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是上墳的節日嗎(中元節盂蘭盆節)
2023-10-12 22:12:40 2
中元節是上墳的節日嗎?今天是農曆七月十五,在古代,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日子,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於中元節是上墳的節日嗎?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中元節是上墳的節日嗎
今天是農曆七月十五,在古代,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日子。
這一天的節日名字特別多:中元節、道德臘,盂蘭盆節、目連救母日、地官生日、放焰口日。
這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一天。
先說盂蘭盆節、目連救母日。
這倆其實是一回事,因為目連救母才創立了盂蘭盆節。
目連全名應該是摩訶目犍連,他是如來門下最早的弟子之一,也是以身殉教的第一人,但是中國人對他這些偉大功業知道的不多,他在中國家喻戶曉(曾經)是因為他做了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地獄救母。」
《佛說盂蘭盆經》上說,目連開了天眼,看見自己的母親在地獄裡受苦受難,每天吃不到飯食,飯菜送到嘴邊就燒成灰,目連趕忙告訴佛祖,想求佛祖幫忙,佛祖說:「你一個人辦不到的,你要在七月十五這一天,舉行法會,召集眾僧一起來做法,才能救出你的媽媽。」
於是就在這一天目連供奉有道高僧,大家一起發力,救出了目連的媽媽。
所以這一天就成立了專門的節日:盂蘭盆節。
這個故事很符合咱們中國的孝道,於是在中國得到了大力提倡。
而目連的故事隨著這個節日的傳播也就越來越多。
《西遊記》上如來佛祖派遣觀音菩薩去尋找取經人那一回裡,故事一開始就是盂蘭盆節,如來佛祖說:「今值孟秋望日,我有一寶盆,盆中具設百樣奇花,千般異果等物,與汝等享此 『盂蘭盆會』,如何?」
實際上《佛說盂蘭盆經》說是北魏的時候有一個大月氏的高僧竺法護翻譯的,但專家研究這個經書可能是這位高僧自己編出來的,因為這本經書裡的目連不同於其他佛經裡的目連,而且一般佛經開頭都是「如是我聞」——這是我聽到的,這本書開頭卻是三個字,我聞是。
但是這個故事流傳實在太廣了。
唐朝變文裡,宋朝的各種傳奇裡,目連的故事出現了各種版本,而且紛紛紜紜,莫衷一是。
大致就是:
目連母親原本是佛祖面前的菩薩,因為上課遲到,佛祖就把她貶下人間,做了妓女。
做妓女命苦啊,被老鴇打死,觀音菩薩點化她,轉生為劉青提,嫁給一個叫輔相的男人,生下兒子羅卜。
劉青提感念菩薩點化,一生齋戒,但是她的弟弟劉甲陷害她,破了她的齋戒,並向陰司告狀,說劉青提不敬佛。於是劉青提被抓到地府。
這時候陽間的羅卜已經投身佛門,改名目連,有人告訴他如果想要救自己的母親,只有到西天取經。
於是目連就休掉妻子,把家產給了老管家,往西天而去。
西天路上,他自己挑著擔子。
擔子裡,一頭挑著佛像,一頭挑著母親。
他想把母親放到前頭,可是卻把佛像放到身後,感覺對佛祖不敬。
他想把佛像放到身前,則母親跑到了身後,對母親不敬。
那怎麼辦?
把擔子橫挑,就像《大話西遊》裡的孫悟空。
目連到西天取到了真經,見到了母親。
聽說母親在陰間受到的侮辱,他爆發了,拿起禪杖殺進地獄,放走了八百萬惡鬼。
閻王爺怒了,要目連去收回這些鬼。
於是目連投胎轉世變成了黃巢,大肆屠殺八百萬人。
目連以為自己完成了任務,回到地獄向閻王爺交差。
閻王爺說:不,你當初還放走了許多餓鬼呢。
於是目連再度投胎,成為一名屠夫,終於完成了屠宰任務。
目連到佛祖面前成為弟子,青提夫人也回歸菩薩真身。
這只是無數故事版本中的一個。
有的故事還提到了孫悟空。
例如鄭之珍《新編目連救母勸善記》上。
目連請求佛祖救救媽媽,佛祖說
「原先有一介孫悟空, 因為變亂天廷,返下天宮。後來唐三藏收去西天取經回來,封他齊天大聖(不是鬥戰勝佛嗎?), 名喚孫行者,那畜生又不才了,因為盜吃仙桃仙酒 如今師父收在花果山水鐮洞 把一介大石磕監在那裡。 我想起來看他五百年災殃已滿了,爾可去叫他為伴前去。那畜生盜心不改,還要吃人。 爾將觀音娘娘賜爾金圈圈在他頭上」
這個情節和我們現在看到的《西遊記》故事情節顛倒,可見西遊故事當時已經和目連救母相互滲透了。
目連於是請了孫悟空做幫手救媽媽。
再說中元節、道德臘、地官生日。
這仨節日是道教的。
東漢的天師道,制定五臘日——五個祭祀的節日的時候,就在七月定了一個節日:道德臘。
不過這一天最初不是七月十五,而是七月初七。
後來之所以改到七月十五,是因為北魏寇謙之說地官的生日是七月十五。
道教裡有天官、地官和水官。
天官的生日在正月十五,是為上元節。
地官的生日在七月十五,是為中元節。
水官的生日在十月十五是為下元節。
地官就是掌管地府群鬼的,這一天地官要對地府的鬼赦罪。自己的祖先有難的,在這一天好好敬奉,就能得到赦免。
這個節日跟佛教不謀而合。
其實應該就是當時佛道兩教爭奪信徒,各自設立的節日。
但是中國老百姓素來哪個有用信哪個,兩個都有用,就都信。
所以這一天就越來越重要。
因為這一天和鬼有關,所以傳說這一天鬼都從地府放出來,所以這一天成了三大鬼節之一(另外兩個是清明和十月初一)
放焰口呢,本來是個佛教用語,就是救濟餓鬼。
《救拔餓鬼陀羅尼經》中說阿難尊者在林中禪定,一隻臉上不斷噴火的鬼。告訴阿難:「你在三天之後命當終結,也將會這個樣子。」
阿難趕忙向佛陀求救。
佛陀於是為他講了《焰口經》,要他按經書上的方法救濟餓鬼,自己也可以避開此難。
放焰口就成了佛教的一種救難方式。
七月十五本來就是拯救在地府受難受餓的目連母親,所以這一天佛教寺院都要舉行活動,救濟餓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