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青樓,從明朝和清朝的青樓文化來看兩個王朝的品味
2023-04-01 18:39:53 1
十裡秦淮是南京富貴所在,一水相隔河兩岸,分別是南邊區域會試的總考場江南貢院(即今我國科舉博物館),另一畔則是南部教坊名伎集合之地。在整個明朝,十裡秦淮十分繁榮。
到了明末,秦淮八豔冠絕全國之時,更是達到了頂峰。關於明朝的秦淮八豔,歸納起來有三個特色:
1)個個才藝雙絕,和文人談詩論道,包含談論國務;2)有不少憂國憂民,比方柳如是,明亡時甚至想殉國;3)膽識過人,特性獨立。
1659年,鄭成功圍困南京之前,清軍官員郎廷佐就將秦淮河上的船,和兩岸的樹木,徹底毀掉。其間,毀掉兩岸樹木,是為了不讓鄭成功能製作攻城器械。此後,清軍入駐滿城,並對江南文人壓制,十裡秦淮也就無法再度恢復了。
老北京人所說的「八大胡同」,並不專指八條街巷,而是泛指前門外大柵欄一帶!其間,八大胡同中的倡寮多是一等二等,妓女的「層次」也比較高,所以才聞名全國。
在八大胡同周邊區域,還散布著近百家大小倡寮。在清朝乾隆時期,八大胡同逐步鼓起,尤其是後來的同治皇帝,十分喜愛「逛窯子」!到了清末與民國期間,八大胡同總算成果「臺甫」。
到了這一時期,八大胡同的消金窟臺甫,可謂舉世皆知!關於清朝的八大胡同,歸納一下,主要有四個特色:
1)有男性娼妓,古代叫「兔子」,數量還很多;2)妓女重點是賣身不賣藝,和明末秦淮的相反;3)重點談金錢,不太談詩文風月,更不談國家大事;4)至於膽識過人和憂國憂民的妓女,歸於個別人物,總體不如明末的秦淮河!
顯然,從十裡秦淮和八大胡同的比較來看,明末十裡秦淮猶如是大型的夢幻劇,讓人回味無窮,而清末八大胡同卻僅僅一個倡寮集散地,十分現實!兩者一比,高下立判!
值得一提的是,在古代社會,一般是誰去青樓消費呢?通常是文人,即:讀書人,和附庸風雅的人——如商人之類!顧客便是上帝,需求的素質,決定了服務人員的素質!兩個朝代讀書人的不同,也造就了青樓中人的文明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