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祖文化活動介紹(神奇的鳳崗媽祖)
2023-10-13 10:56:02 1
在汕頭市濠江區有個叫鳳崗的古村落,它坐落在大海邊,依海而居,千百年來,生生不息。上一期居浦君一起帶著大家一起探訪了這個神秘的古村,這一期將帶領大家一起領略它神秘的宗教色彩,每年吸引海內外大批信眾來參拜的「鳳崗媽祖」。
「鳳崗媽祖」的由來與傳說
鳳崗媽祖(珍珠娘娘),相傳幾百年前的正月十六夜,鳳崗的幾位耆老夜間同得一夢,夢見媽祖化為金身降落本村。第二天醒後,幾位耆老(即村中長老)同敘夢中境況及媽祖的音容笑臉、衣冠穿戴分毫無差,皆盡相同。經幾位耆老及鄉中紳士倡議,便在當年的正月十七日設爐於南畔山奉祀,但奇怪的是至第二天始祖爐卻不翼而飛。經村民尋找後才發現媽祖爐在現媽宮的位置出現,開始村民則認為是有些人有意搞惡作劇,不與理會,把香爐重親回原地,但第二天媽祖爐又在現媽宮處出現,一連幾次都神奇般現身於此。村民半信半疑,便派人值班看守,可當夜則狂風大雨,第二天媽爐又再次現媽宮處。村民覺得不可思議,便請來當時有相當名望的地理先生,經其點破,媽祖爐現身位置正好是鳳崗鄉入手龍,剛好是龍上山右腳踏下在此結穴,說明媽祖顯聖。從此,鳳崗媽顯靈夜走香爐、自選龍穴之神奇傳說廣泛傳開,名聲大噪,四鄉八裡前來朝拜的善男信女絡繹不絕,有求必應。只要誠心誠意,沐浴更衣前來求丁、求財、求官、求平安的更是高出一籌,一一應驗,故有留傳至今幾百年的民間俗語「鳳崗媽向外客」的美稱。
鳳崗媽祖」的位置
「珍珠娘娘廟」座落在鳳崗山腰北側,面朝濠江,四方樹林環繞,前有一水池,左右各有一眼井,且左邊有一塊「龜石」、右邊一塊「蛇石」把守,風水清秀,所謂「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正月十七「鳳崗媽」朝拜活動之所以能引來成千上萬的相男信女,其中也有其特色起作用。其歷史悠久,具說有著400多年的歷史,究竟有著怎樣吸引人的傳奇故事和特色呢。下面一起來體驗一下。
祭祀「鳳崗媽祖」的活動特色
「活桌席」是其特色之一。每年朝拜活動中,在「珍珠娘娘」神位前供有一席豐盛多樣的供品,這種場面在潮汕其它地方的迷信活動中並不罕見,獨特的是「鳳崗媽」朝拜活動的供席上就擺有幾隻活雞、活鴨。這些在眾人的圍觀與連天轟隆的炮竹聲下不生懼色的傢伙,還悠哉遊哉地閒步於桌席之上。有人會問這些活雞、活鴨、活鵝有沒有經過特別訓練的,又有什麼作用?他們都是普通家庭飼養的,只是在上席之前經珍珠娘娘一番「點化」,朝拜活動結束後返還他們的飼養主,他們在桌席上不只是擺設,主要的使命是為「珍娘娘」當衛生檢驗員。供席上有上百式供品,它們會在供席中走來走去,當發現不乾淨的供品時就會把它翻掉。村中有規矩,朝拜活動結束後,不被翻倒的供品會按戶分到村中各家各戶去,以吃平安!被活雞、鴨掀過的供品都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現象。傳說,有一次餅食中發現了一支秀花針,一次「基板」(這一種餅食)中留有頭髮等等。聽起來好玄乎,小編表示很好奇。
「連天炮」 正月十七鳳崗的炮竹聲是連天不斷的,如果你在現場呆一兩個小時便知其特色,許多朝拜者多有供拜炮竹的習慣,為圖個好兆頭--紅紅火火,在朝拜時供奉上一大串炮竹,在點炮石的炮架上看看自己的炮竹打得響不響?打得連續不連?這樣下來,整天的炮竹都響個不停,嘆為壯觀!有機會大家還是要去現場領略下震撼。
「酥糖塔」 朝拜活動的桌席上還供有酥糖塔,酥糖塔由酥糖築成,形狀成塔酥糖塔多是由村眾集體、「會」(民間小集體)、外來單位喜心定做的,以前在「會」之間存在競賽之風,每年都彼此競比誰的酥糖塔高大,酥糖塔曾一度發展到5、6米之高,由於場地與高度的限制,後來酥糖塔的競賽之風才被約束。這也是潮汕地區所罕見。註:(酥糖是小編的家鄉特產,有機會大家可以嘗嘗。)
「頭支香」 所謂"頭支香"就是正月十七正日吉時,鳳崗村眾供奉一支大香後的第一支香,傳說由於「頭支香」能給插香者帶來好運,每年都有數以千計的人爭插「頭支香」,以求新年有好運氣。理事會在插村眾大香時都要實行禁備,當村眾大香供奉儀式一畢,爭「頭支香」的人群就會蜂擁而擠,場面嘆為觀止。
「擠石門」 去過朝拜的人一定會記得在進入朝拜場地須在人潮中擠過一道石門,這石門是由兩塊天然的大石夾在一起形成,石門只容兩人同時經過,正月十七「鳳崗媽」朝拜活動成千上萬的人都從這道門擠身而過。關於這個石門村中有許多傳說。左邊一石名為「龜石」;右邊一石名為「蟹石」,都是由於形似龜蟹而得名,龜被譽為長壽的象徵,蟹被譽為健康的象徵。所以,當相男信女走過這個石門,就會健康長壽,有福壽的喻意。更為傳奇的是其「拜大紅殼桃求丁仔」的特色,在潮汕地處,紅殼桃表示男孩,所以有求生男孩的相男善女就會供上大紅殼桃朝拜「珍珠娘娘」,以求生得男孩,而都能獲得驚喜,對外來客人更是有求必應,所以就有了「鳳崗媽向外客」的潮汕俗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