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是以立春還是春節為界(新年與新春有區別嗎)
2023-10-13 00:35:05 4
生肖是以立春還是春節為界?每當新年伊始,人們都互致問候,表達新年的祝福,比如:新年快樂新春快樂這兩句祝福語都是新年祝辭,都是人們常用常見的祝福語,應該沒有什麼差異但是仔細琢磨,就會發現有細微的差別若說不同,只是有一字差異,一個是「年」,一個是「春」,人們都覺得這沒有什麼不同,都是新年的祝福語,只是字不同而異,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於生肖是以立春還是春節為界?下面內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生肖是以立春還是春節為界
每當新年伊始,人們都互致問候,表達新年的祝福,比如:新年快樂!新春快樂!這兩句祝福語都是新年祝辭,都是人們常用常見的祝福語,應該沒有什麼差異。但是仔細琢磨,就會發現有細微的差別。若說不同,只是有一字差異,一個是「年」,一個是「春」,人們都覺得這沒有什麼不同,都是新年的祝福語,只是字不同而異。
如果從漢字的釋義去看,意義就不一樣了。我們從百度上查一下,可以知道「年」這個字的第一個釋義就是指時間的單位,即公曆1年是地球繞太陽一周的時間,平年365日,閏年366日,每4年有1個閏年,用於計算年數的單位。「春」字主要指春季:如春景,溫暖如春。
而「新年」一詞的基礎釋義:是指元旦和元旦以後的幾天。詳細釋義是指一年之始,指元旦及其後的幾天,舊按農曆,今亦按公曆。「新春」一詞的基礎釋義是:指農曆春節和春節以後的一二十天:如歡度春節,新春佳節。詳細釋義是初春,指農曆元旦(春節)以後的一、二十天。這二個詞就有明顯的區別了,前者是元旦後的幾天,後者是元旦後的一二十天。
從以上字詞的釋義中可以看出,新年是指公元紀年的元旦及其後的幾天,即每年的一月一日及其後的幾天。新春是指農曆舊曆除夕夜後的元旦即春節,也就是農曆的正月初一至十五元宵節及其整個正月。而公元紀年的一月一日基本固定在數九寒冬,農曆春節基本在立春(公曆二月四日)前後,正好是六九頭前後的初春。所以新年一般指公曆的一月一日,這是新的一年的開始。新春則特指農曆大年初一至十五的新春佳節。因此說,「新年快樂」用在公曆元旦比較準確,全世界大多數使用公元紀年的國家都在這一天過元旦迎新年。而「新春快樂」當然是我們中華民族特有的傳統節日的祝福語了。而且是春天的祝福,浪漫而富有詩意,美好又充滿希望。這與其他國家的元旦是不可同日而語的,也是我們博大精深的中華民族傳統曆法與西方曆法區別之所在。
我們知道,從漢武帝正式確立,到清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中國人一直是按陰曆(又稱夏曆、農曆)曆法過年的。1911年辛亥革命在推翻滿清帝制、建立中華民國後,1912年廢除所有舊制,在紀年方面為「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曆,所以便統一」,則廢除了「年號制」,推行「公元制」。
公元制就是我們常說的「陽曆」「西曆」或公曆。從此以後,中國流行兩千多年的元旦,由陰曆(農曆)正月初一挪到了陽曆的1月1日,採取與中國傳統的「陰曆」雙線使用,公曆與陰曆並行,許多中國傳統節日交叉進行。但在民間,傳統節日的習俗卻未改變,每當春節,大家照樣備年貨、貼春聯、吃年夜飯,其樂融融,開心過大年。反而公曆的元旦卻僅僅是例行公事而已。
由於之前農曆大年初一稱「元旦」而立春稱「春節」,公元1913年民國政府發文規定農曆正月初一是「春節」,所以「大年、元旦、立春、春節」的變化導致新年新春不分,生肖屬相也就變得複雜了,成了不是問題的問題了。比如2022年元旦這天,許多網友發文作詩都在祝福虎年的到來,其實元旦這天仍是農曆辛丑年十一月廿九,還是牛年,離壬寅虎年還有一個月的時間。人們之所以不清楚,就是沒有搞清楚十二生肖是中國傳統農曆組成的一部分。
十二生肖也叫做屬相,是中國與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種動物。在古代六甲記年中,天幹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個,地支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2個。這樣有點複雜,於是古人想到用動物來表達地支,這就是生肖:子鼠、醜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的由來。
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人們在吸收現代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對於我們傳統文化的學習了解往往不夠,特別是十二生肖,是按農曆算還是陽曆算,大多數是不大清楚的,其實生肖是按農曆計算的。這也由此及彼導致新年快樂與新春快樂無差別混用。至於天文曆法上一些專家學者還在爭論生肖是從大年初一起算,還是從立春節氣開始算,我們就不去細究了,生肖按農曆算這是毋庸置疑的了。
最後,在壬寅虎年即將到來,辛丑牛年即將離去的除夕之日,敬祝各位朋友新春快樂!虎年大吉!
(於辛丑臘月二十九寅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