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理古城風景歷史介紹(會理古城竟然藏著這麼多秘密)
2023-10-14 03:29:59 1
在這個繁華的世界裡
尋得一片寧靜
穿越過歷史的河流
我剛好遇見了你
會理
會理歷史
在四川省最南端,金沙江北岸,攀西戰略資源開發核心地帶,與雲南省僅一江之隔的群山中,隱藏著一座既古老而又現代,既悠閒而又浪漫的城市——會理。
古城會理,因「川原並會、政平頌理」而得名,古稱會無,繼稱會川,始建於西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素有「川滇鎖鑰」的美譽。
古城,依玉墟山餘脈而建,東西窄而南北長,形似一條小船。
城郭前緩緩地流淌著源自龍肘山的溪水,半裹著這座城市。
會理古屋
會理之美,美在古屋。
這些古屋,滿屋沉香,飄的都是記憶的氣息。
不經意間顧盼回眸,總會在街邊某一扇門後瞥見老屋的身影,你再進去,鍋碗瓢盆,晾曬的衣物隨處掛著,人間的煙火與這老屋相得益彰,一派市井的溫馨氣息,別有一種情致。
一、科甲巷
因幾乎每家都中有科舉,大門都懸有「進士第」,「大夫第」等匾牌,故名科甲巷,它是中國歷史上延續了1300多年的科舉制的見證,是會理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縮影。
二、楊家大院,周家大院
青磚瓦,木門房,頂上陽光普照,下接地氣,是隱藏在世外的一份難得寧靜居所。
三、小巷
巷內有染織,藥店,鐘錶,馬店等行業。小巷給人以清新、厚重、寧靜之感,宛如一座和諧的民居院落。
四、文化橋
文化橋是中國古橋中典型的風雨橋,可供行人避雨小憩,乘涼聚談,是會理僅存的一座風雨橋。
五、拱極樓
位於城北門,在會理俗稱鼓樓,為重簷硬山試穿逗木結構建築。鼓樓的作用是擊鼓定更,與鐘樓的撞鐘報時相配合,在沒有鐘錶的年代,對城內人們起居勞作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會理民俗
會理傳統的地方文化特色,既有川、滇文化的彼此影響,又有民族文化的相互融合。
會理彝族源於三個不同的族系:一是涼山彝族,二是雲南彝族,三是貴州彝族,因而彝漢交融是會理古城的重要特色。
它們主要體現在飲食、禮儀、信仰、語言、民間文學、廟會、節日等方面,其中尤以廟會為主的民族民間活動最為有名。
在廟會期間要舉辦木偶、舞龍、舞獅、唱連臺戲、跳蹀腳舞、吹長號等有民間文化色彩的活動。
在傳統的節日中端午節的「吃藥根」最有會理的地方特色,最能體現漢彝二種民族文化的交融。
會理美食
會理美食源自民間,秉承了川滇兩地的飲食文化傳統,既有川味,又有滇風,並加以發揚光大,形成了她獨有的味道。
真正的美食是大隱隱於市的,它來自民間,經歷了千錘百鍊才有今日的強大生命力;它隱匿在草根菜之中,它不登大雅之堂,大俗卻大雅,獨具慧眼的必定能相中它。
一、雞火絲
雞絲,火腿絲加上餌塊絲,雞湯煮之,佐以酸菜,其味鮮美。雞火絲之於會理,如同酸辣粉之於成都,拉麵之於蘭州,過橋米線之於昆明,都是極具特色當地小吃。
二、油炸面魚
芹菜葉裹上面糊,當然這麵糊不是一般的麵糊,有多種配料,炸至金黃色,咬上一口,芹菜特有的香味,停留在指尖,在空氣裡纏繞,食之,齒頰留芳。
三、銅火鍋
與傳統的四川火鍋不同,鍋是純銅的,形如鼎,中間放鋼碳加熱。一般以雞湯做湯鍋,各種菜肉,火腿均可煮著吃,配以辣椒碟。
四、豆面粑粑
糯米粉加上紅糖水,與煮熟的蠶豆一起揉成團,切成片,下油鍋炸至金黃,外酥裡嫩。
五、石榴
會理石榴自古便美名遠揚。唐朝時期即為皇帝御定貢品,每年由南詔王送入宮中。
1966年,安徽寶鳳苗木在關河鄉將會理石榴中的上品單果重達1公斤以上的菜籽園石榴寄送毛澤東主席,北京開亞運會要了6000個會理精選石榴。
會理陶都
會理綠陶是四川著名陶瓷,因孔採用雀綠石作為配料而得名。
會理綠陶曾經是與景德鎮陶瓷相齊名的,它獨特之處是全部採用天然礦石,諸如鐵、銅、鎳、錳、釩、鈦,金,銀等作為釉的顏色,不用一絲的化學顏料。
會理能說的其實還有很多很多,每一個都勾勒著回憶,讓人難以摒棄。
當你遠在他鄉,你是不是會想起屹立在城中的古樓,以及會理數不盡的各類小吃。當你想起這一切的時候,就包含著會理這個縣特有的情感在裡面,獨一無二的無可複製的。
會理縣自公元前111年至今仍然佇立,科甲巷也風光依舊,奔騰浩蕩的金沙江日復一日,而會理的人們,你們有多久沒回家看看了?
完
素材來源 | 西昌吃喝玩樂
綜合整理 | 五彩涼山智慧旅遊公共服務平臺
溫馨提示,長按下方兩個二維碼
驚喜等著你哦
微信公眾號
五彩涼山APP
注☞五彩涼山智慧旅遊公共服務平臺長期對外徵稿,徵稿郵箱:[email protected]。一經採用,優先享受我們的免費試吃試睡體驗遊活動。
點擊「閱讀原文」一起來投票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