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思考長篇作文
2024-08-30 14:34:10 1
愛是什麼?這是千百年來一直困擾人類的問題。愛是一種極其抽象的東西,看不見,摸不著,總給人虛無飄渺之感。但我們對它又十分熟悉,我們每天被愛所包裹著,享受著來自父母的關愛,朋友同學的友愛,親戚長輩的關懷。那麼愛究竟是什麼?今天我終於找到了答案。
這個答案來自一本書名叫《男孩的最後8個願望》。11歲,在一個男孩生命中應該是最活潑的黃金年代,是張揚天性的最佳時期,但是,命運卻和這個涉世未深的富有蓬勃朝氣的少年開了個天大的玩笑,讓他患上了駭人聽聞的白血病,在生命快要凋零的時間裡,薩姆必須完成他的願望,他的時間不多了,他必須抓緊一切時間,這些願望許多在我們看來是極極荒唐的,但他卻通過自己的努力一一實現了。在被病魔折磨的日子中,薩姆並沒有因此而頹唐的,而是對未來充滿了希望。他也因禍得福,認識了最真摯的朋友——菲利克斯,他們都是病人,或許他倆結識是因為同樣生病有親切感吧,他受到了比常人多數倍的來自父母、親戚、妹妹的關懷。回到主題,為什麼我從這本書中理解了愛的真諦呢?
這本書中沒有華麗的辭藻,卻字字滿含一個少年雖生病但仍有樂觀向上的精神,飽含著父母對兒子的深情,朋友對朋友的真摯,
這一點深深打動了我。
在書中,父母對兒子病遲遲沒有告訴他真相,這是一種愛,雖然這種愛讓孩子有所苦惱,但這點兒苦惱對於兒子知道病情後的痛苦相比,簡直不值一提。菲利克斯在文中根本算不上一個好孩子,但他對薩姆的友誼卻是真摯的。父母對薩姆的愛並不拘泥於形式,他們對薩姆的愛往往是悄無聲息地流露著,薩姆忍受著病痛的折磨卻讓父母不要擔心,這不是薩姆對父母的愛嗎?而我們呢?我們的愛的世界是什麼樣的呢?
在現實生活中父母往往是一味地關心愛護我們,父母為我們打點好一切,衣、食、住、行,什麼都是父母給的,我們的人生仿佛都讓父母給定好了,我們人生之路上的障礙仿佛都被父母剷除了,我們即使閉上眼也能昂首向前。其實不然,父母掃除的障礙只是人生的一條小路,前面有更大的困難等我們去挑戰,前面還有很長的路等我們去拓荒,但是,如果我們在前面路途中只是依靠外力的話,那麼面對困難之時,我們只能繳械投降,在人生之路上挫敗。因為父母的愛太過無微不至,這種愛導致我們對「疾病」沒有抵抗力,這種溺愛導致我們有了依賴性,失去了對於困難的鬥志。人們常說我們中國孩子是「溫室裡的花朵」,由父母用血與汗來澆灌我們,我們在父母的蔭蔽下「茁壯」成長,當蔭蔽消失的時候,我們光鮮亮麗的外表會蛻去,顯示出虛弱的內心,在陽光下日漸凋零直到死去。他們把一切罪責推向了我們青少年,認為我們是懦弱、無能、自私的一代,但造成這一切的罪魁禍首是誰?是我們的父母,他們剝奪了我們的創新權,遏制了我們創造力的發展,我們有一些好的想法、主意時,往往他們的一句話就否決了我們,那就是——「想那些無聊的事幹什麼,你現在的任務就是好好學習。」這是一種不對等的家長與子女的關係,我們只是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這不是正確的愛,父母雖愛我們,但我們並沒有付出我們的愛,沒有像薩姆一家那樣,真正的愛應該是這樣的——父母既是我們的父母也更是我們的朋友,我們與父母像
朋友一樣交淡,付出我們的愛給予對方。我們更具有博愛的心胸,不僅愛自己的家人、朋友,更應該去付出數倍於對家人、對朋友的愛去回報,去愛我們的這個社會,這個養育了我們的社會,我們甚至應該去關心、愛護我們根本不認識的人,便他們感受到人間的溫暖;我們更應該去愛我們的祖國,「去努力奮鬥吧,你屬於你的國家,你理應為她做出貢獻」我們心中始終懷著這樣一種心聲,但是,那一次次的心寒卻從對「愛」這個字產生了疑問。
「範跑跑」事件令人產生對教師關愛學生的疑問,一次次的「碰瓷」讓人們不敢去「愛」,不敢去伸手。那個被車輪輾壓過的「小悅悅」讓人對人性中的憐憫與關懷產生了置疑,這一切的一切,都讓人那麼地難過。但人世中更多的是人性的光輝,是溫暖的春光。
教師張莉莉為了救學生而付出了雙腿卻換來無限的掌聲;吳斌挽救了一車乘客卻獻出了寶貴的生命,這光明必將戰勝黑暗,這愛必將驅散「寒冷。」
讓愛的種子在心頭髮芽,長成掛滿愛的碩果,為社會、為國家獻出一份愛。愛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