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畫蒙娜麗莎背後的秘密(90後博主撕碎手帳膠帶)
2023-10-27 13:58:50 3
如果說不久前的那一期用文具店圓形貼紙貼出璀璨迷離的城市夜景,是屬於童年記憶的話,那麼手帳膠帶,就是這群孩子長大以後的寶藏文具!
不過你平時「摳摳搜搜」不捨得多撕一點的膠帶,在日推上卻有個姑娘專門撕它來玩!
2013年,船原七紗(Funahara Nasa)還只是日本武蔵野美術大學大二在讀的學生,但是彼時的她,卻因為一幅仿名畫《最後的晚餐》而在網上第一次爆火過一段時間。
△ 《最後的晚餐》船原七紗作品
△ 《最後的晚餐》原畫
藝君也不會什麼專業的鑑畫藝術,單看船原這幅臨摹的作品,即便畫中每個場景和人物都完整表現出來了,但應該也達不上在網上走紅一時的特別水準。
而這正是這幅畫的奧妙所在——
點開圖片仔細放大細節來看的話,你才會發現這並不算是一幅傳統意義上的「畫」,船原所用的材料不是畫筆和顏料,而是現在的手帳黨們最熟悉也最寶貝的膠帶!
簡單解釋一下,這種彩色膠帶和更大眾化一些的透明膠帶比起來,除了顏色鮮豔豐富之外,質地也比較柔軟一些。
和許多日本女同學一樣,船原本人,從高中時期開始就是一個「瘋狂的膠帶收集者」。但是在她用膠帶來作畫之前,這些寶貝也只是這樣被好好地收藏在房間裡。
本手帳狗內心:這好大的「家產」啊!
大二那年,船員陷入專業課創作的瓶頸。在藝術人才群星璀璨的武藏野美術大學裡,船原開始覺得無論自己怎麼畫,作品都比周圍同學們缺少了一點創意和靈氣。
在一次課程作業上,船原在不強制作畫形式的要求下,意外地用這些囤積的各種顏色的膠帶拼貼出了一幅《蒙娜麗莎》。
當她拿著作品給老師同學看的時候,大家的第一反應都是:這個好像油畫!
日本本土產的彩色膠帶,大多以質地薄軟的和紙製作的,雖然薄但並不完全透明,在強光下看還會有類似於「透視」一樣的效果。
再加上各種顏色明暗深淺的區分,在船原的交叉重疊裡,這些彩色膠帶就像是變成了調色盤裡五彩斑斕的顏料一般。
大學畢業的時候,船原已經在貼紙畫上如魚得水,但當時還是按照既定的人生軌跡找了一份安穩的工作,然後空餘時間裡就「撕」些膠帶當做消遣。
直到三年後,她覺得自己對膠帶拼貼畫的熱情非但沒有消退,反而越來越喜歡上這樣撕膠帶、貼膠帶的創作。
於是,船原辭去了原本穩定的工作,開始以『彩色膠帶職人』的身份,創建了自己的網站,每日全身心地去研究各種繪畫作品,然後再結合自己專業的美術知識,創作出了許多膠帶貼畫。
從喜歡收藏彩色膠帶的女同學,到兼顧興趣與生活的彩色膠帶創作職人,船原可以,我們又何嘗不能呢?
只要熱愛足夠深刻,普通如膠帶也一樣可以拼出夢的樣子。
△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Ⅰ
△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