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衝殺高俅為何不果斷(逼走王進迫害林衝)
2023-06-08 10:34:51 1
在《水滸傳》中,高俅與童貫、蔡京和楊戩被並稱為四大奸臣,他逼走王進,陷害林衝,毒死宋江和盧俊義,雙手沾滿了梁山好漢的鮮血,可謂罪行累累,萬惡不赦。
那麼,高俅真的幹了那麼多壞事,真是萬惡不赦的大奸臣嗎?
其實,歷史上的高俅雖然也壞,但沒壞到這種程度,更沒有殺過宋江、盧俊義,所謂水滸英雄,都是小說中的人物,高俅沒機會去同他們對著幹,而且千方百計陷害他們。
歷史上的高俅,如果說他壞,也是因為宋徽宗慣的,因為宋徽宗太愛玩了,高俅投其所好,因此一路高升,走上仕途巔峰的。
高俅出身低微,最開始同,他只是蘇東坡在朝廷任兵部尚書、禮部尚書時身邊使喚的小吏,因寫得一手好字,懂得詩詞歌賦,還會武功,深得蘇東坡的喜歡。
1093年,蘇東坡調任定州太守,將高俅推薦給翰林學士曾布,曾布以身邊使喚者多為由婉謝,蘇東坡又將高俅推薦給蜀國大長公主的丈夫、駙馬都尉王詵,王詵欣然接納。
高俅跟了王駙馬後,鞍前馬後,極為殷勤,加上聰明伶俐,深得王詵器重,凡與皇族宗室交接之事,皆付高俅聯絡。當時,宋徽宗趙佶還未繼承皇位,在王府瀟瀟灑灑地做他的端王。王詵雖為趙佶姑父,卻與這個年輕自己40餘歲的端王說得來,關係好,成了忘年交。
有一天,趙佶與王詵在上朝時相遇,趙佶想整理頭髮,卻忘帶梳子(篦刀子),向王詵借用,王詵將隨身攜帶的梳子遞上,趙佶用梳子整理好頭髮後,發現這個梳子不但好用,而且式樣別致,便贊其梳子「甚新可愛」。
王詵見趙佶喜歡,就說:「我這式樣的梳子有兩把,還有一把未用過,端王既喜歡,隨後奉上。」
當天傍晚,王詵即命高俅,將梳子送往端王府。
高俅送梳子的時候,趙佶正領著一班親隨在踢足球,高俅一旁等候,斜著眼看他們踢球,頗不屑的樣子。趙佶看到了高俅,從神態上感覺他似乎也會踢,便喊他一起踢,結果一踢不得了,球技好得讓趙佶這個球場高手都驚異不已,不禁大喜,立刻大聲向跟隨高俅一起來的人說:「你們傳話王都尉,謝謝都尉的梳子,順便將送梳子的人一同留下。」
從此,高俅跟了端王趙佶,因足球踢得好,慢慢成了親信,從此飛黃騰達。
趙佶當了皇帝後,高俅也連連得到破格提拔,先後出任殿前都指揮使、太尉、開府儀同三司等要職,不僅開衙建府,還拜為使相,恩幸無比,榮貴一生。
高俅當了大官之後,有一次,當年在端王府與高俅一樣隨趙佶做跟班的親隨,以高俅為例向宋微宗求賞賜,希望像高俅一樣得到重用,宋徽宗聽了請求卻呵呵一笑說:「爭什麼,你怎比得上高俅那一雙好腳啊!」
這就是歷史上高俅真實的發跡史。
從歷史記載來看,高俅確實是極其聰明的一個人,這從他一介末吏,能得到文人蘇東坡、附馬王詵、先為王子後為皇帝的宋微宗異口同聲的肯定,官兒做得風生水起,其為人、能力和才幹,當是首屈一指,聰明是絕對的。
還有一件事,就是他的結局,也能夠證明他的聰明絕頂。1125年冬,金兵第一次南侵,已經快逼近京城開封的時候,這時43歲的宋徽宗匆匆讓位於長子趙桓(宋欽宗),在開封軍民加強防守、拼死抵禦金軍之際,藉口敬香還願,夥同蔡攸、童貫、梁師成和高俅,匆匆去東南避難,逃之夭夭了。
到達泗州後,童貫借宋徽宗之命,把高俅留在了泗州,讓他駐守泗州,其餘人等繼續隨宋徽宗南逃。
高俅的聰明在於,他沒有留下,而是以生病為由,回到了戰火中的開封。不論他自己堅持的理由是什麼,他畢竟在逃跑的路上回來了,而且還冒著極大的危險,
就這一點來說,高俅似乎有先見之明。
果然,後來,宋欽宗以「東京被圍,聞之而去」的罪名追責於蔡攸、童貫、梁師成這些跟隨宋微宗逃跑的人時,蔡攸、童貫、梁師成等人被處死,高俅卻因懸崖勒馬回來了,沒有被清算,最終保住了性命,得以善終。
這件事,記載在《揮麈錄》一書中,記載說:「靖康初,高俅隨駕至臨淮,以疾辭歸京師。當時侍行如童貫、梁師成皆坐誅,俅獨死牖下。」
聰明不?
不過,在歷史記載中,高俅也算不得大奸大惡之徒,他不過是宋徽宗跟前一個長隨、弄臣而已,本身沒什麼特別的過錯。
至於為什麼被《水滸傳》描寫成萬惡不赦的大奸臣,不過是替昏庸無道的宋徽宗擔責罷了,宋徽宗窮奢極欲,在盤剝老百姓上敲骨吸髓,在好色上連歌妓李師師都不放過,最後將國家糟蹋成了這步田地,他才是北宋滅亡的罪魁禍首,後人不追究皇帝,卻將萬惡的帽子戴在蔡京、童貫、高俅這些弄臣的頭上,真是張冠李戴。
所以,歷史學家蔡東藩在《宋史通俗演義》一書中評價宋徽宗說:「金兵南下,兩河遽失,轉欲卸責於其子,而東奔避敵,天下恐未有驕奢淫縱,而可倖免禍難者也。故亡北宋者,實為徽宗。」
蔡東藩是浙江蕭山人,科班出身,曾任候補知縣,後看破官場黑暗,辭官歸裡,後在清末民初的時代大變局中,響應時代召喚,著書立說,以書醒世,以書救國。
從1916年開始,蔡東藩用了整整10年時間,埋頭寫史,從秦始皇開始,一直寫到民國九年的1920年,寫了2166年的歷史,共11部,1040回,650多萬字,總名叫《中國曆朝通俗演義》,其中就包括上面所說的《宋史通俗演義》。
蔡東藩撰寫史,反對「歷史無據的虛構」,嚴格地做到「無一事無來歷」,被譽為「一代史家,千秋神筆」。
《中國曆朝通俗演義》在正史基礎上創作,故事跌宕起伏,語言幽默風趣,人物栩栩如生,展現出風雲變幻、恢宏壯闊的歷史畫面,故一經出版,廣受歡迎,不斷再版,成為了《二十四史》之外最受歡迎的中國歷史書籍。
著名歷史學家楊天石說道:「蔡東藩作品的最大特色在於他對歷史真實的嚴格追求。他寫歷史演義,『語皆有本』,力求其主要情節均有歷史記載作為根據;對於文獻中的歧說和模糊不清之處,他常常博覽群書,多方鉤稽,力求找出客觀真相;一時難以作出結論的,就諸說並存;對他認定的史籍中的錯誤說法,就直接加以批駁。可以說,他是在用研究歷史的精神和方法在寫『演義』。」
史學家顧頡剛評價這本書:「讀《二十四史》不如讀蔡東藩!一般歷史通俗演義,在過去也曾出版過不少,可是似乎很少能和蔡東藩先生這一部相提並論的。蔡先生對史料的運用與取捨,採取了相當認真的態度。我認為,這部書的重新出版,不但可以作為一般人的讀物,並且也可以作為愛好歷史的人們的參考。」
有網友在讀到這套書後評價說:「比之正史,蔡著文字通俗,人物靈動,赫赫炎炎的帝王貴胄、青史彪炳的文臣武將、名傳千古的文人墨客、不見經傳的烈女優伶,都有血肉,有溫度,有性格;對嘉言懿行,不吝筆墨,對敗德辱行,口誅筆伐,字裡行間浸潤著作者的傲然風骨。」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是理工大學出版社的精裝禮盒版,一共六本,為什麼推薦精裝本呢?因為書實在太厚了,總共六本,加起來六千多頁,一本就有一千多頁,不是精裝本的不好翻閱。裡面還包括了十分珍貴的《慈禧太后演義》。
這個版本的裝幀好,內容是全新修訂無刪減版本的,還有蔡先生創作時的點評。
這套書原價408元,頭條做活動,團購價1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