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派李旺:將有兩家中企進入全球前三
2024-08-12 09:26:10
泡泡網手機頻道2月28日 MWC2013展會已經在巴塞隆納落下帷幕,在這場全世界最具影響力的通訊展會上,三星、HTC、LG、索尼、摩託羅拉等眾多國際手機廠商紛紛帶來了重磅產品,為全球消費者帶來了一場華麗的視覺盛宴。與此同時,我們在MWC展會上看到越來越多的中國廠商的身影,除了華為、中興等MWC展會的常客之外,酷派、聯想、金立等品牌也紛紛參展,這說明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開始參與國際化競爭。
在此次展會期間,我們對酷派常務副總裁李旺進行了高端訪談,就酷派及中國企業參與國際化競爭方面的觀點進行了深度溝通。
手機進入微創新時代
李旺首先和我們分享了他對此次MWC展會上呈現行業特點的見解:第一,以智慧型手機為主的廣義終端已經成為了行業主體;第二,硬體大規模創新已經發展遇到了瓶頸,軟體正在逐漸帶動硬體市場發展,手機行業已經全面進入微創新時代。這就對中國廠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中國企業的硬體層面已經走在了世界前面,不足的地方就是在軟體方面,而酷派也正在針對這種新格局進行提前布局。
2013年,中國3G發展將進入關鍵年份;預計進入2014年,中國4G可能將開始規模化商用,全球手機市場將集中在4G網絡加大布局,特別是LTE在北美市場迅速放大,對全球市場帶來影響。在這樣的形勢下,酷派將進一步加大海外市場的拓展,2012年既確定歐洲和北美為重點市場,以LTE產品為重點,力爭在2013年成為全球主力供應商。
LTE產品將成酷派重點
據李旺介紹,去年酷派在北美和第五大運營商以聯合品牌的方式推出了一款QUATTRO LTE手機,用3.5寸產品的價格做了一款4寸產品,品質控制遠遠超出客戶訴求點。取得了非常好的銷售成績,也創造了國產手機進軍國外市場首款手機銷量的最高紀錄,更堅定了酷派在海外拓展的信心。在歐洲來看,由於歐洲地區的運營商比較分散而且市場環境較為複雜,酷派將採用保守策略,選擇以ODM方式做產品。目前酷派已經和歐洲最大的兩家運營商建立了合作,四月份將推出第一款產品,九月份將推出第一款LTE產品。而第三個客戶已經完成洽談,將為客戶提供兩款LTE產品。
而在國內方面,酷派近期與中國聯通聯合發布了一款4.5英寸千元四核手機7295,上市第一天訂單就達到了七十萬臺,據預測這款產品的目標銷量將有可能達到三百萬臺之多;與電信合作方便,酷派將在近期推出一款5890手機,將首次把電信4.5英寸四核產品的價格帶到千元級別。而在與移動合作方面,酷派也將在四五月份推出國內首款LTE產品——酷派8720。未來酷派還將有更大膽的產品組合,將更多大屏、高數據流量特徵的產品帶給年輕人消費群體。
中國企業要經歷3-5年痛苦期
有人認為手機廠商與運營商合作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因為運營商嚴重壓榨了手機廠商的毛利率,李旺並不認同這種觀點。他認為ODM只是輔助策略,OEM是主體。運營商使得整個產業的毛利降低,但是回報是規模增長。
有觀點認為目前手機行業發展和早期PC很相似,行業陷入了新一輪的混亂周期,產品同質化嚴重,價格競爭無序,毛利率大幅下降,長此以往將導致中國企業在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李旺認為:「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中國企業一定要以中國企業擅長的方式做產品,依託高品質,高性價比,大規模分銷以及大規模本地服務,去積累足夠多的資源之後換取品牌溢價權」。特別是他強調,中國企業要承受3到5年低毛利的痛苦期。經歷行業的洗牌之後,解決了生存的問題之後繼而才能換來利潤,到那個時候中國企業將會有非常強的盈利能力。
中國廠商的未來很光明
從今天的市場格局來看,酷派、華為、中興等廠商已經解決了在市場激烈競爭中生存下來的問題,接下來就是盈利水平的問題。今年年初,華為、中興接連推出3000元以上價位手機,李旺表示非常認可和理解華為、中興的行為,他認為這是一個品牌建設的過程,而中國企業有能力也必須在高端產品領域方面有話語權。
在談到金立、天語等企業參展MWC意圖參與國際化競爭時,李旺認為每家的訴求點不一樣,盈利模式不一樣,像金立、天語這樣的企業主要在做在國際市場尤其是像歐洲這樣的高端市場主要以做貿易和代工廠為主。華為、中興、酷派延續國內戰略,以運營商戰略為主。而目前中國企業參與國際化競爭最大的挑戰就是本地化運營能力,簡單的理解就是如何在目標市場賣出超出市場預期的量,這種能力說起來容易,操作起來很難。
在談到未來的發展策略時李旺表示,酷派的策略是踏踏實實做規劃,以三年為周期,希望通過兩個三年成為真正國際化企業,整體銷售額突破1000億元,其中有一半甚至更高的比例來自海外市場依託中國這個龐大的市場,酷派去年的整體出貨量已經進入了前十,未來酷派的市場份額將力爭達到全球前三名。同時李旺還和我們分享了一個令人興奮的觀點,他認為未來的市場格局中全球出貨量前三名可能會是一個韓國企業加兩個中國企業,而全球前五名中可能會包括三家中國企業,至於這些企業的最終名單是誰,就要看在未來的競爭中誰更努力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