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與屈原文字資料(端午節的由來和風俗)
2023-10-16 15:01:27 1
端午節來臨之際,在這個重大的節日裡,全國各地人民會熱熱鬧鬧地舉辦各種類型的祈福納祥,壓邪攘災等類型的節目來紀念這個傳統的節日。而世界上很多國家也會在這一天一起來慶祝這個有著深邃文化內涵的節日。
我們都知道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又被稱為端陽節 重午節,午日節,龍舟節,正陽節,浴蘭節,天中節等。
本來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它是由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後來相傳這一天,愛國詩人屈原在這一天投江殞身。
於是,這個節日便漸漸有了豐富的強烈愛國主義色彩,成為了一個蘊含著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弘揚和傳承民族精神和文化的重要節日
我們可以看到在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已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高草,艾葉,白芷,喝雄黃酒等。
而據說,其中的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愛國主義詩人屈原。
大家都知道屈原是戰國末期楚國人,一生經歷了楚威王,楚懷王,楚襄王三個時期。他出生貴族,明於治亂,嫻於辭令。魯迅評價他是「逸響偉辭,卓絕一世」。
他一生創作了《離騷》《九江》《天問》《九章》等耳熟能詳的作品。「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樣霸氣的詩句是屈原心中遠大抱負思想的最直接的表露和體現。
我們從詩句裡可以看出在屈原的心裡,他擔心的不是日月春秋的更替,草木的零落,而是希望「明君賢臣」能夠在壯盛之年「兩美相合」。
只是,這樣的想法有時候卻很難唯美。
就這樣,屈原投江了,那個鮮明的以「自我」為本的人投江了,這一切可以說是他對自我的遭饞離棄,也可以說是他對自我民族未來的理想和追求以及內心的情感渴望得不到而又放不下的社會離棄。
有人會問,一個人生命的價值和存在如何去定位?是死偉大,還是生偉大?
其實,在很多人的心裡都會有這樣的疑惑,因為生命總會有很多溝溝坎坎,歪歪扭扭,想要如一條直線一樣筆直到頭是根本不可能的。
屈原投江,他的整個人的生命之美,在於內美,他的生命的最高價值在於以「義為命」,義是民族大義,義是不屈不撓,義是凌然正氣,這就是人的內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