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香港回歸20周年徵文
2023-12-04 19:01:26 3
1999年7月1日,中國人向全世界鄭重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成立,因此這一天也成為香港回歸紀念日,今年是香港回歸20周年。下面是相關的作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慶祝香港回歸20周年徵文【篇一】
1997年7月1日零點,歷經滄桑的香港終於回到祖國懷抱。從那一刻起,香港的歷史進入新紀元,開啟了發展新航程。
20年來,「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針在香港落地生根,明豔的紫荊在祖國的滋養下釋放活力,香港經濟社會發展成績斐然、舉世矚目。
20年,從「一帶一路」到「大灣區建設」,祖國的發展為香港的繁榮創造無限機遇。香港逐步成為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未來香港「超級聯絡人」的定位,為「一帶一路」發展提供動力。
20年光榮夢想,紫荊花依舊盛開,維多利亞港依舊繁忙,印證著香港與內地共享祖國的尊嚴與榮耀,共同肩負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
20載,香港走過坦途也歷經風雨。今日的香港,一片經濟的熱土,一個宜居的家園。香港人始終不忘初心,堅定對「一國兩制」制度的信心、與祖國人民攜手共創輝煌。
當今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正在走向全世界。香港再逢歷史發展新機遇,「東方之珠」將再次閃耀世界舞臺。
慶祝香港回歸20周年徵文【篇二】
慶祝香港回歸20周年,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說到這,很多朋友,都回想起來自己的20年前,很多人在各自的家鄉,一起參加了慶祝香港的回歸活動,那個時候是舉國歡慶,現在這不一眨眼,20周年了。
回到祖國母親懷抱20周年的香港,已長成意氣風發的青年,20年,一國兩制的香江故事一直在精彩上演,這個20周歲就是一個城市的成人禮,值得隆重紀念。
一國兩制就是首先一個國家,兩制就是讓香港人選出人員,用香港的獨特管理制度去治理香港,所有的一切解釋權和總指揮權必須依靠最高領導,從政治上說,香港的地位和中國的其他的省市沒有區別,從經濟上發展方法上講,他們可以有自己的一套辦法,20年前回歸時鄧公承諾的50年政策不變,那要看社會的進步,人們思想的轉變,中華民族綜合治理的理念,一旦理念變了,老的制度不能更好的發展了就得變,因為中國人向來是一個善於調整自己方向的民族,有他獨特的靈活性,如果經濟、政治、民生各方面發展的很好,還在增長,那就維持不變,或者微調,不管怎麼變,都是由中國人自己來做決定。
近年來受海外支持的那些臺獨、港獨、疆獨,藏獨等等獨派分子,他們的做法其實就是反革命,整天鼓動著人們不去發展經濟,搞街頭民主或者暴亂,其實都是為自己的一己之利,綁架了老百姓,這些人沒有社會上的一技之長,可以說是好吃懶做,靠一張嘴讓別人給他錢,到處瞎忽悠,在這大好的和平年代,這樣的鼓動就是破壞社會秩序,想把社會搞亂,然後從中漁翁得利。
人有時候要看命,中華民族從1949年10月1日的那一天起,就已經註定了社會穩定至少要有個300年的,如果你選錯了一個時代出生,又是生就了類似朱元璋的命一樣的性格,那只能怪你真的不是不夠努力,而是你生下來就處於某個倒黴的環節了。
前幾年無論香港年輕人怎麼鬧,大家其實心裡都明白,在這麼一個彈丸之地,搞港獨是不可能成功的,大陸一旦斷電斷水,生活都保不住,還獨。
出現港獨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幾個方面:血統
中國人看待一個孩子品德好不好,要先看是誰家的孩子,他的老爸是誰,這個道理大家都懂,比如一個年輕人在單位工作業績比較突出,他老爸還是這個單位的勞模,雖然退休了,但是名聲還有,一般遇到更大的領導在的場合,本部門的小頭頭一定是這樣說,小某某工作不錯,是咱們單位某某某的小孩呢,大領導就很得意的下個指示,既然是勞模的孩子,肯定素質差不了,以後作為培養對象吧。
如果老爸工作不怎麼樣,建議你還是換個城市找工作,中國人的血統觀念很強的,實在找不到好地方,硬著臉皮進這個公司,起碼要用幾年時間的努力,才能把以前大家都對自己老爸不好的印象扭轉過來。
有時候做一個老爸,責任真的是很重的,為了孩子的一生幸福,自己的品德真的要刻意注意點,不要為了自己那點利益,什麼都敢幹,天地都敢欺。
鬧事的這些人,老爸或者先輩一般是那些解放前的國民黨軍官,資本家,地主富農的後代,基本都是極端仇共人士圈子的後人,再加上一些國際反華勢力,這些人既有一個乾爸也有一個親爸,都在支持他們,不上陣說不過去的。
真正跳出來的那些人,也不可能是當時的一時衝動,更不可能是自己的主意,而是背後有策劃的事件,他們的其目的,是要通過宣誓辱國來激起老百姓的共鳴,然後製造社會的混亂,然後再組織佔中,讓運動死灰復燃,製造香港社會的動亂等等。
以前香港經濟好,因為香港是整個中國大陸唯一的對外交流出口,所有的貨物和資金都要從香港走,現在香港能做的事情上海、深圳等沿海城市那個地方都能做,香港的經濟地位和賺錢機會自然就降低了。
最近看浙江湖南等衛視的節目,咱們內地演員的人氣已經完爆港臺,記得有一期馬天宇和阮經天同時參加,介紹馬天宇的時候觀眾呼聲山呼海嘯,介紹阮經天的時候只有稀稀拉拉的歡呼聲,這在幾年前還是不可想像的情景。
為什麼只有香港鬧事,而澳門不鬧,其實道理非常簡單。回歸之前,澳門的經濟比香港差多了,而現在,澳門的人均GDP是香港的好幾倍,澳門人經濟地位是真高,娶一個香港老婆和娶一個澳門老婆,在家的經濟地位是不一樣的。
澳門的定位是賭場,博彩業佔了本地GDP的70%多,而賭博在中國是不合法的,因此澳門的地位不僅不會降低,相反還會大大的提升。
現在澳門的博彩業收入目前是賭城拉斯維加斯的五倍多,這背後全都是靠大陸的賭徒去給他們做貢獻,如果哪天中國說在海南島或新疆建一個合法賭場,那麼澳門立刻就會衰落,但是咱老大肯定不會這麼做,原因有兩條,第一,賭博在絕大多數國家都是不合法的,中國更不可能把賭博合法化,第二,為了塑造一國兩制的優秀典型,中國會持續的讓澳門吸大陸的血,明知道這是一個毒瘤,也要容忍,畢竟澳門只有60萬人,我們養得起。香港有700萬人,我們真的養不起。
香港人骨子裡就是隨波逐流的人,特信風水,很容易被媒體洗腦,香港從160年前以捕魚為生的小漁村,發展到現在的全球金融貿易中心,潮起潮落的不穩定性是他們漁民後代的心理特點,造成香港人極度缺乏安全感,長期處在不確定時代的香港,一面是文明國度,一面是迷信之都。
按常理判斷,社會文明程度越高的地區,越不容易滋生迷信,若以文明程度論,香港不可能成為迷信的集中地,然而,象徵著現代文明的香港,卻是迷信之都。
香港前身是廣東沿海的小漁村,原住民從事著傳統社會中風險最高的職業,捕魚,漁民文化的典型特點就是迷信,出海要問媽祖可不可以,撒兩網沒有魚就換地方,有點是靈活,轉換快,不比咱們的農耕文化,農耕文化的特點是執著,就是遭兩年災,莊稼是要種的,家是不能搬得,老爸的話是要聽的,很傳統。
漁民文化後來又搞了金融自由都市,金融服務業缺少足夠的實體經濟支撐,導致香港的經濟和民生極不穩定,香港人安全感更加缺失,除了金融,還有高度發達的博彩業,在香港七百萬人中,熱衷賭馬的人數超過百萬,沒有第二個城市像香港一樣聚集了如此多的高風險行業,近半個世紀以來,香港的GDP一直在大幅波動,一旦世界範圍內發生經濟動蕩,更顯得異常脆弱,香港人的神經也會隨之更加緊繃,香港還是全亞洲貧富懸殊最嚴重的城市,基尼係數高達0.53。巨大的貧富差距降低了底層階級的幸福感,加劇了個人生活的不確定性。
除了經濟上的不確定性,政治上始終缺乏安全感,也導致香港人的神經更加脆弱,從大陸解放以來,香港就是中方和臺方的角力的舞臺,社會震蕩時有產生,老百姓渴望穩定和安全,卻似乎只有風水先生能帶來慰藉,香港人是最迷信的人,他們對風水命理深感興趣,常去寺廟作福求籤,亦對神靈鬼怪深信不疑,每年都有算命風水大師的能力排名榜,身價也隨排名榜水漲船高。
在香港,暴富神話和破產悲劇不斷上演,香港自身的前途卻始終未知,無論是李嘉誠這樣的商界大亨還是平常百姓,每個人的命運都無法掌控,在一個不確定的年代,人人都想探究自己的命運,在香港,人們求籤問卜最常去的便是黃大仙廟。
不僅是普通市民,香港政府官員和社會知名人士也需要風水師的指引,比如2005年9月12日香港迪士尼正式開門迎客,這一天正是由風水大師精心挑選的吉日。
香港的風水也確實不好,始終就是動蕩不安的風水格局,經歷了百多年殖民統治的香港,處處充滿了西方的文化和色彩,可是香港人卻對中國傳統的風水命理文化篤信非凡,甚至可以說是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很多人相信,香港之所以經濟繁榮,乃是得益於香港的好風水,維多利亞港風平浪靜,東西兩邊都有山脈阻擋,好像一個大的聚寶盆,香港的財氣就是從這個聚寶盆而來。
什麼是風水,郭璞的葬書中的解釋,是為葬者,乘生氣也,經曰,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郭璞被尊奉為風水師的祖師爺,當然以此為準。
香港的不穩定,應該是風水因素,鴉片戰爭後,戰勝方的英國人從大清手裡硬割了一塊地方自己用,這在佛家都是不好的行為,是不善的,所以他們所得到的這個地方,整個的風水格局就是惡風惡水,因為他們的出發點不是善意的,因此香港的百年多動蕩也是因此原因,不知道何時是個頭。
不過在香港人看來,風水既不是迷信,也不是科學,而是一種道地的商業文化,這種商業文化滲透進香港人的骨子裡,已經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不論貧富、階層、職位、從辦公場所、生活起居、室內陳設到興辦公司、開張志禧、買樓裝修等,香港人都要講究一個風水,偏愛請風水先生看風水。
不僅普通小民相信風水,香港的富豪們更是津於此道,不亦樂乎,他們都配有自己的御用風水師,每月定期請風水先生上門,小到辦公室的擺設、家居布置,大到經貿活動、起地蓋樓,都要請出來測算,選點選向選擇黃道吉日方能開工,當年人稱小甜甜的亞洲女首富龔如心逝世後,第一個跳出來宣稱對其遺留下來的巨額財產有繼續權的,竟然是她生前的御用風水師,多少體現出了風水師的吃香。
不過說到政府官員中最愛風水的,還要屬前特首曾蔭權,當年他從政務司司長官邸搬入禮賓府就職時,首要的就是花上幾十萬元修一座錦鯉魚池,遷養他心愛的九尾錦鯉魚,以擋官剎,有風水大師剖析,這幾尾鯉魚一路助曾蔭權躍入龍門,功勞不小,禮賓府修魚池既旺曾也旺港,其實他混的是最不好的特首。
風水裡也蘊藏著政治,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有政治的明爭暗鬥,香港最有名氣的一次風水大戰,莫過於滙豐銀行和中銀大廈的鬥法。
滙豐銀行地處香港扯旗山山腳的龍穴,因山坡形似低垂的馬頭,在維港飲水,故曾被風水大師寓之為有助提升運勢的天馬飲水穴,為了不讓大廈前方再出現新的建築物來破壞這飲水之穴,滙豐銀行於是將其前方一直到香港渡輪碼頭的整片地皮買下,發展成為公園,取名為皇后花園,以保持其風水之優勢。
在中國銀行進入香港之前,滙豐銀行的效益一直非常好,就在其業績如日中天之時,中資背景的中行闖進了香港,並在其邊上建起了中銀大廈。
中銀大廈由建築大師貝聿銘所設計,整棟樓高300米,形狀下大上小,以竹子節節拔高為形象理念,被貝聿銘充滿詩意地形容為雨後春筍,可是大廈落成後,所佔據的風水格局卻給鄰居帶來了麻煩,香港的風水師出來說,中銀大廈像一把寒光四射的尖刀,有許多尖角和刀刃一樣的稜線,特別是那貝氏特色的三角式頂端,猶如犀利的鋼刀,刀鋒一面對著港督府,一面直指滙豐銀行,佔盡風水之餘,也破壞了督署和滙豐的貴氣。
於是,為了避開中銀大廈那柄尖尖刀刃帶來的壞運道,香港展開了一場風水大鬥法,滙豐銀行在它的樓頂上面架了兩尊鋼炮,比林則徐當年抗英用的大炮還大,炮口瞄準中銀,意為刀來炮往,而港督府則是以柔克剛,在面朝中銀的方向種了六棵柳樹擋剎,並在花園裡修成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旋轉噴水池,寓時來運轉之意,其實這些也都沒有擋住大陸人的強勢,最後港督還不是乖乖撤走。
香港風水文化的盛行,脫離不開前期的港英政府殖民統治時期的管治政策,當年的港英政府在不幹預文化政策導向下,為香港本土文化自由發酵提供了一個相對包容寬鬆的環境,如此,算卜看卦、相命測字等風水習俗才有機會得以保存並壯大,乃至很多在內地已經消失的中國傳統文化和信仰,也能夠在香港這塊彈丸之地安身立命。
另一方面,港英政府奉行經濟掛帥的經濟政策,統治期間努力在社會中營造商業主義氛圍,實用主義、工具理性逐漸成為人們價值尺度的標準,香港人在追求商業效益最大化的同時,也開始藉助風水學說撫慰心靈。
香港人生活在一個競爭激烈的環境中,人人渴求做人上人,步入中產階級置業安家,當富豪們長年擁有自己的御用風水師,因為相信風水而受益時,普通人士就更想借用外部力量助自己一臂之力,年年賺大錢,謀取人生的成功,而風水正是可以奪神功,改天命的重要元素,在香港人的日常工作生活中發揮著不容忽視的影響,現在香港人這些幸福的嚮往,都在慢慢失去他們本身的榮光的時候,他們搞一搞獨也就自然有說法了。
如果別人惹了你
並不需要去報復
因為智商差是這世上最遠的距離
別人做一件極壞的事
你跟著做
就等於把自己也拉低到同樣層級
當有人和你過不去時
保持平靜的心情
優雅地放手所有不屬於你的東西
不要太想念過去
因它會給你帶來悲傷
不要太思考未來
因它會帶給你恐懼
用微笑活在當下
它會帶來喜樂
生活中很奇怪
你很容易忘記你想記得的事情
卻不容易忘記你想忘掉的事情
不要失去希望
你永不知道明天會帶來什麼
不要輕易去依賴什麼
它會成為你的習慣
當壓力來臨
你的精神支柱不是某個人
而是你自己成熟的內心
眼下莫過於做好三件事
一是知道如何選擇
二是明白如何堅持
三是懂得如何珍惜
今日早茶,就到這裡,祝大家每天好風水,順風順水,水到渠成,20xx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