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過冬至作文250字
2024-02-09 15:42:15
導語:冬至是二十四節氣裡的一個節氣,還是一年365天裡白天最短的一天,也是夜晚最長的一天,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關於過冬至的作文,歡迎查閱與借鑑,謝謝。
篇一:冬至
冬天沒有春天的活力,沒有夏天的熱情,沒有秋天的韻味,但它也有自己的獨到之處——純潔。孤傲。團圓……
冬至前後定會是下雪的天氣,那一片白茫茫的大雪,看起來是那麼的純潔會讓你一點也不忍心踏上去。冬至天氣寒冷,好像在這寒冷冬至裡沒有花盛開。但你只要好好想一想,對。有臘梅,臘梅花只在寒冷的天氣裡開放。它也純潔。孤傲,好像和大雪兩相呼應,有首詩還專門為它們做了比較:「梅雪爭風未肯降,人閣筆義費評章。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它們真是互不上下呀!
外面有白皚皚的大雪和冰清玉潔的梅花,家裡卻是一副熱熱鬧鬧的景相。一家人團聚,吃著湯圓和水餃,其樂融融。大家在冬至的時候是要回家團圓的。我有一年去老家過年,過年前幾天大街上的商店。超市大部分都關上了門,可見大家有多麼的期盼團圓,多麼喜愛家人啊!
冬至真是太奇妙了,門外一片大雪,門內卻相反熱熱鬧鬧的。
冬至讓我們思考,它真的是一無是處,光是荒涼寂寞嗎?不,它純潔,它有梅香伴隨,它還給了我一個重要的東西,一個往往被人忘記的東西——親情和團圓啊!
美麗的冬至,團圓之冬啊!
篇二:今天是冬至
今天是冬至,媽媽給我講,冬至是二十四節氣裡的一個節氣,還是一年365天裡白天最短的一天,也是夜晚最長的一天,呀!原來是這樣!
中午放了學,媽媽接我直接去奶奶家,到家後餃子煮好了,我吃了一口,哇!真好吃!奶奶專為我包了花邊小餃子,我一口氣吃了一小盤,奶奶說吃餃子是按耳朵的,冬至以後會很冷,吃了餃子耳朵就不會凍下來的,這麼有趣啊。
晚上回家我問媽媽:冬至都要吃餃子嗎?媽媽說不一定的,她幫我上網查了一下,我們北方吃餃子,南方人吃湯圓,也有吃餛飩的,漢族人過冬至,少數民族的就不一定了,真有意思!
篇三:冬至節
明天就是我們的傳統節日「冬至」,冬至這一天是一年中最長的一夜,在這冬至節前後,許多人家會用糯米粉做「冬至圓」,為了區別於後來的春節前夕的「辭歲」,當然也為了親朋好友齊聚一堂。冬至節的前一日叫做「添歲」或「亞歲」,表示「年」還沒過完,但大家都已經長了一歲。在冬至這一天,好多人家也會去給已故的親人墳頭添一把土,表示給已故的親人添溫暖。
吃湯圓也是冬至的傳統習俗,在我們江南尤為盛行。湯圓用糯米粉製成,內包用赤豆製成的豆沙,加上芝麻暈油等,這種圓形的甜品,也許原來也有與赤豆粥相同的起源?但後來逐漸引伸到「團圓」「圓滿」,合家同吃表達人們對家庭幸福的祝願。古人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可見冬至吃湯圓的風氣之盛。
還有哦,今晚我剛剛去親戚吃「冬至」圓回來,就急不可待的想在這裡留下點腳印了。
篇四:冬至
「冬至吃餃子」,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一個風俗。
昨天,楊老師在快放學的時候,給我們講了一個事,就是關於一個風俗,她說:「大家最近有沒有吃餃子?」大家便開始議論紛紛:「有」「沒」「沒」「有」「有」……教室簡直亂成了『一鍋粥』。還好,有楊老師這個大英雄,教室裡又安靜了下來。緊接著,她說:「不吃的耳朵會被凍掉。」我們哄堂大笑!
為什麼要吃餃子啊?因為啊:相傳南陽醫聖張仲景曾在長沙為官,他告老還鄉那時正是大雪紛飛的冬天,寒風刺骨。他看見南陽白河兩岸的鄉親衣不遮體,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凍爛了,心裡非常難過,就叫其弟子在南陽關東搭起醫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置在鍋裡煮熟,撈出來剁碎,用麵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再放在鍋裡煮熟,做成一種叫「驅寒矯耳湯」的藥物施捨給百姓吃。服食後,鄉親們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人把它們稱為「餃子」。
都怪我媽媽加班,冬至那天我沒有吃到餃子。不過,那只是一個傳說,其實我吃不吃餃子,耳朵都不會掉的,哈哈!
篇五:冬至
今天我要到奶奶家吃冬至。我好奇地問媽媽:「我們這裡冬至吃什麼呀?」媽媽告訴我:「我們這裡是吃冬至圓的,有的地方是吃湯圓。」我非常期待。
下午,我們去接哥哥、姑媽和哥哥的同學。一路上我和哥哥好像很久沒碰到一樣,嘻嘻哈哈地聊起來。不一會兒就到了家,我們幾個孩子興致勃勃地跳起了皮筋。
晚上,我們正玩得起勁地時候,被一聲「吃飯了」叫下樓來。一看桌上擺滿了菜,有我最愛吃的排骨、鴨子、蝦、田蟹、蝦蛄…,當然還有冬至圓。我連忙夾來了一個嘗嘗。一咬下去,軟軟的,好吃極了。我不禁感嘆一聲:「真是人間美味啊!」話音一落全桌人都哈哈大笑起來。
最後我吃得飽飽的,去學英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