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異軍突起 憑藉這幾點打敗QQ站在了社交頂點
2025-04-15 12:36:25
即時通訊軟體已經隨著移動網際網路行業的發展,變成了現代生活中每個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本質也隨著手機的發展出現了一些變化。已經到2019年,如果說現在女朋友在微信上發來一條消息而你沒回復,那可就不是一句「沒看到」就能解決的問題了。
▼ 通訊社交軟體的地位發生了變化
不回復就生氣?放在剛開始接觸即時通訊軟體的功能機時代,根本不能想像。那時主要的社交還是通過電話和簡訊,QQ更像是一個純粹的網絡聊天玩具,有急事第一時間一定是打電話。在QQ剛進入我們視野的時候,還是一個按條件搜索陌生人的「陌生人聊天工具」。記得那時放學和周末休息,借著去圖書館機房學習的理由偷偷上網聊QQ。也不知道要聊什麼,但基本看見有人上線就會發個「在嗎」,又回復就尬聊幾句,沒有就下線做別的事情。還會期待著下次上線時會收到各種好玩的消息。
在智慧型手機時代帶來之前,QQ積攢下了一定的口碑和基礎用戶量。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數據流量不再是奢侈品。我們有了更多時間使用移動網際網路,從原來的閒暇時間上線才能被找到,變成了24小時待命。我們可以看到,人們對即時通訊工具需求的本質發生了變化,它不再是閒暇時光打發時間與陌生人嬉笑吵鬧的軟體,而是向著熟人通訊方向發展。
▼ 微信用戶飛速增長
QQ和微信雖然同樣隸屬於騰訊公司,但目前的情況卻截然不同。根據2018年騰訊公布的第三季度財報顯示,QQ月活越數量為8.03億,相比同期下降了4.8%,微信月活躍用戶為10.82億,相比同期增長10.5%。兩者在增長速度的差距在於搭載的設備和時代截然不同。QQ創辦之初的主業務依託在PC端,而微信生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一心想要代替移動端的簡訊和電話業務。
微信憑藉壓倒性的用戶量異軍突起,早已超過它的「前輩」QQ。QQ這款創立於1999年的通訊軟體,歷經11年的時間擁有了1億用戶,而乘上了智慧型手機這趟高速列車的微信,則僅用了443天時間就突破了1億用戶大關。同為通訊軟體,除了微信之外當然也不乏有相似思路的軟體發布,但最終還是免不了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 微信異軍突起,內容服務方向明確
微信用戶增長速度之快是有原因的,首先它找到了目標,也找到了它想要服務的目標用戶。微信的操作邏輯相比個性化的QQ要簡單明了很多,從名字首先就能聯想到是一款免費的「簡訊」,免費的東西自然用戶喜聞樂見。QQ好友需要搜索指定信息添加,而微信可直接通過手機號註冊,邀請好友頁來自手機通訊錄,熟人圈定位非常明確。朋友圈的誕生讓微信更加煥發生機,來自聯繫人列表的熟人之間可以分享照片文字動態,時至今日甚至變成了一種日常行為。
微信從聯繫人與人,到聯繫服務,逐漸體現出平臺化的優勢。秉著「讓創作者體現價值」,公眾號的到來,用戶可以擁有自己的小圈子,可以分享你覺得有價值的信息。與群發郵箱和簡訊不同的是,獲取的內容不像廣撒網的推送信息效率低下。用戶閱讀到的內容經過自己篩選訂閱,公眾號讓讀者擁有了對文章質量和方向的選擇權。
如果說公眾號是讓創作者分享內容,那麼小程序則是為了讓創造者體現價值。
每年會有無數的APP誕生,用戶想要體驗就需要下載安裝,體驗非常糟糕。小程序讓用戶省略了這中間的步驟,同時也打破了APP封閉的本質。現在各種店鋪都在微信上增加了自家的小程序入口,優惠卷新品活動一步直達。更多有趣的軟體開發者也可以共享這個平臺,像前段時間的「手機歷史記錄」「2018看過的電影記錄」這種小程序,通過朋友圈分享按鈕讓更多人了解到了自己的經歷,同時通過二維碼掃描成功的傳播了出去,從而做到了信息的交換。但小程序的目的也絕不是為了單純的擁有流量,而是要在體現作者價值的同時,做到流量的分發和交換。
中國已經站在世界前沿,基本實現了無實體貨幣的交易方式。我們所生活的這個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出門只帶一部手機即可暢通無阻。在國內說起支付平臺只有兩家,一個是專注於金融領域的支付寶,而另一個就是我們使用的通訊軟體微信。在對QQ還僅停留在充值Q幣的印象中時,微信就已經成為了人們日常支付的首選。
支付寶擁有花唄、餘額寶、基金等服務,更傾向於線上大額支付。微信社交軟體的屬性則可以讓用戶在聊天之餘,做到隨手掃碼付款,更傾向為日常的小額支付提高效率。微信的市場佔有率和使用頻率非常高,甚至是沿街乞討基本都會隨身帶一個微信二維碼方便大家「行善」。紅包功能也讓用戶之間多了一種交流方式,群裡逢年過節搶紅包可以活躍氣氛。「沒有什麼人是一個紅包叫不出來的,如果有就是紅包不夠大」。
▼ 寫在最後
QQ的目標用戶主要集中在學生黨這種年輕群體,從風格就顯而易見。QQ無論是文字氣泡、主題、字體、掛件,或是來電鈴聲、背景都可以自定義,整體設計更加多彩,具有各種個性化配置方案。還有針對小團體的討論組功能,群組語音隨時進出很方便。
隨著7.0的版本更新,也不乏能聽到想要讓微信更具個性化的聲音,但如果真這樣做是不是和專注內容的初衷本末倒置了呢。張小龍說過一句話:「最近我們發布了微信7.0版本,又有5億人吐槽,1億人教我怎樣做產品,另外還有8億人看不懂我們一句話——因你看見,所以存在。」而微信服務的則是更加注重內容本身的用戶群體,注意力相比華麗的界面更願意放在消息、訂閱文章的高效與質量上。
朋友圈可以讓用戶分享和了解圈子中每個人的日常,甚至是生活方式。隨著小程序崛起湧入大量企業和個人作者,上至購物旅遊,下至點餐卡包一步解決,讓緊張快節奏的生活不需要被分散更多精力。支付方式的便捷性也讓微信成為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微信正式看到了自己想要實現的價值,才做到了今天的地步。
本文編輯:路天銘
關注泡泡網,暢享科技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