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六十四卦排序由來(六十四卦排序由來)

2023-10-13 13:04:17 7

六十四卦排序由來?《易經》六十四卦的排列,起於乾坤兩卦,乾坤易之門故它是在乾為天,坤為地,有天地然後有萬物的這種思想指導下誕生的六十四卦的排列循序是以卦象的錯綜規律進行排列,這種規律是一種社會自然狀態下運動的的規律學,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於六十四卦排序由來?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六十四卦排序由來

《易經》六十四卦的排列,起於乾坤兩卦,乾坤易之門。故它是在乾為天,坤為地,有天地然後有萬物的這種思想指導下誕生的。六十四卦的排列循序是以卦象的錯綜規律進行排列,這種規律是一種社會自然狀態下運動的的規律學。

為什麼把乾(1)卦排列第一呢?孔子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這裡的天,就是宇宙虛空,地球之外的虛空世界。看得見的是太陽、月亮和星星,可它們的依附處卻無所觸摸,無所見。所以,六祖說的好「猶如虛空自含日月星辰」,這也是儒家的「天」的概念。老子說:「無名天地之始」。這個「無」,也就是六祖所說的「虛空」,也就是儒家的「天」。這個「天」,《易經》用卦來表示就是乾卦。儒家文化是講天地人合一的,所以卦象自然包含天地人三才。上有天之籠罩,下必須有所承載,正如生物之雌雄,人之男女,必須配合才能有變化,所以乾卦第一。坤(2)卦次之。於人事,乾為老父,坤為老母。於自然,乾為天,坤為地,人以及其它生命在天地之間繁衍,生存。所以,《繫辭傳》說:「天地絪縕,萬物化醇,男女媾精,萬物化生」。由此看,天地形成以後,沒有馬上出現人類。而是處在一種集聚能量的準備工作。其狀態就像小草正從地面下屈曲欲出的狀態,因此坤之後就是屯(3)卦,取象就是一棵小草屈曲欲出。從卦象看,屯卦上坎為水為冰,下震為雷。雷之欲爆發,上為堅冰掩蓋,實際上就是地球上的冰川時期。這個時期,沒有人類,沒有文化。用十二地支來闡述,天開於子,地闢於醜,人成於寅。寅為春,萬物萌發,生機盎然。那麼,屯卦相當於醜的時期。屯卦之後,是蒙(4)卦。蒙卦,山下有水,霧氣迷濛。取象雜草覆蓋,其間有人。外卦艮為少男,故卦辭有「童蒙」之義。童蒙者,兒童有待啟蒙也,比如人類初成,亟待教化。所以,蒙卦相當於寅的時期,人類剛剛形成。有了人類,麻煩就來了。為什麼?人有三大原始習性,貪嗔痴。就是貪心,仇恨心和愚昧心。這三毒,就是罪惡的根源,所以人又被稱為萬惡之源,也不是沒有道理。人類誕生了,首先要解決的是溫飽問題。所以蒙卦之後就是需(5)卦。可是,在當時,用於工具簡陋,生產力低下,食物的獲取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彼此部落之間、種族之間的爭奪自然難以避免,於是就出現了訴訟,訴訟不合乎心意,就出現爭鬥乃至於戰爭。所以,需卦之後是訟(6)卦,訟卦之後是師(7)卦。師,就是用兵打仗,就是戰爭。這是一脈相承的,順其自然的。到了現在,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時代,仍然有爭訟,有戰爭。其根源都在於人的貪嗔痴,在於人的欲望沒有止境,在於人類屈從於欲望、愚昧和仇恨,而沒有遵循智慧的力量。所以,佛家提倡用智慧來代替愚昧,用慈悲來代替仇恨,用利他來代替自私的貪慾。這是多麼的偉大。儒家的理,道家的清,也都是倡導人們去私慾,同樣了不起。可是,有多少人真正地從自己的內心下手,來校正自己的言行舉止呢?太少了。大多是拿著尺子去量別人,去修行別人去了。修行的事,絕對是修正自己的過失,這一點必須明確。經過一番戰爭之後,於是世界上又出現了暫時的和平,猶如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世界。大亂之後方能夠大治,這也符合易理。也就是動極生靜,靜極生動,永遠循環不止的道理。所以古今中外,從來沒有永久的戰爭,也沒有永久的和平。因此,師卦之後就是比(8)卦。比者,和也,親也。比卦,上坎下坤,水流地上,水土本來相剋,而這裡土得水潤,水得土載,故為親和。六十四卦中,有坎的卦有十五個,都有艱難、險阻之意,只是輕重、大小不同而已,唯有比卦,沒有艱險之意。然而,卦辭卻有「不寧方來」字樣,此即禍福互依之義,也是居安思危之義,可見聖人用心。其上六爻辭「比之無首,兇」,就是告誡人們,不要沉溺安逸之中,要像六二所言「比之自內,貞吉」,也就是自心要親,就是慈悲;自心要安,就是平和;如此才是比的真義,才沒有兇咎;否則災難很快到來。比卦之後是小畜(9)卦。小畜的意思就是小的積蓄。畜做蓄講;不過牲畜在當時就是財富的象徵。牲畜的大小、多少就是表示財富的多少。所以,小畜理解為小的牲畜也不算錯。這是我個人的看法。世界和平了,經濟發展了,人們的口袋裡面有錢了,銀行有存摺了,這就是小畜。可是,人有錢了,麻煩就來了,所謂「男人一有錢就變壞」就是這個意思。故九三爻辭說「輿說輻,夫妻反目」。輿就是車,說就是脫。車輪掉了,車能不翻嗎?所以,許多夫妻能夠患難,卻無法同享福。鑑於此,《大象》告誡說:「風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就是告誡君子,生活安逸了,要把精力集中在修文學,勉德行上面,千萬不要沉溺娛樂之中。否則,如同上九爻辭之「既雨既處,尚德載。婦貞厲,月幾望,君子徵兇」。月望即滿月之時,滿招損也,所以君子一定要「德載」,否則兇也。德載,就是行履之事;所以小畜卦之後是履(10)卦。《序卦傳》言:「物畜然後有禮,故受之以履」。這也如同管子所言:「倉廩富而知禮節」。孔子對管子非常尊崇,曾告訴弟子:如果沒有管子,我們大家今天還停留在蒙昧人的時代。這裡順便提一句,管子是紅燈區最早創立者,是妓女供奉的祖宗。履者,禮也。履,就是行履,就是怎麼去做,怎麼把聖人的倡導落實到行為上。要時刻想像著自己是踩在老虎尾巴上那樣戰戰兢兢地做人做事。如果能夠這樣地去實踐聖人的教誨,那麼即使真的踩在老虎尾巴上,它也不會咬你,因為你處世為人剛而中正。所以卦辭說:「履虎尾,不咥人,哼」。如果你能夠按照禮的規範去做,那麼你就會得到完美的結局,就履卦自身而言,是「視履,考祥其旋,元吉」;從六十四卦的系統來看,就能夠迎來一個太平盛世;因此小畜之後是泰(11)卦。泰卦,上坤下乾,地上天下,看起來與「天地定位」、「天尊地卑」相矛盾,實際上這是體用交匯的例證。天尊地卑是體,天氣清而地氣濁,陽上陰下。而在起用的過程中,陰陽發動必然導致位置變更,否則何以致用?爻如此,卦也如此。泰卦,地上而地氣下降,天下而天氣上升,恰好天地交融而萬物誕生。泰者,通也,陰陽相通。聖人做易,乾始至泰共十一卦,說明泰來之不易,經過爭訟、戰爭、載德、行禮,最後才能得到太平盛世。從爻的陰陽看,乾以下10卦陽爻數目為30,坤以下陰爻數目也是30,所以爻之陰陽平衡也就是卦之中和,也就是聖人的理想社會。但是,就是在這樣的一個平衡狀態下,聖人仍然諄諄教導我們:「無平不陂,無往不復」,否則「其命亂也」。大家注意,「泰否反類」,因此六十四卦主要以「相對」的原則來排列以說明這種規律:否極泰來,泰極否來;動極生靜,靜極生動;如此反覆,無所終止。這種「相對原則」是符合儒家、道家以及佛家的思想的。因此,泰卦之後就是否(12)卦。《序卦傳》曰:「泰者,通也。物不可以終通,故受之以否」。否者,塞也。天上而天氣清而愈上,地下而地氣濁而愈下,是以天地不交,陰陽不通也。中醫的痞症,就是氣機不通而形成腫塊之類的疾病。所以,一人陰陽不通則成病,一家父子不通則家敗,一國之君臣不通則國亡。但是,否之運也不是永久的,故上九爻辭曰:「傾否,先否後喜」。《象傳》曰:「否終則傾,何可長也。」雖然說否極泰來,但是需要過程,非一蹴而就。君子於否的狀態時,要安道守命,等待時機。但是,不是消極等待,所以必然與人有往來。往來的人,皆同類也,所以否卦之後是同人(13)卦。故《象傳》曰:「天與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辨物。」也就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同人卦,上乾下離,日附於天,同類也。卦辭言:「同人於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貞。」於野者,待時而動也。利涉大川者,往來也。為何而往來?為君子之志、聖人之學而奔走也。奔走的結果,就是君子之道大昌,故次之大有(14)卦。同人卦和大有卦的不同在於上下卦形顛倒,同人卦上乾下離,日尚未上天故不明;大有卦離上乾下,日高懸天中,故光明普照。同人,乃眾志成城,同心同德;大有,則大有所得也。此時,君子「以遏惡揚善,順天休命」,如此才能如其上九所言「自天佑之,吉無不利」。「自天佑之」者,就是自己佑護自己,天才能佑護你。什麼意思?就是你自己先要做到遏惡揚善,就是佑護自己;那麼上蒼才能佑護你。這一點,非常重要,大家一定要明白。我們學佛的人,亦或者學道的人,總是希望寄托在佛、菩薩和神仙身上,殊不知命運掌握在你自己手中。你沒有自己的努力,如何能夠與佛、菩薩、神仙的力量相感應?所以,大家無論學習什麼,必須先要明理,不能迷信。當人達到了一定的高度時,往往容易自我膨脹而失去了準星。所以越是得意時,越要謹慎而為;越是有成就時,越要謙卑。故《序卦傳》言:「有大者不可盈,故受之以謙」。卦辭說:「亨,君子有終」。謙(15)卦,就是謙卑而不自滿的意思。上坤下艮,坤為平地,艮為高山。高山藏在地下之象,乃象徵自我這座大山坍塌倒地也,故而謙卑。大凡人之所以驕傲,都是把自我看得很高。比如一個人,有才能,可是如果自視甚高,就容易驕傲,狂妄。在單位就容易違抗領導的命令,也會受到同事的冷遇甚至排擠。如果不能及時反省,他就會處處覺得生不逢時,懷才不遇,最後一事無成。非是命運冷落了他,實在是他不懂得自省的緣故,不懂得「謙受益,滿招損」的道理。不過,謙虛固然好,也要有尺度;如果過分謙虛,反而讓人覺得虛偽。而當你處在大而有的時期,又能夠做到謙虛,那麼你周圍的一切必然是和諧的;因此《序卦傳》曰:「有大而能謙必豫,故受之以豫」。豫者,和悅也。就豫(16)卦而言,作為一個君主,你的國家一定是安定的,你一定受百姓的擁戴。那麼這個時候,就有利於你召集大眾,順時而動,順時而為,或者用兵,或者進行大規模的建設,都是非常適合的。作為君子,應該像六二爻辭所言「介於石,不終日,貞吉。」意思是操守要如同磐石一樣堅定不移。蔣介石的名字就是取於此。對照蔣氏一生經歷,與豫卦非常符合,我曾撰文專門說明。好了,國家和悅了,百姓安樂了,自然就願意跟隨君主。也就是百姓隨君主,小人隨君子,君子隨聖人。是故,《序卦傳》曰:「豫必有隨,故受之以隨」。隨者,從也。從什麼?從和悅也。有誰不喜歡,不希望處處和悅呢?隨(17)卦,上兌下震,雷動澤中,水自然隨之而動。兌為少女,震為長男,陰從陽也。但是,隨和悅不能盲目地隨,和悅有正有邪,因此自有大義於其中。所謂大義,即聖人之教誨。君主以百姓之和悅而動,臣則隨君,欲則隨理,惡則從善,此即隨卦之真諦。如果你違背了這個大義,沉溺於悅樂而不能自拔,那麼就是失去了生機,國家會衰敗而走向滅亡,人的身體會敗壞乃至死去。因此,隨卦之後就是蠱(18)卦。蠱者,敗壞也。蠱卦,上艮下巽,風在山下,為山所迫,不得暢通。風,就是陰陽二氣。風行天上,通暢無阻,所以天德無垠。風為山阻而不暢通,新陳代謝的功能就大大降低,食物就容易腐壞生蟲。凡是社會到了蠱的時刻,都是政治腐敗之時,敗壞之極。而在蠱的狀態,「君子以振民育德」,就是不能任其敗壞,反要振臂高呼,提振綱紀,進行改革。而改革自上而下者易而有序,符合禮儀之道;自下而上者,多亂之,歷代農民造反、起義莫不如此。所以君王一定要出面,領導改革;因此蠱卦之後為臨(19)卦。臨者,君臨天下也。「鹹臨」、「甘臨」、「知臨」、「敦臨」,乃君王下臨百姓的態度和方式,「教思無窮,容保民萬疆」乃君王臨之目的,如此則如上六爻辭所言「吉,無咎」。所以,臨卦是為君王以及君子如何面對、應付蠱之敗壞的局面而出現的。好了,君王知道如何「臨」民了,可是還有一件大事不能忽略,那就是觀察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天意,因此臨卦之後為觀(20)卦。《序卦傳》曰:「物大然後可觀,故受之以觀」。這裡的「物大」指的是什麼,古人肯定早有論述,我沒有拜讀,只是根據自己的理解來發揮。我認為就是天。在儒家的思想裡,沒有什麼比天大的,天子,天之子也。君子、小人、百姓也是如此理解:世界上天最大。所以,君王親臨百姓的同時,自己一定要敬天、祭天;同時也倡導百姓敬天、祭天;故《彖傳》曰「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這雖然有重視風調雨順的意味,但更多的是精神層面的統治,猶如歷代君主對宗教的態度和使用。天也敬了,百姓也臨了,還不夠。治理國家必須兩手抓,文武並軌,一張一馳,一開一合。所以,司法、刑罰這些東西不能丟。於是,噬嗑(21)卦出現了。《序卦傳》曰:「可觀而後有合,故受之以噬嗑」。噬嗑者,咬物之狀。物硬故須咬,民硬則須刑,故卦辭言:「亨,利用獄」。《象傳》則說:「雷電噬嗑,先王以明罰敕法」。其六爻之爻辭多以身體之傷,如滅趾、滅鼻、遇毒、滅耳,暗喻對國家之害;而傷害皆來自內不能遵循聖人之道,外不能安守國家之法也。所以,噬嗑一卦,乃治理天下之大用,古往今來不可偏廢。但是,刑罰必須寬嚴得中,否則嚴如秦之暴政,必然導致民怨載道,天下大亂而速忘。因此,君王還要在刑罰的同時,一定要明察秋毫,不可亂用刑典。故噬嗑之後為賁(22)卦,《序卦傳》曰:「嗑者,合也。物不可以苟合,故受之以賁。」賁者,紋飾也。也主文採。「苟合」者,亂用獄也。故《象傳》曰:「君子以明庶政,無敢折獄」。明,即明察;折,即偏頗。易理即陰陽之道得中,故文採即文治,以備刑罰之偏也。文武之道的要領都告訴你了,可是你不遵循,還是或偏於刑罰,如秦之暴政;或偏於安逸,如宋之溺樂;那麼陰陽失措日益嚴重,祖上留下的老本也吃光了,社會就必然發生大的動亂。於卦象上,就是群陰剝陽之象。因此,賁卦之後就是剝(23)卦。剝者,削奪也,陰奪陽也。於易理,陽為君子,陰為小人。於朝廷,陽為忠臣,陰為奸臣。於百姓,陽為良民,陰為劣民。而剝卦之五陰對決一陽,陽寡不敵眾,必亂也。一陽孤立,碩果僅存,所以君子要善護其身,身安道也安,故卦辭言「不利有攸往」也。而正是這僅存的一陽,卦體自下而上完全顛倒過來,又重新生發出活力來,這就是復(24)卦。因此,《序卦傳》曰:「物不可以終盡,剝窮上反下,故受之以復。」在六十四卦中,除了乾坤二卦,就是坎離二卦,然後就是姤復二卦,都是消息之機所在。復者,返也。一陽由剝之上返回到復之下也。一陽在上,即是初生,生機所在,故《彖傳》言:「復,其見天地之心乎?」而天地之心本無所見而又無處不在,惟有發露之初陽為其蹤跡也。故人心之善惡也是一念之端,故修行唯心是為,看護好這一念。卦辭有「朋來無咎」「七日來復」之句。朋者,同類也,卦僅一陽力微,故需要朋來相助。七日者,有人言復乃十一月卦,一陽初生;姤乃五月卦,一陰初生;從五月到十一月為7個月;有人言十二地支至7為衝,衝則動,所以反覆。我覺得,一卦六爻,從初爻至上爻再回到初爻即是7,同理從上爻到初爻再回到上爻也是7,一爻一日,故「七日來復」。此解釋當最為合理。復卦繼剝卦之後,一陽初現,乃治亂之始,故須養足精神。怎麼養?靜心息慮,安養初陽這一聖胎。靜心者,誠心第一。故復卦之後為無妄(25)卦。《序卦傳》曰:「復則不妄矣,故受之以無妄。」為什麼復則不妄?天地之心已現,理明也,故不妄。所以無妄者,不妄思妄動也;妄則有災。心不動,有災也是外來,故「勿藥而喜」。為何?心不執著也,心中無物,則災不能為大而自去也。無妄之心,即無思無為之心,即天地之心。以如此之心治世,乃聖人之道也,何愁盛世不得。故無妄之後為大畜(26)卦。故《序卦傳》曰:「有無妄然後可畜,故受之以大畜。」此大畜,非僅指物質之蓄,德行之畜,實乃心之更加廣大光明也。從修行的角度,心性發露,繼而安之,而後畜之,繼續養之,道自成也。所以說,《易經》何嘗不是一部修行的經典啊!若能如此,則必如《象傳》所言「何天之衢,道大行也」。所以,大畜之後是頤(27)卦。頤者,養也。養什麼?養心第一,養德次之,養人繼之。故《序卦傳》曰:「物畜然後可養,故受之以頤。頤,養也。」卦辭有「自求口實」之語,即人之自養也,亦如學佛之自度也。對於君王,以聖人教誨養己之德,才能養百姓。對於君子,如如不動才是至養,才能更好起用利益於國家。養之大義如此。反之,如果人之不知養心,不知養德,唯求私慾而養,則德死矣,聖人之道不存焉。如同食物可養人之性命,然過於貪吃則有食脹而死之危。所以,頤卦之後為大過(28)卦。大過者,大的過患,有棺槨之象。其卦上陰為凋零,下陰為無生氣,所謂「本末弱也」,故有死相。過之大者,莫過於死。中間四陽太實,於心則我欲充滿;故君子必須去我欲,我欲去則天理方行;否則生也如死,僅一行屍走肉耳。但是,逢大過之時也正是有為之時,而能挽救者非大德大位之人而不能。有大德大位之人,則能夠力挽狂瀾,至少能夠把國家從生死邊緣拉回來,但是還是處在險地之中;否則難逃國破家亡之厄運。物極必反,此是易理之再三強調的。所以,當事物進入到大過時,意味著走到了極致,必然發生變化。故《序卦傳》曰:「物不可以終過,故受之以坎。」坎(29)者,險也。也就是說,事情雖然發生了改變,但只是量變,還不能立刻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所以由死地而退回到險地,已經是得到了改善。可是,進退畢竟皆是險地,那在險地中應該如何呢?卦辭言:「有孚,維心亨,行有尚。」孚者,誠信。心亨者,心通也。心通則無所掛礙,故利於行。行有尚,當然是以聖人之道為崇尚而有所作為。所以,《象傳》言:「君子以常德行,習教事。」就是不但自己按照聖人要求做,也要教導別人這樣去做,遷過改善,去應付險境。誠信是坎之道,坎中實也。心通者,則非離莫屬,離中虛故流通無礙。所以,坎卦之後自然是離(30)卦。六十四卦,乾坤為體,坎離為用。道家修行主要從坎離入手,佛家也不例外。只是道家的坎離更注重身體,而佛家的坎離更重視內心。內心的坎離怎麼講?就是坎為誠,離為明。人心誠才能心制一處,心制一處才能無事不辦。心誠到極點自然就無所用心,無心可用。離中虛,虛即空;離為明,空明不二乃離之真道。以此為宗旨,自然能夠離開險地而到達光明之境。離,麗也。日月麗,天地麗,一切本來如此,乃是從險地得出方才有暇領略而已。承上所述,既然脫離險地,面對天地山川之麗,人就必然有所感。故離卦之後為鹹(31)卦。鹹者,感也。感什麼?感情也。兩性相感,兩情相悅,於是夫婦之道盛焉。夫婦之道貴在長久,故鹹卦之後為恆(32)卦。恆者,久也。德恆為要,德不恆則自招羞。然,「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遁。」遁(33)者,退也。陰進則陽退,婦進則夫退,小人進則君子退。唯有退才能不與之爭,而全君子溫潤之德。而大凡爭者,多為利往;爭利則忘義,非君子之道,聖人之訓;故須退避。尤其功成名就,能不貪戀富貴而急流勇退者,則如其上九爻辭所言;「肥遁,無不利」。肥者,非財富,乃德豐也;德肥才是真利。但是,遁也非伏而終老不用,一旦時運變遷,國家需要,自當再鼓而前。故《序卦傳》曰:「物不可以終遁,故受之以大壯。」大壯(34)者,陽壯大陰退縮也。陽過壯則易躁進,欲速則不達。從遁隱出山到為朝廷用,中間需要洞察事態,故須謹慎而不能貿然而動,此大壯之所戒也。雖然聖訓如此,但是人在大壯之時,多難以自制而不得不進,故大壯之後為晉(35)卦。晉者,進也。故《序卦傳》曰:「物不可以終壯,故受之以晉」。怎麼樣去進?聖人再三告誡:「順而麗乎大明,柔而上進」。順者,順天道而為;大明者,明德也;柔而上進,晉之大義也。《象傳》言:「晉,君子以自昭明德。」就是說,在進的過程中內要清楚明了,外要昭示聖人之訓,這樣才能立於不敗之地。反之,則由光明而陷入黑暗之中。故晉卦之後為明夷(36)卦。晉卦,離上坤下,日出地上,光明之象。明夷卦,地上離下,日入地上,日落黑暗之象。《序卦傳》曰:「進必有傷,故受之以明夷。」為什麼進必有傷?不遵循聖人之訓,急躁冒進之故也。既然受傷,那麼該怎樣應對呢?《象傳》言:「君子以蒞眾,用晦而明。」何謂「用晦而明」?即以晦藏明,以晦養明,而明不息滅,如文王被囚而演周易也。《序卦傳》曰:「夷者,傷於外,必返家也,故受之以家人。」所以,明夷卦之後是家人(37)卦。此是聖人語,我則不如此認為。我理解為,在一個晦暗的時期,以沉溺於家庭安樂的表面形式來養明,來養道,故受之以家人。但是,與家人相處,也有家人之道,即如卦辭所言「利女貞」。為什麼?因為君子在家養道,女人應當輔之。怎麼輔助?貞也。女貞才能正於內,而不是以男女情慾勾牽丈夫;這樣丈夫才能更好養道。若能家家如此,則家正而天下也正,即所謂「齊家治國平天下」。所以,家道通天下之道也。按照這樣的宗旨去處理家政,那麼小家和美,大道得養也。反之,則家不安,道不寧,何以濟天下?故家人卦之後是睽(38)卦。《序卦傳》曰:「家道窮必乖,故受之以睽。睽者,乖也。」為什麼家道窮?未履聖人之訓也。女不貞故家道乖,夫妻反目也。睽卦,上離火而愈上,下澤水而愈下,同床異夢,水火不容,故家道窮也。外乃晦暗,內家道窮,君子內外交困,陷入難地。故《序卦傳》曰:「乖必有難,故受之以蹇。」睽卦之後就是蹇(39)卦。蹇者,阻塞不通,險在前也。臨蹇難之時,君子一要反身修德,二利見大人,三需朋友相助,有此三者則難可解。故蹇卦之後為解(40)卦,《序卦傳》曰:「物不可以終難,故受之以解。解者,緩也。」蹇難雖然得以緩解,但是不能萬事大吉,掉以輕心,還要繼續遷過就善,減少私慾,培養福德,故解卦之後為損(41)卦。《序卦傳》曰:「緩必有所失故受之以損」。損者,減也,減私慾也。故《象傳》曰:「損,君子以懲忿窒欲」。所謂「為道日損」就是這個道理。修行是加法,也是減法。所謂減法就是減少私慾,即清心寡欲;所謂加法,就是積累德行。故損卦之後就是益(42)卦。益者,增也。《象傳》曰:「君子見善則遷,有過則改」,此即損益之道也。損過增善,則陽越升而陰越減,德行越增越滿,大有一觸即發之狀。故《序卦傳》曰:「益而不已必決,故受之以夬(43)。夬者,決也。」決者,裂也。德行越增越多不是好事嗎,為什麼決裂?又和誰決裂?原來,大凡人之處世,當才能顯著或者有所成就之時,難免生高傲之心,德行豐沛時難免有鶴立雞群之勢。而此時如果不能躬身反省,懂得斂藏,將會出現「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的結局。結果,道之難成而遭夭折,如上六之辭「無號,終有兇」。所以《象傳》曰:「夬,君子以施祿及下,居德則忌」。居德者,居德自傲,居功自傲也。君子於世,不可能孑孓一人而獨來獨往,總是要和人打交道。當你從這個群體決而裂之,又必然走向另一個群體,和許多新的對象建立起聯繫。所以,《序卦傳》曰:「決必有所遇,故受之以姤。」姤(44)者,遇也,不期而遇。夬卦一陰在上,為眾陽所迫,陰陽有決裂之象。姤則一陰在下為初生,有漸趨向上之勢,故有「女壯」之意。譬如你來到一個新群體,一切重新開始,對待所遇到的每個人,每件事,都要從細微處入手,言行謹慎,防微杜漸。這樣,即使小人增多,敵意增長,也無礙於道心,也會被你感化;於此,則聖人之道也就易如風行天下一樣,暢通無阻得到傳播。遇到的人多了,自然就會聚集在一起。故《序卦傳》曰:「物相遇而後聚,故受之以萃。萃者,聚也。」萃(45)卦,取澤水聚集大地之象。由於聖訓得以廣播,大家得以聚集,正是有為之時。聚會做什麼呢?卦辭有「王假有廟」,「用大牲吉」,所以萃乃祭祀之象,祭祀祖先,祭祀天地,和觀卦相似,都是發揮精神治理,為政治服務,只是形式更為具體。「聚而上之,故受之以升。」祭祀天地祖先,是崇高的精神層面的事,所以能夠提振人心,故謂之「上」。所以萃卦之後就是升(46)卦。升者,歌舞昇平也。升卦應該是第六十四中第二個高峰,猶如劉秀之光復漢室。第一個為泰卦。一個國家,聖訓廣播,民心聚集,不忘祭祀祖先天地,自然就會繁榮昌盛。而君子之德之善,也要隨之而上升,而高大。故《象傳》言:「君子以順德,積小以高大」。當事物發展到一定高度時,總會出現瓶頸狀態,好像停滯了,甚至倒退。政治、經濟如此,修行也是如此。所以,升卦之後就是困(47)卦。《序卦傳》曰:「升而不已必困,故受之以困。」困卦上澤下水,水下潛而澤中無水,故為乾涸之象。處困之道唯貞,堅貞順天,不屈己志。澤在上而無水,故困在上;困在上必返下,故受之以井。井(48)卦,水在井中,可以養人,故能解澤中無水之困。所以,井需要經常維修,修井如同修心;但是,井畢竟有所廢棄的時候,這就需要重新打井,於是變革之事繼之而來。井卦之後就是革(49)卦。所以,《序卦傳》說:「井道不可不革,故受之以革。」革,改變也。井養人,養而元氣充沛,方能起而變革。革,「改命吉」,此即「革命」一詞之由來也。後世許多詞彙。成語皆來於《易經》。而最能夠代表改革的物品,就是鼎。鼎乃國之重器,歷代以為寶物。大禹曾製作九鼎,以象徵九州。一言九鼎,概來於此。所以,革卦之後就是鼎(50)卦。革去故,鼎取新。井以水為用,鼎以火為用,均是君子致用之時。除了君王,「主器者莫若長子,故受之以震。震者,動也。」震(51)卦,於人事為長子,但是古往今來繼大位者有幾人為長子?震為動,為威,故《象傳》言「君子以恐懼修省」。概大凡長子者,多不懂得震之大義,以致大位傳於他人。但是,物不可以終動,動必有止。故震卦之後就是艮(52)卦。艮,止也。止什麼?動靜順天,當止則止,不盲動,不躁進,不越權,不逾位,隨禮而行,尊理而止,故《象傳》曰「君子思不出其位」。思不出其位,並非不思,止震之躁進非不進;故《序卦傳》曰:「物不可以終止,故受之以漸。漸者,進也。」艮卦之後為漸(53)卦。漸,漸進也。如人之長行,力量、速度要得當使用,開始宜緩進,然後慢慢調整;若開始便快速奔跑,到後來已無氣力,而不能致遠。治理國家,個人修行皆如此理,張弛有道也。由漸進而進,非是沒有目的,必然有個目標,故「進必有所歸,故受之以歸妹。」因此,漸卦之後是歸妹(54)卦。古代有諸侯一娶九女,姐姐嫁過去了,妹妹也跟隨過去,即「妹歸」也。漸卦、歸妹卦皆以女子、夫婦為題,以闡聖訓。漸,男女婚姻父母定,人未謀面,伊始故須漸進,相互適應;繼而婚嫁有了歸宿。是以,男應居德,女宜貞吉。此即聖訓也。能夠按照聖訓去做,就會有大的收穫,故《序卦傳》曰:「得其所歸者必大,故受之以豐。豐者,大也。」豐(55)卦,為什麼為大?莊稼豐收是為大,離火得震木之生助是為大,日明於空而雷動以和之是為大;但萬物之大莫過於德大,故德大才是豐之要義。豐卦多述日晦昧之象乃反證「明」之重要,不可為豐之外象所迷惑,要見到繁榮之下的各種弊端,病繩之以法;所以豐又有治獄之象。縱觀歷代,無論人或事,盛乃衰之始,生乃死之端。此乃自然之理,也是易理再三所明示。聖人之所以苦口婆心,再三囉嗦,無非是希望人們能夠順天應時,儘量使得和諧生活得以延長,多些幸福,少些痛苦而已,亦即菩薩悲心也。奈何世上諸人,不能體會聖意;即使有所領悟,也多難以運用;即使有所運用,也難以恆久。故,歷史的車輪只能按照自己的節奏前行。《序卦傳》曰:「窮大必失其居,故受之以旅。旅者,眾也。」是以,豐卦之後為旅(56)卦。旅,離家在外也。所謂「旅者,眾也」,乃是背井離鄉的人太多。人在旅途,心更不穩,所以更需要德貞,才能逢兇化吉。旅卦爻辭多兇,即是告誡。「旅而無所容,故受之以巽。巽者,入也。」人流落在外,能有個落腳處是希望所在;而有幾人能夠得以容納?所以只好見縫插針,有孔便入了。故旅卦之後為巽(57)卦,取風無所不入之意。人處巽之時,有困難只能拜求官員,所謂「利見大人」也。而君主,則應該廣泛布施百姓,君子則奉君命而行事。這樣一來,百姓能夠從艱苦中得到安樂,從流離中得到慰籍,故《序卦傳》曰:「入而後說之,故受之以說也。」說者,悅也。故巽卦之後為兌(58)卦。兌,悅也。百姓安樂了,正好開始講習聖人之道,圖以重整旗鼓,繼續安定。人們安定了,喜悅了,苦難就消散了,危機也就解除了。故兌卦之後為渙(59)卦。渙者,散也。於流民,渙則不聚集而鬧事、造反的危機得到解除。於個人,渙則內心平和無滯礙,外則隨理而順時。於君主,則君臣猜忌消除,國家重新安寧。於是乎,又要祭祀天地,祭祀鬼神,祭祀祖先,熱鬧非凡了。但是,雖然患難解除了,人們歡天喜地,仍要懂得節制,故《序卦傳》曰:「渙者,離也。物不可以終離,故受之以節。」渙卦之後為節(60)卦。節,節制也。「節以制度,不傷財,不害民。」有了制度節制,但是能不能按照制度來處理,能不能依法處理,這就涉及到誠信問題。故《序卦傳》言:「節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節卦之後為中孚(61)卦。中孚者,信也。強調的是司法信用,制度信用。如果司法、制度都沒有了信用,那必亂也。所以中孚卦也有刑獄之象。下卦中,幾次出現刑獄的卦象,乃預示在事物走向後期時亂象眾也。到這個時候,即使按照司法辦事,也只能是小修小補了,儘量使損失、災難降低到最小限度;也就是說,還有小的過患。故《序卦傳》曰:「有其信者必行之,故受之以小過」。所以,中孚卦之後為小過(62)卦。小過卦,有飛鳥之象。鳥飛空中,音傳而已。也就是打雷難下雨,政令難行也。所以卦辭說「可小事,不可大事」。「有過物者必濟,故受之以既濟」,此是《序卦傳》之解釋。聖人認為,小過卦時,「君子以行過乎恭,喪過乎哀,用過乎儉」。也就是,人們的行為歸於恭敬,死喪禮儀過於悲哀,使用過於節儉,所以產生小的過患;那麼既然過分了,就應該給予接濟,所以小過卦後為既濟(63)卦。既濟卦的意思是該結束的要結束了,結束的時機和條件成熟了。為什麼?因為事物發展到最後,人們流離失所,司法也失去誠信了,物質匱乏而不得不過度節儉,已經山窮水盡了,所以到了盡頭,就是既濟,滅亡的條件既濟。但是,物極必反,終而復始,舊的結束就是新的開始,故《序卦傳》曰:「物不可窮也,故受之以未濟,終焉。」既濟卦之後為未濟(64)卦,雖然六十四卦「終焉」,而世界又「始焉」。

,
同类文章
你想燒香和崇拜佛嗎?

你想燒香和崇拜佛嗎?

雖然人們聽說過他們的手,但每個人都真的明白有很多人。手有歷史悠久的歷史,而這個過程的發展過程也更加艱難,對我們進行思考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人們可以看到自己的命運
生命線分支分叉20種圖,即新分叉更困難

生命線分支分叉20種圖,即新分叉更困難

手掌中有許多線條,這些線條不同。而不同類型的手蛤與它的含義不同。事實上,手的類型非常多。一般來說,我們明白我們必須知道屬於自己的一隻手,你可以了解自己的命運
女人手在川志紋理,四川條紋,一個女人有一個強大的

女人手在川志紋理,四川條紋,一個女人有一個強大的

四川鑲邊這隻手是以相同的方式,而手不同,它代表的意義是不同的。男女的結果也有這樣的手階段也不同。當然,雖然手可以看到我們的命運,但我們將在一生中生命
有一種手工製作的飢餓,汞極為開發。

有一種手工製作的飢餓,汞極為開發。

對於一些更好的人來說,他們很容易賺錢,可能會突然有一天,他們的生活會有意想不到的財富,這種意外的財富可以讓你更好地生活。但是,沒有人能擁有如此美好的生活
智能線條突然扭轉了智慧。

智能線條突然扭轉了智慧。

事實上,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如何改變他們的手,因為我們的手會改變,這也改變了我們的命運。我們的一隻手會改變。這隻手代表著我們一天的命運
WISDOM線條被破壞,但佈線很難發展

WISDOM線條被破壞,但佈線很難發展

我相信大多數人沒有仔細理解握手,但每個人都必須聽到它,但手有一個漫長的歷史,但還有很多人都不知道。事實上,注意你的手。好處,因為它代表著我們的命運
6種面部男人注定要在窮人的窮人中有一個典型的可憐的臉

6種面部男人注定要在窮人的窮人中有一個典型的可憐的臉

臉是一個非常神奇的東西,因為我們可以通過它看到一個人的命運。許多人對自己的命運非常好奇,所以他們會去手和自己的出生和八個角色,看看他們的命運
女人臉,大,全圖,長期以來,已久期待著

女人臉,大,全圖,長期以來,已久期待著

每個人都可能有一個長的痰液和身體部位的不同位置,而不同地點的代表的含義也是不同的。最明顯的是最常見的是人臉上的痣。在我們臉上有很多職位
掌心掌心手掌的手掌手掌手掌的女人?

掌心掌心手掌的手掌手掌手掌的女人?

不同的雙手有不同的財富,有些可能具有平穩的水流,有些可能是粗糙的壽命。在性質中,手相對發展一個人未來的財富。如果一個女人真的有一隻手掌,那麼未來會發生什麼
一個男人可以在右手結婚嗎?

一個男人可以在右手結婚嗎?

對於女孩來說,嫁給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他們看不到。有些人不能結婚。如果你結婚,他們的婚姻生活不會幸福。人們,人們,你可以擁有幸福的婚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