖籍廣東嘉應州,太平天國主要領袖之一,中國近代史上的農民階級政治家、軍事家。
美女楊玉環,號太真; 唐朝時期后妃、宮廷音樂家、舞蹈家、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楊玉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