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臭氧被吸乾威脅人類安全,美國緊急提醒!網友:到底誰搞的?
2023-04-01 02:41:06 2
根據美國宇航局的一份研究報告,今年3月,北極地區上空出現了一個巨大的臭氧層空洞——北極平流層的臭氧水平在3月份達到最低點。對衛星觀測的分析表明,臭氧水平在3月12日達到最低點,為205多布森單位,而3月份北極地區的臭氧值最低,通常為240多布森單位。美國宇航局戈達德地球科學首席科學家保羅·紐曼指出,「為了臭氧層的整體健康,這是令人擔憂的,因為北極的臭氧水平通常在三月和四月非常高。
就連美國駐中國大使館最近也發出警告,稱今年北極地區的臭氧消耗達到創紀錄水平:臭氧層是保護地球生命免受紫外線輻射有害影響的屏障。今年春天,北極大部分地區的臭氧層消耗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因此,許多網民說,「這是誰幹的?」和「2020年全球危機?」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大氣中持續存在臭氧消耗物質,以及平流層(海拔在10公裡至50公裡之間的大氣)的冬季極其寒冷。
今年三月,北極圈的溫度非常低。今年,北半球的北極濤動處於強正值。北極圈內的北極漩渦非常強烈。這導致北極圈平流層的溫度異常低,低於-78攝氏度。同時,破壞臭氧層的化學物質也存在於北極圈內。在極低的溫度條件下,北極更容易發生臭氧消耗,因此大量臭氧在北極渦旋中被消耗,從而形成大範圍的臭氧層空洞。
幸運的是,4月平流層溫度的升高導致極地渦旋收縮並分裂成兩個較小的獨立渦旋,並使其與低層大氣中富含臭氧的氣體混合,最終阻止了臭氧消耗反應並補充了過度消耗的臭氧。監測數據顯示,北極臭氧空洞已於4月關閉。
由於每年不同的天氣條件和溫度,臭氧消耗的嚴重程度也會波動。這意味著大規模的臭氧消耗仍可能偶爾在北極發生。然而,如果沒有《蒙特婁議定書》的國際協定,人類在過去幾十年裡已經儘可能減少了臭氧消耗物質的排放。今天北極的臭氧消耗可能會更嚴重。然而,這些物質可以在大氣中停留幾十年,因此它們仍然在破壞臭氧,有時會導致如此大規模的臭氧消耗事件。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佩特裡·塔拉斯說,2020年的臭氧損失表明,我們必須保持警惕,不斷觀察臭氧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