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話題作文:誠信
2024-08-29 21:34:10 1
中庸:「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是故君子誠之為貴。」誠信二字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不論古今中外,其普世價值是歷久不衰的。那麼,何謂誠?又何謂信?我們該如何體現其意涵呢?
單純以字形解其義,「誠」即「言成」,「信」即「人言」,最根本的解釋是規勸世人要言出必行,不作空談妄語。立身處世,若無法信守諾言,不論地位何等尊崇,身分如何高貴,相較之下也顯得無可取之處。「誠」與「信」,是人們言語交流的基石,也是「社會互動」的上位概念,一旦缺乏,那彼此的溝通都將無以為繼,更遑論整個社會的功能運作呢?
昔日晉文公重耳,與楚國大將成得臣率兩兵交鋒時,為了實踐「退避三舍」的口頭之約,不惜將大軍後撤九十裡,放棄在第一時間重創楚軍的機會,乍看之下晉文公似乎是拘泥固執至極,不以大局為重,但深究其因,打仗須師出有名,憑的是士兵心中的一股信念;若主帥出爾反爾,那晉軍將成為不義之師,失去了與敵一戰的正當性。同樣的道理,亦可推廣到現今社會上,我們之所以能與他人溝通,即是相信彼此言語的真實性,其後所有的交流、互動才由此而生。「誠信」,更可說是團體生活不可或缺的元素。
或許有些狡猾之徒,以利用他人信任來謀求不義之財,致使商場上充斥著爾虞我詐、黑心商品,是以自古以來即有「無奸不成商」的歪風;政堂上亦常見包藏禍心攫取不法利益者,但不義之財、不誠之利是無法長久留存的。二次大戰時,希特勒背棄協定,親手撕毀德蘇互不侵犯條約,雖一時讓蘇聯措手不及,卻也埋下了日後英、法與蘇兩面牽制,腹背受敵的禍根,雄圖霸業毀於一旦,正是不誠信的後果。
進一步深究其真意,「誠信」不單只是最根本的「人言為信」,更是一種美德,一種值得稱頌的人格。古人有言:「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能夠在現今社會冷漠的氛圍中,秉持本心,堅定一份善念,並能真實地、不矯揉造作地待人,是何其崇高的事!雖然在這個人情澆薄的世界裡,隱藏在虛假的面具下,或許是可以有效保護自己不受傷害的手段,但這種氛圍擴散之下,才是現今社會疏離冷漠的濫觴!一個由空虛、偽裝架構出的、與人交談都須小心戒備的社會正緩緩成形,只有謹守「誠信」二字箴言,才可能有效遏止這令人不寒而慄的現象。
就從現在、從己身開始,如中庸:「誠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所示:只要先卸下那重重偽裝,以最真實的本心處世,所釋出的誠意必可打動周遭的人,進而打破隔閡彼此的藩籬。誠信將如同初春之陽,溫暖著冰封已久的人情,一點一滴融化那冷厲的外殼,顯出人性質樸美好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