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細節追回生活高中優秀作文
2024-09-01 14:47:11
醉心於娛樂化進程之快,忙碌於商業化生活之中的我們,是否曾考慮過,究竟多久沒有目睹過日出日落,多久沒有感慨於花開花謝,多久沒有追憶過年少點滴??
尼採在《查拉圖斯特如是說》中寫道:「人的感受即人的意義。」若不是北島的一席話,不是那些驚慌著感受生活細節的同學,我都不曾意識到,驚訝於產業的興起和衰落的時間本可以目睹日出日落,遊走於飯局的開始與結束的時間本可以感慨於花開花謝,追隨者應接不暇的肥皂劇的時間本可以追憶少年點滴。所以我想,面對浮躁的社會,應保持一顆寧靜的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細節,找回作為一個人的真正意義。
我們提防於陷入《1984》所描述的社會——剝奪人一切感受的極權社會——所做的努力長達數百年之久,沒有想到的是,商業化和娛樂化不知不覺中,引領我們走向了另一個極端——《美麗新世界》中所描述的那天堂般的地獄。我很佩服餘華,在這樣的一個浮躁的社會中,能用平靜的心,利刃般的筆,去感受,去剖析,生活中的細節,和人類一切最真實的感受。
同處於這樣一個浮躁的時代,一邊是普通人的花天酒地,一邊是餘華的如椽巨筆,這樣的差異究竟從何而來?我想應是餘華的那顆平靜的心吧。若非此,我很難想像,他何以卸去粉飾,寫下洗盡鉛華的文字?何以透過虛偽,感受難以忘懷的真摯?平靜下來,去尋找生命中的美好,去追憶人生中的點滴。並非是為了寫下餘華那樣驚天動地的文字,只是希望所有人,能在這個紙醉金迷的社會中,感受到自然、生活,那最純真的一面,追尋回人生的意義。希望赫胥黎的預言,永遠只是聳人聽聞。
沿著歷史的長河回溯,即使是沒有當今面臨的如此衝擊,社會也常常會是浮躁的,但那不仍有數不勝數的不朽詩篇流傳千古嗎?究其本源,無論是帶月荷鋤的陶淵明「但使願無違」,還是竹杖芒鞋的蘇軾「煙雨任平生」,又或是獨坐幽篁的王維「明月來相照」,無不是在浮躁的社會中保持了一顆平靜的心,感受世間萬物,歷遍生活點滴,這才為他們的詩篇增添了那一絲靈氣,為他們的人生留下了一抹精彩。
我幡然醒悟,我們有什麼理由不保持一顆平靜的心,去找回那錯過的日出日落,那失去的花開花謝,那遺忘的年少點滴,和被這商業化剝奪的一切生活細節和感受生活的權利呢?
今夜月美,人生更美。
[用細節追回生活高中優秀作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