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的起源(華夏文字的由來)
2023-10-13 05:44:45 4
華夏的起源?我們的文字非常古老,由來已久我們的遠古祖先是現代人類中智慧而勇敢的族群,是人類文明的創造者和先驅者之一目前社會上用「漢字」來形容我們的文字是不妥的,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於華夏的起源?我們一起去了解並探討一下這個問題吧!

華夏的起源
我們的文字非常古老,由來已久。我們的遠古祖先是現代人類中智慧而勇敢的族群,是人類文明的創造者和先驅者之一。目前社會上用「漢字」來形容我們的文字是不妥的。
早在秦代就統一了我們的文字,形成了書寫極為優美且完整的篆體文字。在秦代之前的春秋戰國時代,中華聖賢們就使用我們的文字,留下了影響至今的文明經典。殷墟甲骨文的考古發掘,使世界公認我們的文字以及我們的文明起碼開始於距今3600年的商代。其實,比商代早的夏代,我們的文字就已經使用了,只是目前缺乏考古提供的有力物證而已。因此,我們的文字以及我們的文明還要早,我們的文字以及我們的文明所包含的精神與智慧那就更早了。所以,華夏文字應該是我們的文字的正確稱謂。
流傳3000多年的商代前期的古醫書《玄隱遺密·九真要》曰:「故錄圖而畫,宓羲以為之曰紀;巿,羲之出名紀。紀之浮白,曰日月,日月為易。有,夏也。明,商也。俗,易也。名,象也。象,有形也。紋之記曰文,無之記曰爻,形之附其圖,象之會曰字。文有其初,字有其記。故文始者,知也;字始者,意也;文與字之始乎,用也、治也。用者錄以字,可以為用也。出巫者也,曰天言也,亦有其畜也。兆眾出者,曰農、曰牧,曰耒、曰田,之常也。」
這一段文字彌足珍貴,它揭示了甲骨文的起源、演化過程、創製方法以及使用方式。
一、甲骨文的起源
「宓」古通「伏」,宓羲即伏羲氏。「錄圖而畫」,說明甲骨文從畫符起源,這也是人類所有文字的起源。伏羲氏應該是甲骨文的發明者。當然,在伏羲氏以前的母系氏族裡就有圖有畫,考古發現在一些製作精美的古老陶罐上繪有非常抽象、非常玄奧的圖畫,這就是伏羲氏創造甲骨文的靈感和智慧的源泉。傳說伏羲氏創製八卦,八卦的圖形更為抽象和玄奧,它屬於另一種神秘的語言,後來也成為了甲骨文的組文成字的重要來源。
二、甲骨文的演化過程
最先創製的甲骨文是「日」與「月」,說明「日」「月」在古人心目中具有神聖的地位。「日」代表白天,「月」代表黑夜。「日」「月」交替,就是「易」,即日常的變化。從日常事物和生活感悟中著手創製甲骨文,是古代先聖的基本創製思路。這證明了古人既有其神秘玄奧的一面,亦有其質樸赤子的一面。「有,夏也。明,商也。」經過千年的演化,到了夏代,甲骨文逐漸成形;直到商代,甲骨文迎來了創製和使用的巔峰。
三、甲骨文的創製方法
「紋之記曰文,無之記曰爻,形之附其圖,象之會曰字。」這段文字清晰地闡述了創製甲骨文的四種基本方法。一是將具體事物抽象為線條,用線條來表述概念,線條是甲骨文的基本形態。從此,線條不僅成為了華夏民族的思維規則,而且也成為了審美規範。二是對神秘力量的崇拜。在甲骨文中「無」與「無」是完全不同的兩個字。「無」字是指沒有的意思,遠古時代對待已方在戰爭中陣亡的將士,一般採用火化方式寄託敬意和哀思,以激勵士氣。而「無」是指形體雖然消失,但是靈魂得以轉化升華的意思。「無」就是那種神秘的力量。古人對神秘力量的思考和描述,已經不是現代人能夠完全理解的,這也是許多甲骨文無法破譯的障礙。三是以線條圖畫的方式描述具體事物的形狀,從而形成文字。這樣的甲骨文大量存在,比如鳥、羊、牛、豬、貓、狗等。四是用多個文匯集成字。在古時「文」與「字」是不同的,「文」是最基礎的文字,「字」是由多個文組合而成的文字,比如日、月、皿是文,而盟則是字。所以,「文」既抽象,亦很形象。而「字」則常常表達會意,故古人稱之為「象之會」。「故文始者,知也;字始者,意也。」
四、甲骨文的使用方式
「出巫者也,曰天言也,亦有其畜也。兆眾出者,曰農、曰牧,曰耒、曰田,之常也。」這段文字其實告訴了後人,商代的甲骨文有兩套系統,一套系統是由巫師祭司掌握的甲骨文,亦是由巫師祭司創製的甲骨文,主要用來卜筮祭祀。這套甲骨文非常神秘、非常玄奧,非凡人所能知,因為它是寫給神看的。所以,它被雕刻在被古人視為有靈性、有神性的龜甲和牛骨上,通過燒烤觀察其裂紋與文字之間的相互關係,從而揣測出神的旨意以指導人們的行為。這是真正的甲骨文,亦是目前考古出土的殷墟甲骨文。這一套甲骨文使用過後必須認真仔細地收藏保存。今天我們能清晰地看到它們,也說明當時古人已經掌握了相當有效的存儲技術,可以確保甲骨不致受潮腐壞。另一套系統是平常民眾使用的甲骨文,亦可以稱之為商文,被刻寫在竹簡木牘絲帛之上。後來經過周人的修繕整理傳承下來,並逐演化為我們今天仍然能夠書寫認識的漢字。
《玄隱遺密·九真要》短短的100多個字,囊括了一個多麼偉大的文明!它的思想,它的智慧,它的審美,它的虔誠,它的博大,它的情致,尤如黑暗中照亮前程的火炬,它驅散陰冷,啟迪文明!
本文來自搜狐網絡
作者: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