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弘揚中華文化自信(鑄就中華民族博採眾長的文化自信)

2023-10-13 02:36:16

弘揚中華文化自信? 河西走廊最西側的茫茫戈壁中,有一片綠洲,名曰敦煌這裡是連接東西方的「咽喉之地」,是古絲綢之路的重鎮千百年來,東西商賈、南北僧眾,「馳命走驛,不絕於時月」,造就了獨具魅力的敦煌文化和絲路精神,書寫了中西文明交流互鑑的「敦煌故事」,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於弘揚中華文化自信?以下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弘揚中華文化自信

 河西走廊最西側的茫茫戈壁中,有一片綠洲,名曰敦煌。這裡是連接東西方的「咽喉之地」,是古絲綢之路的重鎮。千百年來,東西商賈、南北僧眾,「馳命走驛,不絕於時月」,造就了獨具魅力的敦煌文化和絲路精神,書寫了中西文明交流互鑑的「敦煌故事」。

  「敦煌我一直是嚮往的。」 2019年8月19日,到甘肅調研,首站就是敦煌莫高窟。在敦煌研究院座談時,發表重要講話,站在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精神支撐的高度,以敦煌文化為「典範」,就堅定文化自信,推動文明交流互鑑等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強調要以更加博大的胸懷,更加廣泛地開展同各國的文化交流,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借鑑世界一切優秀文明成果,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

  這篇重要講話篇幅不長,但內涵極為豐富,具有鮮明的思想性理論性。在講話的第一部分,對新中國成立以來敦煌文化的保護傳承工作予以充分肯定,指出敦煌文化保護研究工作很有意義、很有成效;在講話的第二、三部分,從敦煌文化是各種文明長期交流融匯的結晶、敦煌文化展示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兩個方面,深刻闡明了敦煌文化的重要意義,強調只有中華民族這樣的具有開放包容胸懷的民族,才會容納世界不同文明在此交融交匯,只有充滿自信的文明才會在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同時包容、借鑑、吸收各種不同文明;在講話的第四部分,強調要推動敦煌文化研究服務共建「一帶一路」,增進民心相通,共同創造更多更優秀的人類文明成果;在講話的第五部分,強調要加強敦煌學研究,把莫高窟保護好,把敦煌文化傳承好。深入學習領會這篇重要講話,對我們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推動文明交流互鑑,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指導作用。

文明交流互鑑的璀璨明珠

  在這篇重要講話中深刻指出,「敦煌文化延續近兩千年,是世界現存規模最大、延續時間最長、內容最豐富、保存最完整的藝術寶庫,是世界文明長河中的一顆璀璨明珠,也是研究我國古代各民族政治、經濟、軍事、文化、藝術的珍貴史料」,鮮明道出了敦煌何以來、何以美、何以重要的深厚底蘊,生動闡釋了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鑑、因互鑑而發展的至理。

圖為2018年6月23日拍攝的敦煌莫高窟 徐訊/攝

  公元前140多年,一支從長安出發的和平使團,開始打通東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完成了「鑿空之旅」,開啟了絲綢之路,這就是著名的張騫出使西域。作為絲綢之路的戰略要衝,敦煌成為東西方文化交匯的重要樞紐。正是經由敦煌,古代中國文明同古印度、古希臘、古波斯等不同文明交融匯聚、創新發展。

  敦煌文化是中華文明幾千年不斷融會貫通的典範。從公元4世紀到14世紀的一千年間,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朝代興建,莫高窟、西千佛洞石窟、東千佛洞石窟、榆林窟等石窟群開鑿,統稱「敦煌石窟」。高度評價敦煌文化,「集建築藝術、彩塑藝術、壁畫藝術、佛教文化於一身,歷史底蘊雄渾厚重,文化內涵博大精深,藝術形象美輪美奐」。敦煌文化燦爛的奧秘,就在於其彰顯了不同文化的匯聚和交融。

  深刻指出:「回顧歷史,只有中華民族這樣的具有開放包容胸懷的民族,才會容納世界不同文明在此交融交匯。」絲綢、瓷器、漆器、鐵器等「中國造」傳向西方,胡椒、亞麻、香料、葡萄、石榴等進入中國;阿拉伯的天文、曆法、醫藥傳入中國,中國的四大發明、養蠶技術走向世界;佛教在中國發揚光大,又在東南亞弦歌不輟;儒家文化起源中國,又深受歐洲萊布尼茨、伏爾泰等思想家推崇……正是由於不同文明之間相互激蕩、和諧共生,才融匯成美美與共、生機勃勃的萬千氣象。

文化自信的生動展示

  「只有充滿自信的文明,才會在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同時包容、借鑑、吸收各種不同文明。」在這篇重要講話中闡明的這一深邃道理,是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和潮流的生動概括,也蘊含著對推動當今世界文明交流互鑑的深刻啟迪。

  飛天是敦煌藝術的標誌之一。據統計,僅莫高窟就繪有飛天約4500身之多,加上其餘石窟,共計近6000身。圖為榆林窟第15窟前室頂南側的飛天。 敦煌研究院供圖

  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以「天下大同」「協和萬邦」的寬廣胸懷,吐納八面來風,自信而大度地開展同域外民族的交往交流,譜寫了萬裡駝鈴萬裡波的浩浩絲路長歌,創造了萬國衣冠會長安的盛唐氣象。敦煌文化,歷經千年歲月,依然生動詮釋著中華民族兼容並蓄、博採眾長、開拓進取的文化自信。

  在這篇重要講話中再次強調:「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這種「自信」、這種「力量」,關鍵在於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在長期演進過程中,中國人形成了看待世界、看待社會、看待人生的獨特價值體系、文化內涵和精神品質。比如,中華民族保持著海納百川、開放包容的胸襟氣度,認為「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主張「和而不同」「求同存異」,倡導不同文明和諧發展、和平共處,等等。這些思想體系和精神追求,是「我們區別於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根本特徵,也鑄就了中華民族博採眾長的文化自信」。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高度的文化自覺與文化擔當,反覆強調「文明特別是思想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堅定文化自信,是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的大問題」,等等。

  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在這篇重要講話中,既深刻論述了中華文明獨特的價值體系、文化精神對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更對研究和弘揚敦煌文化提出明確要求,「既要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和歷史遺存背後蘊含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價值理念、道德規範等,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更要揭示蘊含其中的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懷和文化自信」。這是對傳承保護和研究弘揚敦煌文化的具體指導,更為新時代繼承好弘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指明了方向。

促進民心相通

  2000多年前,我們的先輩們懷著友好交往的樸素願望,開闢了古絲綢之路,使東西方文明走上了交融交匯的通途。

  2000多年後,創造性提出共建「一帶一路」,這是歷史潮流的沿續,也是面向未來的正確抉擇。

  圖為莫高窟第112窟南壁壁畫「反彈琵琶樂舞圖」。這幅壁畫是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藝術結晶,鮮明體現了中華文明海納百川、開放包容的廣闊胸襟。 敦煌研究院供圖

  在這篇重要講話中,提出「推動敦煌文化研究服務共建『一帶一路』」的明確要求。共建「一帶一路」,加強文明對話,倡導「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鑑、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就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加強同世界各國的合作交流、促進各國文明對話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舉措。

  「惟以心相交,方成其久遠。」強調,「民心相通是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的基礎和支撐」。正是通過加強同沿線國家的文化交流,在科學、教育、文化、衛生、民間交往等各領域廣泛開展合作,注重在人文領域精耕細作,加強同沿線國家人民的友好往來,才能為「一帶一路」建設打下廣泛社會基礎。

  反覆強調民心相通的重要作用,提出「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要積極架設不同文明互學互鑑的橋梁,深入開展教育、科學、文化、體育、旅遊、衛生、考古等各領域人文合作」;「『一帶一路』建設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鑑超越文明衝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推動各國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等等。在這些重要論述的指導下,「一帶一路」建設已經成為具有廣泛包容性的發展合作平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絲路興,敦煌興。在這篇重要講話中,要求敦煌研究院「做新時代中華文化的繼承者、創新者、傳播者」。隨著「一帶一路」建設日益發展,敦煌文化逐漸成為推進民心相通、服務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載體。共建「一帶一路」,敦煌具有得天獨厚的文化優勢,被賦予「一帶一路」建設「民心相通」的重要使命。2016年9月20日,首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舉行,親致賀信,提出殷切期望。幾年來,敦煌文博會聚焦推動文化交流、共謀合作發展這個主題,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著獨特而重要的作用。

講好敦煌故事

  在這篇重要講話中,站在保護全人類文明的高度指出,「把莫高窟保護好,把敦煌文化傳承好,是中華民族為世界文明進步應負的責任」,充分彰顯了我們黨保護和傳承人類共同文明的堅定決心和歷史擔當。

  國家強盛才能文化繁榮。回眸歷史,敦煌的命運可謂坎坷。歷盡繁華,又陷入長久的沉寂,甚至遭遇劫難、不堪回首的「千年一嘆」,國人悲哀,「敦煌在中國,敦煌學在國外」。新中國給敦煌的中國敦煌學帶來重大轉機。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從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的高度,大力支持敦煌文化的保護傳承工作。1961年,敦煌莫高窟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敦煌莫高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今天,「敦煌學在國外」的歷史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敦煌文化屬於中國,但敦煌學是屬於世界的。」語重心長,殷殷期望「把研究院建設成為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典範和敦煌學研究的高地」,提出三個方面的明確要求: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努力掌握敦煌學研究的話語權;推動流散海外的敦煌遺書等文物的數位化回歸,實現敦煌文化藝術資源在全球範圍內的數位化共享;引導支持各國學者講好敦煌故事,傳播中國聲音。

  飽含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感情,一直在深入思考加強歷史文物保護、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他多次強調,「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繫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深厚滋養」,「保護文物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三個獨特」,「四個講清楚」,「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既向內看、又向外看」,「既向前看、又向後看」,在一系列重要論述指引下,我國文物保護力度不斷加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得到更好傳承,偉大民族精神空前凝聚。

  2020年1月17日,中宣部宣布授予敦煌研究院文物保護利用群體「時代楷模」稱號。幾代莫高窟守護人,辛勤耕耘敦煌文化沃土,把青春留在了大漠,獻給了中華藝術瑰寶。常書鴻:圖①拍攝於1955年,51歲的他正在臨摹壁畫;圖②拍攝於上世紀70年代。段文杰:圖③拍攝於1952年,35歲的他正在臨摹壁畫;圖④拍攝於2003年(張偉文/攝)。史葦湘和歐陽琳夫婦:圖⑤拍攝於1956年,32歲的他們正在研究壁畫;圖⑥拍攝於1998年,74歲的他們在看書稿(史敦宇/攝)。樊錦詩:圖⑦拍攝於1965年,27歲的她在工作;圖⑧拍攝於2014年,她在敦煌莫高窟前(中新社記者 韓海丹/攝)。除已標註的外,均為敦煌研究院供圖。

  「擇一事、終一生。」幾十年來,一代又一代敦煌人秉承「堅守大漠、甘於奉獻、勇於擔當、開拓進取」的莫高精神,克服極其艱苦的物質生活條件,取得了不少重要研究成果。對此,給予充分肯定,同時強調指出,「敦煌文物保護和敦煌學研究博大精深,需要畢生精力才能見成效、出成果」,並從「把研究保護工作當作終身事業和無悔追求」、「關心愛護我們的科研工作者」、「持續加大投入」、「繼續加強基層文物保護和研究隊伍建設」等方面,對進一步發揚光大敦煌文物保護和研究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

  「變調如聞楊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悠悠駝鈴聲從歷史的深處湧來,在新時代化為朗朗清音。鈴聲不絕,續成浩浩長歌,推動世界文明交流互鑑滾滾向前。這是一個文明古國的文化自信和歷史擔當!

來源:《求是》2020/03

作者:本刊編輯部

同类文章
你想燒香和崇拜佛嗎?

你想燒香和崇拜佛嗎?

雖然人們聽說過他們的手,但每個人都真的明白有很多人。手有歷史悠久的歷史,而這個過程的發展過程也更加艱難,對我們進行思考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人們可以看到自己的命運
生命線分支分叉20種圖,即新分叉更困難

生命線分支分叉20種圖,即新分叉更困難

手掌中有許多線條,這些線條不同。而不同類型的手蛤與它的含義不同。事實上,手的類型非常多。一般來說,我們明白我們必須知道屬於自己的一隻手,你可以了解自己的命運
女人手在川志紋理,四川條紋,一個女人有一個強大的

女人手在川志紋理,四川條紋,一個女人有一個強大的

四川鑲邊這隻手是以相同的方式,而手不同,它代表的意義是不同的。男女的結果也有這樣的手階段也不同。當然,雖然手可以看到我們的命運,但我們將在一生中生命
有一種手工製作的飢餓,汞極為開發。

有一種手工製作的飢餓,汞極為開發。

對於一些更好的人來說,他們很容易賺錢,可能會突然有一天,他們的生活會有意想不到的財富,這種意外的財富可以讓你更好地生活。但是,沒有人能擁有如此美好的生活
智能線條突然扭轉了智慧。

智能線條突然扭轉了智慧。

事實上,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如何改變他們的手,因為我們的手會改變,這也改變了我們的命運。我們的一隻手會改變。這隻手代表著我們一天的命運
WISDOM線條被破壞,但佈線很難發展

WISDOM線條被破壞,但佈線很難發展

我相信大多數人沒有仔細理解握手,但每個人都必須聽到它,但手有一個漫長的歷史,但還有很多人都不知道。事實上,注意你的手。好處,因為它代表著我們的命運
6種面部男人注定要在窮人的窮人中有一個典型的可憐的臉

6種面部男人注定要在窮人的窮人中有一個典型的可憐的臉

臉是一個非常神奇的東西,因為我們可以通過它看到一個人的命運。許多人對自己的命運非常好奇,所以他們會去手和自己的出生和八個角色,看看他們的命運
女人臉,大,全圖,長期以來,已久期待著

女人臉,大,全圖,長期以來,已久期待著

每個人都可能有一個長的痰液和身體部位的不同位置,而不同地點的代表的含義也是不同的。最明顯的是最常見的是人臉上的痣。在我們臉上有很多職位
掌心掌心手掌的手掌手掌手掌的女人?

掌心掌心手掌的手掌手掌手掌的女人?

不同的雙手有不同的財富,有些可能具有平穩的水流,有些可能是粗糙的壽命。在性質中,手相對發展一個人未來的財富。如果一個女人真的有一隻手掌,那麼未來會發生什麼
一個男人可以在右手結婚嗎?

一個男人可以在右手結婚嗎?

對於女孩來說,嫁給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他們看不到。有些人不能結婚。如果你結婚,他們的婚姻生活不會幸福。人們,人們,你可以擁有幸福的婚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