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中國神話故事:幹將莫邪

2023-10-15 10:56:09 1

幹將、莫邪是吳越時代的著名劍師,和歐冶子同門。後來歐冶子變成了鑄劍的一代宗師,但是這幹將、莫邪夫妻二人鑄劍的功夫,卻還要比歐冶子要高。他採了五座山的金鐵之精,候天伺地,陰陽同光,鑄劍的時候連鬼神都被驚動,還來看他們鑄劍的情景呢!

    吳國的國王吳王命令幹將、莫邪夫妻二人為他搜集天下珍寶,鑄造一把天下無敵的寶劍。二人費盡了千辛萬苦,終於找到了一塊純青透明的鐵。寒氣逼人,異彩晃眼。整整三天三夜,無論莫邪如何添柴,無論幹將如何鼓風,它在煉爐裡躺著仍然絲毫不化。幹將靜靜地看著這塊青鐵。他的面色越來越凝重。他抬頭看著遠方,聲音沉穩冷靜。他說,這是異寶,非鮮血無以融之。然後他揮劍割破自己的手腕。他的鮮血緩緩滴人爐膛。莫邪也割破自己的手腕,當他們的鮮血在爐中相溶時,爐中寒氣頓失,有紫煙嫋嫋生起。青鐵終於慢慢融化。他們用了整整三年的時間來鑄煉這把劍,廢寢忘食地打造,因為他們知道這將是他們一生中鑄造的最好的劍,只有它能夠融合他們的鮮血和全部的精力。於是他們花了九年九個月零九天時間,鑄出了一對舉世無雙的雌雄雙劍。

    爐蓋開啟的剎那,天地忽然變色,風起雲湧。從滾燙的爐膛中騰起一道白色蒸氣,那道蒸氣緩緩開到半空便散開變成白雲,將山谷完全籠罩,然後漸漸轉現緋紅,天地都如桃花一瞬間遍布盛開。山頭現出氤氳的幻光,縈繞不散。在冷卻了漆黑的煉爐裡,躺著通紅的兩把劍。

    幹將用從後山取來的井水慢慢地淬火,水滴到劍鋒上冒出絲絲的蒸氣,眼看著劍身就慢慢轉成了青色。他這樣連續七天七夜地淬火,劍沉浸在爐底裡,終於變成最初純青的顏色,是冰一樣的透明晶瑩。幹將給雄劍取他自己的名字叫幹將,雌劍取他妻子的名字叫莫邪。

    可是,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自古而然。兔子抓到了,獵犬沒有用了,也就連狗一起殺了。幫吳王煉完劍之後,吳王怕他們也去幫別的國家煉劍,便準備找個理由把幹將殺了。幹將的妻子當時懷孕就要生孩子了,丈夫便對妻子訴說道:「我替吳王鑄造寶劍,好多年才獲得成功,吳王為此發怒,我要前去送劍給他的話,他必殺死我。你如果生下的孩子是男孩的話,等他長大成人,告訴他說,走出家門看到南山,一棵松樹生長在一塊巨石上,我留下的另一把劍就藏在巨石的背後面。」隨後就拿著一把雌劍前去進見吳王。吳王非常憤怒,命令人來察看寶劍,發現劍原有兩把,一把雄的,一把雌的,雌劍被送呈上來,而雄劍卻沒有送來。吳王暴怒,立即把鑄劍的幹將殺死了

    莫邪的兒子名叫赤。他的相貌非常的奇特,兩眉之間的距離有一尺寬,人們都叫他唇間尺。等到他後來長大成人了,就向自己的母親詢問道:「我的父親究竟在哪裡呀?」母親說:「你的父親給吳王製作寶劍,用了好幾年才鑄成,可是吳王卻發怒,殺死了他。他離開時曾囑咐我,讓我告訴你,出家門後看到南山,一棵松樹生長在一塊巨石上,寶劍就在石頭的背後面。」

    於是,兒子走出家門向南望去,不曾看見有什麼山,只是看到屋堂前面松木柱子下邊的石塊,就用斧子擊破它的背後面。並且一鋤一鋤地向松樹的根挖去。月光似皎銀一樣地傾瀉。松樹轟然倒下的剎那間,赤看到了那把埋藏了十七年的劍。當覆在它表面的泥土一掀開,就有寒冷凜人的氣息撲面而來,它發出青幽冰涼的寒光,滿天的星光驟然失色,整個世界只餘下這樣溶溶的青光,那劍便似消散在其中一般。從此以後,兒子便日思夜想地要向吳王報仇。

    終於有一天,眉間尺義憤填膺,為了替父報仇,為民除害,他毅然背負父親遺留下來的雄劍到國都去。

    一天,吳王在夢中恍惚看到一個男兒,雙眉之間有一尺寬的距離,相貌出奇不凡,並說一定要為父親報仇。他連忙叫人畫了眉間尺的像,到處張榜貼文,重金懸賞捉拿這個奇怪的孩子。男兒聽到這種情況,逃亡而去,躲人深山。想到父親的仇還沒有報,他心中悲痛極了。

    這時無聲無息出現了~個身材細長的黑衣劍客,頭上簡單地戴了個鬥笠,背上負了柄尋常的青銅劍。黑衣劍客聽到了眉間尺的悲歌,那聲音極響極亮,哭聲極為悲切,像是有了人生中最不得已的冤屈。轉過山窩,那哭聲越來越悲切,只見在山腳下有個小小個頭的人影伏在那兒,看樣子便是大聲號哭的那人。黑衣劍客有點惻然地走過去,想要問問他有什麼傷心事。走近些之後,才發現那哭聲相當的稚嫩,聽起來居然像是小孩的哭泣聲音。

    這悲泣之人果然是個小孩,但是卻是天底下長相最奇怪的小孩。只見他小小的身軀,卻有一個大得異常的額頭,轉過頭來,哭得滿臉涕淚的臉長得更是奇怪。這孩子的個頭雖小,五官卻長得詭異至極,兩眉相距極開,幾乎隔了有一尺上下。他的神情雖然童稚可喜,但是那兩眼間相距一尺的長相也實在有些詭異。也是風塵滿面,形貌枯槁,顯然趕路多日以來,體力已經消耗到了極限。

    黑衣劍客知道這就是吳王懸賞捉拿的眉間尺了。他說:「你知不知道吳王出了一千金要買你的頭?你又想不想為你的父親報仇?」

    眉間尺年紀雖然幼小,但是他的個性卻極為堅毅,只見他不加思索地大聲說道:「我一定要為父親報仇!」黑衣劍客若有所思地直視著他,不放鬆地問道:「吳王得之而後快的幹將寶劍,可是已經讓你找到了?」

    眉間尺點點頭,便從身後一個錦袋中取出一個劍匣。劍匣一出,眼中便是森然冷冽,明明是烈日驕陽的好天氣,卻沒來由地出現了絲絲冷氣。這傳說中有名的神兵利器,果然未出匣便已經不同凡響。

    黑衣劍客看見眉間尺取出了寶劍幹將,哈哈大笑:「極好極好!我聽得吳王說,只要送上你的頭,再找來雄劍,便是千金的獎賞,拿你的頭和劍來,我便為你去報仇!」

    眉間尺點點頭,說:「多謝俠客成全。」言猶在耳,只見冷冷的青光一閃,也不曉得他從什麼地方抄出一柄短劍,「唰」的一聲便將自己的頭顱無聲無息地卸下。只見他偌大的頭骨碌碌地掉了下來,卻巧妙地掉在自己的手上,此刻眉間尺小小的身子雙手平舉,捧住了劍匣,也捧住了自己的頭,而整個身體便僵直地立在那兒,頓時死亡。

    黑衣劍客的眼神中透出極深沉的悲痛,靜靜地跪倒在地,對眉間尺死而不倒的無頭屍身拜了幾拜,說:「好孩子!我絕不辜負你的期望,一定完成你未竟的心願!」

    而在俯拜的過程中,他的眼淚像是泉水一樣弈流不止,不住滴落在地,顯然悲傷已極。黑衣劍客在眉間尺的屍身前拜了幾拜,眉間尺僵直的身軀這才洩了氣一般,緩緩軟倒,手上的頭顱、劍匣也順勢滾入了黑衣劍客的手中。

    黑衣劍客拿著男孩兒的頭前去進見吳王,吳王非常欣喜。黑衣劍客說:「這就是勇士的頭,應當在熱水鍋中燒煮它。」吳王依照黑衣劍客的話,燒煮頭顱,三天三夜竟煮不爛。眉間尺的頭忽然跳出熱水鍋中,瞪大眼睛非常憤怒的樣子。黑衣劍客說:「這男孩兒的頭煮不爛,希望吳王親自前去靠近察看它,這樣頭必然會爛的。」吳王隨即靠近那頭。黑衣劍客用雄劍砍吳王,吳王的頭隨著落在熱水鍋中。

    眉間尺的頭立刻咬住了楚王的耳朵,兩顆頭你咬我撲,一時難分勝負。這時,黑衣劍客忙割下自己的頭,幫眉間尺去鬥楚王。經過七天七夜,眉間尺終於勝利了。三顆頭顱被煮得稀爛,分不清你我了。人們只得把鍋中之物分成三份,葬在三個地方,修了墳墓,通稱「三王墓」。

同类文章

奇人王剃頭

 清朝末年,安州最大的袍哥組織當屬博雲堂,博雲堂的龍頭老大是名震江湖的飛刀尚義。   尚義據說原本是個武師,因為善使飛刀,被當時的川戲紅衣班聘請去,專門在連臺大戲《目蓮救母》中表演飛叉和飛刀絕技。尚義身懷絕技,哪裡肯與戲子為伍,暗地裡發誓,不管採用什麼手段,一定要出人頭地。   有一年,尚

順天府尹豔畫風波

 明武宗朱厚照是個貪玩的皇上,太監劉瑾便投其所好,想盡了辦法找出新鮮好玩的來吸引他,贏得了朱厚照的寵愛。劉瑾便藉機把持朝政,網羅黨羽,權勢燻天。但他心裡最明白,他這權力卻也是危如累卵,要是有哪個正直的大臣奏上他一本,再趕上皇帝不高興了,他就得玩完。所以,他就費盡心力,剪除異己。   順天府

善對的先生娘子

  從前有個年輕的鄉下女子,人長得很漂亮,又讀了很多書,能吟詩作對。    後來她嫁個丈夫姓馮,是個教書多年的先生。人們便稱她為先生娘子。馮先生秉性憨厚,為人正直,卻有點迂腐。他在刁姓蒙館教書,當地經常有些一知半解卻自以為很有才學的讀書人或落第秀才,來蒙館出難題考他,有時就是有意戲弄他,他

雪域奇緣

 傳說飛將軍李廣在守衛邊疆的軍旅生涯中,曾有過一段奇緣——   那天,李廣和手下騎馬狩獵,忽然看見一隻白狐狸在遼闊的雪域上奔跑,這隻狐狸太可愛了,渾身上下雪白雪白的,不見一根雜毛。李廣當即下令不準放箭……可就在眾人散開隊形,正準備圍過去的時候,突然有兩隻蒼鷹從空中俯衝下來,用鋼鉤似的利爪,

一幅壯錦

1.從前,在一座大山山腳下的茅屋裡,住著一位壯族老媽媽,她和自己的三個兒子一起生活。老媽媽的壯錦織得可好了,一家人全靠她織壯錦賣錢過活。   2.這一天,老媽媽在圩上賣完了壯錦,看到了一幅非常好看的畫。畫上面房屋高大、牛羊成群,還有花園、果園、池塘……老媽媽拿著畫愛不釋手,當即就買下了它。

狗吃屎的傳說

黃狗是書香子弟黃太直的書童,事事都替太直張羅,與太直感情深厚。太直得道成仙后,改號為太直真人,於天南山紫霞洞修煉,黃狗則隨主到紫霞洞陪侍左右。一日,真人在黃狗陪同下巡遊山中,見一男子對一女孩施暴,便喝住男子,男子大怒:「何方野人,敢管大仙閒事?」黃狗說:「光天化日之下,強暴民女,該當何罪?

奇緣

劉旺是山東人,從小隨父親學打鐵,十六歲開始接手父親的生意。看到兒子已經長大,劉老鐵匠對劉旺說,出去闖闖吧。聽了父親的話,劉旺就帶上打鐵的傢伙和幾個夥計到河北來了。當時河北北部還算太平,飽嘗戰爭之苦的人們需要休養生息,雖然大宋國已經將很多土地劃給了遼國。   劉旺在遼國打了三年的鐵,有一天,

胤嗣泉與張仙射天狗的傳說

濟南環城公園黑虎泉西側,有眼很不惹人注目的小泉子,叫胤嗣泉。清乾隆間管世銘的《城南諸泉記》中曾介紹道:「越南門橋而東,泉從石罅側出,碣曰『胤嗣泉』,然甚微。」   該泉為何稱為「胤嗣」?原來,建國前在該泉的上面曾有一小廟,廟中供奉的乃是身穿藍袍、五綹長鬚、挾弓持箭給人送子的張仙。該泉在張仙

話說端午「艾」和「粽」

 說的是很久以前,在下邳的西北方有座大山,山南有個依山傍水的村子,村子裡有三四十戶人家。   這天天剛蒙蒙亮,從村子裡走出個二十多歲、手裡提著個竹籃的姑娘。姑娘來到山下四處張望,看到懸崖峭壁上的青稞蒿子,急忙往山上爬。一連幾天,姑娘把這座大山找了個遍,也沒找到她想要的東西。到了第六天,姑娘

端午看望新嫁女

 在浙江富陽的石梯村,有個姑娘叫陳蘭花,不但長得像仙女一樣漂亮,還勤勞善良,鄉親們沒有一個不誇她的。   這年冬天,陳蘭花到山上砍柴。天寒地凍,山坡很滑,她一不小心跌倒了,滾下山去。再往下就是懸崖絕壁,跌落下去還不粉身碎骨。知道自己沒有救了,她絕望地閉上了眼睛。就在這緊要關頭,突然跑過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