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星球》讓我們認清,誰才是地球的主人?人類or病毒
2023-04-01 01:43:24 1
在《未來簡史》中,尤瓦爾·哈拉裡認為,我們人類以前面臨的三大生存問題:饑荒、瘟疫和戰爭在未來不會再出現。我們未來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人工智慧。然而,2020年的疫情再次向地球上的人類宣布:誰是這個星球的主人。
卡爾·齊默在《病毒星球》中指出,病毒對人類來說太小了,我們無法想像。這個看起來不像生命的小東西不僅對我們人類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甚至改變了我們的星球。即使我們的星球再次遭受巨大的自然災害,如彗星撞擊和大冰河時代,恐龍將會消失,人類將會消失,病毒仍然會留在地球上。
病毒對地球生物的轉化
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誕生的?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明確的答案。一些科學家認為地球上的生命來自遙遠的外星球。他們通過隕石或彗星將原始生命形式帶到了地球。然而,科學家們也認為地球的生命起源於40億年前的盧卡,這是一種生活在深海溫泉口的核糖核酸遺傳物質。它通過自我分裂和繁殖後代,從細菌到真菌,從海洋到陸地,形成了一個充滿活力的地球生物圈。
但是病毒不能算作生物,因為它沒有固有的新陳代謝。它只是一小塊遺傳物質,包裹在一個小小的蛋白質外殼裡,四處遊蕩。如果它遇到正確的機會,它將寄生在一個特定的細胞。這時,病毒將打破外殼,遺傳物質將改寫細胞的生產指令,允許細胞為自己生產所需的蛋白質外殼和更多的遺傳物質。
只要時機成熟,這些遺傳物質就會築巢並感染更多的細胞。如果沒有合適的機會,它們會一直等待,甚至與生物體融合。在大多數情況下,只要病毒離開這些宿主,就會造成巨大的損害並導致宿主的死亡。然而,也有例外。在宿主細胞中,病毒被宿主修改並成為宿主的一部分。所以當宿主細胞分裂時,DNA片段將攜帶這些病毒的DNA。
我可以說,人體大約有30億個DNA鹼基對,它們引導著2萬多個具有不同功能的蛋白質分子,並維持著細胞的存活和活性。正常情況下,生物體首先擁有脫氧核糖核酸,然後用脫氧核糖核酸來指揮核糖核酸。然而,病毒攜帶的核糖核酸可以轉錄脫氧核糖核酸,從而改變宿主細胞中的脫氧核糖核酸。
例如,我們常見的愛滋病病毒是一種典型的轉錄病毒。人體不能識別它們的原因是愛滋病病毒會啟動一個複雜的生物過程,將核糖核酸轉化為脫氧核糖核酸,然後將脫氧核糖核酸插入宿主細胞的脫氧核糖核酸。宿主細胞視脫氧核糖核酸為自己的,忠實地記錄順序,產生愛滋病所需的蛋白質,最後組裝成愛滋病毒粒子。
目前,我們人體內超過8%的基因來自病毒。《病毒星球》介紹說,病毒基因組在我們的身體中猖獗,但大多數這些病毒DNA不會造成傷害。它不僅不會造成傷害,甚至可能導致人類基因突變,並獲得進化優勢。
我們人類今天擁有更大的大腦能力、語言能力、社交能力和自我意識的原因似乎是比其他生物進化得更高。事實上,這都是由於基因的反轉錄,即基因被核糖核酸修飾。
例如,胎盤外層的合胞素最初是由外源病毒對哺乳動物基因的修飾產生的。如果現在老鼠的合胞體基因被刪除,沒有老鼠會存活。這種病毒蛋白對於胚胎從母體血液中吸收營養是不可或缺的。
不僅如此,科學家們發現我們人類的胎盤也是由這些基因變異產生的。在人類進化過程中,病毒核糖核酸修飾了一些蛋白質。大約1億年前,哺乳動物通過基因突變產生胎盤。正是因為病毒核糖核酸重新編輯了哺乳動物基因,哺乳動物才有了不同的分支。今天,大象、老鼠和人類已經出現。
病毒性星球認為,如果人類的正常進化是非常單一的,它可能會保持原來的狀態。正是因為病毒核糖核酸編輯了基因,才產生了如此豐富的物種。從本質上說,生物體的繁殖和進化僅僅是DNA片段的不斷重組。在突變過程中,失敗的有機體死亡,成功的有機體開始繁殖。
病毒是如何塑造人類文明的
從今天的角度來看,病毒站在人類的對立面,深刻地影響著我們人類的文化和生活習慣。2002年的非典讓我們學會了網上購物,2020年的流行病讓我們習慣了網上上課。
戴蒙德在《槍炮、病菌和鋼鐵》中描述說,歐洲已經成為現代文明的中心,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體內有複雜的病毒基因。進入農業社會後,人類大規模馴養家禽,為病毒跨物種傳播提供土壤。
天花、麻疹和流感都依靠跨種族的方法進入人類世界。戴蒙德認為,絕大多數可以馴養的動物生活在歐亞大陸,在美國和澳大利亞很少有可以馴養的動物。例如,我們常見的動物如牛、羊和雞來自歐亞大陸,我們長期以來一直接受這些動物帶來的「意想不到的驚喜」,如天花。天花曾導致3億多人喪生。20世紀60年代,科學家發現它來自我們經常吃的雞肉。
天花病毒像今天的肺炎一樣,通過空氣體傳播,在體內潛伏長達12天,因此人們在它發展之前並不知道它。在天花病毒誕生後的10,000多年裡,其致死率為35%。俄羅斯皇帝彼得二世和王后瑪麗二世都死於天花。從某種意義上說,在這些死於天花的人中,可能有未來的科學家和藝術家,他們也可能將人類文明引向一條完全不同的道路。但是由於天花病毒的肆虐,這些無數的可能性都消失了。康熙和華盛頓是天花的倖存者,否則今天的歷史將被改寫。
哥倫布發現美洲後,他在短短的100年間將印第安人的數量減少了95%。面對天花病毒,這些印度人沒有能力抵抗。在病毒的幫助下,歐洲殖民者輕而易舉地佔領了大片土地。
天花被根除了,因為它只感染人類,而不感染其他生物。如果跨種族感染,經過其他動物的身體變異,對人類無疑是災難性的。事實上,大多數病毒都可以跨種族傳播,所以病毒星球默認了我們人類是多麼幸運。
流感病毒實際上是一種可以跨種族傳播並容易變異的病毒。流感看起來很像感冒。事實上,感冒是由鼻病毒引起的,一周後就會痊癒,而流感是由病毒引起的,危害更大。
例如,1918年出生於美國堪薩斯州一個軍營的西班牙流感在接下來的兩年裡肆虐全球,造成5000萬至1億人死亡,可能佔當時世界人口的5%。這一次流感可以通過鳥類傳播。如果鳥糞中的病毒被吸入人體鼻腔,它就會感染流感病毒。
流感剛剛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爆發,首先在軍營中傳播,導致士兵一個接一個倒下,導致歐洲國家停止戰鬥。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歐洲的邊界被重新劃定,影響了整個地緣政治。與此同時,歐洲人也遵循社會達爾文主義,認為老年人應該被淘汰。這絕對是一場道德悲劇。這一全球性流行病也將產生深遠的影響。世界正在走向孤立嗎?現在還不知道。
誰是地球的主人
儘管病毒在地球上已經存在了40億年,但我們對它們的了解只有100多年。我們現在才知道它們的原因是它們太小了,無法被觀察到。在實驗室裡,光學顯微鏡只能看到細菌,而看不到病毒。只有用電子顯微鏡,病毒放大幾倍後才能被看到。
病毒可以在沙漠或黑暗的海底找到。最常見的地方是海洋,它含有10 31個病毒粒子。如果我們把這些病毒排列起來,它們可以延伸4200萬光年。不僅數量驚人,而且病毒種類繁多。一千克海洋沉積物可能含有一百萬種不同的病毒。我們應該知道地球上已知的動物種類不超過150萬種。
病毒太多了,事實上,我們根本不用擔心。能感染人類或海洋生物的病毒並不多。海洋中的大多數病毒會寄生於細菌或單細胞生物,如藻類。不要低估這些藻類。病毒對它們的轉化將影響整個地球的生態環境。
藻類含有光合細菌,提供地球上大約一半的氧氣,而微小的單細胞生物也影響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病毒和這些單細胞生物在我們今天的星球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地球很長時間沒有氧氣了。幾乎所有的生物都是厭氧的。由於病毒DNA的轉化,海洋中的藻類已經開始釋放大量的氧氣。海洋球蟲是海洋中含量非常豐富的一種細菌。地球上大約1/4的光合作用是由這種細菌完成的。科學家分析了藻類的DNA,發現其中一種重要蛋白質的編碼基因來自病毒。粗略估計,病毒的基因帶來了地球氧氣含量的1/10。
儘管病毒不會留下化石,但我們可以通過基因信息分析獲得病毒傳播的痕跡。沒有病毒,就沒有今天的地球。沒有病毒,今天就沒有生物多樣性。
結束語
《病毒星球》提出了病毒塑造地球生命的假設,但讀完這本書後,我有一個問題:首先是病毒還是細胞有機體?如果先有病毒,病毒只是一種完美的寄生蟲,它本身不能執行任何生物功能,也就是說,它不能繁殖。如果首先有病毒,它們如何繁殖?
現在科學界仍有一個假設,即病毒是由細胞退化產生的,而且一些細胞生命已經進化出寄生在其他細胞中的能力,所以慢慢地,它們放棄了它們多樣的生物功能,只留下寄生功能。
這個假設也遇到了遺傳學的問題。既然病毒起源於細胞的後代,為什麼病毒沒有細胞留下的任何遺傳痕跡?所以今天,病毒的起源仍然是一個未解決的科學問題。然而,無可爭辯的事實是,病毒已經改變了我們人類的星球。
2020年註定是我們對病毒印象最深刻的一年,但病毒不是我們的敵人。如果我們將來需要轉化人類基因來實現某些功能,病毒是最好的轉化工具。
人類是擁有數百萬細胞的個體,其複雜性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病毒作為一種生命形式,天生就具有準確識別和入侵特定細胞的能力。這是他們生存的基礎。因此,只要我們找到正確的病毒,我們就可以用它對大量特定細胞進行精確的攻擊。
只要我們把病毒作為一種工具,就不可能把負責改造人類細胞DNA的工具用於治療各種疾病。在未來的世界裡,我們仍然不可能完全消滅人體內的各種危險病毒,與病毒長期共存可能是我們必須面對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