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有六部電影撤出暑期檔了(三大特徵三大憂患)
2023-06-13 23:44:03 1
2022年暑期檔圓滿收官,據國家電影院數據顯示,2022年6月1日至8月31日期間,我國暑期檔總票房達到91.35億元,同比上漲23.8%,成為2020年以來最強暑期檔。
與以往相比,今年的暑期檔是疫情爆發以來表現最好的一次,但仍沒有恢復到2019年及之前的水準,根據以往數據我們可以看到,2015-2019年期間,暑期檔總票房均超過百億元,其中以2019年的177.78億元,達到巔峰。
暑期檔對於全年市場的重要性,早已是共識。暑期檔的表現,是中國電影行業迎來疫情以來中長周期觸底反彈的明顯信號嗎?
復盤:三大特徵總結2022暑期檔
頭部效應太強,大片缺少
首先看影片數量。今年暑假的影片數、票房布局較之以前非常不理想。貓眼專業版顯示,今年暑期檔有96部新片上映,比去年少了45部,這與2017年的187部、2018年的149部和2019年的139部相比,今年暑期檔的新映影片數也是少的。
其次再看票房總數。今年暑期檔共有3部電影票房破10億,分別是《獨行月球》(28.96億)《人生大事》(17.08億)《侏羅紀公園3》(10.59億),三部影票的票房之和佔到了整個暑期檔票房的62%左右,這個佔比只輸給了2020年(當然,2020年7月時,影院剛剛復工,這一年的很多數據參考價值並不大)。
圖源:貓眼專業版《2022暑期檔電影數據洞察》
今年暑期票房冠軍《獨行月球》幾乎是貢獻了近三成票房,暑期檔票房前十名的票房貢獻佔比達到了九成。我們能清楚感知到頭部聚焦效應在加劇。
最後再看口碑。暑期檔電影豆瓣過7分的只有《人生大事》《新神榜·楊戩》《隱入塵煙》三部,並且《隱入塵煙》票房4000萬,而票房冠軍《獨行月球》評分才6.8,更有甚者還有通過「賣慘」來換取票房的現象。這也說明,雖然今年票房可觀,但觀眾反響卻平平。
情緒營銷,短視頻帶貨「影片」
今年的電影宣發出現了一種新渠道——短視頻平臺。古天樂在抖音賣慘賺票房、隱入塵煙的極致苦難成為今年暑期檔的最大看點。不僅如此,現實題材影片《人生大事》的各種視頻解讀和角色解說在短視頻中也佔據了很大的比例,成為票房增加的一大關鍵因素。
上映24天的《明日戰記》票房平平,口碑一般,然後在古天樂哭慘視頻發出之後,票房逆跌,從4.5億漲到7億以上。國產小成本文藝片《隱入塵煙》在上映之初,票房僅有三十餘萬,上映一個月後,票房也只有小幅度的增長,但自從抖音上開始出現影片解讀和文案解說之後,其票房口碑迅速上漲,《隱入塵煙》最終票房成績成績接近4000萬元。
極限定檔,「以映代宣」成為新常態
今年的暑期檔,「空降」成為市場的一個基本特徵,擁有完整宣發周期的影片非常少,極限定檔成為常態。
數據顯示,《小黃人大眼萌》8月8日定檔,8月16日預售;《神探大戰》6月21日定檔,6月30日預售,更有甚者,定檔預售只隔一天或者直接放在同一天。《暗戀·橘生淮南》5月25日定檔加預售;《明日戰記》7月15日定檔加預售;《人生大事》6月8日定檔,6月9日預售;《獨行月球》7月19日定檔,7月20日預售;《斷·橋》8月3日定檔,8月5日預售;《新神榜·楊戩》8月15定檔,8月16預售。
圖源:貓眼專業版《2022暑期檔電影數據洞察》
院線定檔到上映時間被極限壓縮,打亂院線宣發節奏的同時,也使得「以映代宣」成為新常態。
總結:三大憂患表示市場復甦道阻且長
票價創新高,電影逐漸成為奢侈品
票價越來越高早已成為社會共識,今年的票價更是離譜。
燈塔平臺數據顯示,今年暑期檔平均票價為39.07元比去年的36.37元上漲約7%,成為2014年以來暑期檔最高。在一線城市,電影票價更貴。數據顯示,今年暑期檔一線城市的平均票價高達47.49元,同樣是2014年以來最高。
圖源:貓眼專業版《2022暑期檔電影數據洞察》
這也就意味著兩個人去看電影,可能要花一百元。
咱就是說,太貴了吧......
二、三、四線城市的平均票價為38.68元、37.11元、37.33元。其中,三四線城市的平均票價較2022年同期漲幅在15%左右。
其實不止暑期檔,今年的整體票價已經攀至歷年最高。數據顯示,2022年全年電影平均票價42.21元,較去年的40.29元明顯上漲,是疫情前2019年的114%。一線城市全年平均票價更是突破50元。
圖源:證券時報
票價增高,消費者觀影習慣流失,後續不繼,於影院於片方都不會是個好消息。
已故電影人趙軍曾撰文:《你的人次才是你最大的財富》,趙軍認為高票價引發的人才流失負面效應是長期的,更遑論在疫情期間,消費者壓力增加的情況下了,高票價正在慢慢地殺死電影業。
可以這樣說,如果票價持續增長,電影業復甦幾乎不可能。
觀眾反響平平,資本市場卻期望很大
暑期檔已經過去好幾天了,觀眾對暑期檔的印象有什麼呢?
小編採訪了一下自己周邊的朋友,他們的回答主要為這幾種:
1、《獨行月球》一般般吧,沒有達到我的預期
2、古天樂賣慘賺票房
3、馬老四太慘了,《隱入塵煙》後勁太大了
4、《新神榜·楊戩》裡的楊戩挺帥的,這個電影也還可以
......
這僅僅是我身邊人的感覺,更別說整個市場了。前面也說過,暑期檔評分過7分的只有《人生大事》《新神榜·楊戩》《隱入塵煙》三部,票房過10億的也僅有3部,這和之前《戰狼》《哪吒》《八佰》《我不是藥神》等暑期檔王者相比差距太大。
除了頭部,腰部影片反響亦是平平。以2018年為例,除了冠軍《我不是藥神》之外,該檔期內還有拿下25.2億票房的《西虹市首富》和10億的《一齣好戲》,總之就是爆款之下,腰部影片也不容小覷。反觀今年,TOP10中,有5部影片票房都在3億及以下。
雖然觀眾對這個暑期檔的反應平平,但這並不影響資本市場對電影行業的看好。
據經濟日報,在一系列助企紓困幫扶下,全國影院營業率快速恢復,已經穩定在80%以上。營業影院數從四月底的5000家恢復至9000家,並持續保持穩定。
另一方面,資本市場顯示在8月一個月之內,有4價影視娛樂公司相繼上市:8月18日,博納影業成功登陸A股,成為近五年來第一家在A股上市的影視公司;被稱為「爆款製造機」的檸萌影視也於8月10日在港交所上市;此外,樂華娛樂於8月7日通過港交所聆訊;耐看娛樂也在7月18日第二次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
種種動作表示,資本市場對電影業的期望很大。
雖說資本市場對電影業的期待很大,但對於普通觀眾而言,沒有人會考慮那麼多,人們只會關心電影好不好看,僅此而已。今年的票房冠軍《獨行月球》豆瓣評分不足7,話題討論度和資訊留存度更是不及之前的爆款冠軍。
一部影片的成功除了票房,還有影響力。很顯然,今年的暑期檔明顯沒有達到觀眾預期,觀眾對電影業的信心也並沒有挽回,即便有資本的加持,但轉化不出去也是白費。
後續不足,國慶斷檔
暑假過後,2022就剩下國慶檔和賀歲檔了。往年這個時候,國慶檔已經開始預熱了,但今年別說預熱了,可以說是一點動靜都沒有。
目前國慶檔只有《我是霸王龍》《新灰姑娘2》和《小美人魚之大海怪傳說》三部動畫電影定檔。博納影業出品的《無名》、光線傳媒主控的國漫電影《深海》、中國電影參與出品的《長空之王》、華策影視出品的《萬裡歸途》被認為是最有可能空降國慶檔的幾部影片,但目前仍是沒有音訊。
造成這一現象的最大原因就是:「極限定檔」這一操作。奧斯卡大上海電影院相關負責人稱從未遇到這種情況:「今年從暑期檔開始,許多影片開始空降,影片宣發時間也越來越短。有的影片上映了,影城連海報都還沒收到。」
宣發窗口期太短,院線根本來不及反映。這種現象對各方來說其實都是極為不利的。「極限定檔」很容易造成觀眾興趣度不高,甚至於根本沒有調動起來,甚至根本無法讓觀眾get到影片所想表達的關鍵點。
受疫情和過審的不確定性,「極限定檔」下半年內將會持續,這也對片方和營銷公司的宣發能力和院線的排片工作提出了巨大考驗。
結語
回想2015到2019年上百億的暑期檔,只有90億的2022年似乎並不夠看,但疫情期間,90億的成績已經超出了我們的預期。暑期檔的相對勝利給予了電影工作者極大地信心。
影響票房的因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還是內容。能不能契合觀眾的時代價值觀,能否體現當代社會熱點、痛點,成為當下中國觀眾評判一部好電影的首要標準。
2022年還剩4個月,電影業還需要再加把勁了。
參考資料:中國電影報、第一財經、毒謀、悅幕中國電影觀察、中國電影資料館、大河財立方、每日經濟新聞、拓普數據
END
作者:北辰
美編:王明信
推廣:韓昕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