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做防水用什麼卷材(我國新材料竹子)
2023-10-10 09:40:57 2
隨著我國高速發展,各地經濟交流程度日益加深,對長途交通工具的需求也變得越來越大,高鐵成了各地提高經濟活力的一個重要選擇。
多年以來,中國多條高鐵項目建成通車,已經讓東部和中部地區逐漸進入高鐵時代。
同時中國高鐵項目取得的耀眼成績,也讓全世界為之矚目,海外市場因此不斷擴大。
2020年,中國高鐵項目已經落戶將近二十個國家,全球範圍的高鐵裡程中,有一半都是由中國運營。
如此廣闊的市場,帶來的不僅是中國的影響力和發展能力,還有對高鐵材料的巨大需求。
製造高鐵需要用到大量的高精尖技術和材料,這給成本和環境帶來了不小的壓力。
如果有一種材料,能夠既降低成本,又提高高鐵質量,甚至還更加環保,那豈不是皆大歡喜?
其實這種材料已經出現了——竹子。
用竹子造高鐵,不是天方夜譚,不是痴人說夢,而是我國科研人員所取得的重大研究成果。
在全球範圍內首屈一指,甚至難以被別國複製。
能造高鐵的竹子,嚴格來說叫做「竹纏繞複合材料」。
是一種利用竹子為基礎材料,採用樹脂膠黏劑,通過特殊的纏繞工藝加工成型的新型材料。
在這種材料中,竹子的比重佔到了70%以上。
從古至今,中國人跟竹子就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繫,竹籃、竹樓、竹椅、竹筷、竹筍。
竹子本身優秀的硬度和拉伸度,讓它們成為中國人生活中很多物品的原材料。
竹纏繞複合材料,就是從中國對竹子的這種高頻利用中得到的靈感。
竹子的軸向拉伸強度非常高,這賦予了它作為材料的優秀表現。
竹纏繞複合材料就是把這種軸向拉伸強度應用到複合材料中,用竹纖維無紡布和樹脂組成內襯層,水性樹脂和竹篾組成增強層,有各種防腐防水能力的樹脂組成防護層。
這樣的三層複合材料,讓製造高鐵車廂變成了一件有百利而無一害的事情。
高鐵車廂對於材料的要求,一是堅固耐用,二是抗壓抗拉伸,三是防火防水防黴。
在堅固耐用方面,竹纏繞複合材料並不比現有的碳纖維和鋁合金差多少。
雖然是以竹子作為基材,但這種材料經過高科技加工,絕對不是拿來一堆竹子搭成車廂這麼簡單。
經過處理的竹纏繞複合材料,跟現有的高鐵材料相差不大,同樣能抵抗符合標準強度的外界衝擊。
抗壓抗拉伸方面則是竹纏繞複合材料的優勢領域。
竹子本身的柔韌性就非常好,受到外力碰撞時,這種材料可以以某種程度的自體變形來抵消衝擊。
既不會因為過度變形影響強度,又不會因為過於剛硬而導致損壞。
在最極限的情況下,竹纏繞複合材料比普通材料更能保護車廂內的乘客,減少事故傷亡率。
防火防水防黴方面,竹纏繞複合材料表現也很突出,抗腐蝕性很強。
而且由於製作工藝特殊,竹纏繞複合材料天然帶有不易燃燒的特性。
在實驗中即使強行使其燃燒,在火勢不大的情況下也能自行熄滅。
更重要的是,使用竹子製造高鐵,好處是多方面的。
不僅僅只是因為成本低,還因為在材料技術的影響力和環保能力方面,這項技術都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
隨著人類科技發展,高新科技產業為人類帶來了便利,同時也帶來了汙染。
氣候變化問題日益嚴重,已經成為威脅全人類安全的重要課題。
這不是一個兩個國家的問題,是全球所有國家都要面臨的存亡問題。
中國的高鐵既然已經在全球範圍進行推廣,自然不可能不考慮對環境的影響。
目前中國高鐵的製造材料主要以碳纖維和鋁合金等等為主。
這些材料在生產過程中會消耗大量的原材料,產生的汙染和排放的溫室氣體自然的不容小覷,對新的環保材料的需求日益緊迫。
2020年我國宣布,將在2030年之前實現碳排放達峰,2060年之前實現碳中和。
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科研人員把目光瞄準了竹子。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竹子生產國,有將近七百萬公頃的竹林。
世界上比較集中的適合做工業原材料的毛竹有九成都在中國。
我國每年可以砍伐利用的竹材料有1.5億噸,這是我們國家得天獨厚的優勢,是其他任何國家都無法複製的天材地寶。
可是目前,我們每年利用到的竹材料只有0.4億噸,也就是每年有1.1億噸的竹材料被閒置,這是巨大的浪費。
如果高鐵產業對材料的消耗,能夠用竹子補充,既是對環境的保護,又是對國家碳排放戰略的一大助力,更是中國世界影響力的一種展現。
於是從2007年開始,我們的科研人員就開始了對竹纏繞複合材料的研製。
很快,竹纏繞複合管被研製出來。
到了2016年,科研人員在複合管的基礎上研製了竹纏繞管廊。
這種竹纏繞管廊的特點,已經初步具備了可供建造高鐵車廂的性質。
它低碳環保,使用年限極長,性能不弱於其他材料,施工安裝更加方便,綜合成本更低。
當時的管廊大部分都使用現澆混凝土或者預製式鋼筋混凝土製作。
竹纏繞管廊的出現,可以完全取代這兩種傳統材料,在那個時候已經掀起了一陣材料替換革命。
最終的結果,是竹纏繞管廊把領域內的材料成本降低了30%,安裝效率更是提升了將近80%!
有了管廊的成功,科研人員再接再厲,終於在2017年6月成功研製出竹纏繞高鐵車廂樣品,並進行了展出。
這個高鐵車廂樣品的重量比傳統高鐵車廂要低得多,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特點。
在同樣的速度和環境下,車廂的重量越重,消耗的燃料就越多。
一輛高鐵的燃料或許不算什麼,可是全球一半以上的高鐵都以這樣的速率消耗燃料,就實在吃不消了。
因此,竹纏繞車廂的重量降低了許多,需要達到相同速度所消耗的燃料就同樣降低了很多。
根據目前已經公開的數據,竹纏繞車廂比傳統車廂輕了至少五分之一,消耗的材料減少了將近四分之一。
另外,由於車廂材料使用的是竹子這種可再生資源,所以從加工材料這一早期環節開始,碳排放就已經大大降低了。
而加工完畢之後的竹子廢料,也可能用於製作其他產品。
相比之下,以前車廂所使用的碳纖維材料不僅生產時會造成汙染,生產後產生的工業廢渣也沒有其他作用,還要單獨進行垃圾填埋處理。
每生產一千萬噸竹纏繞複合材料,可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大概三千萬噸,還能節省四千五百多萬噸粗鋼。
這其中的取捨,想必所有人都明白該如何選擇。
不僅如此,大規模使用竹子建造高鐵,還能給中國農民帶來收入上的提升。
竹子是一種可人工種植的材料,且成長周期並不長。
一旦形成產業,可以為適合種植竹子地區的將近六百萬戶農民提供額外收入。
預計每年每戶農民能增加一萬元的收入,可以解決大概250萬勞動力的就業問題。
2016年12月14日,國際竹藤組織與我國籤訂了合作協議。
國際竹藤組織總幹事費翰思明確表示,中國對於竹子的開發利用已經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
希望在之後的日子裡,中國能夠與世界共同進步,利用竹子的天然優勢為環境保護和人類進步提供便利。
目前國際上很多人還不知道中國竹產業的優勢,認為那是落後的、農耕時期的工藝。
即便有部分人聽說了中國所開發的竹纏繞複合材料,也認為那只不過是傳統複合材料技術的又一個分支產品,不會對材料界造成多大的影響。
費翰思表示,這些國際上的看法很多都是非常落後的,特別是對中國竹產業的偏見,是在環境保護問題上的巨大錯誤。
費翰思認為,竹纏繞複合材料技術並不是傳統技術的分支,而是確確實實的一項不可思議的創新技術,具有完全替代其他不可再生材料的質量,成本甚至還低得多。
現在中國在高鐵領域已經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專家,竹纏繞複合材料又可以用來製造高鐵。
那麼如果我們能把這兩項技術一起向世界推廣,將能大幅改變國際社會對中國竹產業的落後看法。
國際竹藤組織有45個成員國,其中除了加拿大之外,都或多或少擁有竹林,竹纏繞複合材料技術將會是他們極為感興趣的新技術。
不過,由於全世界最大、最具工業化潛力的竹林都位於中國。
這也讓我們擁有了定義整個行業的力量,不會因為別國擁有了相關技術,就對我國產生什麼不利影響。
在未來中國的發展之路上,新能源、新材料將是不可或缺的基石。
雖然竹纏繞高鐵目前還未大規模實裝,不過已經大體準備就緒,科研人員夜以繼日研究新型材料的努力不會白費。
我們終將突破一個個技術封鎖,用一項項新技術新材料,向世界展示中國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