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地灣城故址

2023-04-01 18:24:29

地灣城故址位於甘肅省金塔縣東北151公裡的黑河東岸處的戈壁灘上,遠離居民區,四周為戈壁荒漠,其中有零星適宜耕種的土壤,周圍有極少耐旱植物生長。地灣城故址1981年9月被甘肅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1月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地灣城故址

地理位置

甘肅省金塔縣東北151公裡

景點級別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經

99°86′

北緯

40°42′

目錄

1基本簡介

2歷史淵源

3文物研究

4大灣城故址簡介

5文物及保護

摺疊編輯本段基本簡介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地灣城故址

地灣城位於甘肅省金塔縣東北151公裡的黑河東岸處的戈壁灘上,東經99°86′,北緯40°42′,遠離居民區,四周為戈壁荒漠,其中有零星適宜耕種的土壤,周圍有極少耐旱植物 

生長。所依傍的黑河年均徑流量10.9億立方米。[1]

摺疊編輯本段歷史淵源

漢武帝時代(前121年),西漢王朝為防匈奴族進犯,在河西"列四郡據兩關"(四郡即酒泉、張掖、武威、敦煌,兩關即陽關、玉門關),為進一步鞏固邊防,經營西域,開始在黑河等處大規模修築關城、烽、堡等設施,並派守戍卒,置官開渠,移民屯墾。地灣城大約就建於這一時期。

摺疊編輯本段文物研究

地灣城屬居延遺址的一部分,由三塢和一鄣組成,遺址範圍100×100米,是漢代肩水候官所在地。現僅存一鄣。鄣面積22.5×22.5米,城牆部厚5米,高8.4米,系夯土板築,夯層0.2米,夾棍間距米,行距1.7米,在北牆離地4米和東南牆角離地2米處,有成排木棍洞。通過觀察和儀器測量發現,地灣城、大灣城和肩水金關城池都是正南正北,但是,此處的黑河走向卻不是這樣,這說明漢代的將士工匠修建地灣城、大灣城和肩水金關城池時已經使用指南針定位。地灣城範圍內曾出土漢簡3000餘枚,銅、鐵、陶、木器若干。特別是此處出土的漢簡中有歷簡、歷譜、醫簡、算簡等,它們有極高的研究價值。居延曆譜,可謂我國最古老的日曆之一;居延醫簡表明,漢代居延地區,中醫、中藥已得到普遍應用,不論是望、聞、問、切的診斷方法還是丸、散、丹、劑等治療藥物配劑,都能在出土漢簡中查到實例;出土居延漢簡中發現有"九九表",九九之術據推測,起源於春秋時代,《孫子算經》全載為四十五句。居延漢簡"九九表"從一一如到九九八十一,共四十五句,可以證實,九九之術在兩漢時期被居延先民廣泛應用。值得一提的是出土的居延漢簡中發現有關釀酒的漢簡,簡文中記載有居延古酒釀造"六物"要訣,可知早在西漢時期,居延地區就有釀酒之舉,飲酒之風。地灣城故址1981年9月被甘肅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1月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摺疊編輯本段大灣城故址簡介

大灣城故址屬我省居延遺址的一部分,位於金塔縣城東北約145公裡的黑河兩岸。東岸為東大灣城,西岸為西大灣城。城址所處位置為戈壁荒漠地帶,其中分布著零星適宜耕種的土壤,周圍有極少的耐旱植物生長,所依傍的黑河年均徑流量約10.9億立方米。

漢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至太初三年(前102年),漢王朝為防止匈奴族的進犯,在河西"列四郡據兩關"的同時,為進一步鞏固邊防,經營西域,在邊地大規模修築關城、烽、堡等設施,駐守戍兵,並置官開渠,移民屯墾。大灣城即建於此一時期,至王莽末年衰落。

摺疊東大灣城遺址

範圍350×250米,由內、外城和鄣三部分組成,內、外城現僅存幾段殘高1米左右的城牆和兩座殘高7米的烽臺。鄣面積90×70米,鄣牆殘高8.5米,基寬4-6米,牆系夯土板築,夯層厚0.2米,夾棍直徑0.1-0.2米不等,棍距4米,行距離1.7米。城門在東牆,由兩座10×8米門櫓構成,門寬5.2米,進深17.5米,有坡道可上門頂,頂上建築已毀。鄣內有後期所築土坯房三間,鄣四周有兩道平行的土牆,現存東面一段,它們與鄣之間有一道7米的壕溝,據考證,此應為宋、元時期的建築。

摺疊西大灣城遺址

距東大灣城2公裡,兩城隔河相望,面積 180×210米,牆系夯土板築,其築法同東大灣城完全相同,牆基現寬8米,頂寬3.4米,殘高8米,門在北牆,已毀,寬9米,斜坡道進出,城內有兩處後代所修土坯房。西大灣城由於緊靠黑河河岸邊緣,隨河床的自然擴寬,近年造成故址南、東牆分別被河水衝毀150米、125米的損毀。一九九八年十月,國家文物局核准立項,修築防洪大堤792米。

摺疊編輯本段文物及保護

大灣城故址,系漢代肩水都尉府所在地。古時東西兩城,依山傍水,遙相對峙,歷來為兵家金戈相爭之地。1930年西北科學考察團在此發掘出漢簡1500餘枚,以及西夏文的印版文書和西夏文的絲綢各一件,1972年甘肅省居延考古隊又在此發掘出漢簡數佰枚和部分珍貴文物。因此,大灣城故址文物研究價值極高,1981年9月大灣城故址被甘肅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1月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同类文章
 霍金承認有鬼神,並給出科學依據解釋

霍金承認有鬼神,並給出科學依據解釋

人們對鬼神總是有各種各樣的爭論,有的人相信鬼神的存在,並對此深信不疑,害怕獨自行走於黑暗之中,有什麼奇怪的風吹草動,他們都會覺得是鬼在作祟。但在如今的二十一世紀,很多人都開始相信科學,認為鬼神一說實乃封建迷信。但是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霍金,卻發表言論說其實是有鬼神的存在的。關於霍金史蒂芬·威廉·霍金,
 唐玄宗簡介,李隆基怎麼死的,和武則天是什麼關係?

唐玄宗簡介,李隆基怎麼死的,和武則天是什麼關係?

強大的唐朝,雄圖大略的唐玄宗!唐朝,是中國最強大的朝代之一,因此中國人也被世界各國成為唐人!而唐朝之所以是中國最強大的時代之一,其中之一就是唐朝的統治者有很多都是勵精圖治,雄圖大略的君主,其中就包括唐玄宗,李隆基!唐玄宗治下的開元盛世,是唐朝最強盛的時候,而唐玄宗本人和擁有「政啟開元,治宏貞觀」成就
 五色旗是中國國旗嗎?孫中山為什麼要換國旗呢

五色旗是中國國旗嗎?孫中山為什麼要換國旗呢

中國成立的時候一共有3面國旗,第一面是五色旗第二面是晴天白日旗,第三面是現在的五星旗.在推翻清朝的時候使用的五色旗為什麼國父孫中山卻不喜歡呢,而用了青天白日旗來代替呢小編來為你們說說民國的那些事.五色旗的來歷1912年1月3日到10日,新建立的民國各省代表會議與臨時參議院先後通過以五色旗為中華民國國
 隆裕太后和袁世凱是什麼關係?臨死之前對溥儀說什麼了?

隆裕太后和袁世凱是什麼關係?臨死之前對溥儀說什麼了?

隆裕太后,葉赫那拉氏,滿洲鑲黃旗人,是慈禧的侄女,後來被欽定成婚第二年成為皇后,裕隆太后雖然沒有慈禧太后的政治天賦,但也絕不是一無是處的人,在最後還是權力保存了清皇室的威嚴退位讓國,之後便成為了袁世凱的妾,這裡面還有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下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隆裕太后個人簡介:隆裕太后,葉赫那拉氏,
 1998年印尼屠華事件的傷亡是多少,華裔婦女遭遇了什麼?

1998年印尼屠華事件的傷亡是多少,華裔婦女遭遇了什麼?

大家還記得98年的那場印尼事件嗎?那個被稱為「黑色五月暴動」的事情還有人知道了解嗎?這是我們國家建國以來華人受到最嚴重的傷害的事件。你知道當時我國政府是什麼放應嗎?當時的華裔婦女遭遇了什麼?傷亡有多少?下面一起喝小編來了解一下吧!1998印尼屠華事件在1998年的5月13日,印度尼西亞這個國家中的棉
 清朝歷史上最悲催的一個皇帝\"光緒\"

清朝歷史上最悲催的一個皇帝\"光緒\"

大清朝統治了中國上百年,其中不乏出現了一些一代明君.比如什麼康熙乾隆之類的.不過在清末的時候.有一個清國皇帝是一個悲劇,他就是被後世熟知的光緒皇帝.清朝歷史上最悲催的一個皇帝光緒光緒帝,愛新覺羅·載湉,清德宗,光緒皇帝,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四歲登基,起初由慈安、慈禧兩宮太后垂簾聽政,光緒七年慈安太后崩
 司馬懿怎麼死的?墓地在哪裡

司馬懿怎麼死的?墓地在哪裡

說起司馬懿評論大多是包含著貶義,因為 本人城府太深,又善於心計。並且極能隱忍。所以才會成就他卓著的一生。那麼這樣一位擁有豐功偉績的人物關於他的死因歷史上是如何記載的呢!是真實的麼?司馬懿怎麼死的?民間傳說他是被報復致死的。這就和諸葛亮很有關係了,因為他是唯一能與諸葛亮抗衡的人,並且唐唐孔明都被他氣死
 尼布楚條約是中國得第一個不平定條約你可知道?

尼布楚條約是中國得第一個不平定條約你可知道?

大清朝在康熙皇帝手中可以說是蒸蒸日上飛速發展,開啟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代王朝,以大清朝當時的實力可以說沒有一個國家能匹敵,但就是這樣一個國家卻籤訂了一份中國第一個不平等的條約。什麼是尼布楚條約?尼布楚條約是清朝和俄羅斯帝國之間籤訂的第一份邊界條約,由領事為內大臣索額圖、佟國綱等人同俄羅斯使團籤訂,內容
 我國保存最完整的東漢墓,塵封千年,謎團仍未解開。

我國保存最完整的東漢墓,塵封千年,謎團仍未解開。

在中國考古的歷史裡,海昏侯墓,是目前為止,保存最完整的東漢墓,墓主的身份,是漢代的一位君王,他叫劉賀。他可以說是歷史上幾個在位最短的皇帝之一,僅僅在位27天,就因荒淫和無作為被廢,看來作為漢武大帝的孫子,後世之臣仍然不會留些情面,史稱劉賀為漢廢帝,海昏侯,這些字眼真的含有一些貶義。不管怎麼說,海昏侯
 諸葛亮墓在哪?劉伯溫為何不敢挖諸葛亮墓?

諸葛亮墓在哪?劉伯溫為何不敢挖諸葛亮墓?

諸葛亮一生可以說是富有傳奇色彩,也為蜀漢政權的確立立下不小的功勞,而諸葛亮生前神機妙算,死後也早就猜到了定會有人來挖他的墳,諸葛亮墓到底在哪,有沒有被挖過呢,下面跟著小編一起去看看吧。諸葛亮墓傳聞:在諸葛亮死後曾留下三個計謀,一是斬魏延、二是退司馬、三是隱藏自己的墓,諸葛亮讓姜維找來11個人為他挖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