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治河有哪些「黑科技」?
2024-02-06 19:37:17
無壩引水、草土圍堰是古代治河使用的黑科技。在沒有電力和建造堤壩能力的古代,這種簡單樸素的方法卻幫助人們一次次地挑戰自然的力量,改造成適合自己居住的環境。如今的大好河山離不開這些古人的天然智慧,其中的很多原理即使從今天的視角來看也具有一定的先見性,成為沿用至今的寶貴技術。無壩引水主要是不建造河閘或者壅水壩,直接從天然河道中取水使用的一種技術。這種方式一般適用於水流量豐富、引水量比較小的應用場景,取水之前要確定取水口,取水口的位置要根據當地水文環境和泥沙特性來確定。儘量選在河岸比較堅固、河流彎道頂點以下的凹岸,引取河流表面的清水來使用。在河流直段選擇取水口時要選擇河床穩定、水位高、流速快的河岸。輸水路段要儘量短,避開陡坡、深谷以及塌陷區域,減少工程量。這種方法經濟實用,還能大幅縮短建設工期。
草土圍堰的核心是形成一層擋水結構,讓下層的草土與上層的草土互相依靠,藉助重量使之不斷下沉。最終達到攔截河道的目的。草土結構的基本斷面是矩形,斷面的寬度根據河流深度以及施工期間上遊的壅水高度和施工現場的情況來判斷,一般斷面寬度是水深的2.7-3.3倍,填塞河道的草料用麥柴和稻草組成。稻草抗拉性能比較強,選擇柴草料時儘量挑選長而整齊、經過輕微碾壓且支莖長度在50釐米以上的材料。單個製作完畢的草捆重量在6-8公斤,古代的治河技術反應了古人的高超智慧,也是幾千年來文化結晶傳承的一種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