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需要獨立思考作文
2024-08-17 02:55:10 1
魚兒長大了,就應該學會在廣闊的海洋裡無邊暢遊;人長大了,就應該學會在坎坷的道路上獨立面對困難。小編收集獨立思考的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獨立思考
合上《成長札記》這本書,我的心被作者劉知晨,一個15歲的初中生的成長曆程所感動與震撼。
劉知晨是北京師範大學附屬試驗中學的一名初中生,她沒有顯赫的家庭背景,沒有全國十佳的光環,沒有全國性大賽的獎項,沒有鋼琴十級的證書,也不是頂級的學生幹部。和大多數的學生一樣,她喜歡上網、聽歌、交友、看電影,也有少女常有的喜怒哀樂、多愁善感。可以說,普普通通。但她又很優秀,她的優秀在於她的全面——成熟懂事、充滿愛心並知道用愛心去關心別人,她愛學習但不死讀書,能夠寫出很多漂亮的文章,她善於思考問題、研究問題。就是這樣的一個中學生,在2003年「非典」特殊時期能夠帶領一個學生創辦的公司走出絕境;在2004年的聯合國國際中學生論壇上,面對外國學生對中國「人權問題」質疑,能夠挺身而出,用勇敢、智慧、友善和學識去徵服對方……。劉知晨姐姐的行為讓我深深地敬佩,而最讓我佩服的是她具有很強的獨立思考能力、獨立的意識和生活能力。
因此,要想自己的人生多姿多彩,學會獨立是關鍵。記得《成長札記》有一段寫到劉知晨在一次單獨出國學習回來時,因某種原因趕不上直達北京的航班,因此只好改道去香港,結果香港起飛的飛機又晚點,足足輾轉了33個小時,自己才回到北京,你知道嗎?她當時才12歲。小小的年紀,在離開父母,面對困難都能獨立地處理和在溫室裡長大、嬌生慣養的孩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俗話說:溫室裡的花朵永遠沒有山上的野花開得燦爛。在我們周圍,有不少同學就像溫室裡的花朵,父母幫他們安排了一切,遇到什麼狂風大雨都是父母替他們擋,久而久之,他們便認為父母是一堵結實高大的牆,但是,牆也有風殘倒塌的一天,孩子也不可能永遠不長大,踏進人生,離開父母的港灣,是人成長的必經之路。
鳥兒長大了,就應該學會在碧藍的天空展翅翱翔;魚兒長大了,就應該學會在廣闊的海洋裡無邊暢遊;人長大了,就應該學會在坎坷的道路上獨立面對困難。孩子終究要離開父母,走自己的路,要想自己將來過得比上一代更精彩、更幸福、更出色,就應該從現在開始,拒絕依賴,學會獨立!讓父母放心,我們永遠是他們的驕傲!
第二篇:獨立思考
學會獨立是我讀了《魯賓遜漂流記》後最大的感悟。
這本書記敘了魯賓遜漂流到一個荒無人煙的小島上生活了二十八年的經過,他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面對嚴酷的生活,他敢於戰勝困難,不畏艱險。他這種精神讓我十分佩服。
二十八年啊,這是多麼漫長,多麼艱辛,多麼難熬的時間啊!這簡直是一個神話,一個勇敢者創造出的永垂不朽的神話!就像開天闢地一樣,任何一件小事都要依靠自己的雙手來完成。如果是我們這些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孩子們被困在荒島上,一定會坐以待斃,而不會去思考怎麼面對和克服困難。
現在的父母都十分溺愛孩子,都想望子成龍,一天到晚都只知道讓他們學習,使他們不會自己洗衣褲,也不會自己整理的房間。他們的父母雖然注重了學習,但忘了教會他們學會生存,忘了教會他們做環境的主人,一但離開了父母,像魯賓遜一樣漂流到荒島,就會急得哇哇大哭,無法生存。而魯賓遜卻不像這樣,反而沉著冷靜,知道第一步安家,之後必須解決吃飯的問題……他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與他在島上能孤身一人生活28年密不可分。
在某段中,我看見他把在孤島上的「好處」和「壞處」公正地排列了出來。雖然他只是簡單的排列了一下,但是他卻使魯賓遜能夠理智的面對現實。從絕望中看到希望的火花,得到內心的安慰,獲得堅持下去的勇氣和信心。我也從中得到了一個人生道理:即使在最壞的處境之中,我們也可以把好處和壞處對照起來看,從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
最後,我也要像魯賓遜一樣,用自己的智慧戰勝一切困難,做環境的主人。
第三篇:獨立思考
在生活中,我們或許早已習慣於以「專家」、「大師」、「學術權威」們的意見為自己的意見。誠然,專家大師之言在很多情況下是正確高明的。但是他們畢竟是凡人不是神明,他們不可能在任何事情上都是正確無錯的。甚至可以說,專家大師們犯錯,比普通人所犯的錯誤更難以糾正。因為在光環的籠罩下,少有人有質疑他們意見的勇氣。
那麼,我們怎麼辦?方法很簡單:學會獨立思考。早在幾百年前,思想家康德就曾說過:「要敢於運用自己的理智。」只有我們擁有了自主甄別是非的意識,我們才不會被大師專家們頭頂的光環蒙蔽了雙眼,而陷入盲從之中。
一個人倘若喪失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就會陷入盲從;一個社會倘若喪失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就會陷入黑暗與停滯之中。明清時期的中國就是如此,明清時代,「天不生仲尼,萬古將如永夜。」一類的荒唐謊言盛行於世,人們將傳統儒學信條奉若天道神律,即便是對其加以思考討論,在當時人的眼中都是褻瀆神明、大逆不道的,更遑論質疑、否定進而創新了。於是乎在這種頂禮膜拜中,中國在停滯的泥潭中越陷越深,直到鴉片烽火如同閃電般劃破中華大地上方死寂的天空。中國才逐步走出迷信盲從,重新踏上前進之路。由此可見,獨立思考是走向進步和成功不可缺少的因子。一味迷信盲從難免失敗。
相反,倘若一個人將獨立思考融入了自己的血液,那麼他就會獲得強大的生命力和前行的動力,不斷糾正錯誤,修正方向,最終勝利的抵達目的地。正是因為沒有盲從權威,袁隆平才得以擺脫籠罩了世界植物界半個世紀的「水稻謬論」的影響,從而開創出水稻雜交育種的嶄新時代,讓人類看到了徹底擺脫飢餓、實現豐衣足食的希望。由此可見,獨立思考是通往成功的必由之路。
獨立思考需要勇氣,一個人倘若沒有足夠的勇氣,他就無法在權威的壓力下抬起頭,用自己的眼睛直視真理的天空。獨立思考需要智慧,一個人倘若沒有足夠的智慧,他就無法透過表象看到實質,因此他看到的就不會是真正的真理,而是光怪陸離的扭曲圖景。這兩類人,前者是懦夫、是羔羊,只會助長錯誤的傾向。後者是瘋子,是闖進珠寶店的野蠻人,只知否定與破壞,而不知如何提出正確的主張。這兩類人,都不懂得真正的獨立思考。所謂真正的獨立思考,是指在尊重權威正確意見的同時,通過自己的思考而提出新意見。它在本質上是辯證否定的,因而,獨立的思考,是發展的道路,是通向真理的道路,更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新的時代需要新的聲音。讓我們學會獨立思考,為了時代的進步儘自己的一點綿薄之力。新的時代需要有新思想的新人,讓我們學會獨立思考,為自己搭建一條通往成功的道路吧!
第四篇:獨立思考
看一看身邊的人和事,瞧一瞧這事態的炎涼,無一不使我們感到這世上任何事物都是以單體存在——獨立。樹是一棵棵的,動物是一種一種的,人是一個一個的,這是不容置疑的。
翻閱生活這一部長卷。發現身邊的人是獨立的。
我曾在幾個同學口中聽到過:「我感到這個世界太殘酷了」的之類的話語。的確,這事態是有炎涼冷熱的一面。但種感知也只是其本人內心有陰影罷了.對於正處於青春期的我們,只要人本身是善性的,起初的心靈一定很脆弱,經不起一點兒打擊,對身邊的人和事缺乏信任,只立於自己的思想與立場。據我了解,不論是學習成績好的還是不好的同學的心靈都表現出一種「獨立」。然而這一「獨立」是那麼的殘酷,那麼的無情,很容易使人走向孤僻,孤獨,孤高,最終還會引起心累了,困了,死了的思想意識,變得像「獨立」那樣無情,殘酷,殘忍。
翻閱生活這部長卷,我發現身邊的事是獨立的。
就我國目前最熱門的話題「臺獨」而言吧!陳水扁搞臺獨無疑是衝著利益,名譽而來。問一問:誰不想成為皇帝?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之上,盡享榮華富貴。然而,其代價是那麼的不堪設想。唯利是圖的陳水扁被新上任的臺灣政權領導人馬英九請到了貪汙罪的被告席上。而最後又被自己的兒子供出所有真想,可謂「得到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判之;。。。。。。」
不言而喻,政治舞臺上將「獨立」描繪得可謂「完美」,顯而易見,有利可圖是國際政治舞臺上成為所謂的朋友的條件。將話題迴旋到身邊的人。不少人已將邱吉爾的這句話;「政治舞臺上沒有永遠的盟友,只有永遠的利益。」默認為自己的座右銘來了。而唯利是圖的目的只能以失敗告終。日常生活中,誰願意與唯利是圖之人成為朋友呢?若有此人,我認可他成就了別人的「拿來主義」鑄就了自己的「送去主義」。
換上人生畫捲來開開眼界,把目光投向青春畫展之上,酸甜苦辣鹹,品味人生百味。
當今社會,普遍存在的一個現象:不少家長反應,自家的孩子越大越不聽話,愈大愈任性,逆反心理一強再強。然而,筆者認為這屬正常現象,更使我們當代青年的特徵的表現。記得《論孩子》中寫道「你們給他們以愛,卻不可給他們以思想。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你們可以蔭庇他們的身體,卻不能蔭庇他們的魂……」無疑,這正是現代青少年的一種「思想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