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凌晨四點半讀書筆記
2023-10-12 08:16:44 1
哈佛凌晨四點半讀書筆記_範文一
凌晨4點多的哈佛大學圖書館裡,燈火通明,座無虛席……
這幅流傳在網絡上的照片,令人震撼。
據說,哈佛的學生餐廳,很難聽到說話的聲音,每個學生端著比薩可樂坐下後,往往邊吃邊看書或是邊做筆記。很少見到哪個學生光吃不讀,也很少見到哪個學生邊吃邊閒聊。在哈佛,餐廳不過是一個可以吃東西的圖書館,是哈佛正宗100個圖書館之外的另類圖書館。哈佛的醫院,同樣的寧靜,同樣的不管有多少在候診的人也無一人說話,無一人不在閱讀或記錄。醫院仍是圖書館的延伸。
於是,哈佛的諾貝爾獎得主有33位;哈佛產生的美國總統有7位。
哈佛校園裡,不見華服,不見化妝,更不見晃裡晃蕩,只有匆匆的腳步,堅實地寫下人生的篇章。
哈佛不是神話,哈佛只是一個證明,人的意志,精神,抱負,理想的證明。
人到底有怎樣的潛力?人的夢想,為什麼在哈佛就能實現?
央視《世界著名大學》製片人謝娟曾帶攝製組到哈佛大學採訪。
她回憶說:「我們到哈佛大學時,是半夜2時,可讓我們驚訝的是,整個校園當時是燈火通明的,那是一個不夜城。餐廳裡,圖書館裡,教室裡還有很多學生在看書。那種強烈的學習氣氛一下子就感染了我們。在哈佛,學生的學習是不分白天和黑夜的。那時,我才知道,在美國,在哈佛這樣的名校,學生的壓力是很大的。」
在哈佛,到處可以看到睡覺的人,甚至在食堂的長椅上也有人在呼呼大睡。而旁邊來來往往就餐的人並不覺得稀奇。因為他們知道,這些倒頭就睡的人實在是太累了。
謝娟說,有一個在哈佛學習的北大女孩,她說哈佛的本科生,每學期至少要選修4門課,一年是8門課,4年之內修滿32門課並通過考試才可以畢業。一般而言,學校都要求本科生在入校後的頭兩年內完成核心課程的學習,第三年開始進入主修專業課程的學習。只有最聰明的天才學生可以在兩三年內讀完這32門課,一般的學生光應付4門課就已經忙得頭暈腦漲了,因為在課堂上教授們講得飛快,不管你聽得懂聽不懂,課下又留下一大堆閱讀材料,讀不完你根本就完成不了作業。
那個北大女孩說,她在這裡一個星期的閱讀量是在北大一年的閱讀量,而且,在哈佛的作業量很大。「我們課後要花很多時間看書,預習案例。每堂課都需要提前做大量的準備,課前準備充分了,上課時才能在課堂上和別人交流,否則,你是無法融入到課堂的教學中的。」
哈佛學生的學習壓力也來自學校的淘汰機制。哈佛平均每年有大約20%的學生會因為考試不及格或者修不滿學分而休學或退學,而且淘汰的20%的學生的考評並不是學期末才完成,每堂課都要記錄發言成績,平均佔到總成績的50%,這就要求學生均勻用力、不能放鬆。
在哈佛不僅學生有壓力,老師一樣有壓力。在哈佛的課堂,要求老師講的東西都是新的。老師每年講課的內容都要跟上前沿科學的發展變化。因此,哈佛的老師必須處在最前沿科學的研究陣地。哈佛認為,教授首先應當是個學者,能夠享受挑戰和創新的樂趣,而且能與他人進行有說服力的交流。
哈佛大學終身教授丘成桐教授說:中國大學生的大學生活相比之下太輕鬆了。我們總是說,中國的孩子為了高考受了多少苦,其實,在美國一些著名的中學裡,高中的學習同樣是很苦的。我的孩子上中學的時候,也經常學到半夜。在美國,隨著年齡的增長,一點點加大學習的任務。到了大學時是最苦的,所有的精英教育全都必須是吃苦的。而中國的孩子到了大學,卻一下子放鬆下來了。他們放鬆的4年,恰好是美國大學生最勤奮的4年,積蓄人生能量的黃金4年。所以,美國的高科技人才一直是世界最多的。
對此,謝娟也非常感慨:「我們也對國內的一些重點大學進行了採訪,但卻很難感受到哈佛那樣的學習氣氛和探究氛圍。」
到了哈佛,你才知道真正的精英並不是天才,都是要付出更多努力的人。
中國式的教育讓學生在高考前「用力」過猛,在該儲備能力的階段不僅沒有積蓄能量,而是大量消耗了這種能量。
旅美教師呂老師說,中國學生在大學階段被美國學生遠遠地甩在了後面。其根源還在於我們的基礎教育。
美國小學是知識的吝嗇鬼,嚴格限制孩子得到知識的數量,一個月只允許孩子得到一個知識,孩子每得到一個知識都需要付出很多的汗水和辛苦;在這個過程中,動手、思考和感悟比知識本身更重要;孩子對知識總是有渴望的感覺。
而中國的小學教育是一個貪婪鬼,把知識當成了免費的黃金珠寶。中國教育者不知道知識與智慧的關係,總是讓孩子直接得到越來越多的知識。美國教育的聰明就在於:先讓孩子去感悟,去思考,然後得到知識,這個時候知識就變成了智慧;由於開始的時候,知識都特別簡單,比較容易得到感悟,知識也就容易變成智慧。智慧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創造力。
學習有三個階段:感性認識---感悟---知識,知識是學習的最高階段。美國教育讓孩子走完三個階段,才能得到知識;中國教育是讓孩子通過感性認識得到知識,或者直接得到知識。美國教育一個月的知識量只相當於中國教育一天的知識量。相差29天,這29天就是感悟的時間。美國教育通過讓孩子感悟比中國教育多產生了一個東西:智慧。美國學生比中國學生多產生了一個東西:創新能力。
在高中時期,美國學校培養的是自主學習的習慣。而比較中國,中國的高中是老師填鴨式學習,讓學生習慣了依賴。能力、習慣上的差距,讓中國學生與美國學生在大學選擇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態度。哈佛的學生說,在哈佛學習強度大,睡眠很少,有在煉獄的感覺,對意志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但是如果挺過去,以後再大的困難也就能夠克服了。而中國大學生認為,終於擺脫束縛,可以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了。於是,把大多時間用在了學習以外的事情上。我們在最該學習的時候斷檔了。這就註定了,我們的大學生被甩得越來越遠。
哈佛老師經常給學生這樣的告誡:如果你想在進入社會後,在任何時候任何場合下都能得心應手並且得到應有的評價,那麼你在哈佛的學習期間,就沒有曬太陽的時間。在哈佛廣為流傳的一句格言是:「忙完秋收忙秋種,學習,學習,再學習。」
在人生的道路上,你停步不前,但有人卻在拼命趕路。也許當你站立的時候,他還在你的後面向前追趕,但當你再一回望時,已看不到他的身影了,因為,他已經跑到你的前面了,需要你來追趕他了。所以,你不能停步,你要不斷向前,不斷超越。成功與安逸是不可兼得的,選擇了其一,就必定放棄另一個結局。
哈佛沒有高樓大廈,只有新英格蘭的紅磚牆。即使諾貝爾獎獲得者也不過在校園有一個不起眼的停車位。
畢竟,哈佛最起眼的是100座圖書館,尤其是一個個像圖書館那樣的人,或者說,一個人就是一座圖書館。哈佛或哈佛人是不需要任何包裝的。
有人稱史華慈是哈佛的一位類似東方的大儒,在他動過癌症手術的82歲高齡的時候,依然天天早上按時去辦公室工作,即使有時要倒下。而他辦公室裡掛大衣的兩個衣架,竟是用鐵絲胡亂纏繞而成的。
哈佛的博士生,可能每3天要啃下一本大書,每本幾百頁,還要交上閱讀報告。哈佛過橋便是波士頓,前人類學系主任張光直在哈佛讀博士那幾年,沒有上過橋沒有去過波士頓。
哈佛學生或是哈佛教授,首先不是一份榮譽,而是一種證明。
人到底可以有怎樣的意志力,人到底有怎樣的發揮潛力?
人的意志,人的才情,人的理想,為什麼在哈佛能兌現?
哈佛告訴你---在哈佛的凌晨四點半。
哈佛圖書館牆上訓言
1.此刻打盹,你將做夢;而此刻學習,你將圓夢。
2.我荒廢的今日,正是昨日殞身之人祈求的明日。
3.覺得為時已晚的時候,恰恰是最早的時候。
4.學習時的苦痛是暫時的,未學到的痛苦是終生的。
5.幸福或許不排名次,但成功必排名次。
6.學習並不是人生的全部。但既然連人生的一部分---學習都無法徵服,還能做什麼呢?
7.請享受無法迴避的痛苦。
8.現在流的口水,將成為明天的眼淚。
9.投資未來的人,是忠於現實的人。
哈佛凌晨四點半讀書筆記_範文二
哈佛,每個學子心中最高的殿堂。作為世界一流學府,哈佛大學培養了許多名人,他們中有八位美國總統,四十位諾貝爾獎得主,三十位普立茲獎得主和各行各業的精英。
凌晨四點半你在幹什麼?大部分人都處在睡夢之中。而哈佛的學子們早已手捧書籍在知識的海洋中暢遊。就像書中說的一樣:到了哈佛你就會知道,真正的精英並不是天才,而是付出了更多努力的人。
哈佛學子們如此努力,為什麼?因為他們知道自己必須努力,只有努力了才能堅實地寫下人生的華美篇章。那麼就問問我們自己,我為什麼要努力?為什麼要努力讀書?或許是為了證明自己,或許是為長大後生活得更輕鬆,亦或是應父母要求。
前兩者還好,至少是在為自己讀書。如此便引出了一個問題。我,在為誰讀書?如果只是為了父母的誇獎,那麼我們所做的一切便都是毫無意義的。但若心中有了意念,知道不論是父母或是老師都是希望我們有個精彩的人生,所以我們更要為了自己用功讀書。那麼我們才會真正投入進去,便更容易成就人生。
哈佛的學子們不僅是為自己讀書,更深深沉醉於書籍本身。他們讀書無所謂環境,無所謂條件,無所謂時間。哈佛的餐廳、醫院甚至是一把長椅都是一個圖書館,在他們的眼裡,世界是安靜的,唯有手中的書籍在同內心交談。
《哈佛凌晨四點半》一書讓我懂得了成功不僅要靠努力讀書,更要循著自己的心,讓讀書成為不可分割的情趣,還要學會思考人生,展望未來!
哈佛凌晨四點半讀書筆記_範文三
今天,我讀了《哈佛大學凌晨四點半》這篇文章,重新認識到了學習的意義。
凌晨四點多的哈佛大學圖書館裡,燈火通明,座無虛席。
哈佛的學生餐廳,很難聽到說話的聲音,每個學生端著比薩可樂坐下後,往往邊吃邊看書邊做筆記。在哈佛,餐廳不過是一個可以吃東西的圖書館,是哈佛一百個正宗圖書館之外的另類圖書館。
哈佛校園裡,不見華服,不見化妝,更不見晃裡晃蕩,只有匆匆的腳步,堅實地寫下人生的篇章。
在哈佛,學生的學習是不分白天和黑夜的。這種巨大的壓力,讓學生磨練意志、感悟學習、提升創新能力。
我頓悟:真正的精英並不是天才,都是要付出更多努力的人。
在人生的道路上,你停步不前,但有人卻在拼命趕路。也許你站立的時候,他還在你的後面向前追趕,但當你再一回望時,已看不到他的身影了,因為,他已經跑到你的前面了,需要你來追趕他了。所以,你不能停步,要不斷向前,不斷超越。成功與安逸是不可兼得的,選擇了其一,就必定放棄另一個結局。
加油吧!只有比別人更早、更勤奮地努力,才能嘗到成功的滋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