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島晶片30年!臺灣晶片製造廠商簡介
2025-04-25 12:24:24
泡泡網CPU頻道5月18日 提起臺灣的IT產業30年的發展,不得不提的就是晶片製造業。我們知道晶片行業是IT行業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核心技術往往掌握在歐美上遊廠商手裡,比如Intel、NVIDIA、AMD等。臺灣的晶片製造業在世界上都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不僅僅是晶片代工,部分企業還具備晶片級設計的實力。
今天,我們主要來簡單回顧和了解下,臺灣一些晶片相關行業廠商的情況,其中不乏一些在世界上都頗具影響力的廠商。
幾番起伏——威盛
威盛於1987年由陳文琦在美國加州矽谷從「Symphony 公司」中成立。他在加入Symphony前是Intel的員工,目前還是VIA的總經理。陳文琦從Symphony把員工送回臺灣,開始研發晶片。陳文琦的妻子王雪紅是VIA的董事長,她是臺塑企業董事長王永慶的女兒。
王雪紅
說到王雪紅,是一位臺灣IT界的傳奇人物。王雪紅曾獲得過「年度華人經濟領袖」獎,是唯一獲選的女性。她在採訪中曾經談到:一直堅信中國能擁有核心技術及自主創新的能力。
臺灣企業最著名的模式是代工模式,最著名的當然是鴻海集團了,代工成功後經營品牌,比如宏碁、明碁,也有非常成功的例子。與這些企業相比,威盛的路截然不同。威盛針對PC市場的事業著重在集成型晶片組,企業最廣為人知的產品也是它的主板晶片組。
1990年後期,威盛開始內核邏輯事業多樣化發展,公司在那開始收購併組成CPU部門,繪圖部門,以及音效部門。因為晶片製造的進展,而繼續增加晶片組中的集成性等級和功能性,威盛也需要這些個別的部門以維持內核邏輯市場的競爭性。
1992年,威盛總部移到臺灣省臺北縣新店市。1996年,威盛在PC Common Architecture標準集團扮演主要的角色,推動從ISA總線轉換到PCI總線。
1999年,威盛開始陷入和Intel的專利糾紛,6月,英特爾在美國、英國、新加坡等地對威盛提出控告,要求美國商務部禁止威盛電子將與英特爾相容的晶片組輸往美國。
威盛決定反擊。同年7月,威盛與國家半導體籤署協議,收購Cyrix的PC處理器生產部門。8月,威盛又併購了IDT,挺進CPU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