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買車和王石捐款的道德問題
2024-02-22 19:55:15
袁隆平買車、王石捐款,兩件原本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為何要拿來混為一談?沒什麼特別原因,不是給誰唱讚歌,也不是給誰鳴不平,純粹是筆者一時突發奇想、個人興趣而已。就像小孩喜歡看西遊記,大人喜歡看金瓶梅一樣簡單。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買車了,還是奔馳,在這個仇富成習的國度竟然沒被全民聲討,反而獲網友力挺,甚至有網友喊出「袁隆平買中國最貴車都無可厚非」的口號來挺袁,不得不說是中國社會的一大進步。主流媒體也紛紛跟進,大多都得出如是結論:網友力挺袁隆平買車是網絡進步。
當然,「討袁」者也大有人在。他們抬出科學家應該艱苦樸素的宏大理論,提出袁老作為公眾人物應該引領社會節約風尚,把小小一個商品交換行為人為地拔高到道德的高度。就差還沒指責袁老購高檔車不符合節約型社會的主旋律、違背黨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學發展觀的指導思想了。
一個公民的買車行為,就這樣被上升為國家大事。
袁隆平何許人也?雜交水稻專家、著名科學家、國家科技大獎得主,但最基本的是他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身份。那麼作為公民有什麼權利?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有數不清的言論、出版等等自由、有生命健康不被侵犯的權利,更有合法的私有財產不被侵犯的權利。那袁老的財產合法嗎?當然,他是勞動致富的典型、是無私推廣雜交技術的國際主義精神的典型。他的財產是個人勞動所得,怎麼支配自然也不應由外人來道短長。
而同樣的,王石的財產合法嗎?也是當然。他創建了萬科並把萬科從一個小儀器廠發展成中國地產業的龍頭企業,而他也從萬科得到了常人異常眼紅的報酬。那王石是中國公民嗎?至少現在為止還沒看到關於王石改籍的消息見諸報端。那麼,王石就沒有支配自己合法的勞動所得的財產的權利了麼?為什麼會因為捐款一事而罵聲一片?
兩相對比,王石確實很冤。他與袁老的區別就在於袁老師為人民謀福利的人民公僕形象的代表,而他王石卻是朱門酒肉臭門有凍死骨的為富不仁的化身。於是結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如前文所言,筆者並非要給誰鳴不平。王石在地震後的有些事做得確實挺混帳:譬如給員工捐款設置上限,譬如發表一通什麼「捐兩百萬很合適」、「慈善不應成為企業負擔」的言論。
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裡,王石始終被看成是中國企業界的標杆人物。他白手起家、艱苦創業,一把屎一把尿地把萬科拉扯到今天卻從不向公司要股份;他一把年紀還大量進行登山活動挑戰自己、自強不息。而地震後一系列言論卻把他推到了社會輿論的風口浪尖。很突然地王石就這樣走到公眾的對立面,他所有的行動也因此都被貼上狡辯和偽善的標籤。就連此前被視作勵志題材的登山活動也被指責為鋪張浪費並且作為王石「鐵公雞」的鐵證。謾罵也隨之而來,似乎這時候誰吐王石一口口水誰就是擁護人民擁護黨。
我們國家算舊帳的習慣驅使整個社會不亦樂乎地搜索王石履歷中一切可以作為攻擊題材的記錄。這很現實地教會我們:在中國,有些事你得意時沒人提不代表你牆倒眾人推的時候沒人在意;原本不成問題的問題也可能會隨著你失勢而堂而皇之地搬到公眾的聚光燈下。
當然,故事的結局我們都很熟悉——萬科承諾投資一億用於災後重建,不做營利項目甚至微利項目。而這一切,都已挽不回萬科一落千丈的社會形象。似乎這可以稱為網民的巨大勝利,生生從「鐵公雞」王石身上拔下如此大一撮毛。但是,網民以「道德」的度量衡和「不買萬科房」的威脅逼來的一億投資到底有多大積極作用?或者根本是消極作用大於積極?
說到底,袁隆平買車也好、王石捐款也罷,都不存在所謂的道德問題。有問題的是我們自己,是我們看不得有錢人、看不得有錢人過得比我們好的畸形心理。而當這種畸形心理發展為全社會的普遍心理並且在某個臨界點爆發時,其危害絲毫不亞於一場特大地震。因為這打擊的不僅是整個企業界和社會精英階層的積極性,還有所有那些有所追求的人們的進取心。而最終損害的,將是這個社會進步的絕大部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