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攝影棚的記憶(有關攝影棚的記憶)
2023-10-16 19:05:01 2
昭昭/文
前幾天達人朋友跟我說她要做一場直播帶貨的嘉賓,問我是否感興趣一起去?昨晚發來地址一看是在攝影棚,說實話,在攝影棚跟過拍攝、錄製過節目,就是沒有跟過直播帶貨,這是頭一回,還真有點期待。
只是這次很輕鬆,是去陪伴的。
記得還在實習的時候,趕上那家單位正在準備做一場大型頒獎晚會,有一個月的時間跟著同事一起在賓館、攝影棚、單位這三地之間轉圈,忙著接送嘉賓,跟著他們彩排,有時候站在後臺很疲憊的時候,想著要是坐在嘉賓席位的是自己該有多好。
直到工作以後,也開始有機會借著單位的光坐到嘉賓席位。也有很長一段時間都覺得這是借著工作時間休息的絕好機會,不用配合很久,還能被優待。直到遇到一次有點慘的經歷,才改變了我的想法。
那是一檔才藝選秀類型的綜藝節目,因為有粉絲進場參與錄製,防止節目內容洩露,全程禁止帶手機進場。到了現場才知道這個規定,手機需要鎖到場外保險柜裡,進場前接受安檢也主要在檢查有沒有帶手機。進場之後身邊都是同行,都有點尷尬,雖然進場前跟同事也提前交代了原由,卻還是無比焦慮。沒有手機的時間也被無限放大,緩解尷尬的道具只有把玩手裡的logo牌。
中場休息的時候,我們全都湧到保險柜取手機查看,像是重病的人迫切需要拿到急救藥物那般渴望。這次經歷之後,我再不敢把這種機會當做是休息,更何況哪有平白無故的享受呢?
前段時間有個日劇《關注者》,從攝影師的角度演繹了攝影棚拍攝的一些場景,其實此前也有很多影視劇裡也有過相關情境描述,包括我們自己也有過去影棚拍攝的經歷,多多少少也見過現場,沒錯,拍攝現場可能只有鏡頭裡的那一塊是最光鮮靚麗的,其他地方往往亂成一團。
促成拍攝背後的那些工作,藏著很多的人的辛勤付出。
媒體需要拍攝獨立策劃的大片、視頻之前,都要做很多的準備,選題策劃、前期招商、拍攝人選、服飾美妝……不同的部門都圍繞著同一個主題分工協作,每個環節都是最後拍攝是否能達到更好的前提。即便準備再周詳,現場也會隨機出現問題,明星對服裝搭配不滿意、攝影師對場地找不到拍攝感覺……拍攝當天,負責的同事往往會忙得團團轉,就為了全方位都能得到滿足。
其實都是結果導向,無論前期做了哪些努力,所有人都看的是最後呈現的作品。拍攝是一個很枯燥的創作過程,需要集體配合完成,如果狀態好拍攝會特別的順。有次跟拍幾位剛出道的演員,原本計劃的時間節點被化妝生生拖沓,拍攝的效果也沒有達到預期,辛苦拍攝的內容也只能作廢。
在攝影棚能看到人們真性情的一面。有些經驗十足的編輯、攝影師和工作人員都能前規避很多風險,記得有一期給達人做彩妝拍攝,美容組的一位編輯特別仔細的準備了與主題匹配的背景,粉紅色底版掛了一串暖色調的小燈再蒙上一層白紗,其實她本不必如此用心,我們還有其他的人可以負責現場,但是她對自己策劃的主題上心的態度,讓所有人都看在眼裡。
因為攝影棚地址勾起了一些零散的記憶,讓我回想起了已經有日子沒有參與過的事情、還有那些曾經共過事同事。
果然有過辛苦付出的記憶,回憶起來才是有溫度的。只是回憶也靠不住,只有擁抱變化,多接觸新鮮的事物,才能繼續往前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