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後運勢好的三種屬相(明日立秋有4個屬相要)
2023-10-13 21:17:36 5
「天雲收夏色,木葉動秋聲」,轉眼間就迎來了立秋節氣。立秋是「四立」之一,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萬物生長繁茂到蕭瑟成熟,立秋從古至今都是很重要的歲時節氣,無論是祭祀土地、貼秋膘,還是咬秋、曬秋、躲秋,千百年來諸多傳統習俗融合在一起,出現了很多有意思的民俗活動。
按照我國的傳統民俗,農曆七月是「鬼月」,在老輩人眼中是一個不吉利的月份,而立秋剛好處於農曆七月初十,古人認為立秋這天更要謹言慎行,不要因為一時大意而犯了傳統忌諱,如立秋這天民間有「躲秋」的習俗,那麼什麼是「躲秋」呢?該如何躲呢?還有哪些要注意的?下面都給大家總結好了,一起來看看。
「躲秋」是一項傳統民俗,一般在萬年曆上都能看到標註,具體來源已經無法考究,傳說是立秋這天是陰陽相爭的時刻,氣場混沌,有人可能會「犯太歲」。常言道「惹不起躲得起」,為了避免災禍的發生就有了「躲秋」的說法。
按照萬年曆上的說法,其實不是所有人都要「躲秋」,而是每年都有特定的屬相,今年屬相虎、屬相蛇、屬相猴、屬相豬要記得「躲秋」。也就是在立秋這一天是這四個屬相的人最好不要外出活動,「藏」在家裡,不與別人有口舌之爭。如果在立秋這天確實不能整天呆在家裡,至少要保證在立秋交節那一個時辰要呆在家中,畢竟「立秋多一辰,萬事都順遂」。
立秋這天,除了「躲秋之外」,還要牢記「吃3樣忌2樣」,民俗傳統也建議了解一下。
吃3種食材一、啃秋瓜
老話說「立秋不啃秋,變成癩痢頭」,立秋時節,也是陰氣和陽氣紛爭之時,立秋之後陽氣慢慢減弱,陰氣開始上升,天氣雖然開始轉涼但也會變的乾燥,形成人們常說的「秋燥」,而西瓜有清熱去燥的作用,因此立秋這一天人們會通過吃西瓜來防秋燥,並稱之為「咬秋」。
「啃秋瓜」除了應對時節的變化之外,也有迎秋之意,人們希望秋季能迎來大豐收。
二、食秋桃
在我國傳統文化中,桃子向來都代表著福壽祥瑞,而且在民間素有壽桃、仙桃的美譽。每到立秋時節,家裡的老人都會囑咐晚輩吃一個桃子,也就是食秋桃。
老人們認為立秋吃桃,代表著呈福納祥,有「逃」避不好事情的寓意,接下來的半年就能順利安康。而且民間又有「桃養人」的說法,桃子裡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等,所以單從桃子的營養來看,立秋吃桃也是有道理的。
三、吃肉
俗話說:「立秋到,貼秋膘,冬去春來身體好「。」立秋時節的民俗很多,其中貼秋膘就是其中之一。在古時候人們會在立夏當天稱體重,經歷一個苦夏之後,到立秋當日再稱一次體重,對比兩次的體重後會發現,由於夏季高溫的天氣,多會導致人們茶飯不思、清瘦不少,人們為了彌補盛夏的身體所受的虧空,便有了立秋「貼秋膘」的習俗。
立秋這天,可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豬肉、鴨肉、牛肉等,來為身體補充營養。分享一道滋補湯水的做法,其中加入了一些當歸、黃芪等,在補充營養的同時還潤燥。
推薦菜譜:滋補水鴨湯
準備食材:水鴨、姜、當歸、黃芪、白芷、黨參、百合。
1、半隻鴨肉切塊,放入水中浸泡15分鐘減少腥味,冷鍋冷水中加入鴨塊、薑片和黃酒,煮開後煮2分鐘,撈出控水。
2、鍋中加入少許油,油熱後倒入焯過水的鴨塊,炒出油脂後倒入多餘的油脂。
3、將炒過的鴨肉倒入砂鍋中,加入薑片,當歸、白芷、黨參各5克,10克左右的百合,倒入沒過食材的開水。
4、蓋上蓋子燉煮大約40分鐘左右,加入適量的鹽和雞精攪拌均勻後,繼續燉煮10分鐘即可關火。
立秋的2個忌諱1、不要吵架
立秋之後,天氣逐漸變得乾燥,人們的情緒也會受到影響,容易著急上火導致吵架。而立秋是秋天的第一天,老一輩認為吵架會帶來禍端,是不吉利的,而且傳統習俗「躲秋」也是為了避免口舌之爭,因此為了接下來的運勢,立秋這天要避免吵架。
2、不動土,不在田間行走
立秋對農業活動的影響很大,在我國古代社會,農民對立秋這個節氣很重視。在立秋這天古人會舉行隆重的祭拜儀式,祈禱在金秋時節莊稼能喜獲豐收,因此在立秋這天古人講究不動土,不在田間行走,以免得罪了土地神,導致莊稼收成不好。
雖然這不一定有什麼科學依據,但也是飽含了人們對豐收的期盼,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老井說——俗話說「百裡不同風,千裡不同俗」,以上所見到的「躲秋」以及「3吃2忌」,是我們家鄉立秋時節的風俗習慣,你們家鄉立秋的風俗與之相同嗎?除此之外你們家鄉還有哪些有趣的立秋風俗,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與大家分享。
,我是市井覓食記,與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舊,興致盎然!喜歡專注吃喝玩樂市井小事,每日更新菜譜和美食趣聞,關注我,享受美食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