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空和火星受傷或生病怎麼辦?未來太空手術或如恐怖片
2023-03-31 14:27:08 3
人類已在雄心勃勃地規劃單程火星之旅很久了。那些報名的「拓荒者」需要操心的事情可真不少:帶夠了抵擋高強度輻射的物品了嗎?到了那能有足夠的飲用水嗎?為繁殖而配對的伴侶不喜歡自己咋辦?現在最新一份報告提出了讓他們更糟心的事情:在太空和火星那樣失重的環境下,受傷或生病了需要緊急手術怎麼辦?
據美國生命科學網(LiveScience)報導,匹茲堡大學和倫敦的國王學院醫院(KCH)合作的調查報告,整合了六十年來的科學文獻,提出了西醫手術科學領域在人類遷移往太空徵途上面臨的現實瓶頸——目前的西醫面對太空中進行手術簡直是束手無策。
「未來的太空人或離開地球去外星的拓荒者,恐怕難以避免會遇到需要在太空中接受手術的情形。」這份報告的作者寫道,「可能未來需要發展全新的手術方式以應對太空中失重、高輻射的環境。」
太空人在太空旅途中受傷的風險很大,目前的對策通常是儘快把他們送回地面手術。
如果太空人到了火星(按照目前飛船旅行的速度,地球和火星之間需要9個月的旅行時間),把他們送回地球手術恐怕是來不及的。
或者讓身在地球的醫生遠程操控火星上的器材進行手術,但似乎也不太可行。「火星和地球相距約78,200,000公裡,這意味著無線電波傳輸將有4-22分鐘的延遲。」報告寫道。
因此唯一的辦法就是讓接受過專業訓練的人員在火星上操作手術。這個方案也有問題。首先,所有的飛船內部空間都十分緊張,根本沒有多餘的空間儲存種類繁雜的備用醫療器材。
之前發布的研究曾設想利用三維列印醫療設備的方法解決,稱飛船隻需帶上所需器材的模型資料庫,到了外太空,需要哪些就列印出來。
四處漂浮的體液和腸子
就算解決了醫療器械的問題,手術本身還有更多挑戰。
在失重狀態下,患者全身都要被固定好才能實施手術。即便如此,如何讓手術過程中患者的體液不四散漂浮還是個難題。
「鑑於血液表面的張力,血液雖易於聚在一起,但被任何器械一觸碰就會在艙內四散開來,造成衛生安全威脅。」報告的作者寫道。
更糟的是患者的腸子——一旦腹腔被打開,患者的腸子將不會老實地盤在體內,也會離開腹腔四散漂浮開來……還有腸子內的糞便也會洩漏出來……
建造封閉手術隔離艙
報告的作者建議說,可能需要在飛船上造一個專門手術用的小型隔離艙,不管裡面手術場面如何「失控」,至少那些血啊以及其它什麼的……不至於漏出來汙染整艘飛船。
由此看來,人類要解決這些問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世界上各太空機構都在努力尋找對策。據信NASA在一個模擬太空失重環境的水下實驗室進行各種遠程醫療的研究;其它幾家實驗室在研究幹細胞藥物,希望能幫助太空人在失重環境下自動再生骨頭和其它細胞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