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老鼠的來歷故事(老鼠嫁女與生肖的由來)
2023-10-23 10:37:34 3
每當春節臨近之際,張貼年畫或者剪紙已經成為了中國人民的傳統習俗,這既表達了人們對新春佳節的美好祝福,又增添了不少節日的氣氛。由於鼠與人們的生活關係密切, 在中國的年節民俗藝術中,「鼠」是個重要的文化符號,其形象隨處可見。起初人們是驅鼠和逐瘟求吉,後來原生態的年節民俗鼠文化逐漸演變發展為祈求福、祿、壽、喜、財的吉祥文化。
人們將老鼠與蝙蝠、佛手、壽桃、石榴、桂花、鰱魚等吉祥物組合在一起,利用諧音和象徵手法,創造了福鼠臨門、靈鼠鬧春、祿鼠高晉、壽鼠延年、財鼠興旺、瑞鼠頂桂、鼠年有餘、鼠回娘家等年俗鼠文化剪紙。在花樣繁多的年畫或是剪紙當中,最為常見的莫過於「老鼠嫁女」了。《老鼠嫁女》故事,傳說玉皇大帝要對十二生肖安排座次,就讓貓負責通知牛虎等上天接受安排,但是貓的傳話被老鼠聽到後,捷足先登,事已至此玉皇大帝就將老鼠封為十二生肖之首。
玉皇大帝責怪貓的辦事不力,就將貓排除在生肖之外,從此貓與鼠就結下了深仇。老鼠自知理虧,便請黃鼠狼做媒,將自己最漂亮的女兒嫁給貓,貓滿口答應。於是老鼠擇定良辰吉日,又偷了一隻小孩的虎頭鞋充當花轎,把女兒送至貓窩。結果老貓突然翻臉,吃掉了鼠新娘和一班老鼠。在湖北江漢平原地區孝感一帶正月十五日,俗稱老鼠嫁女為「鼠添箱」。將插花的麵餅放於暗處,婦女在床下點一盞麻油燈,拜說「請紅娘子看燈」。
家中不得喧譁,禁止舂米磨麵,如驚動老鼠,來年會遭報復和搗亂。河南民間傳說,正月初七、十七、二十七是老鼠嫁女之日,俗語有「初七娶,十七嫁,二十七添娃娃」,故上述三天要吃餃子。 實際上,「老鼠嫁女」是民間的一次集體捕鼠行為,有的地方稱為「填倉節」。在上海郊區有些地方說老鼠嫁女是在正月十六,這天晚上,家家戶戶炒芝麻糖,就是為老鼠成親準備的喜糖。上海崇明島還有關於老鼠「數錢」「齧物」的傳說。
在崇明島,人們認為老鼠晚上發出吱吱聲是在「數錢」,婦女們認為如果聽到這種聲音會招致災禍,整日憂慮,數日之後發現一切如常才消除憂愁。至於老鼠「齧物」,婦女們認為,如果人說壞話,被老鼠聽見,它們就會咬壞器物。於是便禁止家人罵老鼠,甚至不準說鼠,以「老鼠伯伯」代稱。此外,浙江餘姚民間認為:「聞鼠『數錢聲』,前半夜,主得財,後半夜,則主散財。」「鼠齧物,主物價貴昂;鼠齧人頭髮,主有喜事;鼠齧人腳底,主有兇事。」十二生肖或陰或陽,一物一性,唯獨鼠例外,貫通陰陽,兼備陰陽二性。
正是因為民間傳說中,老鼠或陰或陽、預知禍福的傳說。也有人認為,鼠是「子神」,「鼠嫁女」即為「人嫁女」,是 人們祈求早生貴子,像老鼠一樣多子多福。雖然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非常討厭老鼠,但在中國傳統民俗生肖文化中,鼠文化在人類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加掩飾地呈現出來,而且鼠文化也使鼠變得越來越可愛,越來越神秘,象徵意義也越來越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