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石狗作文
2024-08-11 15:53:10 1
第一篇:雷州石狗作文
雷州半島城鎮鄉村,不論在城門、村口,還是家院門口,處處都可以見到石狗。
雷州半島現存的石狗大約有1萬隻上。年代最早的是南北朝暑期,古合州州治舊址「石狗坡」的石狗,距今約有1400多年的歷史。最大的是雷州城北門的大石狗,高約2米多。而最小的石狗僅有10釐米左右。
現存的石狗大多數是明朝時期的遺物。這些石狗,造型古樸,刻工粗獷,有的憨態可掬,有的面目猙獰,有的仰著咧嘴,有的前視機警。各種姿態,奇拙古怪,形神各異,栩栩如生。
雷州石狗是雷州先民的圖騰標誌。
遠古時代,雷州地處南疆邊陲之地,偏遠落後。百越少數民族在雷州土地上聚居,被稱為「南蠻」之地。百越少數民族中瑤族信奉「石狗」為始祖。以石狗為圖騰的遺風代代相傳下來。
到唐宋以後,福建移民大量遷入雷州。他們同當地「土著」長期相處,融合繼承了當地風俗。狗在生活中成為人們看家守門和狩獵的好助手。信奉石狗的民俗也延續下來。人們以青石雕刻成石狗,把石狗奉為「守護神」安放在村口、門口,用以鎮邪避災,保境安民。
第二篇:雷州石狗作文
西安兵馬俑,雷州石狗群,「雷州石狗冠天下」!遍布城鄉的雷州石狗群,成千上萬,千姿百態,形神各異,巧奪天工,是天下一大奇觀。
雷州市地處雷州半島腹部,早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便有人類繁衍生息。古時,這裡是俚、僚、徭、僮、黎等少數民族集居之地。那時由於人們的原始蒙昧與社會生產力的低劣,無法解釋自然印象,徵服自然災難,為求生存與發展,便依託百物之形式圖騰,化作精神的力量。起初俚人以俚為圖騰,僮人以僮為圖騰,徭人則以犬為圖騰,所以過去他們部族的名稱字「狸、獠、僮、徭「都加犬旁,這就是他們圖騰的標誌。後來,由於他們各族都是從事農耕捕獵的,便共同以能夠保護莊稼和狩獵的狗為圖騰。南朝陳代,傳神話:雷祖陳文玉的父親陳供養了一條九耳獵狗,在山上挖了一巨蛋,陳便抱回家中。次日蛋被霹靂劈開,跳出一個男孩,兩隻手掌有字,左邊是「雷」,右邊為「州」。雷祖誕生,狗從此被崇為吉祥靈物。人們以青石雕刻成石狗,安置於祠堂、廟前,每月初一、十五早晚燒香供茶,祈禱呈祥報喜。
宋元以後,漢閩人不斷遷到雷州,中原宗教文化的滲透,與本土文化的相互激蕩和交融,石狗漸漸演變為守護驅邪的「守護神」,初具廣泛安置於村路、巷頭、門、由城波、田坑、水口、墳地,以驅邪鎮魔。
隨著社會文明發展,人們覺得守在村頭巷口石狗兇神惡煞的,很不雅觀,便將石狗雕刻的笑滿臉、憨態可掬,變成司儀寵物了。
隨著時代的變遷,雷州石狗從「圖騰崇拜」「呈祥報喜」,「守護神靈」到「司儀寵物」的演變過程中,石狗造型也不斷在變化,從簡單粗獷、古樸典雅到精雕細刻、雍容華貴,變得越來越完美和更具藝術性了,石狗或蹲或坐或爬或躺,或喜或怒或笑或嗔;有的像人,有的像貓有的像獅子,有的像麒麟;有文相,有武相,有雄性又有雌性;具象的,抽象的,原始類的、近代的等等,應有盡有。大者高1.5米,重800公斤;小的高僅10釐米,重半公斤,個個構思精巧,栩栩如生雷州石狗的背後還有神奇美妙的故事,在民間廣泛流傳。
雷州石狗是雷州社會演變的見證,是雷州人民智慧的結晶,有極高的研究和觀賞價值,專家稱為「南方兵馬俑」。
[雷州石狗作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