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在硬體卻輸給內容 聊聊如今的VR一體機
2025-05-08 13:37:26
在VR火了以後,越來越多的廠商加入其中,而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VR一體機產品也開始多了起來,我們現在能叫的出名字的也至少已經有十餘款了,莫名其妙的一體機熱潮也讓我們覺得有些措手不及,而近幾個月以來我們也確實有幸體驗了不少的VR一體機設備,今天我們便來簡單聊聊如今的VR一體機產品的優勢和不足。
相信之前看過我們VR類文章的大大們一定清楚,我們一直認為一體機VR產品是手機VR產品的翻版,只是將手機去除了通信模塊和外殼內置在頭顯中而已,所以稍後我們也會更多的和手機VR產品去比較,至於PC VR,根本就不是一個檔次,所以這裡就直接的忽略了。
一體機的優勢
更合適的硬體/內容:
VR一體機產品確實有自己獨特的優勢,不然也不會被如此看好,最大的優勢當然也是在配件的層面,這裡說的配件其實指的是VR的處理、顯示、存儲等核心硬體。相比手機VR產品,廠商能選擇更適合自家VR鏡片視場角的屏幕,更好的確定屈光度調節範圍,也能對更多顯示細節進行調試和確認。在CPU/GPU層面,也能選擇更適合VR的晶片,讓VR運行起來耗電更少,發熱量更低。
不僅是在硬體方面,軟體方面也同樣如此,廠商了解了自家產品的一些性能表現後,對於軟體/遊戲方面的篩選也會更全面,不會出現軟體閃退,或者軟體Bug的問題(上圖是我們之前用Moto X運行暴風影音出現的問題),總之一切都是從VR的角度出發,所以相比手機+VR盒子的組合來說體驗當然也會更出色。
更優質的工藝:
更優質的工藝其實是我們近期感覺到的,相對手機VR產品而言,由於一體機VR在價格方面會更高昂一些,頭顯的重量方面也會更重一些,所以相比百元左右的手機VR產品,整體的做工也會更考究,在一些細節處理方面也會更優秀,比如頭帶、眼襯、材質用料方面都會得到相應的一些提升。上圖中,上面的產品是inphic的一體機,下面的產品是暴風魔鏡4的VR盒子,都是各自領域比較親民的產品,但是眼襯舒適度一眼就能看出來,iphic的眼襯更柔軟透氣,而暴風魔鏡4的則差了一些。
更獨立的產品:
這點其實也比較好理解,獨立性主要體現在存儲這種需要長時間使用的地方,以手機+VR盒子為例,手機當然是我們日常都會使用的東西,而在體驗VR的時候,當然也會下載一些VR遊戲或者視頻,佔用一部分的使用空間,而這些VR資源除了比較吃性能以外,對於存儲其實也是有一些要求的。而一體機產品本身便自帶存儲空間,即便這個空間可能只有16GB,但如果只是存儲VR內容的話其實還是可以放入很多的,至少不會佔用你手機的使用空間。另外除了存儲以外,耗電方面也會出現這樣的問題。
一體機的問題
內容的不足:
內容的不足其實是如今移動VR產品普遍的現象,所以目前不少廠商都是通過2D/3D的資源來進行充數的,可在其中,VR遊戲和視頻的數量其實佔比並不大,而且不少的VR視頻內容都是沒有太大意義的,比如不少VR遊戲的宣傳片和一些產品的廣告,對於新聞、熱點性東西的把握並沒有文字或者普通視頻那麼及時,我們以目前炒得最熱的寶寶離婚事件為例,大家會發現在VR方面,根本沒有什麼相關類似新聞播報、或者說事兒類節目的露出,哪怕是關於王寶強其它無關視頻都沒有。不僅是視頻,在遊戲方面,資源就更顯的緊缺,現在大家貌似都在以Cardboard的VR遊戲資源為主,自己做遊戲的廠商少之又少。
沒有更好的交互:
交互方面也是一個問題,目前在售的大多數產品的交互都是以遊戲手柄為主,當然,通過右側觸摸板和凝視操作的頭顯也不止一家,但是無論哪一個都和沉浸式的體驗無關。雖然像Pico Neo、 IDEALENS K2這種產品甚至暴風魔鏡5 Plus(手機VR)都有自己其它的交互方式:比如定位控制器和紅外手勢識別器,但是這些其實都是PPT產品,人家只說不賣。
功能性單一:
這個其實也不用我們解釋太多,如果你之前已經購買過一個VR產品,無論是一體機還是PC VR,你會發現你除了一開始好奇玩過幾天以後,幾乎就會扔到一邊了,根本沒有什麼體驗/使用的欲望,這不僅是因位內容更新緩慢的問題,還有一部分原因是你根本就沒有玩VR遊戲或者看那些單調VR視頻的需求,而除了這些VR貌似就沒有什麼其它的功能了,所以你現階段也完全不用擔心自己玩VR會上癮,因為基本沒有什麼可能。
消費者心裡的落差:
消費者心理的落差當然也是一定的,本來以為花了幾大千買個VR一體機就能擁有整個虛擬世界了,但是最後發現這貨因為上面的諸多原因貌似並沒有那麼強大的功能,更氣人的是你花了比別人將近多了十倍的價格,購買的產品卻和一個百元左右的VR盒子+手機所體驗的內容是一樣的,只不過就是看起來逼格更高一些而已。
總結
所以最後我們的觀點還是和之前一樣:VR目前只是處於剛剛起步的狀態,一體機產品絕對會成為VR未來的最終形態,但是現在距離那個時候畢竟太過遙遠,內容方面的不完善和高昂的售價讓一體機產品根本就不知道賣給誰,它更像是廠商做給甲方老爺看的東西,而並不適合銷售或者推出。■