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政治家張養浩簡介 張養浩是怎麼死的?
2024-02-03 11:04:15 2
張養浩是元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歷任元世祖、元成宗、元武宗、元英宗、泰定帝和元文宗,一共六朝。六朝重臣,可想而知張養浩在元朝政治中說佔據的位置有多麼的重要。
張養浩,字希孟,號雲莊,世人以齊東野人稱之,漢族人,生於公元1270年的濟南,去世於公元1329年。
元世祖至元七年,張養浩在濟南一個富裕的平民家庭出生。祖輩上都是平凡的普通人,只知道在祖父張山之時曾經參過軍。到了張養浩父親父張鬱這一輩的時候,他放棄了讀書改而從商。也是因為張鬱積累了一部分的家產,所以才使得張養浩幼年之時能有銀錢支持他讀書,而不用像大多數百姓的子嗣一樣,小小年紀就要想辦法貼補家用。
當然張鬱的努力沒有白費,儘管他放棄了讀書,但是最終卻養了一個好兒子。等到張養浩後來起勢之後,父憑子貴,張鬱被追封為通議大夫、吏部尚書、上輕車都尉、濟南郡侯。而張養浩的母親,也被追封為濟南郡夫人。
至元十六年,張養浩十歲,這個時候的他儘管年紀幼小,但是也能看見勤奮讀書,沉浸於知識的海洋中的景象。據說當時他經常徹夜讀書,勤學刻苦,讓他的父母非常擔心。一般的父母都會督促孩子讀書,但是到了張養浩這兒,父母勸他適當讀書,就是因為害怕他太努力反而累壞了身體。
儘管父母下了禁令,但仍然無法阻止張養浩讀書的熱情。他白天勤學刻苦,到了晚上的時候,關上房門還要偷偷將白天學習的複習一遍。
至元二十五年,十九歲的張養浩在遊濟南白雲樓的時候,留下《白雲樓賦》。這篇賦,後來被山東按察使焦遂看見,因為欣賞張養浩的才學,焦遂破例接見張養浩,還推薦他做了東平學正。
至元二十九年,張養浩二十三歲聽從父親離開東平,到京城大都求仕。因為文章受平章政事不忽木欣賞,被推舉為禮部令史,後進御史臺。御史臺任滿,回家閒居,元貞三年為中書省掾屬。
大德九年,張養浩由中書省掾,選授堂邑縣尹,留下了許多政績,兩年後權理博平縣事。
元武宗繼位後,張養浩被東宮召至司經,未至,又改為太子文學,隨即拜監察御史。武宗駕崩,仁宗繼位,因為愛其才,召張養浩出任中書省右司都事,隨後為翰林待制。張養浩在仁宗一朝,盡職盡責,多次主持元朝科舉考試,聲譽極高。
延佑五年,張養浩被擢為陝西行臺制書侍御史,後為禮部尚書,兩年後任參議中書省事。
仁宗去世,元英宗繼位。這一年張養浩的父親和兒子先後去世,丁憂回家。這一閒居,就一直到了泰定帝一朝。
泰定帝繼位之後,任命張養浩為太子詹事丞,兼經筵說書,還沒有赴任就因為生病給耽擱了。至治元年到天曆二年,張養浩一直閒居在家,朝廷七召不起。也因為他未曾就任,躲過了後來的朝廷政變。
元文宗,元明宗天曆二年正月,陝西大旱,朝廷特拜張養浩為陝西行臺中丞。張養浩接到任命後當即赴任,沿途資助災民。到了任上之後,也一直兢兢業業的處理贈災事宜。因為情況緊急,張養浩一直都住在官府是上。一天大部分時間都在處理公務,連休息的時間都很少。
張養浩的努力沒有白費,災後情況得到了很好的緩解,但是他自己卻因此而勞死任上。同年七月,張養浩「得疾不起」,享年60歲。張養浩去世後,當地百姓悲痛萬分,朝廷追贈其為攄誠宣惠功臣、榮祿大夫、陝西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柱國,追封濱國公,諡文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