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蒹葭》有感800字
2024-09-07 05:54:10 1
「綠草蒼蒼,白霧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說實話。當我第一次聽到這首歌時整個人都呆住了。怎麼會有這麼好聽的歌呢?不在於歌曲旋律的婉轉,而是歌詞所營造的意境讓當時還是少女的我心神搖蕩。於是,讀了一本小說《在水一方》,從此,我便一頭栽進了瓊瑤阿姨構建的幻境裡迷迷瞪瞪了好幾年。
直到有一天,我開始讀《詩經》。隨手一翻,映入眼帘的是一首名為《蒹葭》的詩:「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突然之間,我恍然大悟,原來被我當作女神在心中頂禮膜拜多年的瓊瑤阿姨,也只不過是個翻譯者。
喜歡《蒹葭》,是因為每次讀到它總能讓我心中湧起一種莫名的感動:霜天葦地,秋水伊人。一個絕美的女子在颯颯秋風中默默佇立在水邊。河對岸的少年痴痴凝望,無奈山高水長,可望卻不可及。雖然詩中的伊人和少年都面目模糊,雖然無從知道最後是否能抱得美人歸。但是詩中所表現出的那種受盡挫折的苦惱和求之不得的懊喪,卻能引起我無限的遐想。思之如狂,卻若即若離,在「得」與「不得」之間是對美好事物的憧憬與追求。
有人說,少年讀《蒹葭》,愛它的婉轉美好;青年讀《蒹葭》,愛她的憾而不傷;中年讀《蒹葭》,愛她的詩意狂放;老年讀《蒹葭》,愛它的淡然荼蘼。這話想來是很有道理的。我十幾歲時讀《蒹葭》,滿腦子都是媚眼如絲的絕世佳人和鮮衣怒馬的翩翩少年,感慨的不過是愛情的高深莫測與顛沛流離。現在,我已過不惑之年,再讀它,已能感受到其中沉溺而不得的情感,以及人生無處不在的失去與無悔。正如我們曾經擁有的不懂珍惜,求之不得的,卻總是耿耿於懷。而《蒹葭》能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內心:行走在人世間,世事的紛雜也許早已耗盡了我們對理想追求的熱情。是在歲月靜好中漸生華髮,還是在追尋理想的道路上拼盡全力,用執著為平淡的生命增添一抹亮色?我願是後者。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詩歌中,絕世獨立的佳人已在水邊,等待了千年;河對岸,痴情執著的青蔥少年也上下求索,追尋了千年。縱然,這是一場註定徒勞無功的追逐,但是又有什麼關係呢?兩情阻隔,卻堅定地追尋,一定會成為生命中最值得珍惜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