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七月十五犯了禁忌怎麼辦(農曆七月十五是啥節日)
2023-10-20 22:47:35 2
民間有句諺語道,「七月初一開地門,七月十五開鬼門」。在老傳統裡,每年的農曆七月被稱作「鬼月」,每年的農曆七月十五則被稱作「鬼節」。在咱們祭祀祖先的節日裡,除了清明節、寒食節外,七月十五中元節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日子。
從這個節日背後蘊含的含義來看,它是在提醒我們尊重祖先,勿忘先人,同時也是在傳承「敬祖尊宗,慎終追遠」的傳統文化。因此,在我國很多地方,人們都非常重視這個節日,並且有很多的習俗和講究。
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元節,謹記老傳統:做3事,食3寶,寓意壓住「黴運」,為家人祈福平安。
做3事1、祭祀祖先
自上古時期起,七月十五就是民間的祭祖節,人們會擺上牲醴、果品、酒等,向祖先表達思念之情,求得祖先保佑,為家人祈福平安。這背後傳承的,是敬祖盡孝的孝道文化,和對祖先的敬畏之情。
2、放河燈祈福
七月十五放河燈的習俗,據說源自元宵節(上元節)的張燈習俗。老傳統認為,上元是人節,燈要放在陸地上,中元則是「鬼」節,燈要放在水裡。因此,人們會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七月十五的晚上將其放在江河湖海中,任其漂浮。放河燈背後的寓意,象徵著普渡與祈福。
3、掃墓燒紙錢
七月十五中元節,是傳統文化裡祭掃先祖的節日,人們還會來到祖先的墳前祭掃,並給故去的親人燒紙錢,寓意「送錢」。不過,如今很多地方都不提倡明火,以避免因此帶來的火災隱患。
1、吃餃子
餃子,是中國傳統節日裡出現頻率非常高的一樣節慶美食。因其外表酷似元寶,代表福氣,因此人們常藉助吃餃子,來表達吉祥的寓意。七月十五吃餃子,象徵著吃進福氣,趕走「黴運」。
2、吃鴨肉
關於七月十五的飲食習俗,農村有句諺語道,「七月半怕水,七月半要吃鴨」,與此相近的還有「七月半吃只鴨,萬事不用怕」。老傳統認為,鴨音同「壓」,有壓住「黴運」的寓意。此外,中元節剛好處在夏秋季節的轉折點,吃鴨肉還可以去除燥熱。
【推薦食譜:啤酒鴨】
食材準備:鴨子1隻、啤酒1瓶(600毫升左右)、生薑5片、大蒜3瓣、料酒1勺、豆瓣醬2勺、老抽1勺
1、鴨子洗淨斬塊,放入沸水中,加1勺料酒,煮至表面不斷有浮沫出來後,撇去浮沫,撈出來洗淨;
2、熱鍋加油,放入生薑和大蒜炒香,再倒入鴨肉,炒至鴨肉表面水分變得略幹、有鴨油出來後,加2勺豆瓣醬、1勺老抽,翻炒均勻,然後倒入啤酒;
3、大火煮開後,轉小火燉1個小時,然後再轉大火將汁收幹即可,豆瓣醬本身已經有鹹味了,因此整道菜無需再放鹹味調料。
3、吃茄餅
在七月十五這一天,有些地方還有吃茄餅的習俗。人們會將新鮮的茄子切成薄片,再裹上麵粉用油煎炸。農曆七月十五吃茄餅,這背後有2個說法:一是人們認為茄餅可以成為已故祖先的乾糧;二是茄音似「邪」,吃茄餅象徵吃掉邪氣,有闢邪之意。
【推薦食譜:茄餅】
食材準備:茄子1根、雞蛋2個、麵粉100克、澱粉半勺、十三香1勺、食鹽適量
1、茄子洗淨去兩頭,切成薄片狀;雞蛋敲入碗中打散,再加入適量麵粉、半勺澱粉、1勺十三香、適量食鹽,攪勻後分多次加水,將麵糊調成能掛在茄子上面的濃稠度即可;
2、將茄子放入麵糊中,使其均勻裹上面糊,然後放入油鍋中,炸至表面變焦黃後,即可盛盤,吃的時候還可以蘸點番茄醬。
用大白話聊美食,我是懶喵,喜歡美食的朋友,隨手點個關注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