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話題作文:家鄉的臘八節
2024-09-09 09:07:10
篇一:家鄉的臘八節_500字
在我們家鄉有句民謠:過了臘八便是年,小孩小孩你別饞。這句民謠說明在我們家鄉臘八節是我們的頭一個年節,家家戶戶都要煮「臘八粥」,伴隨著這濃香的味道,年喜也便就走進了千家萬戶。
在記憶裡,我們這裡的臘八節是很喜慶熱鬧的,不管家裡多麼窮苦,在這一天家家都要準備一些雞肉、豬肉等,當然還有孩子們最盼最戀的臘八粥。臘八粥很好吃,做法也簡單,把各種雜糧、晾乾後的瓜果、蔬菜等收集起來,再加一些鮮花,一起熬煮即成。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鄉臘八粥選擇的食材越來越好,足足有一二十種,大多是我們平日裡很少能吃到的,比如乾果類的,就有紅棗、杏幹、沙面抽慄、香酥核桃仁、白糯蓮子,鮮果片兒有鴨梨、山楂、橘子瓣兒,雜糧類的更齊全,像江米、花生米、大麥仁、豌豆黃、紅薯乾等等,當然臘八粥的做法也越來越講究,不但保留了北方本地的原汁原味,還加進了南方特產,吃起來更加美味。
還有在這一天你不僅要顧著自己和家人,還要記得那些不會說話的「啞巴生靈」,那這些啞巴生靈是什麼呢?他們當然指的是那些雞、鴨、牛、羊、豬、狗等動物了,這一天他們也是要吃粥的。據說吃了臘八粥,來年他們會長的膘肥體壯。
如今,在很多的大都市臘八節的節日氛圍已隨著歲月變遷無奈的淡化,但它在我們的家鄉依舊是鮮活而深刻的,我也期望未來這些美好的傳統能夠被重拾,讓一代又一代的人能夠體會到我們民族節日的魅力。
篇二:家鄉的臘八節
每年的農曆十二月初八是個『美味』的臘八節。為什麼說是『美味』呢?那是因為臘八節的「臘八粥」。
臘八粥是用糯米紅棗紅糖還有十八種乾果熬成的。媽媽給我講:「在很久以前十八種乾果代表十八羅漢,是佛教寺用來供佛的。」後來這風俗在民間流傳,人們藉此機會清理櫥櫃,把這些剩餘的雜果清理乾淨,煮給孩子吃,一是節約的好辦法。
今年的臘八節到了,我們一家人一起洗乾果,這時我想,為什麼媽媽說十八種乾果原來代表十八羅漢,那現在代表什麼呢?想著想著乾果洗好了,我把乾果遞給奶奶,奶奶接過乾果胸有成竹的放進高壓鍋開始熬粥。
我站起來走到餐桌邊,坐了下來,把胳膊一彎,邊喝水邊想問題。我感覺還不到五分鐘,臘八粥就煮好了,媽媽幫我們端飯,我們一家人同喝粥同歡樂。就我一個人在那裡沉默不語。媽媽一眼就看了出來我在想什麼,就說:「現在的臘八粥不是來紀念十八羅漢,而是紀念我們敬愛的周總理周爺爺。」她邊說邊從口袋裡拿出一張非常古老的日曆,「上面傷痕累累」可是就「乙卯年農曆十二月八日」的字樣還完好的保留在那張模糊不清的日曆上,嗯?十二月八號下面還有一行小字「全國默哀」。我很好奇,就指著問媽媽「這是什麼意思?」「這是周爺爺逝世的日子。」媽媽說。我恍然大悟,心裡更加敬愛我們的周爺爺。
我若有所思慢慢的走回自己的房間裡,脫下鞋,躺在床上,望著天花板,心裡想「那麼不起眼的一碗臘八粥記載著這麼多光輝歷史,這家鄉的臘八粥可真是不同尋常啊!
篇三:家鄉的臘八節(300字)
很多人都不知道每年的臘八節是幾月幾日,的確,因臘八節是陰曆臘月初八,所以臘八節每年的陽曆日期都不盡相同。2015年臘八節是1月27日,臘八節即將到來,關於臘八節的作文改怎麼寫呢?
在我的家鄉,每年的農曆十二月初八,即臘八節,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就是用八種當年收穫的新鮮糧食煮成的甜味或鹹味粥。而我們家鄉的人卻喜歡吃鹹味臘八粥,粥內除大米、小米、綠豆、豇豆、花生、大棗等原料外,還要加蘿蔔、白菜、粉條、海帶、豆腐等。
臘月初八早上,天剛蒙蒙亮,人們就趕快起床熬粥。粥熬好後,第一件要做的事情不是自己吃飯,而是先將熬好的粥餵給棗樹,將棗樹樹身上砍一些小口子,再虔誠地把粥抹在樹痕上,這就算是棗樹把飯吃掉了。人們這樣做的原因,據老人們講,原來我們這個地區的棗樹原都不結果,人們都不願意種棗樹。棗神見人們都不尊敬她,便變成一個老太婆來到人間。她在離村不遠的地方畫了一片果園,滿園棗樹,紅棗滿枝。人們摘下一嘗,又酸又甜,好吃極了,就紛紛跑到管理棗樹的老太婆那裡討教。老太婆告訴大家,只要每年臘月初八給棗樹餵頓米飯,棗樹就會結果。人們按照她說的方法去做,果然棵棵樹上都結出了紅棗。這不過是一個傳說而已,其實這裡面包含著許多科學道理:在棗樹上砍些口子,可以調節棗樹的營養增長,阻止養分向地下輸送,好集中力量供應地上部分,從而保證了果實的營養需求。至於把粥抹在樹痕上,其實不過是一種保護傷口癒合的土辦法罷了。
直到現在,家鄉的有些地方還保留有臘月初八讓棗樹吃米飯的風俗。當地流傳有這樣一句民謠:「臘八棗樹吃米飯,棗兒結得幹連蛋。」「幹連蛋」,是家鄉的土語,意即棗樹碩果纍纍,果稠個大。
篇四:家鄉的臘八節
東北的冬天是相當寒冷的,特別是我的家鄉,地處長白山脈屬高寒山區。每當入冬,那真是天寒地凍,滴水成冰。一旦到了農曆臘月,林濤怒吼,狂風卷著雪花,刮到臉上,比刀子割的還要痛。在家鄉一直流傳著一句話「臘七臘八,凍掉下巴」的俗語。
家鄉的臘八節,雖然沒有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等節日那樣隆重熱鬧,但我還是特別喜歡過臘八節的,那是因為臘八節的臘八粥是相當好喝的。
到了臘八節這天,姥姥買來粘大米、紅小豆、大紅棗、松仁、五花豬肉等等。用清水淘洗乾淨,一起下鍋煮,一直煮到香味四溢。一家人坐在炕頭上,喝著香甜可口的臘八粥,嘮著家常嗑。我問姥姥:「為什麼每到臘八節要煮粥呢?」姥姥回答說:「臘八粥很粘,你老爺的下巴長,萬一凍掉了怎麼辦啊,只能用粥粘住啦。」這一句話把全家人都給逗樂了,我也笑得差點把飯給噴出來。的確,老爺的下巴確實很長,比中央電視臺《非常6+1》節目主持人李詠的下巴還要長。現在想起來我還憋不住笑呢。
臘八粥裡有雪白的粘米、紅紅的大棗、紫紅的小豆、淡黃的松仁、灰白相間的五花肉,全都散發著醉人的清香,真是色相味俱全。喝上一口沁人心脾,那種愜意的感覺是難以用語言的來表達的。現在回想起來,我還直流口水呢。
家鄉的臘八節,讓我情有獨鍾,讓我回味無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