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節日詩詞選(節日古詩選66篇大全集)

2023-10-17 09:42:53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摸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漢·佚名 玉漏銅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夜開; 誰家見月能閒坐,何處聞燈不看來。 《上元夜》唐·崔液

目錄:

邯鄲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郊行即事(程顥)

上元夜(崔液)

元夜踏燈(董舜民)

冬至(杜甫)

小至(杜甫)

九日齊山登高(杜牧)

清明(杜牧)

賣痴呆詞(範成大)

上元竹枝詞(符曾)

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高啟)

寒食(韓翃)

於長安歸還揚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

詩曰(姜白石)

詩曰(姜白石)

九月十日即事(李白)

節令門(李靜山)

汴京元夕(李夢陽)

中秋(李樸)

醉花陰(李清照)

詩曰(李商隱)

八月十五夜玩月(劉禹錫)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盧照鄰)

十五夜觀燈(盧照鄰)

沉醉東風(盧摯)

田家元日(孟浩然)

元宵月正圓(閩南歌謠)

生查子(歐陽修)

八月十五夜玩月(棲白)

鵲橋仙(秦觀)

元夕無月(丘逢甲)

七夕(權德輿)

途中寒食題黃梅臨江驛寄崔融

水調歌頭(蘇軾)

中秋月(蘇軾)

正月十五夜(蘇味道)

煎熬(臺灣民謠)

月夜思鄉(臺灣民謠)

中秋旅思(臺灣民謠)

七夕醉答君東(湯顯祖)

元夕影永冰燈(唐順之)

元宵(唐寅)

蜀中九日(王勃)

九日作(王縉)

清江引(王磐)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王維)

清明(王禹偁)

迢迢牽牛星(佚名)

九日(文森)

端午(文秀)

蘇堤清明即事(吳惟信)

青玉案(辛棄疾)

太常引(辛棄疾)

七夕(徐凝)

九日(楊衡)

七夕(楊璞)

寒食上冢(楊萬裡)

韓莊閘舟中七夕(姚燮)

端午日(殷堯藩)

京都元夕(元好問)

正月十五夜燈(張祜)

競渡歌(張建封)

九九歌(中國民謠)

壓歲錢(吳曼雲)

1.邯鄲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鄲驛裡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注釋①邯鄲:唐縣名,今河北邯鄲市。 ②驛:驛站,客店,古代的傳遞公文,轉運官物或出差官員途中的歇息的地方。 ③冬至: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在十二月下旬,這一天白天最短,夜晚最長。古代冬至有全家團聚的習俗。

賞析白居易的五七言絕句,共七百六十五首,約佔全部詩作的百分之二十七。本詩是其中早期的一篇佳作,反映了遊子思家之情,字裡行間流露著濃濃的鄉愁。其佳處,一是以直率質樸的語言,道出了人們常有的一種生活體驗,感情真摯動人。二是構思精巧別致:首先,詩中無一「思」字,只平平敘來,卻處處含著「思」情;其次,寫自己思家,卻從對面著筆,與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杜甫《月夜》「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有異曲同工之妙。宋人範晞文在《對床夜語》裡說:「白樂天『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語頗直,不如王建『家中見月望我歸,正是道上思家時』,有曲折之意。」這議論並不確切。二者各有獨到之處,不必抑此揚彼。

2.郊行即事(程顥)

芳原綠野恣行時,春入遙山碧四圍。興逐亂紅穿柳巷,困臨流水坐苔磯。莫辭盞酒十分醉,只恐風花一片飛。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遊衍莫忘歸。 注釋① 恣行:盡情遊賞。 ② 遙山:遠山。 ③ 興:乘興,隨興。 ④ 亂紅:指落花。 ⑤ 遊衍:是遊玩溢出範圍的意思。

賞析古人有「清明時節雨紛紛」的句子,而且根據生活的經驗,清明這一天常下雨,程顥所寫的清明節是一個晴朗的清明,應該是個難得的好日子,所以詩裡感嘆「只恐風花一片飛」吧。全詩將春天原野上清新的景致刻畫了出來,落花流水雖說不是春天裡獨有的現象,可是畢竟是會在春日裡最先出現的事物,因此詩人將追逐落花這樣的遊戲也寫進了詩裡,平添了幾許稚趣。或許詩裡人是想隨漂浮的落花找到流水的源頭,累了,於是坐在岸邊石頭上休憩,臨水沉思,就想起朋友相聚的美好時光,遂起了勸說世人珍惜友情珍惜時光的念頭,「莫辭盞酒十分勸」的句子許是如此而來。 這首詩可以分為兩個部分,前四個短句為一部分,後面的為一部分。前面寫郊外踏春,後面寫春遊所得的感想。清明的原野那樣美麗,鄉間的景色清新如洗,飄著落花的流水明洌,對疲憊的人來說最好的休息就是坐下來注視那好像會說話的流水。面對漸飄漸遠的落花,詩裡人想到了時間的珍貴,想到了聚少離多的世事,更想到了朋友。他認為人生中會有的事物感情,也終究有一天會煙消雲散,好高騖遠不如抓住目前,珍惜今天所有的美好就是珍惜了自己的一生。 詩裡用到的一些詞彙起到了美化主題的作用,像「恣行」,「碧四圍」,「興逐」「苔磯」,「十分勸」,「況是」,「遊衍」,「暮忘歸」。其實有些地方是有些誇張的,但這更增加了詩句的浪漫色彩。靈動固然來自景致的原貌,但文字功底差的人是寫不出如此跌宕的詩來的。 理學派的文章離不開思索,細讀一讀這首作品裡也是將一種思考嵌在字裡行間。思索的對錯也許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很難去判斷了,但只要作者有意處處留下思緒,作品就算是難得了。

3.上元夜(崔液)

玉漏銀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明開。誰家見月能閒坐?何處聞燈不看來? 【鑑賞】上元夜,指舊曆正月十五夜,又稱元宵節。我國素有元宵賞燈的風俗。崔液組詩《上元夜》七絕,共六首。描寫當時京城長安元宵賞燈的繁華景象。據劉肅《大唐新語》記載:「神龍(唐中宗年號,公元705—707年)之際,京城正月望日(即十五),盛飾燈影之會,金吾弛禁,特許夜行。貴族戚屬及下隸工賈,無不夜遊。車馬喧闐,人不得顧。王、主之家,馬上作樂,以相競誇。文士皆賦詩一章,以記其事。作者數百人,唯中書侍郎蘇味道、吏部員外郎郭利貞(蘇、郭之作皆五律)、殿中侍御史崔液為絕唱。」這是崔液所作賞燈詩六首中的第一首。

5.元夜踏燈(董舜民)

百枝火樹千金屧,寶馬香塵不絕。飛瓊結伴試燈來,忍把檀郎輕別。一回佯怒,一回微笑,小婢扶行怯。 石橋路滑緗釣躡,向阿母低低說。妲娥此夜悔還無?怕入廣寒宮闕。不如歸去,難疇疇昔,總是團圓月。

6.冬至(杜甫)

年年至日長為客,忽忽窮愁泥殺人。江上形容吾獨老,天邊風俗自相親。杖藜雪後臨丹壑,鳴玉朝來散紫宸。心折此時無一寸,路迷何處見三秦。

7.小至(杜甫)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管動浮灰。岸容待臘將舒柳,山意衝寒欲放梅。雲物不殊鄉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 注釋【按】詩寫冬至前後時令變化。不僅用刺繡女添線顯示白晝延長,還用河邊柳樹年盡將泛綠,山上梅花欲放生動寫出冬天裡孕育著春天的氣息。【小至】冬至前一日【五紋】五色線。《唐雜錄》載,冬至後日漸長,宮中女工比常日增一線之功。【吹葭】古代將葦膜燒灰放在律管內測示氣候,第六管灰動,應冬至節。冬至前灰飛向下,冬至後則灰飛向上,因冬至一陽生,陽氣舒展故。【浮灰】一作「飛灰」【雲物】景物

賞析這首詩是詩人大曆元年(公元766年)在夔州寫的。那時杜甫生活比較安定,心情也比較舒暢。《小至》寫冬至前後的時令變化,不僅用刺繡添線寫出了白晝增長,還用河邊柳樹即將泛綠,山上梅花衝寒欲放,生動地寫出了冬天裡孕育著春天的景象。詩的末二句寫他由眼前景物喚起了對故鄉的回憶。雖然身處異鄉,但云物不殊,所以詩人教兒斟酒,舉杯痛飲。這舉動和詩中寫冬天裡孕育著春天氣氛的基調是一致的。都反映出詩人難得的舒適心情。

8.九日齊山登高(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注釋⑴九日:九月九日重陽節。齊山:今安徽省池州市貴池區東南。 ⑵翠微:指齊山上的翠微亭,其為杜牧於唐會昌四年(844年)9月赴任池州刺史,取李白《贈秋浦柳少府》詩中的「開簾當翠微」句意,在齊山之巔建「翠微亭」,以表追思李白之意。 ⑶「塵世」句:《莊子》:「上壽百歲,中壽八十,下壽六十,除病瘦死喪憂患,其中開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過四五日而已矣。」此言人生歡笑既難得,則更應善自寬慰,多方開解,切不可對一些煩惱事過於掛懷。 ⑷「菊花」句:菊花:此暗用典故。《藝文類聚》卷四引《續晉陽秋》:「陶潛嘗九月九日無酒,宅邊菊叢中摘菊盈把,坐其側,久留,見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後歸。」 ⑸酩酊(dǐng):大醉。 ⑹牛山:《晏子春秋·內篇諫上》:「(齊)景公遊於牛山,北臨其國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艾孔、梁丘據皆從而泣。」 牛山,在今山東臨淄。

9.清明(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注釋①清明――我國傳統的掃墓節日,在陽曆四月五日前後。②欲斷魂――形容愁苦極深,好像神魂要與身體分開一樣。③借部――請問。 賞析清明節的時候,詩人不能夠回家掃墓,卻孤零零一個人在異鄉路上奔波,心裡已經不是滋味;況且,天也不作美,陰沉著臉,將牛毛細雨紛紛灑落下來,眼前迷濛蒙的,春衫溼漉漉的。詩人啊,簡直要斷魂了!找個酒店避避雨,暖暖身,消消心頭的愁苦吧,可酒店在哪兒呢? 詩人想著,便向路旁的牧童打聽。騎在牛背上的小牧童用手向遠處一指――哦,在那天滿杏花的村莊,一面酒店的幌子高高挑起,正在招攬行人呢! 這首小詩,用優美生動的語言,描繪了一幅活靈活現的雨中問路圖。小牧童的熱情指引,自然會叫詩人道謝連聲;杏花村裡那酒店的幌子,更在詩人心頭喚起許多暖意!

10.賣痴呆詞(範成大)

除夕更闌人不睡,厭禳鈍滯迎新歲; 小兒呼叫走長街,雲有痴呆召人買。 二物於人誰獨無?就中吳儂仍有餘; 巷南巷北賣不得,相逢大笑相揶揄。 櫟翁塊坐重簾下,獨要買添令問價。 兒雲翁買不須錢,奉賒痴呆千百年。 解釋 更闌:午夜時分。厭禳:謂以巫術祈禱鬼神除災降福,或致災禍於人,或降伏某物。鈍滯:遲鈍呆滯。 兩句合起來的解釋就是,除夕夜直到午夜時分人們都還沒有睡意,都在祈求神靈除災降福、大家都呆滯的等待新的一年的臨近和到來。 引申 除夕之夜民間有守歲的習俗。《東京夢華錄》第十卷《除夕》說:「士庶之家,圍爐團座,達旦不寐,謂之守歲。」除夕守歲之俗由來已久。 關於除夕守歲的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誌》: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日「守歲」。 隋唐時期,守歲之風極為盛行,歷史上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守歲詩。「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譁;坐久燈燼落,起看北鬥斜。」除夕守歲的熱鬧景象躍然紙上。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

11.上元竹枝詞(符曾)

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裡賣元宵。 【譯文】香甜的桂花餡料裡裹著核桃仁,用井水來淘洗像珍珠一樣的江米,聽說馬思遠家的滴粉湯圓做得好,趁著試燈的光亮在風裡賣元宵。

12.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高啟)

滿衣血淚與塵埃,亂後還鄉亦可哀。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 翻譯全身衣服都沾滿了血淚和塵埃,儘管現在戰亂結束了,但是回到故鄉也還會感到悲哀。在風雨中,梨花落盡了,寒食節也過去了,清明掃墓的時候,有幾戶人家的墳墓還會有後人來祭拜呢。(因為他們的後人在戰亂中死去了)

13.寒食(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注釋1、寒食:每年冬至以後的一百零五天,大概是清明節的前兩天為寒食節。據左傳所載,晉文公火燒森林求介之推,沒想到他卻抱著大樹活活被燒死,晉國人為了悼念他,每年的這一天禁火,只吃冷食,所以稱寒食。2、御柳:皇帝御花園裡的柳樹。3、傳蠟燭:雖然寒食節禁火,但公侯之家受賜可以點蠟燭。4、五侯:後漢桓帝在一天之中封了五個得寵的宦官為侯,世稱五侯。

賞析這是一首諷刺詩。寒食節禁火,然而受寵的宦者,卻得到皇帝的特賜火燭,享有特權。詩是譏諷宦者的得寵。因此,蘅塘退士批註:「唐代宦者之盛,不減於桓靈。詩比諷深遠。」首二句寫仲春景色;後二句暗寓諷喻之情。詩不直接諷刺,而只描摹生活上的特權階層,含隱巧妙,入木三分。據唐代孟所撰的《本事詩》說:這首詩頗為唐德宗賞識,御批提拔韓為駕部郎中知制誥的要職。當時江淮刺史也名叫韓,又以同名同進。德宗便親書「春城無處不飛花」全詩,並批道「與此韓」,成為一時佳話,流傳天下。

14.於長安歸還揚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

心逐南雲逝,形隨北雁來。故鄉籬下菊,今日幾花開? 注釋①江總,南朝陳詩人。陳亡,入長安,仕於隋,後辭官南歸,這首詩寫於南歸途中。②岑參,盛唐邊塞詩人。安史之亂中,長安淪陷,故有此詩。

賞析江總的《與長安歸還揚州》即景抒情,感情比較含蓄。作者思鄉心切,但全詩沒有一言一句直接發洩這種情懷,前兩句言所見之景:流雲南逝,大雁南歸;後兩句言所想之境:故鄉籬菊,花事何如?但實景虛象,絕非隨意拈來,而是精心擇用。這樣,故土之眷盡在這眼前、遠處的景物之中;亡國之恨,則全蘊於景點構成的圖畫裡。

15.詩曰(姜白石)

貴客鉤簾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時來, 簾前花架無行路,不得金錢不肯回。 【注釋】珍品:指元宵。

16.詩曰(姜白石)

元宵爭看採蓮船,寶馬香車拾墜鈿;風雨夜深人散盡,孤燈猶喚賣湯元。

17.九月十日即事(李白)

昨日登高罷,今朝更舉觴。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譯文昨天剛登上龍山宴飲,今天又在這裡舉起了酒杯。菊花為何這樣受苦,遭到兩個重陽的採折之罪? 賞析本詩與《九日龍山飲》,同作於當塗。 《歲時廣記》卷三五引《歲時雜記》:「都城士庶,多於重九後一日再集宴賞,號小重陽。」王本註:「菊以兩遇宴飲,兩遭採掇,故有太苦之言。」 朱本注云:「九日登高而採菊者,重陽之故事也。十日而復登焉,似乎兩重陽矣。菊花再折,何太苦邪?菊非有所苦也,白詩善謔,體物悉情,化無為有,後世遂以為名言。詩人風流,千古一人也。」 嚴評本云:「摘蒼耳何其趣,苦菊花何其頹,豈仙官之典亦為逐敗耶。」嚴評本載明人批:「此亦是亂道派。」 郭沫若《李白與杜甫》:「詩的格調情趣完全相同,把李白豪邁之氣差不多洗脫乾淨了。簡單二十個字,不僅僅在惜花,而且在借花自惜。他的一生也是遭了兩次大蹭蹬的——賜金還山與長流夜郎。花遭兩次重陽,人遭兩次重傷。語甚平淡,而意卻深遠,好像在對自己唱安眠歌了。」

18.節令門(李靜山)

櫻桃桑椹與菖蒲,更買雄黃酒一壺。門外高懸黃紙帖,卻疑帳主怕靈符。

19.汴京元夕(李夢陽)

中山孺子倚新妝②,鄭女燕姬獨擅場③。

齊唱憲王春樂府④,金梁橋外月如霜⑤。

【注釋】

①汴京:即今河南開封,五代梁、晉、漢、周及北宋的都城。②中山:本為春秋戰國時國名,漢以後為郡、府,治所在今河北定縣。③鄭、燕:春秋戰國時國名,鄭國境在今河南,燕國境在今河北、遼寧。④憲王:指周憲王朱有燉(1379-1439),明太祖朱元璋之孫,精通音律,是著名的戲曲家。⑤金梁橋:汴梁橋名。

【賞析】

前二句,寫來自各地的伶人粉墨登場,表演周憲王朱有燉的雜劇。中山少男、鄭燕少女都善演戲曲,說明當時雜劇傳布的盛況。詩中「倚新妝」、「獨擅場」應是互文見義。朱有燉的雜劇在體制上基本打破了元雜劇四折一本加一人主唱的成法,經常出現合唱、輪唱,甚至旦唱南曲、末唱北曲或二人對唱等形式,並且他的劇作曲詞流暢,音律和諧,著重歌舞,便於演出,所以儘管他的戲內容上無甚可取,卻能廣為傳唱。少年男女爭扮周憲王劇中人物,使我們對當時劇界的風氣頗有所領會。而汴京作為古時都會,在歷受金元劫難之後,經明初的休養生息而恢復生機,重現繁華,其民俗風情,也通過這兩句表露出來。

第三句是前二句的拓展。實際上本文前面說到的表演朱有燉的雜劇,至此才正式點出。春樂府,是指朱氏雜劇中點綴太平盛世的「慶賀劇」或宣揚女子守貞的「節義劇」。自宋元以來,樂府常作為詞曲的別名,朱有燉的雜劇、散曲集便稱《誠齋樂府》。「齊唱」二字,刻意渲染出元宵歡慶,萬民同樂的情景,給人的感覺是舞臺上伶人的演唱與舞臺下觀眾的合唱一起進行,場面肯定是熱鬧之極。最後一句筆鋒一宕,寫起了戲曲表演場地旁金梁橋外的夜景。「月如霜」之清冷幽靜,與前面所描繪的歡慶熱鬧情景似乎不相吻合,然而這一句實際上卻是詩人的神來之筆,以淡墨襯濃彩,餘韻宛轉,餘味曲包,深得唐人竹枝詞之妙。「月如霜」令人想起蘇東坡《蝶戀花·密州上元》詞「燈火錢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見人如畫」數語,二者都寫元宵,李詩、蘇詞中「明月如霜」的意象實有相通處。我們不妨認為:正月十五的團圞明月是喜慶的象徵。「明月如霜」的意象,正體現了「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期望人世美好事物永存的普遍心理。

20.中秋(李樸)

櫻桃桑椹與菖蒲,更買雄黃酒一壺。門外高懸黃紙帖,卻疑帳主怕靈符。 【譯文】浩瀚廣闊的夜空中,月亮象寶鏡般升起,萬籟無聲,空中只有淡薄的雲,遙望太空,這一輪滿月,足以平分秋色, 在那薄雲的四通八達的大路上映照得千裡光明。 【賞析】 題為《中秋》,實是歌吟中秋月夜,著重描寫的又是那一輪秋月。詩中寫了明月的形如寶鏡,寫了月夜的靜謐氣氛,寫了它的平分秋色,寫了它的雲衢照明。後又用關於月亮的傳說故事作為素材,極寫秋月明淨圓滿的形象。末二句,詩人進一步馳騁想像,打算約伴同遊銀河,更使詩中清輝漫空的月色顯現出新的境界。

21.醉花陰(李清照)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注釋永晝:漫長的白天。 瑞腦:一種香料,俗稱冰片。 金獸:獸形的銅香爐。 紗廚:紗帳。 東籬:泛指採菊之地,取自陶淵明《飲酒》詩:「採菊東籬下」。 暗香:這裡指菊花的幽香。古詩《庭中有奇樹》:」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這裡用其意。 消魂:形容極度憂愁、悲傷。 西風;秋風 黃花:菊花

22.詩曰(李商隱)

月色燈山滿帝都,香車寶蓋隘通衢。身閒不睹中興盛,羞逐鄉人賽紫姑。

23.八月十五夜玩月(劉禹錫)

天將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淨,秋澄萬景清。星辰讓光彩,風露發晶英。能變人間世,攸然是玉京。 【譯文】老天用今夜的如水月色,清洗整個天宇人世。暑氣已退,天地清淨,秋色澄明,萬物清麗。滿天繁星隱藏了光彩,讓給月色,金風水露反射出耀人光芒。經常變換的是人間,而月亮依然是恆久的!

24.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盧照鄰)

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歸望積風煙。他鄉共酌金花酒,萬裡同悲鴻雁天。 譯文九月九日登高眺望山川,歸心思歸煙霧積聚不散。在異鄉共同喝著花酒,看見鴻雁天上南來,離家萬裡之客一同悲傷。 賞析與王勃詩同席而作。人意北歸,鴻雁偏又南飛,不正加重人們的情感?祈福的花酒正用來澆愁。

25.十五夜觀燈(盧照鄰)

錦裡開芳宴,蘭缸豔早年。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 簡析新正元旦之後,人們忙著拜節、賀年,雖然新衣美食,娛樂遊賞的活動卻比較少;元宵節則將這種沉悶的氣氛打破,把新正的歡慶活動推向了高潮。絢麗多彩的元宵燈火將大地點綴得五彩繽紛,甚至一直綿延不絕地與昊昊天穹連成一片,遠處的( 燈光)恍若點點繁星墜地,靠樓的(燈光)似明月高懸。為這節日增光添彩的,當然還少不了美麗姑娘的歡聲笑語。宋代以後,元宵節的熱鬧繁華更是盛況空前,人們不但在節日之夜觀燈賞月,而且盡情歌舞遊戲。更為浪漫的是,青年男女往往在這個歡樂祥和的日子裡較為自由地相互表達愛慕之意。

26.沉醉東風(盧摯)

題紅葉清流御溝,賞黃花人醉歌樓。天長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時候。衰柳寒蟬一片愁,誰肯教白衣送酒? 注釋⑴紅葉:化用唐代紅葉題詩配佳偶的傳說。傳說大意是某宮女題詩在紅葉上,投入御溝承受水流出宮外,被某士子拾得,後巧結良緣。⑵白衣送酒:指江川刺史王弘派白衣僕人在重陽節給在籬邊賞菊的陶淵明送酒事。白衣,古代官府衙役小吏著白衣。 賞析題詩在紅葉上讓它帶著情意承受御溝的流水飄走,觀賞菊花的人醉臥在歌樓上。萬裡長空雁影稀疏,月亮落了遠山變得狹長而顯清瘦,暮秋時節到處都是冷冷清清的景象。衰敗的楊柳,寒秋的鳴蟬,天地間一片哀愁,這時節,有誰肯送酒來和我一起解憂?

27.田家元日(孟浩然)

昨夜鬥回北,今朝歲起東。我年已強仕,無祿尚憂農。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田家佔氣候,共說此年豐。 【注釋】1.元日:農曆正月初一。 2.鬥:指北鬥星。回北:指北鬥星的鬥柄從指向北方轉而指向東方。古人認為北鬥星鬥柄指東,天下皆春;指南,天下皆夏;指西,天下皆秋;指北,天下皆冬。 3.起:開始。東:北鬥星鬥柄朝東。 4.強仕:強仕之年,即四十歲。 5.無祿:沒有官職。祿:官吏的薪俸。尚:還。 6.桑野:種滿桑樹的田野。就:靠近。耕父:農人。 7.荷:扛,擔。 8.佔氣候:根據自然氣候推測一年收成的好壞。 【譯文】昨天夜裡北鬥星的鬥柄轉向東方,今天早晨一年又開始了。我已經四十歲了,雖然沒有官職但仍擔心農事。靠近在種滿桑樹的田野裡耕作的農夫,扛著鋤頭和牧童一起勞作。農家人推測今年的收成,都說這一年是豐收年。

28.元宵月正圓(閩南歌謠)

鬧元宵,月正圓,閩臺同胞心相依,扶老攜幼返故裡,了卻兩岸長相思。熱淚盈眶啥滋味?久別重逢分外喜!鬧元宵,煮湯圓,骨肉團聚滿心喜,男女老幼圍桌邊,一家同吃上元丸。搖籃血跡難割離,葉落歸根是正理。

29.生查子(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 注釋元夜:農曆正月十五夜,即元宵節,也稱上元節。唐代以來有元夜觀燈的風俗。 花市:指元夜花燈照耀的燈市。 譯文去年元宵夜之時,花市上燈光明亮如同白晝。與佳人相約在月上柳梢頭之時、黃昏之後。 今年元宵夜之時,月光與燈光明亮依舊。可是卻見不到去年之佳人,相思之淚沾透了她那身春衫的袖子。 賞析這是首相思詞,寫去年與情人相會的甜蜜與今日不見情人的痛苦,明白如話,饒有韻味。詞的上闋寫「去年元夜」的事情,花市的燈像白天一樣亮,不但是觀燈賞月的好時節,也給戀愛的青年男女以良好的時機,在燈火闌珊處秘密相會。「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二句言有盡而意無窮。柔情密意溢於言表。下闋寫「今年元夜」的情景。「月與燈依舊」,雖然只舉月與燈,實際應包括二三句的花和柳,是說鬧市佳節良宵與去年一樣,景物依舊。下一句「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表情極明顯,一個「溼」字,將物是人非,舊情難續的感傷表現得淋漓盡致。 這首詞與唐朝詩人崔護的名作《題都城南莊》(「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只今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有異曲同工之妙。詞中描寫了作者昔日一段纏綿悱惻、難以忘懷的愛情,抒發了舊日戀情破滅後的失落感與孤獨感。 上片寫去年元夜情事。頭兩句寫元宵之夜的繁華熱鬧,為下文情人的出場渲染出一種柔情的氛圍。後兩句情景交融,寫出了戀人月光柳影下兩情依依、情話綿綿的景象,製造出朦朧清幽、婉約柔美的意境。 下片寫今年元夜相思之苦。「月與燈依舊」與「不見去年人」相對照,引出「淚滿春衫袖」這一舊情難續的沉重哀傷,表達出詞人對昔日戀人的一往情深,卻已物是人非的思緒。 此詞既寫出了情人的美麗和當日相戀時的溫馨甜蜜,又寫出了今日伊人不見的悵惘和憂傷。寫法上,它採用了去年與今年的對比性手法,使得今昔情景之間形成哀樂迥異的鮮明對比,從而有效地表達了詞人所欲吐露的愛情遭遇上的傷感、苦痛體驗。這種文義並列的分片結構,形成迴旋詠嘆的重疊,讀來一詠三嘆,令人感慨。

30.八月十五夜玩月(棲白)

尋常三五夜,不是不嬋娟。及至中秋滿,還勝別夜圓。清光凝有露,皓魄爽無煙。自古人皆望,年來又一年。

31.鵲橋仙(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注釋(1)鵲橋仙:此調專詠牛郎織女七夕相會事。始見歐陽修詞,中有「鵲迎橋路接天津」句故名。又名《金風玉露相逢曲》、《廣寒秋》等。雙調,五十六字,仄韻。 (2)纖云:輕盈的雲彩。弄巧:指雲彩在空中幻化成各種巧妙的花樣。 (3)飛星:流星。一說指牽牛、織女二星。 (4)銀漢:銀河。迢迢:遙遠的樣子。暗度:悄悄渡過。 (5)金風玉露:指秋風白露。李商隱《辛未七夕》:「由來碧落銀河畔,可要金風玉露時」。 (6)忍顧:怎忍回視。 (7)朝朝暮暮:指朝夕相聚。語出宋玉《高唐賦》。

賞析這是一首詠七夕的節序詞,起句展示七夕獨有的抒情氛圍,「巧」與「恨」,則將七夕人間「乞巧」的主題及「牛郎、織女」故事的悲劇性特徵點明,練達而悽美。借牛郎織女悲歡離合的故事,歌頌堅貞誠摯的愛情。結句「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最有境界,這兩句既指牛郎、織女的愛情模式的特點,又表述了作者的愛情觀,是高度凝練的名言佳句。這首詞因而也就具有了跨時代、跨國度的審美價值和藝術品位。 此詞熔寫景、抒情與議論於一爐,敘寫牽牛、織女二星相愛的神話故事,賦予這對仙侶濃鬱的人情味,謳歌了真摯、細膩、純潔、堅貞的愛情。詞中明寫天上雙星,暗寫人間情侶;其抒情,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倍增其哀樂,讀來盪氣迴腸,感人肺腑。

32.元夕無月(丘逢甲)

元夕無月① [其一] 滿城燈市蕩春煙,寶月沉沉隔海天。 看到六鰲仙有淚②,神山淪沒已三年③! [其二] 三年此夕月無光,明月多應在故鄉。 欲向海天尋月去,五更飛夢渡鯤洋④。 【注釋】①元夕:農曆正月十五之夜。 ②六鰲句:鰲同鼇,《列子·湯問》:「龍伯之國有大人,一釣而連六鰲」,又《摭遺》:「李白自稱海上釣鰲客,謁宰相問他:「先生臨滄海,釣巨鰲,以何為鉤線?」後來詩家就常用釣鰲客來比喻豪邁有為的人。這裡借指鰲山,是把燈彩迭成山的形狀;仙是作者自比,因看鰲山燈彩聯想到後句的神山淪沒而傷心流淚。 ③神山:《史記·秦始皇紀》:「海中有三神仙:蓬萊、方丈、瀛州,仙人居之」,這裡指臺灣島。 ④五更:以前把一夜分成五更,一更大約兩小時,此處指深夜。鯤洋:臺灣南部有海口名七鯤身,鯤洋,指臺灣海峽。 【譯文】[其一] 滿城燈火蕩漾著一片春煙, 天色陰沉,月亮隱在海天的那邊。 看到鰲山燈彩,引起了仙人流淚, 海外的神山已經沉淪三年! [其二] 三年後的今夜天空不見月光, 美麗的月亮大概在臺灣故鄉。 想到海天之外去尋找明月, 半夜裡做夢,神魂飛渡重洋。 【賞析】這些詩是作者在故鄉臺灣被割讓後三年的一個元宵節晚上所寫。因望月而引起鄉思,又不能回去,只可向夢中尋求,其心情的悲苦可知。

33.七夕(權德輿)

今日雲輧渡鵲橋,應非脈脈與迢迢。家人競喜開妝鏡,月下穿針拜九霄。

34.途中寒食題黃梅臨江驛寄崔融

馬上逢寒食,愁中屬暮春。可憐江浦望,不見洛陽人。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解釋】在路途的馬上渡過晚春的寒食節, 可惜在江邊的碼頭上望,卻看不見來自洛陽灞橋的離人。 雖然被貶為下臣放逐到南方,心中還是惦念著北方的英明的君王, 故鄉家園,令人傷心斷腸的地方,經歷了日日夜夜之後,新的柳條又長出來了!

35.水調歌頭(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注釋【水調歌頭】:詞牌名。本文選自《東坡樂府箋》(商務印書館1958年版) 【丙辰】熙寧九年(1076) 【達旦】早晨;白天 【子由】蘇軾的弟弟蘇轍的字。 【把酒】端起酒杯。 【天上宮闕】指月中宮殿,闕,古代宮殿前左右豎立的樓觀。 【歸去】回到天上去。 【瓊樓玉宇】美玉砌成的樓宇,指想像中的仙宮。 【不勝】經受不住。 【弄清影】弄:賞玩。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著做出各種舞姿。 【何似】哪裡比得上。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朱閣:朱紅的華麗樓閣。綺戶:雕飾華麗的門窗。月兒轉過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沒有睡意的人(指詩人自己)。 【但願】但:只。 【千裡共嬋娟】共:一起欣賞。嬋娟指月亮。雖然相隔千裡,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

賞析此詞是中秋望月懷人之作,表達了對胞弟蘇轍的無限懷念。詞人運用形象描繪手法,勾勒出一種皓月當空、美人千裡、孤高曠遠的境界氛圍,反襯自己遺世獨立的意緒和往昔的神話傳說融合一處,在月的陰晴圓缺當中,滲進濃厚的哲學意味,可以說是一首將自然和社會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36.中秋月(蘇軾)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注釋(1)銀漢:即銀河。玉盤:指月亮。 譯文夜幕降臨,雲氣收盡,天地間充滿了寒氣,銀河流瀉無聲,皎潔的月兒轉到了天空,就像玉盤那樣潔白晶瑩。我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為風雲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這樣的美景,真是難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會到何處觀賞月亮呢? 賞析這首小詞 ,題為「中秋月 」,自然是寫「人月圓」的喜悅;調寄《陽關曲 》,則又涉及別情。記述的是作者與其胞弟蘇轍久別重逢,共賞中秋月的賞心樂事,同時也抒發了聚後不久又得分手的哀傷與感慨。 首句言月到中秋分外明之意,但並不直接從月光下筆,而從「暮雲」說起,用筆富于波折。明月先被雲遮,一旦「暮雲收盡 」,轉覺清光更多。句中並無「月光 」、「如水」等字面,而「溢」字,「清寒」二字 ,都深得月光如水的神趣,全是積水空明的感覺。月明星稀,銀河也顯得非常淡遠 。「銀漢無聲」並不只是簡單的寫實,它似乎說銀河本來應該有聲的,但由於遙遠,也就「無聲」了,天宇空闊的感覺便由此傳出。今宵明月顯得格外團 ,恰如一面「白玉盤」似的。語本李白《古郎月行》:「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此用「玉盤」的比喻寫出月兒冰清玉潔的美感,而「轉」字不但賦予它神奇的動感,而且暗示它的圓。兩句並沒有寫賞月的人,但全是賞心悅目之意,而人自在其中。 明月團,更值兄弟團聚,難怪詞人要讚嘆「此生此夜 」之「好」了。從這層意思說,「此生此夜不長好 」大有佳會難得,當盡情遊樂,不負今宵之意。不過,恰如明月是暫滿還虧一樣,人生也是會難別易的。兄弟分離在即,又不能不令詞人慨嘆「此生此夜」之短。從這層意思說 ,「此生此夜不長好」又直接引出末句的別情。說「明月明年何處看」,當然含有「未必明年此會同 」的意思,是抒「 離擾」。同時,「何處看」不僅就對方發問,也是對自己發問,實寓行蹤萍寄之感。末二句意思銜接,對仗天成。「此生此夜」與「明月明年」作對,字面工整,假借巧妙。「明月」之「明」與「明年」之「明」義異而字同,借來與二「此」字對仗,實是妙手偶得。疊字唱答,再加上「不長好」、「何處看」一否定一疑問作唱答,便產生出悠悠不盡的情韻。 這首詞從月色的美好寫到「人月圓」的愉快,又從今年此夜推想明年中秋 ,歸結到別情。形象集中,境界高遠 ,語言清麗,意味深長。《陽關曲》原以王維《送元二使安西》詩為歌詞,蘇軾此詞與王維詩平仄四聲,大體結合,是詞家依譜填詞之作。

37.正月十五夜(蘇味道)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遊妓皆穠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賞析】這首詩是描寫長安城裡元宵之夜的景色。據《大唐新語》和《唐兩京新記》記載:每年這天晚上,長安城裡都要大放花燈;前後三天,夜間照例不戒嚴,看燈的真是人山人海。豪門貴族的車馬喧闐,市民們的歡聲笑語,匯成一片,通宵都在熱鬧的氣氛中度過。 春天剛剛才透露一點消息,還不是萬紫千紅的世界,可是明燈錯落,在大路兩旁、園林深處映射出燦爛的輝光,簡直象明豔的花朵一樣。從「火樹銀花」的形容,我們不難想像,這是多麼奇麗的夜景!說「火樹銀花合」,因為四望如一的緣故。王維《終南山》「白雲回望合」,孟浩然《過故人莊》「綠樹村邊合」的「合」,用意相同,措語之妙,可能是從這裡得到啟發的。由於到處任人通行,所以城門也開了鐵鎖。崔液《上元夜》詩有句云:「玉漏銅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明開。」可與此相印證。城關外面是城河,這裡的橋,即指城河上的橋。這橋平日是黑沈沈的,今天換上了節日的新裝,點綴著無數的明燈。燈影照耀,城河望去有如天上的星河,所以也就把橋說成「星橋」了。「火樹」「銀花」「星橋」都寫燈光,詩人的鳥瞰,首先從這兒著筆,總攝全篇;同時,在「星橋鐵鎖開」這句話裡說出遊人之盛,這樣,下面就很自然地過渡到節日風光的具體描繪。 人潮一陣陣地湧著,馬蹄下飛揚的塵土也看不清;月光照到人們活動的每一個角落,哪兒都能看到明月當頭。原來這燈火輝煌的佳節,正是風清月白的良宵。在燈影月光的映照下,花枝招展的歌妓們打扮得分外美麗,她們一面走,一面唱著《梅花落》的曲調。長安城裡的元宵,真是觀賞不盡的。所謂「歡娛苦日短」,不知不覺便到了深更時分,然而人們卻仍然懷著無限留戀的心情,希望這一年一度的元宵之夜不要匆匆地過去。「金吾不禁」二句,用一種帶有普遍性的心理描繪,來結束全篇,言盡而意不盡,讀之使人有餘音繞梁,三日不絕之感。這詩於鏤金錯採之中,顯得韻致流溢,也在於此。

38.煎熬(臺灣民謠)

夜深沉,明月高掛天正中,寂無聲;睡眼朦朧,恍若夢中;生臥徘徊以不寧,故國家園縈腦中;苦煎熬,歸去成空,如焚王衷。

39.月夜思鄉(臺灣民謠)

星稀月冷逸銀河,萬籟無聲自嘯歌;何處關山家萬裡,夜來棖觸客愁多。 翻譯星星稀少月亮冰冷橫跨天河,萬物無聲只有我獨自唱歌。老家相隔千山萬水數萬裡,晚上心裡感觸在他鄉鄉愁多。

40.中秋旅思(臺灣民謠)

孤影看分雁,千金念弊貂;故鄉秋憶月,異國夜驚潮。手未攀丹桂,以猶卷緣蕉;登樓悲作賦,西望海天遙。

41.七夕醉答君東(湯顯祖)

玉名堂開春翠屏,新詞傳唱《牡丹亭》。傷心拍遍無人會,自掐檀痕教小伶。

42.元夕影永冰燈(唐順之)

正憐火樹千春妍,忽見清輝映月闌。出海鮫珠猶帶水,滿堂羅袖欲生寒。燭花不礙空中影,暈氣疑從月裡看。為語東風暫相借,來宵還得盡餘歡。

43.元宵(唐寅)

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春到人間人似玉,燈燒月下月如銀。滿街珠翠遊村女,沸地笙歌賽社神。不展芳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44.蜀中九日(王勃)

九月九日望鄉臺,他席他鄉送客杯。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解釋農曆九月初九登上望鄉臺,身處他鄉設席送客人離開,舉杯之際分外愁。心中已經厭倦了南方客居的各種愁苦。我想北歸不得,鴻雁,你為何還要南來? 譯文九月九日重陽節登高望故鄉。身處他鄉,設席送朋友離開,舉杯之際,分外愁。心中已經厭倦了南方客居的各種愁苦。我想北歸不得,鴻雁,你為何還要南來? 賞析因為本詩抒發了佳節思親的感情,九日登高,遙望故鄉,客中送客,愁思倍加,忽見一對鴻雁從北方飛來,不禁脫口而問,我想北歸不得,你為何還要南來,形成強烈對比,把思鄉的愁緒推到高峰。問得雖然無理,卻烘託了感情的真摯,給人以強烈的感染。(要點:抒發佳節思想他鄉」、「那從」等,顯得淺近親切。手法上第三句「人情已厭南中苦」直抒胸中之苦,獨在南方思念親人然而卻不能北歸,而第四句則採用反問「鴻雁那從北地來」,與前一句形成強烈的對比,看似「無理之問」,卻使詩人的思親之情顯得特別真切動人。

45.九日作(王縉)

莫將邊地比京都,八月嚴霜草已枯。今日登高樽酒裡,不知能有菊花無。

46.清江引(王磐)

問西樓禁菸何處好?綠野晴天道。 馬穿楊柳嘶,人倚鞦韆笑,探鶯花總教春醉倒。 賞析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蕩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47.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註解1、登高:陰曆九月九日重陽節,民間有登高避邪的習俗。2、茱萸:一種植物,傳說重陽節扎茱萸袋,登高飲菊花酒,可避災。 譯文獨自流落他鄉,長做異地之客,每逢佳節良辰,越發思念眷親。遙想今日重陽,兄弟又在登高,他們佩帶茱萸,發覺少我一人。 賞析詩寫遊子思鄉懷親。詩人一開頭便緊急切題,寫異鄉異土生活的孤獨悽然,因而時時懷鄉思人,遇到佳節良辰,思念倍加。接著詩一躍而寫遠在家鄉的兄弟,按照重陽的風俗而登高時,也在懷念自己。詩意反覆跳躍,含蓄深沉,既樸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節倍思親」千百年來,成為遊子思念的名言,打動多少遊子離人之心。

48.清明(王禹偁)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注釋】(1)興味:興趣、趣味。(2)蕭然:清淨冷落。(3)新火:唐宋習俗,清明前一日禁火寒食,到清明節再起火,稱為「新火」 【譯文】我是在無花可觀賞,無酒可飲的情況下過這個清明節的,這樣寂寞清苦的生活,就像荒山野廟的和尚,一切對於我來說都顯得很淡漠,昨天從鄰家討來新燃的火種,在清明節的一大早,就在窗前點燈,坐下來潛心讀書。

49.迢迢牽牛星(佚名)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翻譯(看那天邊)遙遠的牽牛星,明亮的織女星。 (織女)伸出細長而白皙的手 ,正擺弄著織機(織布),發出札札的織布聲。 (她思念牛郎,無心織布),因此一整天也沒織成一段布,眼淚像下雨一樣落下來。 銀河又清又淺,相隔又有多遠呢? 雖只隔一條清澈的河水,但他們只能含情凝視而不能用話語交談。 注釋1.《古詩十九首》:選自南朝梁蕭統《文選》卷二九(中華書局1977年版)。此詩是《古詩十九首》之一。《古詩十九首》,作者不詳,時代大約在東漢末年。 2.迢迢(tiáo):遙遠。牽牛星:隔銀河和織女星相對,俗稱「牛郎星」,是天鷹星座的主星,在銀河南。 3.皎皎:明亮。河漢:即銀河。河漢女,指織女星,是天琴星座的主星,在銀河北。織女星與牽牛星隔河相對。 4.擢(zhuó):伸出。這句是說,伸出細長而白皙的手。 5.札(zhá)札弄機杼: 正擺弄著織機(織著布),發出札札的織布聲。 6.終日不成章:是用《詩經·大東》語意,說織女終日也織不成布。《詩經》原意是織女徒有虛名,不會織布;這裡則是說織女因害相思,而無心織布。 7.零:落。 8.幾許:多少。這兩句是說,織女和牽牛二星彼此只隔著一條銀河,相距才有多遠! 9.盈盈:清澈、晶瑩的樣子。 10.脈脈(mò mò):含情凝視的樣子。11.素:白。 12.涕:眼淚。 13.章:指布匹上的經緯紋理,這裡指布帛。

14 .間:隔。 鑑賞牽牛和織女本是兩個星宿的名稱。牽牛星即「河鼓二」,在銀河東。織女星又稱「天孫」,在銀河西,與牽牛相對。在中國關天牽牛和織女的民間故事起源很早。《詩經·小雅·大東》已經寫到了牽牛和織女,但還只是作為兩顆星來寫的。《春秋元命苞》和《淮南子·俶真》開始說織女是神女。而在曹丕的《燕歌行》,曹植的《洛神賦》和《九詠》裡,牽牛和織女已成為夫婦了。曹植《九詠》曰:「牽牛為夫,織女為婦。織女牽牛之星各處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會。」這是當時最明確的記載。《古詩十九首》中的這首《迢迢牽牛星》寫牽牛織女夫婦的離隔,它的時代在東漢後期,略早於曹丕和曹植。將這首詩和曹氏兄弟的作品加以對照,可以看出,在東漢末年到魏這段時間裡,牽牛和織女的故事大概已經定型了。 此詩寫天上一對夫婦牽牛和織女,視點卻在地上,是以第三者的眼睛觀察他們夫婦的離別之苦。開頭兩句分別從兩處落筆,言牽牛曰「迢迢」,狀織女曰「皎皎」。迢迢、皎皎互文見義,不可執著。牽牛也皎皎,織女也迢迢。他們都是那樣的遙遠,又是那樣的明亮。但以迢迢屬之牽牛,則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遠在他鄉的遊子,而以皎皎屬之織女,則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女性的美。如此說來,似乎又不能互換了。如果因為是互文,而改為「皎皎牽牛星,迢迢河漢女」,其意趣就減去了一半。詩歌語言的微妙於此可見一斑。稱織女為「河漢女」是為了湊成三個音節,而又避免用「織女星」在三字。上句已用了「牽牛星」,下句再說「織女星」,既不押韻,又顯得單調。「河漢女」就活脫多了。「河漢女」的意思是銀河邊上的那個女子,這說法更容易讓人聯想到一個真實的女人,而忽略了她本是一顆星。不知作者寫詩時是否有這番苦心,反正寫法不同,藝術效果亦迥異。總之,「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這十個字的安排,可以說是最巧妙的安排而又具有最渾成的效果。

50.九日(文森)

三載重陽菊,開時不在家。何期今日酒,忽對故園花。野曠雲連樹,天寒雁聚沙。登臨無限意,何處望京華。 注釋[1]何期 :哪裡想到。[2]野曠雲連樹:孟浩然「野曠天低樹」。 賞析三年過去,庭院裡的菊花依舊在重陽盛開,可惜我此時身在異鄉為 異客。哪裡想到今日獨自飲酒,只能對著故鄉的菊花把盞,極目遠眺,遠處的雲仿佛和樹連到了一起。天氣開始轉寒,大雁結隊南遷。重陽之時獨自登高,心中感慨萬千。放眼望去都是陌生的景物,惟獨看不到故鄉的蹤影。

51.端午(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①,萬古傳聞為屈原②。堪笑楚江空浩浩③,不能洗得直臣冤④。 【注釋】①端午: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日。自:自從。 ②屈原(前340—前278):中國最早的浪漫主義詩人、戰國時代楚國政治家。名平,字原。因貴妃鄭袖、令尹子蘭、大夫靳尚等詆毀排擠,被貶黜流放。楚敗於秦,郢都失陷後,自沉汨羅江。相傳端午節習俗就是源自對屈原的紀念。 ③楚江:楚國境內的江河,此處指汨羅江。 ④直臣:正直之臣,此處指屈原。 【簡釋】端午即農曆五月初五日,為民間「一年三節」之一。相傳此日為我國第一位偉大詩人屈原投江自盡日,後人傷其冤死,特以粽投江祭祀並划船撈救,遂相沿而成端午節日食粽和龍舟競渡的風俗。作者這首絕句更提出了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儘管後人百般歌頌、祭祀,像屈原沉江這樣的悲劇畢竟發生了,如此冤屈是不能簡單地洗刷乾淨的。這首詩言近意遠,言簡意深,很有力量。

52.蘇堤清明即事(吳惟信)

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注釋①蘇堤,元佑間蘇軾官杭州刺束時建於西湖。 ②梨花風,古代認為從小寒至Ⅱ穀雨有二十四番應花期而來的風。梨花風為第十七番花信風。梨花風后不久即是清明。 ④笙歌,樂聲、歌聲。 ④屬、歸於。 ⑤按,古人極重清明節,有「朝朝清明,夜夜元宵」之說。該詩意境與周密《曲遊春》詞「沸十裡、亂弦叢笛。看畫船,盡入西泠,閒卻半湖春色」相似。 ⑥蘇堤,宋元佑間蘇軾任杭州刺史時所築,橫亙西湖。 ⑦即事,歌詠眼前景物 ⑧梨花風,梨花為第十七番花信風。 ⑨吳惟信,字仲孚,霅川(今浙江吳興)人。南宋後期詩人。 譯文春光明媚、和風徐徐的西子湖畔,遊人如織。 到了傍晚,踏青遊湖人們已散,笙歌已歇,但西湖卻萬樹流鶯,鳴聲婉轉,春色依舊。 把佳節清明的西湖,描繪得確如人間天堂,美不勝收。 賞析這首詩對大好春光和遊春樂境並未作具體渲染,只是用「梨花」、「笙歌」等稍作點染,此詩的構思之絕,就體現在作者不由正面入手,而是借遊人的縱情、黃鶯的恣意,從側面措意,促人去展開聯想。遊子尋春,不但「半出城」,而且「朝而往,暮而歸」,痛玩了整整一天,足見西湖勝景令人目不暇接,節日氣氛使人流連忘返。再看「流鶯」,當人們「笙歌鼎沸,鼓吹喧天」之時,它的世界被人類「強佔」。現在,「遊人去而禽鳥樂也」,被壓抑了一天的黃鶯,又受了遊人情緒的感染,當它重成了綠林的主人,怎能不欣喜若狂?不難想像,黃鶯匿跡,是因人喧場面的熱烈;而它的再現,正說明宜人秀色的魅力。這樣,詩人敘節日情景,狀清明景色,不是直接繪描,而是就有情之人和無情之鶯的快樂,由側面實現自己的創作目的。 前兩句寫西湖春景和遊春的熱鬧場面。後兩句說日暮人散以後,景色更加幽美,那些愛趕熱鬧的人既然不知道欣賞,只好讓給飛回來的黃鶯享受去了。反映了清明時節郊遊踏青的樂趣:「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江南三月正是「梨花萬朵白如雪」的季節,青年人結伴出城,踏青尋春,笙笛嗚咽,歌聲嫋嫋,微風拂面,楊柳依依,真是「心曠神怡,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54.青玉案(辛棄疾)

青玉案·元夕① [宋] 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②, 更吹落,星如雨③。 寶馬雕車④香滿路。 鳳簫⑤聲動,玉壺⑥光轉,一夜魚龍舞⑦。 蛾兒雪柳黃金縷⑧, 笑語盈盈⑨暗香⑩去。 眾裡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註:括號處兩字缺,明代刊本作燈火。 【注釋】①元夕:夏曆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元宵節,此夜稱元夕或元夜。 ②花千樹:花燈之多如千樹開花。 ③星如雨:指焰火紛紛,亂落如雨。 星,指焰火。形容滿天的煙花。 ④寶馬雕車:豪華的馬車。 ⑤鳳簫:簫的名稱。 ⑥玉壺:比喻明月。 ⑦魚龍舞:指舞動魚形、龍形的彩燈。(即舞魚舞龍。是元宵節的表演節目) ⑧蛾兒、雪柳、黃金縷:皆古代婦女元宵節時頭上佩戴的各種裝飾品。這裡指盛裝的婦女。 ⑨盈盈:聲音輕盈悅耳,亦指儀態嬌美的樣子。 ⑩暗香:本指花香,此指女性們身上散發出來的香氣。 他:泛指,當時就包括了「她」 千百度:千百遍。 驀然:突然,猛然。 闌珊:零落稀疏的樣子。

【鑑賞】古代詞人寫上元燈節的詞,不計其數,辛棄疾的這一首,卻沒有人認為可有可無,因此也可以稱作是豪傑了。然而究其實際,上闋除了渲染一片熱鬧的盛況外,並無什麼獨特之處。作者把火樹寫成與固定的燈彩,把「星雨」寫成流動的煙火。若說好,就好在想像:東風還未催開百花,卻先吹放了元宵節的火樹銀花。它不但吹開地上的燈花,而且還從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的煙火,先衝上雲霄,而後自空中而落,好似隕星雨。「花千樹」描繪五光十色的彩燈綴滿街巷,好像一夜之間被春風吹開的千樹繁花一樣。這是化用唐朝詩人岑參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然後寫車馬、鼓樂、燈月交輝的人間仙境——「玉壺」,寫那民間藝人們載歌載舞、魚龍漫衍的「社火」百戲,極為繁華熱鬧,令人目不暇接。其間的「寶」也,「雕」也「鳳」也,「玉」也,種種麗字,只是為了給那燈宵的氣氛來傳神來寫境,大概那境界本非筆墨所能傳寫,幸虧還有這些美好的字眼,聊為助意而已。這也是對詞中的女主人公言外的讚美 。 下闋,專門寫人。作者先從頭上寫起:這些遊女們,一個個霧鬢雲鬟,戴滿了元宵特有的鬧蛾兒、雪柳,這些盛裝的遊女們,行走過程中不停地說笑,在她們走後,只有衣香還在暗中飄散。這些麗者,都非作者意中關切之人,在百千群中只尋找一個——卻總是蹤影難覓,已經是沒有什麼希望了。……忽然,眼睛一亮,在那一角殘燈旁邊,分明看見了,是她!是她!沒有錯,她原來在這冷落的地方,還未歸去,似有所待!發現那人的一瞬間,是人生精神的凝結和升華,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銘篆,詞人竟有如此本領,竟把它變成了筆痕墨影,永志弗滅!—讀到末幅煞拍,才恍然大悟:那上闋的燈、月、煙火、笙笛、社舞、交織成的元夕歡騰,那下闋的惹人眼花繚亂的一隊隊的麗人群女,原來都只是為了那一個意中之人而設,而且,倘若無此人,那一切又有什麼意義與趣味呢! 此詞原不可講,一講便成畫蛇,破壞了那萬金無價的人生幸福而又辛酸一瞬的美好境界。然而畫蛇既成,還須添足:學文者莫忘留意,上闋臨末,已出「一夜啊!」二字,這是何故?蓋早已為尋她千百度說明了多少時光的苦心痴意,所以到了下闋而出「燈火闌珊」,方才前後呼應,筆墨之細,文心之苦,至矣盡矣。可嘆世之評者動輒謂稼軒「豪放」,「豪放」,好像將他看作一個粗人壯士之流,豈不是貽誤學人嗎? 王國維《人間詞話》曾舉此詞,以為人之成大事業者,必皆經歷三個境界,而稼軒此詞的境界為第三即終最高境界。此特借詞喻事,與文學賞析並無交涉,王先生早已先自表明,吾人在此無勞糾葛。 從詞調來講,《青玉案》十分别致,它原是雙調,上下闋相同,只是上闋第二句變成三字一斷的疊句,跌宕生姿。下闋則無此斷疊,一片三個七字排句,可排比,可變幻,隨詞人的心意,但排句之勢是一氣呵成的,單單等到排比完了,才逼出煞拍的警策句。

55.太常引(辛棄疾)

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把酒問姮娥:被白髮、欺人奈何?乘風好去,長空萬裡,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賞析眾所周知,辛棄疾是宋代豪放派詞作家的傑出代表。他的這首《太常引》,運用浪漫主義的藝術手法,通過古代的神話傳說,強烈地表達了自己反對妥協投降、立志收復中原失土的政治理想。從這首詞的內容看,此詞可能是公元1174年(宋孝宗淳熙元年),作者在建康(今江蘇南京)任江東安扶司參議官任上所作。這時作者南歸已整整十二年了。為了收復中原,作者曾多次上書,力主抗金,收復中原。但他的建議根本不被人理睬,在陰暗的政治環境中,詞人只能以詩詞來抒發自己的心願。 這首詞的上片,詞人巧妙地運用神話傳說構成一種超現實的藝術境界,以寄託自己的理想與情懷。「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把酒問姮娥:被白髮欺人奈何?」作者在中秋之夜,對月抒懷,很自然地想到與月有關的神話傳說:吃了不死之藥飛入月宮的嫦娥,以及月中高五百丈的桂樹。詞人運用這兩則有關月亮的神話傳說,藉以表達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陰暗的政治現實的矛盾。辛棄疾一生以恢復中原為己任,但殘酷的現實使他的理想不能實現。想到功業無成、白髮已多,作者怎能不對著皎潔的月光,迸發出摧心裂肝的一問:「被白髮欺人奈何?」這一句有力地展示了英雄懷才不遇的內心矛盾。 詞的下片,作者又運用想像的翅膀,直入月宮,並幻想砍去遮住月光的桂樹。想像更加離奇,更加遠離塵世,但卻更直接、強烈地表現了詞人的現實理想與為實現理想的堅強意志,更鮮明地揭示了詞的主旨。 作者這裡所說的擋住月光的「桂婆娑」,實際是指帶給人民黑暗的婆娑桂影,它不僅包括南宋朝廷內外的投降勢力,也包括了金人的勢力。因為由被金人統治下的北方南歸的辛棄疾,不可能不深切地懷想被金人統治、壓迫的家鄉人民。進一步說,這首詞還可以理想為一種更廣泛的象徵意義,即掃蕩黑暗,把光明帶給人間。這一巨大的意義,是詞人利用神話材料,藉助於想像和邏輯推斷所塑造的形象來實現的。 總之,辛棄疾的這首詞,無論是從它的藝術境界,還是從它的氣象和風格看,他都與運用神話傳說的浪漫主義手法有著密切的聯繫。作者通過超現實的藝術境界,來解決現實的苦悶與實現理想的浪漫主義手法的特點,是一首富於濃厚浪漫主義色彩的優秀詞章。

56.七夕(徐凝)

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別離還有經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 【譯文】一道仙鵲架起的小橋橫臥在那茫茫的銀河上。聽著織女的配環丁冬,看她款款地過橋而來。我和伊人的離別是不會停息地一年復一年。悵然間抬頭望去只見到牛郎星依舊閃爍,亙古光華不變;我的哀愁啊,就漸漸不那麼明顯。

57.九日(楊衡)

黃菊紫菊傍籬落,摘菊泛酒愛芳新。不堪今日望鄉意,強插茱萸隨眾人。

58.七夕(楊璞)

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注釋(1)七夕:節日名。夏曆七月初七的晚上。古代神話,七夕牛郎織女在天河相會。(2)未會:不明白,不理解。(3)不道:豈不知道。 翻譯如果織女不是見到牛郎她會怎麼樣?我願意與織女共同弄梭織布。期盼年年歲歲這樣度過,其實在人間這樣的事又是何其的多?只不過是沒有發生在我身上罷了。

59.寒食上冢(楊萬裡)

逕直夫何細!橋危可免扶?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梨花自寒食,進節只愁餘。 譯文小路可真是細長!高橋不用倚扶嗎?遠處山上的楓葉朦朧色淡,麥田邊的小屋顯得很孤獨。野草一夜間又隨風生長出來,剛過一年的小路就消失了。清明後梨花會生長,到這個季節我很思念你。

60.韓莊閘舟中七夕(姚燮)

木蘭槳子藕花鄉,唱罷廳紅晚氣涼。煙外柳絲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黃。

61.端午日(殷堯藩)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譯文】年輕時 每逢佳節 總愛生出許多情感 現在老了 誰還有心思平白無故去感慨萬千 在端陽這天 懶得學人家懸掛艾草和驅邪符的習慣 只祈望一盞蒲酒 共話天下太平 鬢髮是一天比一天增加了銀白 石榴花如紅錦般射目 年年應節而開 可嘆在歲月面前 聖賢也罷蠢人也罷都是瞬息過客 誰知道有幾人湮沒無聞 有幾人名垂青史呢 【簡析】這是作者感嘆人生易老,年華易逝。選取特定的一個時間——端午節來說事,可見那時的端午節是非常熱鬧,很有節日氣氛:掛艾草、懸蒲劍、飲蒲酒,划龍舟但作者年事已高,不能參與,感到很洩氣。詩的品質不是很好,也難尋一兩句醒目的佳句。

62.京都元夕(元好問)

袨服華妝著處逢,六街燈火鬧兒童。長衫我亦何為者,也在遊人笑語中。 【譯文】遊人穿著華麗,妝容華貴,兒童看著燈火玩鬧嬉戲,我又是在幹什麼呢?我也在遊人歡樂的笑語氣氛之中。

63.正月十五夜燈(張祜)

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地京。三百內人連袖舞,一進天上著詞聲。 注釋 ①千門,形容宮毀群建築宏偉,眾多,千門萬戶。如杜甫《哀江頭》:「江頭宮殿鎖於門」。 ②內人,宮中歌午藝妓,入宜春院,稱「內人」。 ④著,同著,猶「有」。此句形容歌聲高唱入雲,又兼喻歌樂聲悅耳動聽,宛若仙樂下凡。 賞析本詩描寫家家出門、萬人空巷、盡情而來、盡興方歸鬧上元夜的情景,使上元燈節成為了最有詩意,最為消魂的時刻。 千門開鎖萬燈明:「千門開鎖」就是指很多門的鎖都打開了,「千門」泛指很多門,門鎖都打開了即人都出門了。 「萬燈明」萬燈,泛指很多燈,明則是亮起來了。正月中旬動帝京:「正月中旬」正月的中旬就是指正月十五。「動」震動。形容熱鬧。「帝京」是指京城、國都百內人連袖舞:「三百內人」應該是指很多的宮女。「三百」也是形容人數眾多的,非實指。「連袖舞」是指一時天上著詞聲跳舞。「一時」是說當時,「天上著詞聲」是指人間的歌舞樂聲直衝雲霄,傳到天上。也是極言歌舞的熱鬧和盛大,以及街上人數的眾多,聲可直傳天上。

64.競渡歌(張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鶯。使君未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使君出時皆有準,馬前已被紅旗引。兩岸羅衣破暈香,銀釵照日如霜刃。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彩掛虹蜺暈。前船搶水已得標,後船失勢空揮橈。瘡眉血首爭不定,輸岸一朋心似燒。只將輸贏分罰賞,兩岸十舟五來往。須臾戲罷各東西,競脫文身請書上。吾今細觀競渡兒,何殊當路權相持。不思得岸各休去,會到摧車折楫時。

65.九九歌(中國民謠)

【夏至九九歌】[湖北·禹王廟][夏至九九歌]夏至入頭九,羽扇握在手。 二九一十八,脫冠著羅紗。 三九二十七,出門汗欲滴。 四九三十六,乘涼進廟祠。 七九六十三,床頭摸被單。 八九七十二,子夜尋棉被兒。 九九八十一,開櫃拿棉衣。 [北方大部分地區][夏日數九歌]一九至二九,樹頭清風舞; 六九五十四,乘涼勿太遲; 七九六十三,夜眠莫蓋單; 八九七十二,當心受風寒; 九九八十一,家家找棉衣。 【冬至九九歌】[北京]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山西]一九二九閉門插手,三九四九隔門喊狗。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燕來。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陝西鳳翔縣]頭九溫, 二九暖, 三九、四九凍破臉,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 八九 過河洗手, 九九歸一九,耕牛遍地走。 [長沙]初九二九,相逢不出手(手插在袖筒或口袋裡); 三九二十七,簷前倒掛筆(冰柱); 四九三十六,人行道途宿(回家過春節); 五九四十五,窮漢階前舞(贊春、送財神); 六九五十四,枯椏枝發嫩刺; 七九六十三,人行道上脫衣裳; 八九七十二,麻拐子(青蛙)田中嗝; 九九八十一,脫去蓑衣戴鬥笠。 [徐州]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凌上走; 五九六九,河邊看柳; 七九河冰開,八九雁歸來;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河北]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凌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開,八九雁來; 陝西的九九歌和其他地區略有不同,第三句為:五九和六九,河邊看楊柳.其餘相同. 九九八十一,家裡做飯地裡吃。 棗強縣 五九半,凌消散。 春打六九頭,七九六十三,路上行人把衣擔。 八九不犁地,不過三五日,九盡楊花開。 [新河縣]一九二九,啞門(形容張嘴)叫狗(形容打嗝兒); 三九四九,凍破碌碡; 五九六九,開門大走; 七九河開河不開,八九雁來雁準來; 九九河重凍,米麵撐破翁。 [尉縣]一九二九,相喚不出手。 三九二十七,籬頭吹 篥。 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 五九四十五,家家推鹽虎。 六九五十四,口中哂暖氣。 七九六十三,行人把衣擔(單)。 八九七十二,貓狗尋陰地。 九九八十一,窮漢受罪畢。 [湖南]冬至是頭九,兩手藏袖口; 二九一十八,口中似吃辣椒; 三九二十七,見火親如蜜; 四九三十六,關住房門把爐守; 五九四事務,開門尋暖處。 六九五十四,楊柳樹上發青絛; 七九六十三,行人脫衣衫; 八九七十二,柳絮滿地飛; 九九八十一,穿起蓑衣戴鬥笠。 [江蘇常武] 頭九二九相逢不出手, 三九四九凍得索索抖, 五九四十五窮漢街上舞, 六九五十四蚊蠅叫吱吱, 七九六十三行人著衣單, 八九七十二赤腳踩爛泥, 九九八十一花開添綠葉。 [浙江]一九二九,相呼不出手; 三九二十七,籬頭吹好粟; 四九三十六,夜宿如露宿; 五九四十五,窮漢街頭舞; 不要舞、不要舞,還有春寒四十五; 六九五十四,蒼蠅多層次; 七九六十三,布衲兩肩攤; 八九七十二,豬狗躺海地; 九九八十一,窮漢受罪畢; 剛要伸懶腰,蚊蟲虼蚤出。 [川西壩]一九二九,懷中插手; 三九四九,凍死豬狗;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六十三,路上行人把衣擔; 八九七十二,貓狗臥陰地, 九九八十一,莊稼老漢田中立。 數完九九,春花也就燦然了。 [新鄉]一九二九伸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和八九 牛羊遍地走 九九楊落地 十九杏花開【解說】遠在公元前的春秋戰國時代,九九歌就已經被人們廣泛使用。在當時的許多著作中,都有關於九九歌的記載。最初的九九歌是從「九九八十一」起到「二二如四」止,共36句。因為是從「九九八十一」開始,所以取名九九歌。大約在公元五至十世紀間,九九歌才擴充到「一一如一」。大約在公元十三、十四世紀,九九歌的順序才變成和現在所用的一樣,從「一一如一」起到「九九八十一」止。 九九歌就是我們現在使用的乘法口訣 現在我國使用的乘法口訣有兩種,一種是45句的,通常稱為「小九九」;還有一種是81句的,通常稱為「大九九」。

66.壓歲錢(吳曼雲)

【原文】百十錢穿彩線長,分來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談簫價,添得嬌兒一夜忙。【譯文】百十來個大錢兒用彩線穿成串分給孩子們壓在枕頭底下自個留著孩兒們嘀咕著這些大錢能買多少爆竹和玩具商量的一夜沒睡,就忙乎著想買什麼了

,
同类文章
你想燒香和崇拜佛嗎?

你想燒香和崇拜佛嗎?

雖然人們聽說過他們的手,但每個人都真的明白有很多人。手有歷史悠久的歷史,而這個過程的發展過程也更加艱難,對我們進行思考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人們可以看到自己的命運
生命線分支分叉20種圖,即新分叉更困難

生命線分支分叉20種圖,即新分叉更困難

手掌中有許多線條,這些線條不同。而不同類型的手蛤與它的含義不同。事實上,手的類型非常多。一般來說,我們明白我們必須知道屬於自己的一隻手,你可以了解自己的命運
女人手在川志紋理,四川條紋,一個女人有一個強大的

女人手在川志紋理,四川條紋,一個女人有一個強大的

四川鑲邊這隻手是以相同的方式,而手不同,它代表的意義是不同的。男女的結果也有這樣的手階段也不同。當然,雖然手可以看到我們的命運,但我們將在一生中生命
有一種手工製作的飢餓,汞極為開發。

有一種手工製作的飢餓,汞極為開發。

對於一些更好的人來說,他們很容易賺錢,可能會突然有一天,他們的生活會有意想不到的財富,這種意外的財富可以讓你更好地生活。但是,沒有人能擁有如此美好的生活
智能線條突然扭轉了智慧。

智能線條突然扭轉了智慧。

事實上,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如何改變他們的手,因為我們的手會改變,這也改變了我們的命運。我們的一隻手會改變。這隻手代表著我們一天的命運
WISDOM線條被破壞,但佈線很難發展

WISDOM線條被破壞,但佈線很難發展

我相信大多數人沒有仔細理解握手,但每個人都必須聽到它,但手有一個漫長的歷史,但還有很多人都不知道。事實上,注意你的手。好處,因為它代表著我們的命運
6種面部男人注定要在窮人的窮人中有一個典型的可憐的臉

6種面部男人注定要在窮人的窮人中有一個典型的可憐的臉

臉是一個非常神奇的東西,因為我們可以通過它看到一個人的命運。許多人對自己的命運非常好奇,所以他們會去手和自己的出生和八個角色,看看他們的命運
女人臉,大,全圖,長期以來,已久期待著

女人臉,大,全圖,長期以來,已久期待著

每個人都可能有一個長的痰液和身體部位的不同位置,而不同地點的代表的含義也是不同的。最明顯的是最常見的是人臉上的痣。在我們臉上有很多職位
掌心掌心手掌的手掌手掌手掌的女人?

掌心掌心手掌的手掌手掌手掌的女人?

不同的雙手有不同的財富,有些可能具有平穩的水流,有些可能是粗糙的壽命。在性質中,手相對發展一個人未來的財富。如果一個女人真的有一隻手掌,那麼未來會發生什麼
一個男人可以在右手結婚嗎?

一個男人可以在右手結婚嗎?

對於女孩來說,嫁給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他們看不到。有些人不能結婚。如果你結婚,他們的婚姻生活不會幸福。人們,人們,你可以擁有幸福的婚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